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玩具總動員 巴斯和胡迪救場

Toy Story Buzz and Woody to the rescue

杰弗里·卡曾伯格

“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樂無窮。”沃爾特·迪士尼曾經這樣說。這種處事態度很合喬布斯的口味。他贊賞迪士尼對細節和設計的執著,感覺皮克斯跟迪士尼創建的電影制片廠是天生的一對。

沃爾特·迪士尼公司已經獲得了皮克斯計算機動畫制作系統的使用授權,并由此成為皮克斯公司計算機的最大用戶。有一天,迪士尼電影部的負責人杰弗里·卡曾伯格邀請喬布斯到伯班克的工作室觀看制作技術。當迪士尼的一行人陪同參觀時,喬布斯突然轉身問卡曾伯格:“迪士尼對皮克斯滿意嗎?”卡曾伯格興高采烈地說滿意。接著喬布斯又問:“那你認為我們皮克斯對迪士尼滿意嗎?”卡曾伯格說他覺得應該滿意吧。“錯,我們不滿意。”喬布斯說,“我們想跟你們合作一部電影,那樣我們才會滿意。”

卡曾伯格很愿意。他很欣賞約翰·拉塞特制作的動畫短片,也曾經想誘惑他回迪士尼,但沒有成功。于是,卡曾伯格邀請皮克斯團隊來討論合拍電影的事宜。卡特穆爾、喬布斯和拉塞特在會議室一落座,卡曾伯格就看著拉塞特,開門見山地說:“約翰,既然你不愿意來為我工作,我們就用這樣的方式來合作吧。”

不僅迪士尼公司跟皮克斯彼此之間有一些共同點,卡曾伯格跟喬布斯也是如此。兩人都善于施展魅力,當興之所至或情緒高漲時也都富有攻擊性(甚至更糟)。即將離開皮克斯的阿爾維·雷·史密斯當時也參加了這次會議。“卡曾伯格跟喬布斯之間的很多共同點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憶說,“他們都是具有驚人口才的暴君。”卡曾伯格對此自鳴得意。“所有人都認為我是個暴君,”他告訴皮克斯團隊,“我也確實是個暴君,但我通常是正確的。”可以想象,喬布斯也會這么說。

同樣富有激情的卡曾伯格和喬布斯,兩人之間光是談判就用了好幾個月。卡曾伯格堅持要皮克斯授權迪士尼使用其專利技術制作3D動畫。喬布斯說不行,最終他勝利了。喬布斯也有他自己的要求:皮克斯要對制作的電影及其角色擁有部分所有權,并要和迪士尼共同控制影片版權和續集。“如果那是你想要的,”卡曾伯格說,“我們就不用談了,你現在就可以走。”喬布斯沒走,而是在這個問題上做出了讓步。

兩位同樣瘦削的公司首腦劍拔弩張、針鋒相對,這給拉塞特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單單看著史蒂夫和杰弗里那個架勢,我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回憶說,“那就像是一場擊劍比賽,他們都是高手。”但在當時,卡曾伯格拿的是重劍,而喬布斯拿的只是把花劍。當時皮克斯瀕臨破產,遠遠比迪士尼更需要這次合作機會。另外,迪士尼資金雄厚,可以負擔整個項目,而皮克斯不能。1991年5月達成的協議是:迪士尼將完全擁有影片及其角色的版權,并控制創作權,可以在任何時候以很少的違約金為代價停掉這部影片,有權利(而無義務)制作皮克斯接下來的兩部電影,也有權(不一定跟皮克斯一起)使用該影片的角色制作續集;而皮克斯則獲得票房分成的大約12.5%。

約翰·拉塞特的創意被稱為“玩具總動員”(Toy Story),靈感來自他和喬布斯共有的一個理念:產品是有靈魂的,是為了一個使命才被生產出來的。如果物體也有情感,它的情感應該是基于它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例如,杯子的使命在于盛水;如果它有情感,那么它會杯滿則喜杯空則悲。計算機屏幕的使命是跟人互動。獨輪車的使命是在馬戲團供人騎行。而玩具,它們的使命就是供孩子們玩耍,因此它們的恐懼就是被拋棄或被新的玩具取代。所以,一個最受喜愛的舊玩具和一個閃閃發亮的新玩具聯袂出演的兄弟電影極富戲劇效果,尤其是所有活動都圍繞著同孩子們分離的玩具展開。如原腳本開篇時所說:“每個人都有在童年時失去玩具的痛苦經歷。我們的故事從一個玩具的視角展開,他一度失去并努力嘗試尋回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跟孩子們玩耍。這是所有玩具存在的意義,也是他們存在的情感基礎。”

