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管理(原書修訂版)(上冊)作者名: (美)彼得·德魯克 約瑟夫 A.馬恰列洛(Joseph A.Maciariell本章字數: 1578字更新時間: 2018-12-31 18:52:58
推薦序
為約瑟夫·馬恰列洛教授修訂的德魯克著作《管理:使命、責任、實務》(以下稱“本書原著”)寫序是我的榮幸。反復考慮之后我認為我應該告訴讀者一些從我個人角度觀察到的東西,而不是去重復那些讀者可以從本書的閱讀中自行發現,或者其他人可能比我歸納得更好的“內容概要”。
本書原著出版于1973年,德魯克先生時年65歲。他在30多歲時,已經選擇了“管理”這個在當時還處于半蠻荒狀態,并且被學術界瞧不起的應用知識領域做墾荒者,從此付出了終身的努力。1946年他出版《公司的概念》,這是他關于管理學的開山之作。1954年出版《管理的實踐》時,他在這個領域已經摸索了10年以上,該書奠定了管理這門學科的基礎,勾勒出它的輪廓。《管理的實踐》與本書原著的關系,前者好像粗線條的提綱挈領,后者則是對前者的全面展開和進一步闡述,也因此,本書原著被譽為“現代管理學的百科全書”和“管理圣經”;一般認為,至此,德魯克先生完成了他建立管理這一學科整個體系的里程碑式的工作。
計算起來,本書原著是德魯克先生累積30年連續工作的結晶。他一生閱人閱事無數,在他的《創新與企業家精神》一書及人物傳記集《旁觀者》中,曾經感嘆人類近代史上任何一項開拓性的重大創新,無論發生在理論學科還是應用學科,也無論是在科技、經濟還是社會層面,如果沒有誠心誠意、專心致志在同一領域連續25年以上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努力,是不會有成果的。他這么認為是有根據的,其中他自己親歷的創建管理學科的過程就是一個證明。
從本書原著的出版到2005年德魯克先生逝世又過去了31年,其間他從未間斷過在同一個領域——管理領域的咨詢、研究、教學與寫作。雖然他又寫了數十本書和幾百篇文章,但是他再沒有像從《管理的實踐》到本書原著那樣,對作為一個學科的“現代管理學”的整個系統,進行另一次與時俱進的全面修訂。
這個工作留給了他多年的好友和同事——馬恰列洛教授。
10年前,我認識德魯克先生不久,就拜訪過馬恰列洛教授,他和德魯克先生在同一所學校教書。當他拿出他使用的一冊本書原著時,我驚訝地發現那本書幾乎已經翻爛了。于是我好奇地問這本書他讀了多少遍,他說記不清了,總有10多遍吧。那時他正以本書原著為教材編寫學院里唯一一門全面講授德魯克管理學的課程“德魯克論管理”。到2007年馬恰列洛教授編輯本書時,他研讀、教授德魯克學說的時間至少也有30年了。馬恰列洛教授如今已年屆古稀,他曾告訴我,德魯克先生的人格和學問影響了他的人生,而他自己余生的志愿,就是傳承德魯克的精神遺產。
像德魯克先生一樣,馬恰列洛教授也是一位堪稱“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人。他對中國和中國人民懷有深深的敬意和感情。他擔任我們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的顧問和客座教授多年,每一次到中國都不辭辛勞。有時候凌晨下飛機,匆匆進酒店稍事安頓之后就直奔授課地點上課,那種熱忱和獻身精神讓我聯想到一些傳教士。值得一提的還有,盡管他完成了大量高質量的工作,卻從來不向我們計較酬勞的高低。他的坐言起行體現著德魯克的精神,成為對我和同事們最好的激勵。
在本書中,馬恰列洛教授的一大貢獻是把原著900多頁的內容縮編為500多頁,這使那些不習慣啃“大部頭”的繁忙的在職經理人和企業家松了一大口氣。縮編而不損及原著的精華絕不是一件容易事,也只有像馬恰列洛這樣的人才能做到,因為德魯克先生曾這樣評價他:“他運用我的材料授課逾30年,比我自己對它們還熟悉。”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列舉上述年份和介紹有關背景,是希望讀者了解本書及其原著的“含金量”。今天國內任何一間大書店管理類書架上出版物的裝潢都是推陳出新、爭奇斗艷,但是在一本書中沉淀了兩位真誠、嚴肅的求索者合計60年以上的發現和體驗,如果不是絕無僅有,也肯定是極為珍稀——這就是本書的閱讀價值。愿兩位學者的心血在我們中國讀者的工作和生活中開花結果。
邵明路
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創辦人
德魯克百年誕辰全球紀念活動共同主席
2009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