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去0乘4除以3法。即先去掉mmHg的個位數0,再乘4除以3,即得kPa值。反之亦然。例如:收縮壓110mmHg,則11×4÷3=147kPa。
(3)乘以換算系數法。將mmHg乘以01333,即得kPa值。例如:收縮壓110mmHg,則110×01333=146kPa。
(4)除以換算系數法。將mmHg除以75,即得kPa值。反之亦然。例如:收縮壓120mmHg,則120÷75=16kPa。欲求毫米汞柱數值,即16×75=120mmHg。
為何將75定為毫米汞柱與千帕的換算系數呢?因為1kPa=7501mmHg,將7501刪去小數點后第3位數,并不影響其準確度。
清晨與晚上的血壓一樣嗎
清晨高血壓是指清晨起床時血壓明顯上升,形成血壓晨峰,與心血管事件明顯相關。這種清晨上升的高血壓特稱為清晨高血壓。
清晨高血壓是由于機體的生理節奏變化和影響而產生的,人們清醒前已進入快速睡眠狀態,這時心理活動較多,使得去甲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等縮血管物質增多,外周阻力和心排血量增加,而且還間接增加水鈉潴留,增加體液量,結果使得血壓增高。
清晨高血壓往往與心血管事件相關,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和心源性猝死等。已有大量資料表明這些心血管事件的發病高峰時間是在清晨6~7時和上午10時左右。因此,重視并控制清晨高血壓對減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針對清晨高血壓的防治,首先是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減重、限鹽、平衡膳食、消除緊張情緒、保持足夠睡眠等。其次患者應注意在清晨起床后宜進行較小量的活動,進而逐步過度到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狀態,切忌清早起床后即參加大量活動,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不宜過早進行高強度的晨練。另外,對已明確具有清晨高血壓的患者,應強調24小時血壓控制。其藥物選擇原則為:①盡量使用長效制劑;②如果所用為中短效降壓藥,應在清晨醒后即服1次降壓藥,再于下午2時左右服藥1次,晚上忌用;③由于清晨高血壓與血小板的穩定性相關,因此口服阿司匹林(晨起頓服50~75mg),既可增加清晨高血壓的療效,又可預防血栓形成。
夜間高血壓是指患者血壓在夜間仍是偏高的,它不同于清晨高血壓,不表現為夜間血壓下降而清晨醒后血壓上升特點。夜間高血壓患者一般自夜間22時至次日清晨6時的這段時間內,其血壓均值較白天下降很小,不足10%,或其收縮壓均值高于17kPa(125mmHg),舒張壓均值高于10kPa(75mmHg)。
夜間高血壓多見于肥胖患者,常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過量吸煙或陣發性睡眠呼吸暫停,以及高血壓病并發心室肥厚、腎臟損害等合并癥或并發癥。其機制主要是交感神經興奮,血管內皮釋放活性物(如5—羥色胺、緩激肽、血管緊張素Ⅱ等)增多等。
夜間高血壓與清晨高血壓相比發生率較低,僅占全部原發性高血壓病發生率的15%~20%。但由于夜間血壓的持續升高,對心、腦等靶器官構成持續性損害,因此,長期夜間高血壓往往容易引起左室肥厚程度加重、心肌缺血事件增多等。同時夜間高血壓可致腦血管損傷程度加重、腦血管性癡呆和腦血管意外事件增加。所以,針對夜間高血壓亦應采取積極防治措施。
專家指出,針對夜間高血壓的非藥物療法與清晨高血壓的對策一樣。特別要注意控制體重,治療糖尿病、冠心病等合并癥及改善左心室肥厚、腎功能不全等并發癥,并徹底戒煙。藥物治療要采取聯合降壓方案。使血壓的控制更符合理想水平,如伴糖尿病應將血壓目標值定為17/103kPa以下,如并發腎功能損害應將血壓目標值定為18/11kPa以下。具體降壓藥組合及用藥要因人而異,采取個體化治療措施,保證降壓安全及有效,以能較好減輕其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高血壓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高血壓患者中約5%左右無自覺癥狀,也不知道血壓何時升高,更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產生了血管和器官損害的并發癥,有些患者甚至在發生了心血管意外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病。
大多數的高血壓病患者在血壓升高早期僅有輕微的自覺癥狀,如頭痛、頭暈、失眠、耳鳴、煩躁、工作和學習精力不易集中并容易出現疲勞等。隨著病情的發展,特別是出現并發癥時,癥狀逐漸增多并明顯,如手指麻木和僵硬、走路多時出現下肢疼痛,或出現頸背部肌肉酸痛等。當出現心慌、氣促、胸悶、心前區疼痛時表明心臟已受累,出現夜間尿頻、多尿、尿液清淡時,表明腎臟受累、腎小動脈發生硬化。如果高血壓患者突然出現神志不清、呼吸深沉不規則、大小便失禁等提示可能發生腦出血,如果是逐漸出現一側肢體活動不便、麻木甚至麻痹,應當懷疑是否有腦血栓的形成。
