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棉花糖測驗”的孩子長大參加工作了

有6個大學生,他們是朋友,有一次一起喝酒、玩紙牌到深夜,突然間吵了起來。麥克和泰德兩人越吵越兇,嗓門越來越大。麥克怒不可遏,開始大吼大叫,這時泰德反而冷靜下來。但是麥克的情緒已經(jīng)難以控制了,他站起來要打泰德。泰德卻冷靜地對待他的挑釁,他說打架可以,但是要先把牌打完。

麥克盡管怒火難消,但還是同意了。于是其他人也都照著泰德的建議繼續(xù)玩牌,好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過一樣。結(jié)果就在玩牌的這幾分鐘內(nèi),麥克的怒火漸漸消退,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打完牌之后,泰德平靜地對麥克說:“如果你還想打架,那我們就到外面去。”這時,麥克也平靜下來,將事情的始末好好想想,向泰德道歉,事情就此告終。

20年后,他們在校友會上重逢。泰德?lián)碛谐晒Φ姆康禺a(chǎn)事業(yè),麥克則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在吸毒與酗酒的渾渾噩噩中度日。

麥克和泰德二人的鮮明對照正好可以證明“自我控制”所帶來的益處。其中起關鍵作用的部分正是前額葉的抑制神經(jīng)元在生氣和面臨考驗時否決了來自杏仁核的行動指令。對泰德而言,抑制作用顯然運作良好,但是麥克卻沒能自制。

我曾在《情商》一書中講述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兩組孩子所做的“棉花糖測驗”。麥克和泰德的故事與那兩組孩子的生活軌跡極其相似。這里再重溫一下那個測驗。在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中,研究人員將4歲的小孩一個個帶入房間,將一塊棉花糖放在他們面前的桌上,告訴他們:“如果你們現(xiàn)在想吃這塊糖,可以吃。但是如果你們能等我出去辦完事回來以后再吃的話,就可以吃到兩塊棉花糖。”

當初的測驗將這群孩子分為兩組,選擇立即吃糖的孩子被歸入第一組,而愿意等待拿兩塊糖的孩子則被歸入第二組。前者在壓力下容易崩潰,愛發(fā)脾氣,爭強好勝;在追求目標時,不太容易抗拒誘惑。大約14年后,這些孩子正面臨高中畢業(yè)。

然而,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第二組孩子大學入學測驗的SAT平均得分比第一組孩子平均得分高210分。

那么為什么容易沖動的孩子學習能力都不太強呢?我能做出的最佳猜測是,這與杏仁核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處有關。杏仁核是神經(jīng)沖動的來源,也是使人分心的原因。前額葉則是操作記憶的位置,能夠使一個人注意力集中在當前的心理活動上。

當我們的心思意念都被沖動占據(jù)時,余下控制記憶的注意力空間將大幅縮小。對學生而言,這就意味著對老師、書本、作業(yè)的注意力降低了。如果這種情況年復一年地持續(xù),那么學生的成績就會下降。所以他們的SAT得分比較低。員工的情形同理,沖動導致分心的代價就是學習和適應能力低下。

參加斯坦福大學“棉花糖測驗”的孩子們都逐漸長大成人,他們參加工作以后,差異就更加明顯了。那些能抵制棉花糖誘惑的孩子在二十八九歲時學到了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做事更專心,更能集中注意力,更能培養(yǎng)真誠、親密的人際關系。他們辦事可靠,富有責任心,面對挫折也能夠表現(xiàn)出較強的自制力。

相對來說,那些在4歲時不能自制、迫不及待地將棉花糖吃掉的孩子的認知能力比較差、情感能力與那些能自制的孩子比相差甚遠。他們性格孤僻、辦事也不讓人放心,容易分神,在追求目標時只限于滿足眼前的利益。遇到壓力時,他們的承受能力或者自制力都比較差,也不會隨機應變,而只是重復一些機械的無用功。

棉花糖測驗的結(jié)果充分揭示:人們沖動、惱怒及情緒波動時,一定會因此付出代價。當我們被沖動、憤怒、情緒支配時,思考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會受到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基隆市| 漳浦县| 潜山县| 威远县| 上蔡县| 从化市| 佳木斯市| 泸西县| 赤水市| 新绛县| 贵港市| 廊坊市| 江油市| 甘德县| 巴彦淖尔市| 绥阳县| 盘山县| 定日县| 蒙阴县| 赤壁市| 东海县| 加查县| 青田县| 南木林县| 遂平县| 奇台县| 长沙市| 元阳县| 和平区| 永安市| 临洮县| 建平县| 长岛县| 毕节市| 尼玛县| 和龙市| 修文县| 高雄市| 阳原县| 绍兴市|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