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略談元朝(2)

  • 元代:武功第一
  • 金開誠
  • 5045字
  • 2015-05-04 17:15:00

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兒帖生有四個兒子:長子術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他們少年時代就隨父出征,能征慣戰(zhàn),為蒙古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好比帝國的四根臺柱,成吉思汗按照四個兒子的特長與才能,讓術赤管狩獵,察合臺掌法令,窩闊臺主朝政,拖雷統(tǒng)軍隊。

西征時,忽蘭夫人對成吉思汗說:“諸皇子中,嫡子有四人,主上萬歲后應由何人繼承?”成吉思汗認為此言有理,當下召見諸弟和諸子,議定將來由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

后來,成吉思汗臨死前,再次把諸子召到身邊,要他們服從窩闊臺的領導,兄弟間要精誠團結。

不久,成吉思汗病死。由于蒙古的諸王大會制仍然在起作用,必須等待大會的最后決定,所以窩闊臺不能因父親的遺命即位。

在汗位空懸的兩年里,蒙古汗國的軍政由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女兒阿剌海別處理,兩人因此被稱為“監(jiān)國皇子”和“監(jiān)國公主”。窩闊臺是成吉思汗第三子,早年隨父親征服漠北諸部,參與西征、攻金、滅西夏等戰(zhàn)爭。

經諸王大會選舉,窩闊臺即大汗位,史稱元太宗。其時,有人反對成吉思汗的遺命,主張立幼子拖雷。大會爭議了40天,因長子術赤已死,次子察合臺全力支持窩闊臺,拖雷勢力孤單,只得擁立其兄窩闊臺即位。

阿剌海別雖是監(jiān)國公主,但由于她是女子,她及她的兒孫不可能繼承汗位;而同樣曾為監(jiān)國的拖雷就大不一樣了。拖雷在成吉思汗諸子中身份特殊。因為他是成吉思汗嫡妻孛兒帖為成吉思汗所生的最小的兒子,而蒙古人有“幼子守產”的習俗,拖雷雖未能得到父親的汗位,卻得到了父親絕大部分的財產,其中包括營地、家室、財庫、軍隊。其中光是軍戶一項,四子拖雷名下就有十萬一千戶,而新任大汗三子窩闊臺卻只有四千戶。窩闊臺稱汗五年后,蒙古人聯(lián)宋滅金。就在南征北返的路上,蒙古諸王中實力最為雄厚的拖雷神秘地死去,其實就是被窩闊臺用慢性毒藥毒死了。

窩闊臺稱汗后,采納耶律楚材的建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耶律楚材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術數(shù)及釋老醫(yī)卜之說,下筆為文,渾然天成,曾做過金國開州同知、左右司員外郎。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軍攻占燕京,成吉思汗聽說耶律楚材才華橫溢,滿腹經綸,便派人向他咨詢治國大計。耶律楚材早已對腐朽的金王朝失去信心,便決定輔佐成吉思汗,拯救水深火熱中的中原百姓。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西征,向成吉思汗講授征伐、治國、安民之道,屢立奇功,備受器重。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征西夏,建議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稅,殺戮百姓,使貪暴之風有所收斂。窩闊臺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儀,勸親王察合臺等人行君臣之禮,以尊汗權。從此,耶律楚材日益受到重用,被譽為社稷之臣。窩闊臺令其執(zhí)掌中原地區(qū)賦稅事宜,于是耶律楚材建議頒行《便宜一十八事》,設立州郡長官,使軍民分治;制定初步法令,反對改漢地為牧場;建立賦稅制度,設置燕京等十路課稅所。

元太宗三年(1231年),耶律楚材出任中書令,即丞相。此后,他積極恢復文治,逐步實施以儒治國的方案,定制度、議禮樂、立宗廟、建宮室、創(chuàng)學校、設科舉、拔隱逸、訪遺老、舉賢良、求方正、勸農桑、抑游惰、省刑罰、薄賦斂、尚名節(jié)、斥縱橫、去冗員、黜酷吏、崇孝悌、賑困窮。

