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重游北美的幾點感想

——在燕京大學演講

我此次出國三個月,除去海上旅行之外,在北美整整的住了八個星期——八月十二星期六,從溫哥華上陸,十月七日星期六,從同樣的地方放洋回國。這個短時期的旅行雖是十分匆匆,但因為它所給我的經驗與聞見,都是反映在一個六年留學的背景之上的,故它們在我意識中所留下的印象,似乎也就有點特別意味了。今天司徒校長要我把我在北美的聞見來向貴校的師長同學們談談,這當然是非常愿意的,雖然我不能把那些印象都瑣瑣屑屑的向諸位報告。現在我且選擇幾件比較值得注意的觀察與感想,來與諸位談談。

現在先說加拿大。加拿大所給我的印象,是廣大。是一個廣大的土地,一個廣大的人的心胸,和一個廣大市場的需要。

當我坐了火車,自東方向那落機山西行的時候,我差不多以為是從南京坐車向北平了。這兩條路上,有的是一樣的廣漠平原,一樣的無涯的麥田,一樣的北國凄涼的景色,一樣的向著一條橫行的大山脈沖去。所不同的,一是這兩條路恰恰相差九十度:在加拿大是南北行的山脈丁著東西行的火車,在中國卻正相反。二是加拿大人煙的稀少,以及貧苦現象的不存在。加拿大的面積有三百六十八萬四千余方里,比歐洲全部的面積只少了百分之二,但它的人口卻還不到一千萬——和大紐約城的人口差不多。我們試想,若把北平人口的七八倍,放到兩倍于中國二十二行省的土地上去,(中國本部和東北四省的面積,是一百八十九萬六千余方里。)該是多么的通暢舒服!在這樣情形之下,我們的問題將是“糧食沒人吃,怎樣辦?”而不是,“人沒糧食吃,怎樣辦?”將是,“貨物沒人用,怎樣辦?”而不是一個牛溲馬勃,竹頭木屑,都變為窮人的奢侈品的情形了。加拿大以這樣大的面積,載育著那樣小的人口,而能不感到麻木與荒廢,乃是全靠了它的一個大規模的交通組織。加拿大全境有兩條橫貫大陸的鐵路,一條叫做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一條叫做加拿大國家鐵路。這兩條路把太平洋與大西洋聯絡起來,再加上了一個偉大的航海事業,遂使倫敦到馬尼剌的交通,比了北平到河北定縣的旅行還要便利。這個巨大的交通組織,不但給了那個廣大的北國一個流通的血脈,并且可以說是加拿大對于世界文化的一個大貢獻。

在數年前,我曾在中國遇見兩三位加拿大的領袖,他們所給予我最大的印象,是一個廣大的心胸,和一個誠懇的友誼。我當初以為這不過是一個偶然的現象。此次到了加拿大,會見了在班府開會的許多加拿大的代表,我的印象還是一樣,只更加深刻了一層。后來我又到了三四個加拿大的家庭去作客,每次都會見了許多當地的領袖——教育界和工商界的——而我的印象還是一樣。我覺得他們有的是一個偉大的胸懷,一個真誠的友誼態度,和一個溫暖仁厚的心。我曾在我的一位居停主人的留名簿上,寫了這樣的一個句子:“一個廣大國里的廣大家庭,一個廣大家庭中的廣大的心。”這是一句真實話,也是我對于加拿大人民的最大贊譽。

但是,想到了一個市場的追求,我們便不能那樣的樂觀了。加拿大的最大農產品是小麥,但巨量機器的生產小量的吃,結果是糧價低落。加拿大的工業品也是供過于求,結果是人民只好有時以較大的代價買本國的貨物,雖然美國貨的價錢要比較的便宜。這叫做做了一家人,沒法子。但一家人的幫忙還是不夠的。即以小麥一項而論,它近年的產率,大抵都在四萬Bushels之上——每一個Bushel約合中國半石——比了二十五年前,要增加到四倍以上。這個巨量的加增,原是歐洲大戰時激勵糧產品的一個結果。大戰完結之后,歐洲經濟情形漸漸恢復了原狀;尤其是俄國,現在竟侵到加拿大的母國,英國的市場中,成為她的一個勁敵。雖然最近靠了英國征收外麥的稅則,加拿大的小麥在英國市場中,占到了一個優越的地位,但這還是不夠的。因此,他們便不能不關心到小麥在中國的市場了。我相信這個加拿大的小麥,不久定要在中國的商戰中,占到一個重要的地位。

再說美國。我對于美國的感想,不能盡講,正也不應該盡講。比如關于抽象的論列,如從美國人有組織能力等等,則是近于老生常談,故不講。又如關于有爭辯性的事情,如美國近來的復興運動等,則因它的利害尚在黑白不分明之間,故也不講。再如關于美國近年的婦女情況,教育上的超勢,及一般人士對于中國人的態度等,則因它們的范圍太寬,或是題目太大,數個星期的觀察是不夠得到結論的,故我也不愿意講。經過這樣的淘汰之后,我對于美國的感想,便容易說話了。我今天所要說的,是兩三件與十三年前顯然不同的情形,它們都是經過我的親身觀察的,并且也都足以代表此十數年來,美國在社會上,教育上,以及經濟上的問題與趨勢的。

