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帝業(yè)輝煌的盛元二君

(一)元世祖

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之孫,拖雷正妻唆魯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哥的弟弟。忽必烈胸懷大志,一心想安定天下,并熱心學(xué)習(xí)漢文化。他曾先后向劉秉忠、王鶚、元好問、張德輝、張文謙、竇默等請教治國之道。

元憲宗九年(1259年),忽必烈正在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時,得知蒙哥汗死訊,但不能夠確定四弟阿里不哥的動向。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精明能干,一面拖住阿里不哥的將領(lǐng),一面及時給遠方的丈夫送去了正確的情報:“大魚的頭斷了,在小魚里,只有你和阿里不哥了。”忽必烈見信后,立即定下了方案:先與南宋暫時停戰(zhàn)議和,然后兼程趕回北方爭奪汗位。

次年三月,忽必烈在成吉思汗弟弟支系宗王的支持下,于開平(今內(nèi)蒙古正藍旗東)稱汗。四月,阿里不哥在蒙哥系與察合臺系宗王的支持下也稱汗了。于是,蒙古汗國同時出現(xiàn)了兩個大汗,而且又是同胞兄弟。

兄弟間的爭戰(zhàn)持續(xù)了四年多,至元元年(1264年),眾叛親離的四弟阿里不哥只得披著罪人的衣服向二哥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打敗阿里不哥后,將其謀臣全部誅殺,然后遷都燕京(今北京),改稱大都,建元至元。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

到大都后,忽必烈積極著手消滅南宋的戰(zhàn)爭。攻克襄陽幾個月后,已經(jīng)病入膏肓的南征統(tǒng)帥史天澤寫信給忽必烈,向他推薦伯顏擔(dān)任南征軍統(tǒng)帥。伯顏是突厥人,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軍事將領(lǐng)。每當(dāng)伯顏參與軍國大事時,他總是高出其他朝臣一籌。

伯顏受命后,堅定不移地向南宋挺進。他每到一個尚未平定的城鎮(zhèn)時,總是先要求對方投降,如果當(dāng)?shù)伛v軍抗拒他的命令,他再進攻。宋將呂文煥和范文虎等將領(lǐng)認識到蒙古大軍的絕對軍事優(yōu)勢,干脆加入蒙古軍。其他南宋官員因?qū)槌假Z似道憤憤不平,自愿投降的人與日俱增。

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軍滅了南宋,統(tǒng)一了全國。

征服南宋王朝是忽必烈最輝煌的勝利,從而把擁有五千萬人口和豐富資源的領(lǐng)土納入自己的統(tǒng)治之下,這是他執(zhí)政頭二十年最偉大的軍事成就。

忽必烈對人民的賦役剝削限制在一定的數(shù)額之內(nèi),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的措施,如墾荒屯田,興修水利,限制逼良為奴等。

忽必烈試圖迎合漢人,建立了一個類似傳統(tǒng)中國王朝的朝廷,采用儒家禮儀,贏得了許多漢人的擁戴。雖然他沒有采用漢人傳統(tǒng)的科舉制度,但他聘用了許多漢人擔(dān)任要職。

忽必烈在用人上能慧眼識才,唯才是用,把18歲的安童任命為丞相。

安童是元初開國四杰之首木華黎的孫子,13歲時因祖父的功勞入宮主管宿衛(wèi)。但他不愿意倚仗祖輩的蔭庇,而是兢兢業(yè)業(yè),勤奮學(xué)習(xí)。

元世祖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得勝后,拘捕了阿里不哥的黨羽千余人。忽必烈問安童道:“朕欲置此等人于死地,你以為如何?”安童回答說:“人各為其主,他們跟隨阿里不哥也是身不由己,這由不得他們選擇。陛下現(xiàn)在剛剛登上帝位,如果為泄私憤殺了這些人,那又怎么能讓天下人誠心歸附呢?”忽必烈沒想到一個16歲的少年竟然說出這樣有見識的話來,便對安童另眼相看了。又過了兩年,安童18歲了,元世祖見他處世練達,辦事果斷,為人穩(wěn)重,足智多謀,就破格提拔他為中書右丞相。直到49歲因病去世,安童共為忽必烈效力31年,為元初國家的穩(wěn)定和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用18歲的年輕人擔(dān)任丞相,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忽必烈不計年齡,只從實際才能出發(fā),只要有丞相之才就破格提拔,得一人而天下興,從而為江山社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同樣,忽必烈對南宋降將也大膽錄用,委以重任。尤其對南宋狀元丞相文天祥更是用盡了心機,要加以重用。但文天祥忠于孔孟之道,恪守三綱五常,誓死不降。忽必烈重視人才,讓被俘的宋恭帝出面當(dāng)說客,勸文天祥為元朝效力。

文天祥一見宋恭帝便淚如雨下,邊哭邊說:“圣駕請回,圣駕請回!”