耶律楚材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殫精竭慮,創(chuàng)建頗多。主要有保護農業(yè),實行封建賦稅制度;改革政治體制,提拔重用儒臣;反對屠殺,保護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侵民,實行編戶制度;反對濫行課稅,禁止以權謀私;主張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經典。

在耶律楚材的努力下,新興的蒙古貴族逐漸放棄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漢族以儒教為中心的傳統(tǒng)思想和制度來治理中原,中原封建農業(yè)文明得以保存和發(fā)展。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窩闊臺汗兩朝輔政近三十年,病逝時,許多蒙古人都哭了,如同喪失親人一樣。漢族的士大夫更是揮淚憑吊這位仁及漢人的功勛卓著的契丹政治家。蒙古國內數(shù)日不聞樂聲,人們都為這位長者致哀。

窩闊臺在位期間,制定蒙古地區(qū)值百抽一的賦稅制;無水處挖井,遷牧民居住;設驛站,制定驛站服役制度,加強了蒙古本土與占領地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

元太宗七年(1235年),窩闊臺下令大建蒙古首都哈拉和林城(位于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以西384公里)。從匈奴開始到突厥、回紇,都把這里作為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也正好在蒙古高原的中部。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成吉思汗選擇這里作為都城,哈拉和林從此成了四方朝圣、八方進貢之地。但是,興建宮殿卻是從窩闊臺當政時期開始的。直到忽必烈遷都燕京,這里一直是蒙古帝國的中心。

窩闊臺成立燕京編修所和平陽經籍所,封孔子五十一世孫孔元措為衍圣公,修建孔廟,召試諸路儒士,中選者除任本地議事官外,還有四千零三十人被免除賦稅。

元太宗三年(1231年),窩闊臺與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等率軍大舉進攻金國。

元太宗四年(1232年),蒙軍殲滅金軍主力于鈞州(今河南禹縣)三峰山,進圍汴京(今河南開封)。

元太宗六年(1234年),蒙軍滅了金國。

金國滅亡后,蒙古與南宋接壤,雙方的沖突日漸加劇,拉開了長達45年滅宋之戰(zhàn)的序幕。在南方戰(zhàn)線僵持不下之時,蒙古大軍的鐵蹄轉往東方的高麗,并使他們臣服。

元太宗七年(1235年),窩闊臺召集諸王大會,決定西征。

元太宗八年(1236年)春,窩闊臺命令術赤的長子拔都、察合臺的長子拜答兒、自己的長子貴由、拖雷的長子蒙哥率軍西征,以拔都為統(tǒng)帥,共15萬大軍,自各地出發(fā),秋季抵伏爾加河東岸集中。這次遠征因諸王、那顏均派長子從征,史稱“長子出征”。

這次西征歷時七年,相繼攻滅不里阿耳(在今伏爾加河上游)、欽察(里海、黑海以北之突厥語部族)、斡羅思(俄羅斯)諸國。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攻破乞瓦(今基輔),隨后分路侵入孛烈兒(今波蘭)、馬札兒(今匈牙利)。次年連破布達、佩斯,進軍至維也納附近。

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十一月初八,窩闊臺因酗酒暴斃。窩闊臺死訊傳至,西征戛然而止。

蒙古回軍后,拔都在征服地建立金帳汗國,定都薩萊城(今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之薩拉托夫),統(tǒng)治斡羅斯達二百余年。

(三)貴由汗

窩闊臺去世后,五年間一直都由其皇后乃馬真氏主政,直到窩闊臺長子貴由繼任為止。貴由汗在位三年(1246—1248年),史稱元定宗,享年43歲。

貴由曾隨諸王伐金,在西征中也立有戰(zhàn)功。

窩闊臺生前最寵愛的是貴由的三弟闊出,并決定令其即位。可是闊出卻在元太宗八年(1236年)侵宋時戰(zhàn)死,窩闊臺悲痛萬分,又想讓闊出的長子失烈門作繼承人。

窩闊臺臨死前,立皇孫失烈門為嗣,但皇后乃馬真氏決定等貴由回來后繼承汗位。

窩闊臺死后,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欲奪汗位,率兵來到都城。乃馬真氏遣使詰問他,他只得引兵退回駐地。