高血壓早期無明顯異常體征出現。當腦、心、腎等重要器官出現輕度損害時可有異常的體征出現。常見的心臟異常表現有心尖搏動左移、心前區有抬舉樣搏動感,聽診心尖區第一心音增強、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增強且有收縮期雜音和舒張期雜音,表明已發生動脈硬化和左心室肥厚,如果在心尖區聽及奔馬樣心律可能表明有心力衰竭的出現。另外還常見耳垂出現折痕、毛細血管搏動、橈動脈出現硬脈、無脈及下肢間歇性跛行等,這說明靶器官已受損了。
由于某些誘發因素或高血壓本身的發展,可導致一些高血壓患者血壓顯著或急驟升高,同時伴有腦、心、腎、視網膜等重要器官功能損害,嚴重時危及生命,出現一系列臨床特殊癥象,稱為高血壓急癥。高血壓急癥的發病率占高血壓人群的5%,常見有高血壓腦病、腦出血、急性左心衰竭、可樂寧急性停藥綜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急進型惡性高血壓等。
高血壓病有哪些常見的并發癥
有人預測指出,隨著人口的增長和預期壽命的延長,心血管疾病將一直是導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國每年死于中風與高血壓合并癥者在150萬以上,致殘者達數百萬。因此,高血壓是中年以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根源。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下高血壓常見的并發癥。冠心病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患者患冠心病的危險是正常者的2倍,長期的高血壓如果得不到治療,就會有50%死于冠心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壓的發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多。糖尿病與高血壓并存相當常見,它是患者發生動脈硬化和腎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力衰竭是高血壓的常見并發癥,流行病學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壓。血壓高又沒有治療,發展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有人對5314例高血壓病人隨訪10年,有392例發生心衰,高血壓已被認為是導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險,而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可能引起心臟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壓在心衰歷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心力衰竭:長期的血壓升高可以加重左心室的負擔,使其代償性地逐漸肥大擴張,心肌增厚,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一旦代償功能喪失,就會發生充性心力衰竭。病人在勞累、進食或者情緒激動時,可出現氣喘、心悸、咳嗽等癥狀,嚴重者陣發性發作,而且多在夜間。睡眠時,還有咳嗽、咯粉紅色的泡沫樣痰等急性肺水腫癥狀。反復持續的左心衰竭,最后就可影響右心室的功能而成為全心衰竭。病人可出現尿少、下肢腦血管發生一時或間歇性的痙攣導致腦部組織缺血而產生頭痛、暫時性失語、失明、四肢活動失靈、偏癱等等,一般在24小時內可得到恢復。如痙攣持續時間比較長,超過24小時,腦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就可能引起腦部水腫和顱內壓升高,病人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抽筋、血壓突然升高、昏迷等。所謂腦卒中也是因為腦部血管發生血栓栓塞,導致局部供血不足,或因硬化的小動脈發生破裂,引起局部的出血所導致的。病人多在休息或睡眠當中發病,癥狀也因為缺血或出血部位不同如大腦、小腦或腦干而產生不同的癥狀,如偏癱、嘔吐、大小便失禁、口面斜和失語等。
高血脂病人的高血壓與總膽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密切相關,血脂代謝紊亂,使心血管病的危險性和發病率明顯增加。
患有腎病的人伴有高血壓更加危險,因為腎臟因血壓升高而損害,長期高血壓沒有治療,可引起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或加速腎實質的破壞,從而導致原發或繼發的腎臟疾病。
