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中國古代公案小說的演變軌跡(2)(2)

《詳刑公案》全書八卷十六類四十則。分別為卷一謀害類,卷二、卷三奸情類,卷四婚姻類,卷五奸拐類、威逼類、除精類、除害類,卷六竊盜類、搶劫類、強盜類,卷七妒殺類、謀占類,卷八節婦類、烈女類、雙孝類、孝子類;或一卷一類,或兩卷一類,或一卷多類,各不相等,故事也長短不一。每則敘述一個故事,每個故事贊一位判案公正的法官,大多是知縣、縣尹。許多故事都是采用先貶后褒的手法,在正誤兩種判案結果中顯現編者的主觀傾向。如《魏恤刑因鴉咒鳴冤》,寫武昌府江夏縣的鄭日新與表弟馬泰自幼相善,以販布為生。這年正月,每人身帶紋銀二百余兩,辭家而去,鄭日新往孝感,馬泰往新里。一天傍晚,馬泰路遇吳玉,吳玉告訴他此地夜行危險,馬泰遂不敢行,借宿在吳玉家。吳玉假意設宴,卻將蒙藥放入酒中,馬泰飲后不知人事,被吳玉推入蔭塘害死,財寶被奪。鄭日新到孝感多日,卻不見馬泰發貨來,便往新里找尋,到他們以前常住的楊清客店打聽,說未曾到過。鄭日新不信,心想,一定是楊清見馬泰銀多身孤,便將其謀害。于是具狀告官。孝感知縣張時泰只憑鄭日新的狀詞,而不顧楊清及鄰里等人的辯解,主觀推斷,確認楊清就是兇手。重刑之下,楊清屈打成招,遂被判死刑。半年后,朝廷委任刑部主事魏道亨來湖廣恤刑。魏主事查閱了楊清的案卷,感覺其中似有冤情。一天,魏主事微服察訪,在一個鴉鵲成群的偏僻蔭塘中,發現一具浮尸。在打撈時,又發現數具腐爛的尸體。魏主事找來附近十余家的百姓,各報姓名,令驛卒逐一記下。他看過一遍,說:“前在府中,夢見有數人來告狀,被人殺死,丟在塘中。今日親自來看,果得數尸,與夢相應。殺人者的名字就在其中。無辜者起,殺人者跪上聽審。”眾人心中無愧,皆紛紛離開,唯吳玉嚇得心驚膽戰。經審訊,吳玉招出謀害多人,又殺死馬泰的全部經過。孝感知縣張時泰輕信口供,不加詳查,釀成冤案。與他形成對比的,是魏道亨斷案英明,一絲不茍,仔細勘察,辨明真相。不然,楊清之死,定陷于無辜;馬泰之冤,終沉于苦海。

明代公案小說除了專集之外,還有一些寫得比較好的作品,散見于其他書中,以“三言”“二拍”為代表。這兩部書中,被認定為明代公案小說的有四十多篇。如“三言”中的《陳御史巧勘金釵鈿》《滕大尹鬼斷家私》《李玉英獄中訟冤》《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等,“二拍”中的《惡船家計賺假尸銀,狠仆人誤投真命狀》《奪風情村婦捐軀,假天語幕僚斷獄》《硬勘案大儒爭閑氣,甘受刑俠女著芳名》等。

明代公案小說通常以中短篇為主,大都以專集的形式流傳。公案小說的諸要素,明代公案小說已大致具備,每篇小說大都由作案、報案、申訴、審案、破案、判案等幾個部分組成。

公案小說在清代達到繁榮的程度。長篇通俗公案小說著重反映官府昏庸腐敗、惡霸橫行的黑暗現實,所寫的許多案件都是由于官吏貪贓枉法造成的冤假錯案,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代表作有《于公案奇聞》《九命奇冤》等。

《于公案奇聞》八卷,不題撰人。每卷回數另起,依次為四十回、三十八回、三十二回、三十二回、三十六回、四十回、四十六回、二十八回不等,合計二百九十二回。全書共有十七大段、二十七個公案故事。各案之間并無聯系,由審案人于成龍貫串起來。每大段或單敘一個公案故事,或以一個大故事為主,首尾綴以一兩個小公案故事,或穿插其間,或兩三個公案故事并列交叉。全書主角于成龍在歷史上實有其人,字北溟,山西永寧人。明崇禎間副榜貢生,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授廣西羅城知縣,后歷任合州知州、武昌知府,遷福建按察使、直隸巡撫,官至兩江總督,是清初的封疆大吏,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去世。于成龍為官政績突出,多次被康熙皇帝贊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為官時常微服私訪,種種疑案均能明察公判,且廉潔清正,深得百姓稱頌。但書中所寫的公案,并非都是于成龍所辦,只是由于其名聲顯赫,傳聞眾多,因此人們把一些輾轉流傳的案例都附會到他一人身上,也是很自然的事。《于成龍奇聞》上承明代公案小說的余緒,下啟短篇成長篇的趨勢,在章回、結構、情節上都做了一系列的探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是明清公案小說轉變期的一部重要作品。

《九命奇冤》三十六回,署“嶺南將叟重編”。嶺南將叟即吳沃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月起連載于《新小說》,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上海廣智書局出版單行本。故事原為發生在雍正年間廣東番禺縣的一件真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歐蘇《靄樓逸志》卷五《云開雪恨》曾有記載。嘉慶十四年(1809年),安和先生(鐘鐵橋)將其故事撰為小說《警富新書》,凡四十回。《九命奇冤》的主要情節和人物均本《警富新書》,實為該書的加工改編本。