按照蒙古習俗,汗位的繼承人要經過諸王大會選舉決定,乃馬真氏便召集各宗王和將領到都城推選新汗。當時在諸王中,西征軍統(tǒng)帥拔都威望最高,可是他與貴由不和,因而反對貴由出任大汗,以患病為由拒不赴會,致使諸王大會不能如期舉行,因此只得由乃馬真氏攝政,長達五年。

直到元定宗元年(1246年)秋,拔都才派其弟別兒哥代表他出席諸王大會。由于乃馬真氏力爭,大會達成協(xié)議,推舉貴由為新的大汗。

乃馬真氏稱制時,商人奧都剌合蠻和波斯女巫法提瑪?shù)热双@寵,自擬法令,對推行漢法的耶律楚材加以排斥,致使內政敗壞,法度紊亂,民力困乏。

貴由即位后不久,乃馬真氏病逝,貴由開始著手整飭朝政。首先,他授命皇弟蒙哥調查斡赤斤圖謀汗位之事,并處死了斡赤斤及其一些官員。接著,又殺死了奧都剌合蠻,將女巫法提瑪沉入水中溺死,起用被其母親罷免的官員。

貴由在位時間雖短,但他為人剛毅,做事果斷,神情嚴肅,不茍言笑。他重用前朝重臣整肅吏治,對陷害忠良,搜刮民財,胡作非為的人絕不手軟。

接著,貴由繼續(xù)向外用兵,征服西藏,并占領了河套地區(qū)。

貴由與堂弟拔都早在西征中就不和,后來拔都又反對貴由即位,因而雙方結怨很深。

元定宗二年(1247年)秋,貴由任命野里知帶為征西軍統(tǒng)帥,率兵西進,統(tǒng)轄波斯地區(qū),與拔都抗衡。

第二年春,貴由親率大軍西進。這時,拖雷之妻唆魯和帖尼察覺貴由動機后,秘密通報拔都。拔都獲信后,立即整軍備戰(zhàn)。

元定宗三年(1248年)三月,貴由在西進途中突然病死,從而避免了一場皇室內部的爭戰(zhàn)。

對于貴由大汗的死因有多種說法,大多數(shù)人認為貴由汗是被拔都派人刺殺或毒死的。

當時,諸王各自盤據(jù)一方,魚肉百姓,民怨四起,蒙古帝國初期開創(chuàng)的穩(wěn)定局面盡遭破壞。

元定宗死后,皇后海迷失抱失烈門聽政,諸王大多表示反對,朝內爭論不已,乃至三年無君,國內混亂不堪。

后來,在拔都提議下,拖雷的兒子蒙哥登上了汗位。

(四)蒙哥汗

蒙哥是蒙古帝國第四位大汗,史稱元憲宗。

拖雷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正妻唆魯禾帖尼生了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等四個兒子。

蒙哥沉默寡言,不好侈靡,喜歡打獵。

元太宗七年(1235年),蒙哥與拔都、貴由西征,屢立戰(zhàn)功。

元憲宗元年(1251年),蒙哥被拔都等擁立,做了蒙古大汗。

蒙哥即位時43歲,是繼成吉思汗之后最杰出的蒙古大汗。他加強了行政管理機構,把蒙古帝國建設成一個正規(guī)的大國。

元憲宗二年(1252年),命忽必烈南征大理,也古東征高麗。次年,又遣三弟旭烈兀西征,塔塔兒帶撒里等遠征欣都思(印度)、怯失迷兒(克什米爾)等國。

元憲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率領十萬大軍分兵三路進攻大理國。忽必烈親率中路軍于十月渡過大渡河,進抵金沙江,用皮筏渡江,向大理國都城進軍。忽必烈采納姚樞等人的建議,改變了過去蒙古軍的屠城惡習,下達了“止殺之令”,并派使者到大理國都城羊苴咩城勸降。

大理相國高太祥主戰(zhàn),殺了使者。忽必烈于12月進軍龍首關,直逼羊苴咩城,大理王段智興、高太祥出戰(zhàn),遭到慘敗。

12月12日,羊苴咩城被攻破,高太祥被殺,段智興出逃,次年春天在宜良被俘。至此,存續(xù)三百余年的段氏大理國宣告滅亡。此后,云南以一個行省的形式被納入元朝版圖,云南的政治中心由大理遷至昆明。

