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文學(3)

保存至今的元代至正年間新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話五種》十五卷,顯示了元代在古典小說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地位。這五種平話是:《武王伐紂書》、《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后集》、《秦并六國平話》、《全漢書續集》和《三國志平話》。這五種平話所敘史事,多系真假參雜、虛實并行,但為后來的長篇小說的發展積累了藝術經驗。

6.元代文論

元代詩文理論多沿襲宋人,而戲曲、小說理論開始形成。元代文學理論居于承前啟后的地位。

元代詩文理論分為以下幾派以郝經、劉將孫為代表,承繼宋代理學家的觀點,以道論文;以方回為代表,承繼宋代黃庭堅與江西詩派,標榜“格律整峭”;以戴表元、袁桷為代表,承繼嚴羽,提倡唐音;元末楊維楨,則把詩當作個人性情的表現。

元代曲論和小說理論均屬開創階段。曲論主要著作有:論述演唱的專著,有燕南芝庵的《唱論》;有關北曲的韻書,有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有關戲曲的評論,有鐘嗣成的《錄鬼簿》和夏庭芝的《青樓集》。小說理論的主要著作是羅燁的《醉翁談錄》、陶宗儀的《南村綴耕錄》和楊維楨的《送朱女士桂英演史序》等。

明代文學

1.明代詞

詞興于唐,盛于宋,至明代已經衰微。明初詞壇,劉基、楊基、高啟等人,由元入明,在劉基像政治上遭受挫折,所作詞都自成家數,各具特色。明代中葉以后,詞風日下,楊慎、王世貞、湯顯祖等人,多有詞作,卻不當行。到明末,社會發生變革,給詞的創作帶來一線生機。最有代表性的詞作家是陳子龍、夏完淳以及屈大均、王夫之、金堡等人,使得明末詞壇煥發光彩,不僅挽救詞壇,也為清詞中興開了風氣。

2.明代小說

這一時期小說創作十分豐富,數量眾多,留傳下來的有五六十部之多,可大致分為四類: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

講史小說有兩種傾向,或成為通俗演義形式,或向英雄傳奇小說發展。著名的作品有:余邵魚的《列國志傳》,甄偉的《西漢通俗演義》等。神魔小說最先出現的是吳承恩創作的《西游記》,成就最大,其次是《封神演義》,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世情小說中最著名的是《金瓶梅》,成就很高。到崇禎年間,描寫世情的小說大抵都是才子佳人故事,如《吳江雪》、《王友璣》等。

①《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類小說,共120回,約75萬字。描寫了東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至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110余年的歷史故事,尤其集中于魏、蜀、吳三國的斗爭。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多產作家,生平不詳。

《三國演義》把劉蜀集團置于全書的中心,以劉蜀與曹魏兩大集團的矛盾斗爭作為情節發展的主線,熱情地表彰了劉備“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頌揚了他寬仁愛民、敬賢禮士的政治品質,而對曹操的極端利己主義和殘酷暴虐、狡詐專橫的惡德劣行予以無情的揭露和鞭撻。

②《水滸傳》

《水滸傳》是一部以民眾的反抗斗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描寫北宋末年宋江所領導的民眾的反抗斗爭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過程。作者施耐庵(也有羅貫中著和施、羅合著等說法)。

小說描寫了魯智深、林沖、宋江、武松等數十人深受官府和邪惡勢力壓迫,被迫反抗,匯聚水泊梁山。他們打祝家莊、曾頭市,攻下唐州、青州、大名府,兩敗童貫,三挫高俅,使統治者為之震驚。但由于起義軍首領宋江無意反抗朝廷,曲意求仕,使梁山英雄走上了被招安的道路。之后,梁山好漢或戰死,或隱退,或被害,或自殺。小說結局充滿了悲劇氣氛。

③《西游記》

《西游記》是一部宗教題材的神魔小說,描寫唐僧率領猴精孫悟空、豬怪豬八戒及沙和尚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作者是明代江蘇文人吳承恩。

話本在此時引起人們重視,文人模擬話本進行創作,后人稱“擬話本”。最著名的是馮夢龍編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繼“三言”之后,凌濛初所作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也很有名。擬話本中有大量的商人、手工業者作為正面主人公出現,市井生活刻劃精絕,女子在追求愛情方面顯得大膽和自由。

3.明代戲曲

明代戲曲發達,在內容上表現出幾個顯著特點產生了大量的現實時事劇,以《鳴鳳記》首開風氣;諷刺劇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孫仲齡的《東郭記》和徐渭的《四聲猿》最為有名;愛情劇更加豐富多彩,能較完整、深入、細膩地表現出婦女爭取自由、幸福的曲折過程,其中以湯顯祖的《牡丹亭》、高濂的《玉簪記》和朱鼎的《玉鏡臺記》最為著名。

這時期的戲曲在形式方面也有許多創造,總的趨向是更多樣化、靈活化。傳奇戲曲有長篇,如鄭之珍的《目蓮救母勸善戲文》;有的卻又短至十余出,如高濂的《賦歸記》和《陳情記》。雜劇也是如此。一些傳奇戲曲作家已較為注意結構的嚴謹,注意文目的緊湊,注意安排懸念。戲曲的繁榮還推動了理論的進步。徐渭的《南詞敘錄》、王世貞的《曲藻》、魏良埔的《曲律》、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等都有一定的見解。這時還出現了“湯沈之爭”,體現了湯顯祖和沈璟之間不同風格的沖突。

