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生俯首王陽明
- 麻辣日本史:明治物語
- 陳偉
- 2546字
- 2015-04-30 23:15:11
高杉晉作為長州藩創建了一支奇兵,以后他更是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但鮮為人知的是,他的很多做法、思想來源于中國。早在高杉出生三百多年前,一個中國人就曾經用征集非正規軍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后來,這個人的思想越過大海傳到了日本。
這個人叫王陽明。
他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和實干家。當年他被貶官到了貴州農村當一個芝麻綠豆的小官,他面臨著土匪橫行、正規軍隊消極怠工的險惡環境。王大師招募了一群如狼似虎的草寇與土匪斗爭,最后取得了巨大勝利。之后,他兩手空空憑借著超群的智慧又平定了寧王的反叛,成為大明朝不二功臣。
他也善于總結自己的思想,他的名言是“知行合一”。他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他也能將這些道理轉化為實際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使命。
他批評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的想法,提出天理人欲都是客觀存在的,都是不可回避也無須回避的。
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實干家,還是一位真正洞悉人性的哲學大師。
高杉晉作的所作所為和王陽明頗有幾分相似,這不是偶然。
高杉晉作的老師吉田松陰深受日本另一位儒學大師的影響,此人叫大鹽平八郎。大鹽平八郎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堅信“知行合一”是一個人成功的終極力量。
概括說來,沒有王陽明可能就沒有高杉晉作,沒有中國人對哲學的探索,也許就沒有日本的今天!
話說回來,高杉晉作的奇兵隊暫時控制了局勢,但幕府已經不能忍受地方實力的膨脹,認為它們威脅了自己的生存。
長州藩一直跟幕府不對付,幕府還曾經派兵鎮壓過長州藩的反抗,到木戶孝允等尊王派(要求將政權歸還天皇的志士)掌握了長州政權之后,與幕府的關系更加緊張。
但是,長州藩孤掌難鳴,雖然有高杉晉作的奇兵隊,但畢竟勢單力薄,幕府根基深厚,掌握重兵,不可等閑視之。
就在長州藩為難之際,同樣對幕府不滿的薩摩藩伸出了橄欖枝。
拿著橄欖枝來的這個人叫坂本龍馬(1835—1867,土佐藩人)。
這是日本倒幕時期的又一個傳奇人物,從他一出生就很傳奇。據說他媽在生他之前,夢見飛龍在天,由此而得名。
似曾相識吧?很多中國皇帝、能人志士出生之時都與眾不同,不是紫氣漫天就是天降祥瑞??梢?,連封建迷信日本都學習中國。
不過,和中國那些英雄的童年不一樣,坂本龍馬的童年過得非常絕望。他從小就性格軟弱,喜歡尿床。出去玩兒就被土佐藩村里的小孩欺負,常常樂著出門玩兒,然后大哭而回。
坂本家原來經商,開過當鋪,賣過和服,后來花錢在鄉里買了個鄉士的身份。鄉士是武士階層里地位最低下的,簡單說就是混跡在農村的武士,比農民強一點。到了幕府末期下級武士成為反抗當權者的主要力量,也是因為他們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
