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高血壓患者必知的常識(7)

根據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高血壓學會(ISH)及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規定,高血壓病人服藥治療后的血壓應降至正常[<;17.2/11.3kPa(130/85mmHg)]或理想[<;160/106kPa(120/80mmHg)]水平。

為什么要這樣規定呢?近年來大量流行病學調查以及臨床試驗顯示,血壓水平在16.0/106kPa(120/80mmHg)以下的人群,發生并發癥的機會最少;≥17.2/11.3kPa(130/85mmHg)的人群發生并發癥的機會要增高。因此把正常血壓標準(過去正常血壓標準量<;186/12.0kPa(140/90mmHg)修改為<;17.2/113kPa(130/85mmHg),增加理想血壓標準(過去沒有)為<;16.0/10.6kPa(120/80mmHg)。這是有科學根據的,是全世界有關的專家所公認的。

4.降壓療法不只是為了降低血壓

高血壓病對人體的最直接影響是增加心臟的負擔,使心臟的每一次搏動更為“費力”,還會激活體內多種生物因子,日久則會引起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即并發高血壓性心臟病。最終可導致心力衰竭,部分病人可因心律失常發生猝死。

高血壓病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發病因素。動脈粥樣硬化病人中有70%~80%伴有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發生在冠狀動脈上,可導致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發生在腦動脈上,輕則引起腦供血不足,嚴重的可致腦梗死(缺血性卒中)。在腦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如果出現血壓的急劇增高,就會導致腦出血(出血性卒中)。

相對而言,人們對于高血壓病對心腦血管的損害還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高血壓病的一些“非顯形”損害就可能鮮為人知了。比如腦動脈粥樣硬化還可引起血管性癡呆,是老年性癡呆的重要病因。如果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腎動脈上,可導致腎組織缺血,最后出現腎功能不全,嚴重的可致尿毒癥,而后者又可加重高血壓,形成惡性循環。此外,頸動脈粥樣硬化同樣可影響腦供血,導致頭暈、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下肢動脈硬化可導致下肢缺血,出現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甚至下肢壞疽。高血壓病還可影響眼睛,使視網膜動脈痙攣、硬化,導致陣發性視物模糊甚至視力嚴重減退。由于高血壓病對人體健康的損害都是悄無聲息的,所以,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為“隱形”殺手。

我們必須認識到,從表面來看,降壓治療的目的是將血壓降低到正常范圍內,實際上,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和病殘(癱瘓等)危險,并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現已證實,有效控制血壓能明顯減少心腦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生率,降低死亡率,延長病人的生命。

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降壓治療必須規范才有效果,不能道聽途說地自行買藥,也不可想當然地吃吃停停,應該接受醫生的正規治療,包括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降壓藥。在治療高血壓病的同時,干預所有可逆的危險因素,如吸煙、血脂異常或糖尿病,并及時處理并存的其他疾病。

就目前的醫療水平而言,高血壓病還無法治愈,患者除了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外需要終身服藥。目前,降壓藥一般分為六大類,其中,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氯沙坦(科素亞)對心、腦、腎等器官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于伴有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后的病人尤為適合,但嚴重腎功能不全及孕婦應嚴禁服用。這類降壓藥不會引起干咳,不同的種類還具有特殊的療效,如降尿酸、抗陽痿等。當一種藥物不能有效降低血壓時,醫生會考慮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聯合起來,以達到理想的降壓效果。

由上可見,穩定、有效、因人而異的降壓治療給高血壓患者打開了一條綠色的生命通道,讓他們得以帶病延年,這就是降血壓的益處。

如何才能做到平穩降壓

(1)24小時平穩降壓至關重要。近年來,降壓藥有了很大發展。現有的藥物種類和品種很多,有許多藥品可供選擇,但各類藥品的特點及對每個人的適合程度不同,只有因人而異、對癥下藥才會有最佳的效果。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通用的準則能夠幫您選擇理想的降壓藥:①降壓療效好且全天24小時平穩地降低血壓,使血壓的波動性小。②不良反應、副作用小,服用方便,能提高生活質量。③不影響血脂、血糖等的代謝。④能逆轉并減少心腦血管及動脈硬化等并發癥的發生。

所謂平穩降壓,就是通過合理用藥,使血壓逐漸地平穩下降,使病人逐漸地適應,逐漸耐受,以避免血壓下降過急過快而引起頭暈不適、腦供血不足等癥狀,同時讓24小時的血壓保持在基本恒定的水平,減少波動。