忽必烈又讓文天祥淪為樂坊歌伎的女兒出面勸降,文天祥肝膽俱裂,對女兒說:“阿爹救不得。”

最后,忽必烈只好親自出馬,勸道:“我很欽佩你的忠烈,但宋朝已亡,連你們的皇帝都歸順我了,你也不妨做我的丞相,我不會虧待你的。”文天祥說:“我是大宋丞相,怎能再為另一個朝廷服務(wù)?”忽必烈又勸道:“當(dāng)兩朝丞相或許有違你的觀念,那么可否主管樞密院?照樣能為老百姓做些實事啊!”文天祥昂首回答道:“一死之外,別無所求!”

即使這樣,忽必烈還是不忍殺掉文天祥。

直到至元十九年(1283年),有人說江南南宋遺民打起文天祥的旗號反元,忽必烈這才下令殺了文天祥。

為了備荒,忽必烈恢復(fù)了國家控糧的政策。這一政策在中國很早就制定了,北宋著名丞相王安石使之更加完善。每當(dāng)豐年時,國家收購余糧貯藏在國家糧倉中。當(dāng)荒年糧價上漲時,便開倉免費放糧。

忽必烈要求地方長官對老人、孤兒、病弱者提供救濟,還為百姓修建醫(yī)院。

忽必烈通過一系列政治和經(jīng)濟政策,把亞洲大部分版圖統(tǒng)一在蒙古的霸權(quán)之下。

忽必烈努力保護帝國境內(nèi)各種不同民族臣民的幸福和安寧,這在那個時代是罕見的。經(jīng)學(xué)者多年研究,一致認為忽必烈不僅是一位好皇帝,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身為皇帝做好事,較之一般平民,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忽必烈統(tǒng)一中國后,繼承祖父和父輩的傳統(tǒng),在開疆?dāng)U土方面也不示弱,屢敗屢戰(zhàn)。

至元八年(1271年),緬甸接受元朝詔諭,成為忽必烈的屬國。至元十四年(1277年),緬甸和金齒(今云南保山)部族發(fā)生摩擦,忽必烈派兵征伐緬甸,但當(dāng)大軍走到八莫(緬甸北部城鎮(zhèn))時,因天氣炎熱,士兵水土不服,只得無功而返。次年,緬甸發(fā)生政變,緬甸王被其庶子囚禁,元朝云南王派兵征討,到達蒲甘(位于緬甸中部)時,由于糧草供應(yīng)不上,只得退兵。

安南即現(xiàn)在的越南,最早曾是中國的郡縣,五代時期自立為國。蒙古老帥速不臺之子兀良哈臺平定云南后,派使者到安南讓他們納貢,安南國王陳煚將蒙古使者投入獄中。兀良哈臺聞訊大怒,發(fā)兵攻破安南都城。由于那里氣候潮濕炎熱,來自北方的蒙古軍不能適應(yīng),只好收兵而歸。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忽必烈運用假虞滅虢之計,派兵攻打占城國(在今越南南部),向安南征兵征糧,并假道安南國,想一并把安南也滅了,將其重新收入中國版圖。但是,當(dāng)蒙古大軍再次攻入安南都城時,由于糧草不繼,軍中疾疫泛濫,只好退兵。大軍走到半路時,遭到安南軍的伏擊,損失慘重。第二年,忽必烈又發(fā)兵十萬征討安南,從海道押運糧草的部隊遭到安南伏擊,糧草全部沉入海中,只得撤軍。撤軍途中,再次遭到安南軍的伏擊,死傷無數(shù)。

蒙哥大汗在位時,曾遠征高麗,高麗國王撤到與漢城遙遙相望的江華小島上指揮抵抗。元憲宗八年(1258年),高麗國王遣世子王典到蒙哥宮廷做人質(zhì),表示愿意成為蒙古的屬國。忽必烈即位后,把女兒嫁給這位年輕的王子,送他回高麗繼承王位。

接著,忽必烈派使者要求日本效忠元朝,日本攝政王北條時宗斷然拒絕。忽必烈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和至元十八年(1281年)兩次出兵攻打日本,由于蒙古大軍不習(xí)海戰(zhàn),兩次遇到暴風(fēng),都慘敗而歸。忽必烈還想第三次遠征日本,因制造大量的海船有實際困難,忽必烈聽從大臣進諫而罷兵。

忽必烈在晚年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先是他最鐘愛的皇后察必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去世。五年之后,他最喜愛的兒子真金英年早逝。真金是他親自選定的皇位繼承人。

從此,忽必烈開始酗酒,并且毫無節(jié)制地暴飲暴食。他的體重迅速增加,身體越來越胖,以至胖得不成樣子,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

真金病逝八年后,忽必烈也病逝了。

(二)元成宗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去世。按照嫡長子即位的傳統(tǒng)觀念,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真金之子鐵穆耳身上。