4.明代詩文

在明代,詩文方面雖不像小說戲曲那樣變化明顯,但也有緩慢的改變。早在前七子的復古運動聲勢煊赫的時候,就有如沈周、文征明、祝允明和唐寅等詩文作家并不盲目追隨,詩風較為平易清新。到嘉靖初年,前七子影響漸微,出現了楊慎、薛蕙、華察、高叔嗣、皇甫沖等詩人,能自成一體。并且在散文領域出現了以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為代表的唐宋派,反對前七子“文必秦漢”的主張。到嘉靖中葉以后,又掀起了后七子復古運動。其中,除李攀龍較頑固地堅持前七子的理論主張外,許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而王世貞到晚年時則自悔以前所作的《藝苑卮言》,看法與公安派的袁宏道有相通之處。與此同時,徐渭、湯顯祖也開始反對前、后七子的復古主張。

李贄針對復古風氣,提出“童心說”,強調絕假存真、抒發直感。接著,公安派、竟陵派相繼而起,在創作主張和實踐上都與復古主義相對立。同時,在散文領域出現了晚明小品,形成了一種新的風格。

此外,明代后期的民歌也有所發展。這時期民歌大多數是情歌,表現人民在愛情上要求自由的愿望。

清代文學

1.清代詩

清代詩人借鑒前代,對古典詩歌有所發展,但由于畏懼“文字獄”,限制了清詩的成就。清代詩歌流派迭出,風格多樣,其成就超越元明兩代,足以下啟近代而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后勁。

呂留良畫像清初詩歌主流是“遺民詩”,這些詩人主要有閻爾梅、傅山、黃宗羲、杜溶、錢澄之、王夫之、顧炎武、呂留良等人。其中顧炎武的詩詞意堅實,風骨勁健;王夫之的詩詭麗奧衍,寄托亦深。以明臣而仕清的詩人,最著名的是錢謙益、吳偉業、龔鼎孳,稱“江左三大家”。

生活于康熙、雍正兩朝的詩人有所謂的“南施北宋”兩家,即指施閏章和宋琬。但當時第一流詩人應首推王士稹,他提倡“神韻”,并左右詩壇數十年。和王士稹齊名的是朱彝尊。

乾隆時的詩人當數厲鶚,著有《宋詩紀事》,號為“浙派”領袖。這時的詩人,能開拓新格局的是袁枚和趙翼,其與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提倡自寫“性靈”。乾隆以后詩人當推張問陶,也是“性靈派”詩人。而舒位、孫原湘和王曇,則被認為是繼三大家之后的詩人。

2.清代散文

清代散文,包括古文和駢文,作家輩出,佳作甚多,流派分明,在古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散文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清初散文,以直抒性靈的小品文為主,后以錢謙益為代表開始轉變,涌現出如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和侯方域、魏禧、汪琬為代表的散文大家;清中葉散文,以“桐城派”成就最高,代表人物是方苞、劉大榭和姚鼐,而此時的章學誠和袁枚則與他們的風格不同,后來惲敬和張想言承“桐城派”之風,創出“陽湖派”;后期散文名家有朱琦、龍啟瑞、吳敏樹、曾國藩等人。鴉片戰爭前夕,出現以龔自珍、魏源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

清代駢文盛行,超越明代,多以寫“四方體”的駢文為主。其作者以陳維崧最著名,其文氣勢雄偉,起了開張風氣的作用。后來又有胡丕游、邵齊燾、袁枚、吳錫麒等也很出名。

3.清代小說

清代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并向近代小說、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其中以《紅樓夢》為最高代表。

清初的長篇章回小說,如陳忱的《水滸后傳》、錢彩的《說岳全傳》以及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最為著名。到雍正、乾隆年間,長篇小說大放異彩,出現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紅樓夢》兩部巨著。短篇文言的筆記小說,有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新齊諧》等。

《紅樓夢》是一部以愛情婚姻為主要題材的言情小說,但其藝術性及思想性上的成就堪稱古典章回小說之最。作者曹雪芹,名霑,雪芹是他的號。曹雪芹的一生經歷了家族由盛而衰的歷程,而家境的急劇變化成為他寫作的源頭。小說共120回,后40回據說是由高鶚增補。

乾隆以后,章回小說較為著名的是李汝珍的《鏡花緣》。

4.清代戲曲

清代戲曲包括傳奇和雜劇。清初的戲曲,如吳偉業的《秣陵春》、李玉的《牛頭山》等,抒寫國家衰亡之恨;李玉等人合作的《清忠譜》、朱皠的《十五貫》等內容和形式也是可取的。接著出現了洪舁的《長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兩部杰作。乾隆以后,戲曲走向低潮。傳奇在《長生殿》、《桃花扇》之后,內容上已逐漸趨于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優秀作品少見。代之而起的是比較有新的生命力的各種地方戲曲。講唱文學的評書、鼓詞、彈詞等,品種多樣,在城市和農村相當活躍,顯示出它們的民間色彩和生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边县| 四子王旗| 宣恩县| 阿克陶县| 阜宁县| 阳泉市| 龙陵县| 中卫市| 淳安县| 治县。| 邵阳市| 临沭县| 团风县| 蒲江县| 陆川县| 碌曲县| 秦皇岛市| 清河县| 屏东市| 宾川县| 会东县| 开江县| 新郑市| 舒兰市| 精河县| 宜昌市| 苍南县| 古交市| 开阳县| 商都县| 阿图什市| 营山县| 克什克腾旗| 商城县| 溆浦县| 永安市| 安康市| 股票| 桂东县| 甘洛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