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陰陽家簡介

《陰陽家與陰陽五行學說》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主要學派之一,因以提倡陰陽五行學說為宗旨,故名陰陽家,又稱陰陽五行家或五行家?!稘h書·藝文志》將其列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戰國末年齊國人鄒衍。

人類幼年時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是幼稚的,但這幼稚的認識卻是文明時代哲學的胚胎,含有早期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思想。

進入階級社會后,一部分哲學胚胎發育為宗教唯心主義哲學,另一部分胚胎則萌發出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

早期人類習慣于以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認識世界。所謂形象思維就是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用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和表述,即用具體的東西表示抽象的思想,如五行和陰陽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是在直接經驗基礎上獲得的,即“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周易·系辭下》)。“五行”一詞最早見于我國古代文獻《尚書》,指金、木、水、火、土,代表了世間萬物,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生活資料。五行學說含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陰陽代表事物的兩個方面,即事物的對立面。陰陽學說不僅指出了組成一個事物的對立面,而且還涉及了對立面的轉化,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歷史學家曾對諸子百家試行分類,第一個試行分類的人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史記》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馬談的一篇文章《論六家要旨》。這篇文章把以前幾個世紀的中國哲學家劃分為六個主要的學派,第一個學派就是陰陽家。

陰陽家講的是一種宇宙生成理論,由論說陰陽五行而得名。在中國哲學思想里,陰陽是宇宙形成論的兩個主要原則。中國人認為在陰陽結合與互相作用下產生了一切宇宙現象。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王權衰落,各國大量招攬人才,貴族政治漸漸消失。有思想的知識分子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張。社會的劇烈變革對學術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學派紛紛產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當時,最有影響的除了儒、道兩家以外,還有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以公孫龍子為代表的名家,以孫臏為代表的兵家,以許行為代表的農家,以張儀、公孫衍、蘇秦為代表的縱橫家,以呂不韋為代表的雜家等。各派各家都著書立說,廣召弟子,參與政治,學術思想極為繁榮。

作為一個學術門派的陰陽家,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了。陰陽家的代表人物是鄒衍。

戰國末期,經過激烈的社會變革,封建制國家紛紛出現,新興地主階級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統一。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學術思想上出現了把各派思想合而為一的雜家。雜家的產生反映了戰國末期學術文化融合的趨勢。雜家思想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農家、縱橫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雜家的代表性作品是《呂氏春秋》和《淮南子》。在這兩部著作中,都有關于陰陽學說的論述。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不僅崇尚法家,還兼用陰陽家。

漢武帝時,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百家開始退出歷史舞臺。作為陰陽家這個派別,當然也不例外。派別雖然不存在了,但有關陰陽學術的研究并未停止。陰陽五行學說的運用在漢代形成了一個高峰,如《太乙》《六壬》這兩門預測術就是在漢代完成的,同《奇門遁甲》預測術并稱為“預測三式”。作為陰陽家,大都能觀天象、識地利、通歷法、精于陰陽五行術數的演算。

《漢書·藝文志》根據劉歆《七略·術數略》,把陰陽家的術數分為六種: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

第一種是天文?!稘h書·藝文志》中說:“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紀吉兇之象?!边@是指根據日月星辰等天象來預測吉兇禍福。

第二種是歷譜。《漢書·藝文志》中說:“歷譜者,序四時之位,正分至之節,會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殺生之實?!边@是指制定歷法,編好節氣,用于指導農業生產。

第三種是五行?!稘h書·藝文志》中說:“其法亦起五德終始,推其極則無不至。”這是指用五行相克的學說來解釋王朝的興亡。

第四種是蓍龜。這是中國古代占卜用的兩種主要方法。前一種方法是巫史用蓍草的莖按一定的程序操作,得出一定的爻的組合,再查《易經》來斷定吉兇。這種方法叫“筮”?!兑捉洝返呢赞o、爻辭本來就是為筮準備的。蓍是一種草,它排列的多種組合和《易經》上的三百六十卦是對應的,可以根據不同的組合在《易經》上找到不同的卦,再根據卦辭來預測吉兇。后一種方法是管占卜的巫史在刮得很光的龜甲或獸骨上鉆鑿出一個圓形的小坑,然后用火燒灼它,使圍繞著鉆鑿的地方現出裂紋,然后根據這些裂紋的不同形狀來預測所問卜的事情的吉兇。這種方法叫“卜”。

第五種是雜占,指蓍龜以外的預測方法。

第六種是形法,包括看相術以及看風水的方術。風水學認為人是宇宙的產物,人的住宅和葬地必須安排得與自然協調一致。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戰國時期陰陽學派有二十一家,其學術作品有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終始》十四篇、《公孫發》二十二篇、《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杜文公》五篇、《黃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是,現在只保存有少量殘文,其余均已亡佚。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附有《鄒衍小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泌阳县| 随州市| 龙胜| 凤台县| 东港市| 司法| 开原市| 大姚县| 平潭县| 涞水县| 克山县| 荔浦县| 城市| 芦溪县| 晴隆县| 芮城县| 临泽县| 岢岚县| 大同县| 陵川县| 伊吾县| 灵武市| 长武县| 景宁| 保亭| 安顺市| 扶沟县| 三都| 丘北县| 汝南县| 靖宇县| 十堰市| 大石桥市| 西吉县| 武鸣县| 广南县| 河南省| 侯马市| 都江堰市| 桃江县| 桑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