成吉思汗封地上的諸王認為他們有權享受免稅權,或與中央一起分享國家的稅收,蒙哥禁止了這些做法。如果他活得更久些,或者他的繼承者繼續(xù)執(zhí)行他的政策,那么蒙古帝國就不會分裂為中國、突厥斯坦(察合臺汗國)、波斯(伊兒汗國)、俄羅斯(欽察汗國)這四個國家,而將繼續(xù)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

蒙古統(tǒng)治者利用各種宗教為其政治目的服務,蒙哥傾向于佛教,在哈拉和林宮中舉行的一次佛教會議上,他說其他宗教猶如手的五指,而佛教如掌。

蒙哥認為蒙古人想要鞏固對中國北方的控制,防止中國北方的民族主義者聚集在南方的旗幟下,就必須迫使南宋王朝投降。南宋的存在會使?jié)h人覺得他們的民族還有救,因而對蒙古的統(tǒng)治造成了威脅。蒙哥的伐宋計劃引起了一些將領的反對,他們說南方氣候炎熱,疾疫流行,蒙古軍隊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作戰(zhàn)會遭受損失,會因不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而陷入戰(zhàn)爭泥潭。蒙哥回應道:“我們必須完成先輩未竟的事業(yè)。”

蒙哥決定讓他的軍隊同時開辟四個戰(zhàn)場,使南宋軍隊不能專注于防衛(wèi)任何一個區(qū)域。為了阻止蒙古人的進攻,南宋不得不把軍隊分散在一片廣闊的疆土上。

蒙哥為四支部隊分配了具體任務:蒙哥親自指揮的軍隊將從他的西北基地出發(fā),向南挺進,占領四川省,然后向東進攻。忽必烈的軍隊將從他新建的開平向南方進軍,渡過長江進攻鄂州(今湖北省武昌),在那里與兀良哈臺率領的從云南開來的第三支軍隊會合。第四支軍隊由成吉思汗兄弟的孫子率領,從六盤山的基地向位于鄂州西北部的襄陽進攻,這支軍隊最終也要與忽必烈和兀良哈臺的軍隊會合。

這個計劃是要把南宋的東部和西部分割成段,使之首尾難顧。蒙古人先集中優(yōu)勢兵力平定西南和中原,再進攻偏安東南的南宋小朝廷。

出發(fā)后,蒙哥的軍隊遇到了巨大的困難,進軍十分艱辛,道路尚未開辟,人跡罕至。西南地區(qū)的酷熱令人窒息,山巒起伏地帶易守難攻,他們不得不在西南耽擱了較長的時間。

元憲宗八年(1258年)三月,蒙哥大軍攻陷了四川重鎮(zhèn)成都。當他們奔向下一個目標重慶時,在合州遇到了阻擊。南宋將領王堅誓死抗敵,決心擊退蒙古侵略者。

元憲宗九年(1259年)三月,蒙哥召集高級軍事將領討論進軍策略,蒙哥最信賴的幕僚再次強調了疾病和酷熱的威脅。蒙哥力排眾議,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占領合州。

蒙哥在合州打了五個月,雙方的傷亡都很慘重,但蒙哥并未灰心,而王堅的軍隊巋然不動。

天氣炎熱潮濕,蒙哥軍中時疫流行,兵士大多病死,蒙哥也染疾而死。

蒙哥之死震撼了整個蒙古帝國,他的兒子忽必烈挺身而出,完成了他的未竟事業(y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阳新县| 巩留县| 远安县| 上思县| 安乡县| 汶上县| 周宁县| 桐庐县| 板桥市| 雅江县| 高青县| 崇文区| 吐鲁番市| 武功县| 华池县| 深圳市| 扶余县| 云霄县| 陵水| 老河口市| 抚远县| 丹棱县| 锦州市| 丘北县| 阳高县| 醴陵市| 同德县| 苏州市| 平远县| 册亨县| 隆德县| 兴海县| 驻马店市| 库尔勒市| 平泉县| 蚌埠市| 成都市| 冷水江市| 岑巩县| 义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