許多醫學資料證明:清晨至上午這段時間是高血壓病人發生各種心、腦并發癥的高峰時段。嚴峻的事實證明:全天24小時平穩降壓避免血壓波動,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怎樣才能做到平穩降壓呢?關鍵在于選擇療效可靠、作用持久、一天服用一次就能保證具有24小時降壓作用的,而且是藥濃度穩定、不易受其他藥物影響的藥物。服用長效或緩、控釋型降壓藥物的優點是:可提高病人對治療的順從性,更平穩地控制血壓,將血壓的波動減少到最低程度。

所以,平穩降壓,并且24小時將血壓穩定控制至關重要。

(2)學會自覺控制血壓。高血壓病不痛不癢無癥狀,堪稱“隱形殺手”。健康成年人一定要年年監測自己的血壓,無高血壓病要早防。收縮壓(高壓)>;186kPa(140mmHg),舒張壓(低壓)>;120kPa(90mmHg),兩者之一或兩者均有即為高血壓。收縮壓172~185kPa(130~139mmHg),或舒張壓113~118kPa(85~89mmHg)為“正常高限血壓或高正常血壓”,這是高血壓病的“警戒線”。“正常高限血壓”容易發展為高血壓病,“正常高限血壓”時的心腦血管病危險已比正常血壓時明顯增高,此時期不需用降壓藥物治療,但應嚴格改變生活方式,包括戒煙限酒、低鹽、減肥、堅持有氧代謝運動,控制緊張等,父母有高血壓的人更應關注自己血壓的變化。

高血壓患者要早治。即使是1級高血壓(輕度高血壓),在認真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也往往需用降壓藥。治療高血壓病要持之以恒,血壓降至正常后應持續用藥。降壓藥不會進一步降低正常血壓,卻可防止血壓回升,大多數病人需終身服藥。如果血壓高時用藥,降至正常后就停藥,這樣不但無益,而且有害。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晝夜多變,清晨是血壓增高最明顯的時刻,也是心肌梗死、心絞痛和心臟猝死的高峰時刻。保持24小時血壓平穩下降,方能覆蓋凌晨高危時刻。因而提倡每日使用用一次長效降壓藥物。如用短效藥物,應先服藥,后晨練。

血壓下降到172/113kPa(130/85minHg)或更低有益,無風險。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病情穩定后仍應把血壓降至上述的滿意水平。有糖尿病和尿中可檢查出蛋白的病人,血壓控制應更嚴格,降至160~172/106kPa(120~130/80mmHg)。老年人患了高血壓病,則不一定遵循以上標準,而將血壓控制在186/12.0kPa(140/90mmHg)以下。單純收縮壓增高危險大于舒張壓升高,應認真控制。

大多數患者聯合使用兩種或更多不同類型的降壓藥,應在醫生指導下,從一種藥物小劑量起始,逐漸增加劑量或品種,遞增應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注意因人而異。

同時堅持服用75~100mg/d的阿司匹林,可明顯降低心肌梗死風險,不會增加腦出血危險,但應注意阿司匹林引起胃等部位出血的副作用。

平時,人們可用質量可靠的血壓計自測血壓,增強自我參與意識,這有利于血壓長期滿意控制。

(3)怎樣晝夜平穩降壓。與正常人一樣,大多數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也出現晝夜節律性變化,但總體血壓水平高于正常人。由于體內自動調節功能異常,血壓波動的幅度更大。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波動還另有以下一些特點:①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變,體內各種血壓調節機制敏感性降低,導致血壓波動范圍更大,尤其是收縮壓,而且受精神和體力活動的影響明顯,在24小時內,血壓的波動幅度、波動次數及持續時間都超過年輕病人。②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即臥位時血壓較高或正常,如從平臥位或蹲位突然轉為直立位時,血壓會迅速降低,從而使腦等器官缺血,發生頭暈、眼花、心慌、站立不穩甚至暈厥。

許多研究發現,高血壓病患者發生腦卒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腦血管意外有明顯的晝夜時間規律,一般清晨五六點鐘以后逐漸增多,第一次高峰時間是上午8時至9時,第二次高峰時間是下午17時至18時,發生時間與血壓波動節律完全吻合。因此,專家認為,高血壓病的并發癥是否發生,不僅與血壓控制的程度密切相關,而且與能否24小時平穩控制血壓有直接關系,尤其與24小時血壓平均值、夜間血壓平均值、晝夜血壓波動幅度等有關。平均收縮壓、舒張壓越高,越容易發生并發癥。由此可見,血壓波動是導致高血壓病人發生心、腦、腎血管損害的獨立危險因素。

