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推薦一
- 麻辣日本史:明治物語
- 陳偉
- 1004字
- 2015-04-30 23:15:11
并非自大
我們是日本的祖師,日本是我們的老師。
不是自大,不是妄自菲薄,是真正的客觀描述。
日本的近代史其實是連續的,即使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明治維新的積累也一直延續至今。比如,當年日本軍旗沒有插到的地方,在今天卻被日本商品占領,而其背后的企業多是一百多年前就創立的,它們至今仍能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叱咤風云。
一直以來,我們忽略了這個事實,忽略了這個國家成長路徑背后的精彩,直到我遇見《麻辣日本史》。如果說《明朝那些事兒》讓讀者覺得歷史原本很精彩,那么同樣精彩的《麻辣日本史》會讓讀者感受到其用,正所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日本的明治維新雖然與中國改革開放在時間上相差了100年,但在過程和效果上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激蕩的改革開放有30年,而明治維新的歷程大約也是30年。
《麻辣日本史》在探討明治維新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中,把王陽明的“心學”放在很高的位置,如果說日本可以成為中國的老師,那么中國就是日本的祖師。梁啟超曾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薄靶膶W”的核心就是經世致用思想,用鄧公的話說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笨墒侵袊藭r間久了常常要數典忘祖,無論辛亥革命還是五四運動,都曾試圖與中國傳統文化分道揚鑣,卻漠視了日本正是在有效繼承東方文化的基礎上,移植西方文明才獲取成功的。
后世的人喜歡歸納演繹故做高深的文章,于是日本和它的那段歷史就始終保持著既熟悉又陌生的形象。不過還好,我們有了這本《麻辣日本史》,它“有真性情、有朝日啤酒和生雞蛋”。在入世的嬉笑怒罵中,我們終于看到了當年的日本如何顛簸激蕩;在現代的幽默情懷里,我們又活生生目睹了這個島國如何崛起。
嬉笑怒罵、嬉皮笑臉,各種幽默、智慧信手拈來,卻又有收獲、有激情。
陳偉站在我面前的時候,大約是2008年10月。當時他還是《東方企業家》雜志的記者。在言談之中,我發現眼前這位年輕記者跟以往接觸的記者大不一樣,對日本企業很了解,對日本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有著深刻的見地。
固然,日企的工作經歷、日語專業的背景,能讓他更接近日本,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衷、對文字的駕輕就熟以及80后特有的幽默態度才成就了這本書的問世。
在歐美思想成為主流的今天,這個年輕人更像一個非主流。
最后,我想,歷史原本就比我們想象的精彩,那么多英雄豪杰終其一生在表演。來一壺濁酒、一杯清茶,看看隔壁蕞爾島國那段崢嶸歲月,得出教科書以外的思考吧。
白益民
2009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