不過,坂本家因為是從商人轉變為鄉士的,所以家境還不錯??上≯啾静粻帤猓吮恍『⑵圬?,讀書也很不順利。先是在楠山塾學習漢文,因為成績不好中途輟學(小學沒畢業)。又因年紀太小,不能出去打工,坂本龍馬只有在家里跟姐姐學習劍術、游泳,鍛煉自己的體魄,后來村里的小孩就不敢欺負他了。
小坂本練習劍術還是很有一套的,很快就成為鄉里數一數二的高手(鄉里也沒多少人)。為了獲得更高的劍術,坂本龍馬在14歲的時候開始學習小栗流劍術,師從著名的劍客日根野弁治吉善(人名,也是名人),這在江戶時期是非常著名的劍術流派,講求“以劍術為表,以和術(柔道)為里”,同時融入拔刀術(看過漫畫《浪客劍心》的都知道吧)槍術、騎射等,是土佐藩非常有人氣的一門武術流派。這個流派把氣和劍糅和到一起,避免出現華山派劍氣之爭的惡果,可見非常有創意。
坂本龍馬勵精圖治地學習了五六年之后,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初級畢業證書。之后,坂本就跟高杉晉作一樣,去江戶繼續學習劍術和科學文化知識。
在美國打開日本門戶之后不久,坂本回到了故鄉土佐。在他的家鄉,坂本探訪名師,學習艦船知識,甚至還學了荷蘭語。他終于從一個厭惡學習文化知識的小孩成長為國家的棟梁。
后來,坂本龍馬一鼓作氣,拿下了小栗流劍術高級學位證書,正式畢業成為一名高級劍客。之后龍馬還擔任過海軍學校的校長(塾頭),因為與藩內領導政見不合,屢次舉行勤王活動未果,最后決定脫離老家的管轄,跑到了江戶,也是在這里,坂本龍馬的想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1862年,在朋友的推薦下,坂本龍馬與幕府的一位低收入官員—軍艦奉行勝海舟會面。倆人寒暄了一下,勝海舟把這個年輕人引到了內室。
沉默了幾分鐘,勝海舟突然微笑著說:“你是來刺殺我的吧?”
坂本龍馬大驚,臉上立刻變色。
勝海舟接著說道:“你雖然把刀藏起來了,但我從你臉上的笑容里看到了殺機?!?
龍馬還是沉默。
勝海舟嘆了口氣:“年輕人,你為什么要殺我?”
龍馬抬起頭,堅定地說:“因為你和西方國家走得太近了!你知道,如果這樣下去,日本早晚成為列強的盤中餐?!?
勝海舟哈哈大笑:“年輕人,你太稚嫩了!我問你,要抵抗洋人的進攻最重要的是什么?”
“當然是軍隊!海軍!”
勝海舟贊許地點頭:“沒錯!但是,建設海軍要有錢吧?如果我們不跟洋人貿易哪里來的錢?”
坂本龍馬陷入了沉思:“莫非我把問題想得過于簡單了?”的確,龍馬太不了解勝海舟了。時年48歲的勝海舟是幕府里的開明派,年輕的時候以抄字典的方式學習了荷蘭語,后來又學習了西方的造船、炮擊等技術,是既懂外語又能打仗的兩棲人才。
勝海舟從自己的個人經歷出發,向坂本龍馬詳細介紹了西方國家的種種優勢,暢談日本將來的發展方向,聽得坂本龍馬那叫一個激動。
最后,龍馬突然下跪:“小人愿意拜公為師?!眲俸V鄣溃骸拔胰缃裾趧撧k海軍學校,你不如投到我的門下吧。多為國家做事情,沒事別總是暗殺暗殺的!”
正是因為拜師勝海舟,才使得龍馬的政治生涯到達了頂點。跟隨勝海舟的日子讓龍馬學會了艦船知識,懂得了海上戰術。
后來,薩摩藩看中坂本的才能,給他出錢成立了一個叫做龜山社的組織,從事一些貿易活動,可惜坂本龍馬不安心做一個倒爺。當時,長州藩的倒幕運動如火如荼,薩摩希望能跟長州聯合起來,卻找不到合作的機會。這時候,坂本龍馬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這個主意叫做各取所需、投其所好。當時長州雖然有年輕英俊的高杉晉作對抗幕府,可缺乏武器裝備;而薩摩藩武器充足,卻苦于沒有糧草。龍馬發現了這個雙贏的契機。他一方面和薩摩藩的領袖西鄉隆盛(記住這個人,后邊我們會詳細介紹)溝通,一方面游說長州藩的木戶孝允,經過漫長的斡旋,雙方終于達成軍事同盟,準備團結起來推翻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