周圍動脈疾病高血壓使間歇性跛行的危險增加3倍,可能是因為血壓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動脈、頸動脈、冠狀動脈硬化加速,導致下肢動脈發生缺血、營養障礙,甚至壞死。
中風:專家觀察一組年齡在35~60歲確診為高血壓病的236例病人,經17年隨訪,高血壓腦卒中的發生率是正常血壓人的776倍,還有研究表明,降壓治療可使中風發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險降低15%。
在所有高血壓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心室肥厚,輕度高血壓患者發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壓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壓可達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肌梗死的一個潛在危險因素,并影響左心室收縮功能,因此高血壓左心室肥厚是一個與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關的重要危險因素。
由高血壓病所引起的動脈病變包括動脈粥樣硬化、腦內小動脈病變、小動脈硬化及小動脈、細小動脈纖維素樣壞死。主動脈壁中層發生病變可產生動脈瘤,如發生破裂,可導致死亡,但是這種病癥是較為少見的。
另外,如果動脈發生纖維素樣壞死還可累及視網膜及腎血管,引起視力下降、血尿、視網膜出血等。
由此可見,高血壓有許多合并癥或與許多疾病并存,若不及時堅持有效的治療高血壓,可大大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影響高血壓病的預后因素有哪些
影響高血壓病預后的因素較多,其中年齡、高血壓程度和并發癥程度比較重要。
(1)年齡。隨著老年的到來,身體的各種器官功能均有減退,并可能同時合并有各種器官的疾病。在老年期如發生高血壓的并發癥,其所導致的后果就比較嚴重,康復的能力也低于年輕的高血壓患者。
(2)高血壓程度。一般地說,血壓越高預后越壞,其中舒張壓持續在153kPa(115mmHg)以上的高血壓患者預后最壞。輕、中度的高血壓患者在血壓得到滿意的控制之后,所能享有的壽命與血壓正常的人無明顯差別。
(3)并發癥程度。高血壓合并腦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預后不好,盡管得到及時的治療也會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高血壓患者如有左心室肥厚、心臟增大、心電圖示心肌缺血或左心室高電壓、左心室功能失代償、充血性心力衰竭,則預后不好,5年死亡率達40%以上。高血壓患者出現視網膜滲出、充血或視乳頭水腫的預后不好。高血壓所致的腎功能障礙比較遲才發生,對預后影響較小。
(4)具有高血壓合并腦心血管病預后不好。腦血管意外、心血管意外及猝死的家族史者預后不良,出現腦血管意外和心血管意外的幾率較高。
(5)頑固性高血壓預后不好。發生頑固性高血壓的常見原因有,未堅持長期用藥、長期嗜酒吸煙、高度肥胖、長期高鹽(鈉)飲食。原發性疾病無法根治的繼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無法得到滿意的控制,預后較差。
所謂高血壓的一級預防
高血壓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是人類的頭號殺手。預防高血壓等心血管病的發生是最實際、花費最少的方法,預防要從年輕人開始,預防比治療更有用。
高血壓的一級預防是指對存在有引起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但尚未發生高血壓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控制或減少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以減少發病率。
二級預防是指對已患有高血壓的人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防止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以減少發病率。
三級預防是指對重度高血壓的搶救。以預防其并發癥的發生和患者的死亡。三級預防中包括有康復治療。
一級預防的目的有二:第一找出將來可能要發生高血壓的人,即高危人群,在血壓升高前的預防;第二,對整個社會人群進行預防。高危人群指的是:①具有明顯的高血壓家族史者。②兒童、少年時血壓既已偏高者。③有發生高血壓傾向的人如肥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