為培養(yǎng)儲君的各方面才能,忽必烈派鐵穆耳統(tǒng)兵討伐叛王哈丹,接著又派他鎮(zhèn)守蒙古汗國故都哈拉和林,掌管北方防務(wù),同時派開國四杰之一博爾術(shù)之孫、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兒做他的助手。鐵穆耳與精銳的北方駐軍結(jié)下了特殊的關(guān)系,這一關(guān)系成為他登上帝位的重要保障。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二日,忽必烈病逝。同年農(nóng)歷四月十四日,鐵穆耳從哈拉和林回到上都(今內(nèi)蒙古多倫東北),在重臣伯顏、玉昔帖木兒的支持下由諸王會議推立為帝,史稱元成宗。

元成宗即位后,中書右司員外郎王約上書,建議在經(jīng)濟上輕徭薄賦,停止所有非急需和必需的土木工程,免除歷年積欠的賦稅,核實納稅的民戶以減輕百姓負擔(dān),與民休息;設(shè)立義倉,賑濟貧苦之人,開放打獵等禁令,實行有利于農(nóng)業(yè)的措施以發(fā)展生產(chǎn)。

在政治上,王約建議整頓吏治,打擊貪污受賄,革除官場積弊;慎重地選擇官吏,尤其要慎重地選擇直接治理地方的府、州、縣長官;重新修訂律令,嚴肅賞罰;裁減冗吏,精簡機構(gòu);減省煩瑣的條文,改革不合理的制度以提高辦事效率。

在對待周圍鄰國關(guān)系上,王約建議不要斤斤計較于要求別國朝貢,甚至為此動武,應(yīng)該以恩德感召遠方之人。

此外,王約還主張辦好學(xué)校以培養(yǎng)人才,并要求朝廷上下認真了解民情等等。

王約的建議成了元成宗一朝的施政大綱。

元成宗完全接受了這些建議,繼續(xù)實行忽必烈時減免賦役、賑濟災(zāi)民等政策。

在減輕百姓負擔(dān)的同時,元成宗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員鼓勵農(nóng)桑,發(fā)展生產(chǎn)。

元成宗重視儒學(xué),不歧視漢人,還把公主嫁給了儒生。

修武縣薛氏人口眾多,素有“薛半縣”之稱,這些薛姓人口都是薛駙馬的后人。薛駙馬名叫薛澍,字時卿,號樸庵行人,曾任吏部尚書兼掌五部事,為元朝重臣,時稱“元天一柱”。

元成宗決定在漢族儒生中間為女兒挑選一位乘龍快婿,于是在朝中宴請儒生,讓公主親自相親。他們二人商量好,公主出來相看時手指誰誰就是駙馬。薛澍雖然貌不驚人,但滿腹經(jīng)綸,聰明絕頂。席上,儒生都知道皇帝和公主要挑選駙馬,為了表現(xiàn)文士風(fēng)度,一個個正襟危坐,吃菜飲酒小心翼翼,唯恐有失禮的地方。而薛澍則不然,他知道自己的長相不會引起公主的注意,就故意毫不拘謹?shù)卮蟪源蠛龋踔吝B筷子都不用。這時,公主出來了,只見她雍容華貴,美艷絕倫,儀態(tài)萬方。公主往大殿上一看,還沒來得及看清下面儒生的相貌,就被薛澍的舉動吸引住了。見薛澍竟然用手抓起一把佳肴往嘴里塞,公主不禁掩口而笑,手指薛澍對元成宗說:“父皇,你看他……”元成宗以為公主相中了薛澍,就說:“好吧,就是他了。”這時,公主才知道自己失言,但想更改已經(jīng)來不及了。成婚后,公主了解到薛澍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品行端正,感到非常幸福。

這件事也反映了蒙古民族的粗獷與豪邁。

元成宗拒絕大臣對日本用兵的請求,于大德三年(1299年)派僧人出使日本,恢復(fù)了兩國間的正常貿(mào)易和文化往來。

元朝海外貿(mào)易發(fā)達,和當(dāng)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密切的交往,如羅馬、英國、法國、西北非的摩洛哥和蘇丹、北非的埃及、東非的坦桑尼亞、南亞的印度等等,元朝的歲入高達二至四億兩白銀,為中國歷史最高值。

大德九年(1305年)六月,元成宗立唯一的兒子德壽為皇太子。十二月,皇太子病逝。

大德十一年(1307年)農(nóng)歷正月初八,元成宗病逝。

因元成宗與其獨生子相繼病逝,未及安排皇位承繼事宜,因而引起了政局的動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彩票| 文安县| 岫岩| 柳州市| 娱乐| 苍南县| 新野县| 原阳县| 即墨市| 惠水县| 大渡口区| 通许县| 新巴尔虎右旗| 灵丘县| 额尔古纳市| 平山县| 于都县| 故城县| 务川| 北碚区| 梨树县| 衡水市| 鄯善县| 富阳市| 色达县| 乌拉特中旗| 白朗县| 顺平县| 夏邑县| 房产| 陆丰市| 肃宁县| 自治县| 衡山县| 佛教| 丹江口市| 莎车县| 庆元县| 江城|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