經過反復討論,兩個主角的名字最終定為“巴斯光年”(Buzz Lightyear)和“胡迪”(Woody)。每隔兩周,拉塞特和他的團隊就會把最新的腳本或片段給迪士尼的合作伙伴看。在早期試鏡時,皮克斯制作的動畫顯示出了驚人的技術水平。例如有一幕,胡迪在一個梳妝臺上,光透過百葉窗灑進來,影子投在他的格子襯衫上——這個效果幾乎是不可能通過手工渲染來實現的。但是,要讓迪士尼對情節方面滿意,就難上加難了。對于皮克斯每次的演示,卡曾伯格都會推翻大部分情節,大聲道出他的具體評論和意見。旁邊總有一群手捧記事本的隨從,確保卡曾伯格說的每個建議和奇思怪想都能得到后續落實。

卡曾伯格著力推動的一點,是要讓兩個主角的個性更尖銳。他說,雖然這是部叫“玩具總動員”的動畫電影,但是它不應該只以兒童為目標觀眾。“開始的時候沒有情節,沒有真正的故事,沒有矛盾沖突。”卡曾伯格回憶說。他建議拉塞特看一些經典的兄弟電影,例如《逃獄驚魂》(The Defiant Ones)或《48小時》(48 Hours),其中都有兩個迥然不同的角色不得不同舟共濟的故事。另外,他一直強調他所說的“尖銳”,這意味著胡迪這個角色要對巴斯這個游戲箱里新來的入侵者更充滿嫉妒、更刻薄尖酸、更帶有挑釁性。“這是個玩具吃玩具的世界。”在一處情節中,胡迪把巴斯推出窗外后說。

經過卡曾伯格和其他迪士尼負責人的多輪修改,胡迪幾乎被去掉了所有的魅力。有一幕,他把其他玩具扔下床,還命令彈簧狗(Slinky)來幫忙。正當彈簧狗猶豫不決的時候,胡迪吼道:“誰說你的工作是思考了,彈簧香腸?”然后彈簧狗問了一個不久以后皮克斯團隊總會自問的問題:“這牛仔為什么這么可怕!”正如給胡迪配音的湯姆·漢克斯有一次感嘆的——“這家伙實在太討厭了!”

停!

1993年11月,拉塞特和他的皮克斯團隊做好了電影的前半部分,并到伯班克給卡曾伯格和其他迪士尼管理層看。動畫長片部門的總監彼得·施奈德(Peter Schneider)對卡曾伯格讓外人為迪士尼做動畫的想法一直不滿,他當場宣布這個電影簡直一團糟,命令停止制作。卡曾伯格也同意了。“為什么會這么糟糕呢?”他問同事湯姆·舒馬赫(Tom Schumacher)。“因為這已經不再是他們的電影了。”舒馬赫直言不諱地說。他后來解釋說:“他們遵從了杰弗里·卡曾伯格的所有修改意見,因此這個項目也就完全走樣了。”

拉塞特意識到舒馬赫說得沒錯。“我坐在那兒,屏幕上放映的東西令我感覺很尷尬,”他回憶說,“那個故事里充斥著一群我見過的最不開心、最尖刻的角色。”他請迪士尼給他一次機會,回皮克斯去返工。卡曾伯格同意了。

喬布斯跟埃德·卡特穆爾承擔了該片聯合執行制片人的角色,但他自己沒有過多參與這次創作過程。對照他的控制欲,尤其是在審美和設計方面,在這件事上他的自我克制顯示了他對拉塞特和皮克斯其他藝術家的尊重——也顯示了拉塞特和卡特穆爾讓喬布斯保持距離的能力。但是喬布斯還是幫忙協調跟迪士尼的關系,皮克斯團隊也對此很感激。當卡曾伯格和施奈德叫停《玩具總動員》的制作后,喬布斯用個人資金支持工作繼續進行。他也站在拉塞特他們一邊反對卡曾伯格。“他把《玩具總動員》都搞亂了,”喬布斯后來說,“他想把胡迪寫成一個壞人。當他叫停這個項目時,我們就把他踢了出去,我們說,‘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然后按照我們一直希望的去做。”

