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心理學2:與復雜共處(修訂版)
- (美)唐納德·A·諾曼
- 844字
- 2019-01-02 01:04:51
·[簡單并不意味著更少的功能]·
復雜是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但復雜不應該變成令人困惑和費解。通過適當的設計,復雜是可以被馴服的。為什么非得要簡單呢?它是對生活中混淆和復雜狀態的誠實的反應;然而,雖然意圖是值得稱贊的,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卻是錯誤的。
每個人都希望簡單,但這種要求沒有抓住要領。簡單不是目標,我們不想放棄我們科技的力量和靈活性。我的單按鈕車庫門可能是簡單的,但它幾乎沒法做任何其他的事情。如果我的手機只有一個按鈕,那它當然是簡單的,但我所能做的一切就只是將它打開或關閉: 我就不能用它打電話了。因為鋼琴有88個鍵和3個腳踏板所以就太復雜嗎?肯定沒有哪首樂曲會使用到所有這些鍵,所以我們應簡化它嗎?對簡單化的呼聲沒有抓住要領。
如果我們觀察商店里的潛在客戶,我們就會看到簡單并不會獲勝:人們實際上想要的是功能。這如何能符合他們所聲稱的對簡單的偏愛呢?矛盾是很容易理解的,人們希望他們的設備很強大,能夠滿足他們所有的需求,同時,他們想讓它們更易于使用。其結果是,即使人們買的設備有額外的功能,他們依然渴望簡單。功能與簡單相比較:這兩件事真的存在嚴重的沖突嗎?
這里有一個隱含的假設在起作用:
更多的功能 → 增加性能
更加簡單 → 增加可用性
這兩條觀點可以解釋成簡單的邏輯:每個人都想要更多的性能,因此他們希望更多的功能;每個人都想要簡便性,因此他們都希望簡單。
唉,這種簡單的邏輯是錯誤的邏輯,因為它遵循了反向含義。假如我說:
一個晴天 → 不會下雨
這意味著如果不下雨就是晴天嗎?當然不是。箭頭是從左到右的:這里沒有提及從右到左的方向。所以額外的性能不一定需要更多的功能,同樣,可用性也不一定需要簡單。
我推斷關于功能和簡單的整個爭論都是誤導。人們會非常想要更多的性能和更簡便,但我們不應把這些需求等同于更多的功能和更簡單。人們想要的是可用的設備,也可以解釋成可以理解的設備。以人為本的設計的全部意義是馴服復雜,把那些看起來令人困惑的工具轉變成一個可以適應任務的、可以理解的、可用的、令人愉快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