《九命奇冤》敘述清雍正年間,廣東番禺縣凌、梁兩家因風水問題而結怨,以致漸成仇敵,最后釀成九條命案之事。凌家之子凌貴興納粟入監,以銀兩買通關節,想求個官來做,結果落空。風水先生說是梁天來家的石室壓住了風水,貴興遂向梁天來兄弟購買石室。梁家沒有答應,凌貴興懷恨在心,加害梁家。雖然梁家采取忍讓的態度,但凌家卻使事態不斷升級。最后火攻煙熏,梁家七人被害,因其中梁君來之妻身懷有孕,凌家的報復便釀成了七尸八命的大案。梁家先后告至番禺縣、廣州府、臬臺衙門,證人張鳳被夾棍夾死,遂成九命奇冤。官府層層受賄,反判梁天來誣告。梁天來悲憤至極,進京上告,才使冤情得以昭雪。

作者創作這部小說的意圖,是想通過這一事件的發展過程,充分反映清朝統治,即使是在被認為“吏治是頂好的”雍正朝,也仍然隱藏著大量的黑暗與丑惡。作者寫的雖是二百多年前的舊事,卻是要借歷史的外衣,揭露貪污橫行、草菅人命、錢能通神、奸盜猖獗的現實,幫助人們認識封建官僚階層的本質。

清代文言公案小說數量眾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題材內容與藝術風格多姿多彩。這些小說散見于各種筆記或文言小說集中,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袁枚的《子不語》、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許奉恩的《里乘》等作品中,均收錄了一些公案小說。

清代文言公案小說歌頌了執法嚴明公正的官吏。《里乘》中的《小衛玠》寫山西酈翁之女珊柯,美麗聰慧。已故太守之子聞珊柯之名,請媒人求婚。酈翁慕公子門第多財,就答應了。新婚之夜,新郎被殺。兇手自稱小衛玠,求歡不成便搶走了新娘發髻上的一枚簪子。第二天,具狀訴于邑宰。邑宰以兇手自稱“小衛玠”為線索,拘捕了同邑素有“小衛玠”之稱的世家子弟衛生,屈打成招,判秋后處決。按察某公來到山西,頗疑其冤情,思為平反。于是設計讓珊柯和小衛玠住在同一間牢房,暗中監聽他們的談話,探知兇手口吃、狐臭。從酈翁處得知,此人叫金二朋。拘來金二朋,審出案情,冤情得以昭雪。邑宰草草斷案,以致釀成冤獄。按察某公審案深入細致,授計獄吏,神妙莫測,最終使真相水落石出。

清代文言公案小說還揭露了那些草菅人命、收受賄賂、制造冤獄的貪官酷吏。袁枚的《書麻城獄》寫麻城的涂如松與妻子楊氏不和。楊氏出走,隱藏在楊同范家里。楊氏之弟楊五榮誣告涂如松和陳文合謀殺死楊氏。麻城知縣湯應求審案未果。一年后,湖廣總督邁柱委派廣濟縣令高仁杰審理此案。高仁杰是個試用的縣令,正想謀取湯知縣的職位。他將涂如松嚴刑拷打,又將麻城知縣及其佐吏下獄。總督邁柱竟以涂如松殺死妻子,官員受贓的罪名,準備將他們殺頭。后來楊氏暴露,被拘捕,真相大白,冤獄澄清。湯應求官復原職,楊五榮等人被處決。這是一起尋常的家庭糾紛釀成的駭人聽聞的冤案。小說反映了流氓無賴的猖狂、官吏的卑劣無恥和剛愎自用。

清代文言公案小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聊齋志異》中的《胭脂》寫東昌牛醫卞氏之女胭脂,才姿惠麗。偶遇秀才鄂秋隼,一見鐘情,害了相思病。王氏得知之后,將此事告知情人宿介。宿介冒充鄂秀才潛入胭脂閨房求歡遭拒,強取胭脂繡鞋而去。毛大撿到宿介遺失的繡鞋,竊聽到宿介求歡未果的情況,來到卞家,誤入卞翁臥室,將其殺死。卞媼拾到繡鞋,知殺卞翁者是與女兒有關之人。卞家母女赴縣告狀。官吏拘捕了鄂秀才。鄂秀才受刑不過,誣服殺人之罪。濟南府復審此案,知府吳南岱拘來王氏,王氏供出宿介冒充鄂秀才求歡之事。吳知府順藤摸瓜,又將宿介拘捕到案,酷刑之下,宿介被屈打成招,承認自己是殺人的真兇。宿介聽說學使施愚公最為賢能,便向他投了一張伸冤狀子。施公利用人們迷信鬼神的心理,辨出真兇。毛大交代了殺害卞公的罪行,被處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前旗| 卫辉市| 五原县| 东辽县| 屯昌县| 广西| 潞西市| 繁昌县| 西丰县| 邹城市| 犍为县| 陵水| 张家口市| 横峰县| 红河县| 庆阳市| 时尚| 手机| 顺昌县| 团风县| 澄江县| 定陶县| 婺源县| 梨树县| 金平| 鄄城县| 卢湾区| 榆社县| 甘南县| 五原县| 昌都县| 鹤峰县| 静乐县| 福贡县| 台州市| 克山县| 纳雍县| 合肥市| 九龙县| 南乐县|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