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黃巾之亂,勢力漸成
- 權(quán)術(shù)之王:曹操
- 金開誠主編
- 2448字
- 2015-05-07 17:48:03
漢靈帝光和末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fā)。這年四月全面負責(zé)圍剿潁川黃巾的皇甫嵩、朱儁部隊,出師不利,連吃敗仗,被圍在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就在這時,曹操被封為騎都尉,奉命支援皇甫嵩、朱儁。曹操帶兵和皇甫嵩、朱儁協(xié)同作戰(zhàn),內(nèi)外夾擊,大敗潁川黃巾,這是曹操帶兵取得的首次勝利。此后,曹操又多次參與了鎮(zhèn)壓黃巾軍殘部的戰(zhàn)斗,最終因功得賞,被提拔為濟南國的國相。濟南國有十多個縣,各縣的長吏,大多阿諛趨附于朝廷貴戚,貪贓枉法,聲名狼藉。曹操于是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個縣的長吏;禁絕已往風(fēng)行多年的立祠奉祀,杜絕假借題目進行奢侈淫樂;將祭祀房屋全部拆毀,淫祀的風(fēng)氣,從此被杜絕了。貪官污吏,都紛紛逃竄到附近的郡縣。濟南國界內(nèi),歪風(fēng)邪氣一時肅清。過了很久,曹操被征還為東郡太守。曹操不肯上任,稱病辭職,歸還鄉(xiāng)里。
靈帝中平五年(188年)六月,冀州刺史王芬、南陽人許攸、沛國人周旌等人,聯(lián)合豪杰士人,密謀廢掉漢靈帝,立合肥侯為帝。他們把這次密謀告訴了曹操,想拉曹操入伙,但曹操認為那樣不妥當(dāng),便拒絕參與。后來王芬等人因事情敗露被迫自殺。
金城郡(今甘肅西部,青海東部)的邊章、韓遂殺了刺史郡守而發(fā)動叛亂,擁兵眾十余萬人,使天下人為之震驚。朝廷于是征召曹操為典軍校尉意圖討逆。這時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即位,是為少帝。何太后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和袁紹二人密謀除去宦官集團,太后認
為這樣做不夠周全,沒有接受何進的計謀。何進于是召董卓進京,打算用董卓的力量脅迫太后。但是董卓還沒有到達洛陽,何進就被宦官謀害了。董卓到了洛陽后,勢力一家獨大,便廢了少帝,改立他為弘農(nóng)王,而另立了陳留王劉協(xié)為皇帝,即漢獻帝。董卓挾持漢獻帝胡作非為,京城洛陽一片大亂。董卓上表舉薦曹操為驍騎校尉,想要曹操為他出謀劃策。曹操見情勢不對,便改名換姓,偷偷潛出了京師,想先回自己的老家再做打算。董卓發(fā)現(xiàn)曹操逃走了,立即發(fā)布行文追捕曹操。曹操出了關(guān),經(jīng)過中牟縣,被那里的亭長懷疑。亭長逮捕了曹操,帶他去見
縣令。縣中有人認出他就是曹操,但也假作不認識,向縣令說情,縣令就把他給放了。董卓不久后殺了何太后和弘農(nóng)王。曹操到了陳留,散盡了自己積聚的財產(chǎn),積極招募義兵,謀劃出兵除去董卓。漢靈帝中平六年(189年)冬十二月,曹操在己吾(今河南寧陵縣)起兵,討伐董卓。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后將軍袁術(shù)、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nèi)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共同起兵討伐董卓。每個人各有兵眾數(shù)萬人,他們共同推舉勃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也被推舉為奮武將軍。