3個月之后,皮克斯團隊拿出了一個新版本。胡迪的形象從統領安迪其他玩具的暴君式老板轉變成了英明的領導者。他在巴斯光年到來后表現出的嫉妒被描繪得更值得同情,配樂用了蘭迪·紐曼(Randy Newman)的歌《奇怪的事》(Strange Things)。胡迪把巴斯推出窗外的那一幕,被改寫成是胡迪發起的一個小把戲引起的一場意外,其中還出現了頑皮跳跳燈(向拉塞特的第一部獲獎動畫短片致敬)。卡曾伯格和迪士尼公司通過了這個新版本。1994年2月,電影恢復制作。

卡曾伯格對喬布斯的成本控制意識印象深刻。“即使是在早期的預算過程中,史蒂夫對成本都非常關注,希望盡量可以低成本高效率。”他說。后來,迪士尼批準的1 700萬美元的預算不夠用了,尤其是在卡曾伯格要求將胡迪的個性尖銳化以后,必須要做很多重大改動。所以喬布斯只能申請更多經費來完成這部電影。“聽著,我們是說好了的。”卡曾伯格對他說,“我們把運營控制權給了你,你也同意了我們提出的資金規模。”喬布斯大發雷霆。他給卡曾伯格打電話或干脆飛去找他,用卡曾伯格的話說,“只有喬布斯能那么瘋狂地沒完沒了。”喬布斯堅持,迪士尼應該對成本超出預算負責,是卡曾伯格把最初的構思攪得一團糟,因此才需要額外返工。“等一等!”卡曾伯格反擊道,“我們是在幫你。你得益于我們富有創造性的幫助,而你現在卻要讓我們付錢給你。”兩個控制狂互不相讓,爭論到底誰幫了誰的忙。

埃德·卡特穆爾比喬布斯要圓滑得多,他能夠解決問題。“我對杰弗里的看法比其他一些做這部電影的同事要正面得多。”他說。但是這件事確實促使喬布斯開始策劃如何在未來對迪士尼有更大的影響力。他不想僅僅做個承包商。他喜歡控制局面。這意味著皮克斯未來必須把自己的資金帶進項目,并且跟迪士尼重新談判。

隨著電影制作的進展,喬布斯越來越為之興奮。他跟很多公司談過出售皮克斯——從賀曼賀卡公司(Hallmark Cards)到微軟——但是看到胡迪和巴斯的誕生,他意識到他可能即將改變電影業。當電影一幕幕完成后,他會反復觀看,并邀請朋友到他家分享他的新愛好。“我都沒法兒跟你說我在《玩具總動員》出品前總共看了多少個版本,”拉里·埃利森說,“到最后,這就變成了一種折磨。我還得去他家看最新的那10%改進的內容。史蒂夫執迷于把一切都做好——無論是情節還是技術,任何不完美的東西他都不會滿意。”

1995年1月,迪士尼在曼哈頓中央公園一處帳篷里舉行了電影《風中奇緣》(Pocahontas)的新聞發布會,喬布斯受邀參加。這次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喬布斯認為對皮克斯的投資會有所回報的想法。在現場,迪士尼的CEO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宣布,《風中奇緣》的首映式將在中央公園的大草坪舉行,采用80英尺高的巨幅屏幕,觀眾多達10萬人。喬布斯本身就是表演大師,知道如何舉辦一場成功的首映式,但即使是他都被這個計劃震驚了。巴斯光年的那句口號——“飛向太空,宇宙無限!”(to infinity and beyond)——突然看似值得留意了。

喬布斯決定,當年11月發布《玩具總動員》的時候,就是皮克斯上市的最佳時機。然而,即使那些一貫非常積極的投資銀行家也都覺得不靠譜,認為那根本不可能。皮克斯燒錢已經燒了5年,但是喬布斯決心已定。“我有些緊張,我認為我們應該等到第二部電影推出之后,”拉塞特回憶說,“史蒂夫否定了我的建議。他說我們需要錢,我們可以用一半資金做電影,然后跟迪士尼重新談合同。”

飛向太空!