為了減少并發癥,高血壓病患者必須在24小時內平穩降低血壓。除高血壓急癥外,一般情況下的平穩降壓就是合理用藥。目前,已有多種類型的緩釋型長效降壓藥,這類藥物有三大優勢。其一,在24小時中的各個時段,都會釋放出有效劑量的藥物以降低血壓,可使血壓在24小時內保持在基本穩定的狀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二,使血壓平緩地逐漸下降,避免因血壓下降過急、過快而引起頭暈等腦供血不足癥狀。其三,每日只需口服一次,患者不僅容易記住,而且操作起來簡單,有利于病人長期堅持治療。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降壓藥都有上述的三大優勢,而且患者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所以,合理用藥方案必須由醫生來制定,病人切不可自行決定。

當患者接受了一種方案的降壓治療后,怎樣知道其效果呢?近年來,一些大醫院已經興起了一種全新的血壓監測技術——動態血壓監測,它有助于醫生判斷病人降壓治療的效果。動態血壓監測的主要價值在于:①全面、客觀顯示病人處于不同狀態時的血壓值,了解血壓升高的程度、持續的時間及晝夜變化的節律等情況。②有助于排除由于精神緊張引起的“白大衣高血壓”。③觀察藥物降壓作用最大幅度、最小幅度、藥效維持的時間,判斷降壓藥的量是否過多或不足,為降壓治療過程中調整藥物的種類、劑量、給藥時間、給藥次數等提供科學的依據。④最終,醫生可以根據24小時血壓平均值、夜間和白天血壓平均值等數據,判斷這種降壓方案是否平穩地控制了晝夜血壓。對高血壓病人而言,這些數據也有助于了解自己全天血壓的情況,從而采取相應的心理、體力調節措施。

降壓治療中為什么不宜單一用藥

不少病人發現血壓升高以后(如213/133kPa),就開始吃降壓藥物。頭1~2個月服美托洛爾降不下來,就改換卡托普利,又降不下來,再改絡活喜或科素亞,仍無效。病人來就診時就會抱怨:“我的血壓真是很難控制的,連7~8元一片的洛活喜或科素亞都降不下來啊!”其實,降壓藥又不是青菜、蘿卜各有所好,吃青菜,過幾天換換口味吃蘿卜,切記降壓治療尤其當血壓超過213/133kPa時,就應當吃“雜燴菜”,即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壓藥物聯合應用。例如,常用的有鈣拮抗劑如硝苯地平和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合用。硝苯地平會引起心跳加快、面紅等交感神經激活的表現,而心得安又會使周圍血管收縮,引起走路時乏力,尤其在上樓時明顯,硝苯地平有周圍血管擴張作用,又可以對抗心得安的這種不良反應,而心得安可以減慢心率,對抗其心跳加快等不良反應。例如,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由于可以抑制體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的一種酶(轉換酶),使整個血管緊張素Ⅱ(一種強烈的縮血管成分)生成減少,而加服利尿劑可以使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作用更明顯。此外,利尿劑有排鉀作用,而卡托普利類有輕度保鉀作用,正好可以相互抵消。當然,不要服用具有同一種降壓作用的藥物,如都是鈣拮抗劑的硝苯地平和尼莫地平合用或對心臟都有抑制作用的美托洛爾和維拉帕米合用等。

總之,降壓治療中提倡小劑量多種降壓藥聯合應用,這樣副作用可減少,降壓作用又可加強。常用的復方降壓制劑,如復降片、復方卡托普利片、珍菊降壓片等都是按這種原則組成的固定配伍。

不測血壓用藥好嗎

有些病人平時不測血壓,而是僅憑自我感覺服藥。感覺好時少服一些,頭暈不適就加大劑量。其實,自覺癥狀與病情輕重并不嚴格對應,血壓過低也會出現頭暈不適,這時繼續服藥就很危險。正確的做法是,定時測量血壓,及時調整劑量,維持鞏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桐城市| 绿春县| 安陆市| 林甸县| 托克逊县| 桃园市| 东丰县| 琼海市| 正宁县| 和政县| 神木县| 盈江县| 杭锦旗| 内黄县| 平邑县| 阿拉尔市| 普安县| 西林县| 丹巴县| 安岳县| 嘉义市| 孟州市| 霍城县| 南江县| 陈巴尔虎旗| 灵丘县| 江城| 中宁县| 旬阳县| 措美县| 黄石市| 五莲县| 娄底市| 清水河县| 类乌齐县| 芷江| 大荔县| 灵丘县| 古蔺县|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