二月,董卓得知眾太守起兵討伐他,便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董卓自己留駐洛陽,一把火燒毀了洛陽宮室。(此時,袁紹駐兵河內(nèi);張邈、劉岱、橋瑁、袁遺駐兵酸棗;袁術(shù)駐兵南陽;孔伷駐兵潁川;韓馥駐兵在鄴城。董卓的兵力強大,袁紹等都不敢先領(lǐng)兵進攻。)曹操說:“我們興義兵是為了誅除暴亂,兵眾都已經(jīng)聚集在一起了,各位還有什么可以遲疑的?以前如果董卓知道山東方面起兵,他可以倚恃王室以自重,據(jù)守二周的險要地方,向東可以平定天下。即使他是以無道而主政,也還是很難對付的。現(xiàn)在情況就不同了,他焚燒了洛陽的宮室,劫持了天子,遷城長安,四海之內(nèi)的人民都為之震驚,不知如何是好,沒有可以依附的力量。這正是上天滅亡董卓的時候,只需要一次戰(zhàn)斗就可以平定天下,這樣的機會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便向西進兵,想要據(jù)守成皋。張邈派將衛(wèi)茲,分兵隨曹操西進。曹兵到達滎陽汴水,遭遇董卓的部將徐榮,交戰(zhàn)不利。曹操的兵士傷亡慘重,曹操本人也被亂箭射中,他所騎的馬也受了傷。曹操的從弟曹洪,把自己所騎的馬給曹操騎,曹操才得以乘著夜色逃脫。徐榮見曹操帶領(lǐng)的兵士雖少,但能盡力作戰(zhàn),而且酸棗一帶有大量駐軍不易攻下,所以就帶兵回去了。
曹操到達酸棗,看見盟軍有十幾萬將士,卻每天飲酒作樂,并不希圖進取,曹操對他們很不滿意,替他們出謀劃策說:“各位,按照我的計劃,現(xiàn)在我們應(yīng)該由勃海太守袁紹,率領(lǐng)河內(nèi)的兵力,到達孟津;酸棗有太守張邈、刺史劉岱、太守橋瑁、太守袁遺等的軍隊,可以守住成皋,占據(jù)敖倉,拿下轘轅、太谷,完全控制住各處險要之地。由袁術(shù)將軍率領(lǐng)南陽之兵,攻下丹水、析州,進入武關(guān)(三地皆在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這樣就可以威脅三輔(指長安、馮翊、扶風(fēng),今陜西中部地區(qū))。但各軍都應(yīng)作高壘深壁,不要貿(mào)然出戰(zhàn)。應(yīng)該多作疑兵,表明天下的形勢,造成各地豪杰聯(lián)合圍攻董卓之勢,以順應(yīng)天下之心,誅討逆賊。這樣行動,可以立刻奠定勝局。目前各軍已經(jīng)聚集在一起了,但是態(tài)度猶豫而不思前進,天下人對此很是失望!我私下里實在為各位感到羞恥!”曹操的分析很有道理,可以看出曹操對當(dāng)時局勢有很強的把握。可雖然曹操說了很多,而且分析也不無道理,但是張邈等人就是不肯采用曹操的計劃。
曹操明顯感到自己的兵力薄弱,于是和夏侯惇等到揚州去募兵。揚州刺史陳溫、丹陽太守周昕撥出了兵眾四千余人給曹操。但是大多數(shù)兵士不想遠離家鄉(xiāng)北上討逆,因而行至龍亢縣時,這些士兵乘著夜色突然發(fā)動兵變,放火焚燒了曹操的營帳。四千多人的部隊最后只剩下了五百多人。曹操繼續(xù)北上,到了铚、建平二地,又先后招募到兵士一千余人。曹操沒有再回酸棗,而是帶著三千人左右的部隊,渡過黃河,投奔駐扎在懷縣的袁紹,打算鼓動袁紹出兵討伐董卓。但是袁紹不但無意與董卓對陣交鋒,反而在初平二年(191年)和韓馥二人密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曹操拒絕參與他們的計劃。袁紹曾經(jīng)得到一顆玉印,這顆玉印便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上面有李斯刻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他以為這是一種吉兆。有一次在曹操座中,袁紹舉起玉印比向臀肘,表示他得到玉璽的幸運。曹操見袁紹如此淺薄,便嘲笑他愚昧而且器量小,十分厭惡袁紹,內(nèi)心不服。
獻帝初平二年(191年)春,袁紹、韓馥二人立幽州牧劉虞為帝。但劉虞認為自己的德行和能力不足,始終不敢接受帝號。
夏四月,董卓由洛陽回到長安。
秋七月,袁紹脅迫韓馥,取得冀州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