1995年11月,《玩具總動員》共舉行了兩場首映式。迪士尼在洛杉磯歷史悠久的埃爾卡皮坦大劇院(El Capitan)舉辦了一場,還在隔壁建了一個游樂屋,用來展示所有的電影角色。皮克斯也有一些入場券,但是當晚的活動和邀請嘉賓的名單基本都是迪士尼決定的;喬布斯甚至都沒去參加。第二天晚上,喬布斯在舊金山租了與前者不相上下的雷根西劇院(Regency),舉辦了他自己的首映式。到場嘉賓不再是湯姆·漢克斯和史蒂夫·馬丁這些影星,而是硅谷的那些大腕兒:拉里·埃利森、安迪·格魯夫,當然還有史蒂夫·喬布斯。很顯然這是一場史蒂夫的演出。他——而不是拉塞特——占據了舞臺,向觀眾介紹影片。

這種雙首映式的安排凸顯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玩具總動員》到底是一部迪士尼電影還是一部皮克斯電影?皮克斯只是幫助迪士尼制作電影的動畫承包商嗎?抑或是,迪士尼只是幫助皮克斯出品電影的發行商和營銷商?正確的答案在某個折中位置。問題是其中牽涉到的大腕們——主要是邁克爾·艾斯納和史蒂夫·喬布斯——能否達成這樣的合作關系。

當《玩具總動員》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和業界認可后,抉擇變得更為艱難。影片上映第一周就收回了成本,美國國內公映的票房達到3 000萬美元。接下來,該影片打敗了《永遠的蝙蝠俠》(Batman Forever)和《阿波羅13號》(Apollo 13),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美國國內收入1.92億美元,全球總收入3.62億美元。根據著名影評網站“爛番茄”(Rotten Tomatoes)的統計,接受調查的全部73個影評家100%都給出了好評。《時代》雜志的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 Corliss)稱其為“本年度最具想象力的喜劇”;《新聞周刊》的戴維·安森(David Ansen)贊嘆其“不可思議”;《紐約時報》的珍妮特·馬斯林(Janet Maslin)認為該影片孩子和成人都要看,是“一部難以置信的智慧之作,體現了迪士尼最好的雙層次作品的傳統”。

對喬布斯來說,唯一的問題就是,像馬斯林這樣的評論家談論的是“迪士尼傳統”,而不是皮克斯的出現。事實上,她的影評里根本沒提及皮克斯。喬布斯很清楚,這是必須要加以改變的一個觀念。當他和約翰·拉塞特參加《查理·羅斯秀》(Charlie Rose Show)時,喬布斯強調《玩具總動員》是一部皮克斯出品的電影,他甚至想說明這個新制片廠的誕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自從《白雪公主》出品以來,每一家主要的電影制片廠都在試圖打入動畫產業,而到目前為止,迪士尼是唯一一家制作出動畫長片而且大獲成功的。”他對羅斯說,“皮克斯現在成了第二家。”

喬布斯立場鮮明地把迪士尼說成只是皮克斯電影的發行商。“他一直說,‘我們皮克斯的人是干實事的,你們迪士尼的人都是笨蛋。’”邁克爾·艾斯納回憶說,“但正是我們讓《玩具總動員》成功的。我們幫著塑造了這部電影,我們集各部門之力,從市場部到迪士尼頻道,才讓這部電影一炮走紅。”喬布斯得出結論:“這是誰的電影”這個根本問題,必須通過合同解決,打口水仗沒有意義。“《玩具總動員》大獲成功后,”他說,“我意識到,我們必須跟迪士尼重新簽合同,這樣我們才能建一個電影公司而不是只當個供應商。”但是為了能和迪士尼平等談判,皮克斯必須有資金。這就需要一次成功的IPO。

股票公開發行在《玩具總動員》上映整一周后進行。之前喬布斯打賭電影定會成功,這個冒險的賭局有了巨大回報。和之前蘋果公司的IPO一樣,早上7點,主承銷商在舊金山辦公室開慶祝會,屆時股票發售開始。原計劃股票發行價格是14美元,以確保可以賣掉。喬布斯堅持定價22美元,這樣一來如果發行成功,公司可以獲得更多資金。然而事實證明,發行之成功甚至超出了他最大膽的想象,一舉超過網景成為當年最大的IPO。開盤半小時,股票價格就飆升至45美元,因為買盤太多,交易不得不延遲進行。接下來,價格繼續上升至49美元,并在當天以39美元收盤。

當年早些時候,喬布斯還曾經希望把皮克斯賣掉,收回他投資的5 000萬美元。而股票公開發行第一天結束時,他持有的公司80%的股票價值就已經漲到原來的20多倍,達到驚人的12億美元,相當于1980年蘋果上市時他獲得收益的5倍。但是喬布斯告訴《紐約時報》的約翰·馬爾科夫(John Markoff),錢對他來說意義不大。“我的未來不需要游艇,”他說,“我做這個從來都不是為了錢。”

IPO的成功意味著皮克斯不再需要依靠迪士尼的資助才能完成電影。這正是喬布斯想要的砝碼。“因為我們現在可以承擔電影一半的成本了,我就可以要求一半的利潤,”他回憶說,“但更重要的是,我想要品牌聯合。這些電影將既是皮克斯的,也是迪士尼的。”

喬布斯飛去跟艾斯納共進午餐,艾斯納被他的大膽驚呆了。他們之前簽的是三部電影的合同,皮克斯剛剛制作了一部。雙方都有自己的殺手锏。當時,卡曾伯格在跟艾斯納決裂后已經離開了迪士尼,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和大衛·格芬(David Geffen)一起創立了夢工廠(Dream Works SKG)。喬布斯說,如果艾斯納不同意跟皮克斯重簽合同,原定的三部影片一旦完成,皮克斯就會去跟另一家電影公司合作,比如卡曾伯格的新公司。而艾斯納手里的砝碼則是,一旦那樣,迪士尼就會自己制作《玩具總動員》的續集,并使用胡迪、巴斯以及所有拉塞特創造的角色。“那就像是要猥褻我們的孩子,”喬布斯后來回憶說,“約翰一想到那種可能性就哭了。”

最終雙方達成了和解方案。艾斯納同意皮克斯為將來制作的電影注入一半資金并享有一半利潤。“他不認為我們會制作出很多大片,所以他認為他給自己省了些錢。”喬布斯說,“這個安排最終對我們非常好,因為皮克斯接下來會連續制作出10部大片。”他們也就品牌聯合達成協議,雖然經歷了很多次討價還價。“我最初的立場是,這是迪士尼的電影,由迪士尼出品,但是后來我讓步了。”艾斯納回憶道,“我們開始談判迪士尼的字號多大,皮克斯的字號多大,就像4歲小孩一樣。”到1997年初,他們簽訂了合同——未來10年制作5部影片——甚至還成了朋友,至少在當時是這樣。“那時候艾斯納還是很講道理的,對我也還公平,”喬布斯后來說,“但是經過10年的時間,我得出的結論是,他是個陰暗的人。”

在給皮克斯股東的一封信里,喬布斯說明,所有電影都贏得跟迪士尼平等共享品牌的權利——包括廣告和玩具——是這項合作里最重要的方面。“我們希望皮克斯成長為一個跟迪士尼享有同等信譽的品牌,”他寫道,“但為了讓皮克斯贏得這種信譽,消費者必須要知道是皮克斯在創作這些電影。”在職業生涯中,喬布斯因創造偉大的產品而聞名于世。然而,他創造偉大的公司和品牌價值的能力同樣不凡。他創造了他的時代中最好的兩個品牌——蘋果和皮克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环江| 会东县| 屏边| 海伦市| 松滋市| 三原县| 定州市| 鸡东县| 石嘴山市| 济南市| 屏南县| 吉隆县| 那坡县| 会昌县| 五莲县| 邳州市| 绥棱县| 铜山县| 和田市| 共和县| 平和县| 枝江市| 宜阳县| 方山县| 马尔康县| 珠海市| 冕宁县| 伊金霍洛旗| 建昌县| 太仆寺旗| 达尔| 扶沟县| 元阳县| 都安| 时尚| 伊吾县| 东平县| 武穴市| 东安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