第一件我要說的,是一個汽車的新紀元。美國汽車的統計數目,最近的我雖然不知道,但我知道在數年前已是每四人有車一輛了。如今當然只有加增,沒有減少。因此,凡是我所看見美國在工程上的新建設,差不多十分之九是與這個汽車文明有關系的。新的大鋼橋我看到了四五個——或在橋下仰頭看,或由主人出一元或半元錢的通過費,特別領我坐車過橋去——都是為著大規模的汽車旅行而造的。新的空中大道,是那樣的寬,那樣的高,那樣的堅固;我曾看見整個的城市,靜靜的伏在它的下面。新的地道,如紐約到紐玖色的荷蘭地道,是那樣的整齊與美觀。據我所知,這些地道和空中大道,不但是專為汽車旅行而建造,并且普通行路人是不準通過的。還有許多所謂道旁的小屋,是一種小旅店,也是專為長途汽車旅行而設的。最近回國的趙元任先生,便是這個汽車新紀元的一位信徒。他自己開了汽車,帶了一位太太,三位小姐,還有爐灶伙食一應家具。九月十三日,他們自華盛頓起身,一路游山玩水,吟歌作曲,好不“寫意”!餓了還有太太在車上燒的飯吃;倦了合家便在車上打瞌睡;汽油用罄了,路上有的是油站;晚上據說都是住在那些路旁的小屋中的。這樣的曉行夜宿,走了十余天,直到西雅圖方上船回國。趙元任先生的一家,真可以說是這個汽車文明時代中的一個中國先鋒了。這個汽車作霸的情形,在美國有兩個特別顯著的結果。一是火車的被打敗,一是郊外家庭的加增。我此次凡是坐火車的時候,每次都見車上空空的。有時還可以見到一輛整個兒的空車,黑的不見一個人影子。聽說美國近年來,因為汽車已經成為旅行的一個主要工具,火車的生意壞極了,而從紐約到潘省的一條干線,更差不多到了破產的地步。但同時,靠了汽車的便利,許多在城市中服務的人,現在卻都到郊外住家去了。這些家庭我曾到過兩三處,它們都是庭院空闊,花草滿地,山光水色,相映成畫。女主人無不歡欣相告,這是她夢想的實現,一個鄉村中的舒適家園。本來呢,住鄉村本非難事,要舒服——指浴室的設置,與醫生的接近等等——也做得到,但要兩者兼全,卻只有在汽車文明中方能得到了。希望有一個這樣的家庭,是每個人的心理,尤其是一個做了母親的女子。為了這一點,我對于這個汽車文明紀元的降臨,便不得不由冷淡的態度,一變而為欣羨的熱忱了。

第二件使我不得不注意的情形,是大家知道的所謂失業恐慌。在一般知識低下的人群中,這個情形的嚴重自然不消說,即在所謂知識階級中,失業的恐慌也似乎占據了他們生活的中心點。現在我且舉一個經驗作例子。我到紐約的第四天是一個星期日,故那天便不約而同的有好些位老朋友來看我。我們大家坐在一間臥室里——是我一位老同學做工寄宿的地方——大家談天,但“天”的中心似乎也旋轉到一個“位置”上去了。在這一群朋友的中間,先來的都是女的,中飯后又加入了兩位男的,他們一共是六位。他們都是大學畢業生,知識才能都在水平線以上,有的還有獨具的技能。但他們中間沒有一個不感到失業的恐慌,有位置的感到位置的不穩固,沒有位置的感到找事的艱辛。有一位朋友說,“假如我這個五十元一個月的位置還保不住——五十元一月的薪水,在美國是等于一個女傭的工錢——我只好登廣告求傭為使女了。假如那再不行,我就只好自殺了。”又有一位說,“假如你不幫助我到中國去的話,我就只好跳赫貞河了。”中飯過后加入的兩位男子中,有一位是學新聞事業的。他說,“你能幫助我們很多。只要你肯,我們可以常來聽你談天,再把那些談話寫出來,我們便可以在報界中找到很好的買主。”這真所謂想入非非,太可憐了!我聽到了他們這樣的申訴生活的苦痛,又看看他們,不禁聯想到了傳教士。這個情形假如發生在一百年或五十年之前,這一群的人物不將盡變為中國的福音宣傳員嗎?但這件事業如今已失了它的引誘,凡是具有世界眼光的人,都不愿再來做這個喜劇的演員了。但他們雖不做演員,他們眼光的集中在中國,卻仍是一樣。我們看了這個情形,豈能不深思?那天我們談了兩個鐘頭,看看已近午飯時候,我便說,“我們出外吃飯吧。”因為我是這一群中的唯一外國人,怕她們要請我,故我又加上了一句,“大家荷蘭”,那便是說,各人自己會鈔,不要請客。我說了這句話后,大家仍舊不動身。我覺得奇怪,但當我再看看他們的表情時,我明白了,便說,“讓我來作東,請你們到雜碎館去吃飯吧。”他們說,“你是客,哪能讓你作東?”我說,“因為是中國的雜碎館!”這個解釋似乎很滿意,大家便默然不作聲的站了起來,同我向著那飯館走去了。那天的結果是,一個窮國中的窮旅行家,用了那銀元變成的金元,請了四位美國青年女士一頓中飯!我們說這個情形是例外嗎?此次我到的地方不多,我哪敢說這不是例外?但在美國今日的社會中,像這一類的人物,我卻敢斷言,是絕對不以這幾位我的窮朋友為限的。要不然,那豈不等于說,只有我的朋友是窮光蛋?那就真真豈有此理了!

對于美國近來教育的發展,我已經說過,因為時間和觀察所限,所得的材料不夠,故今天不能向諸位報告。但這七八年來,美國教育界中有一個很值得我們注意的新趨勢,我卻忍不住要說一說。這新趨勢即是那個所謂優行學(Euthenics)的研究與施于實用。優行學的目的,是在研究和改良一個人的整個生活。換句話說,即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的健全關系的。它所包括的,有家庭中親子之間的問題,社會上各個分子的關系等等。在一九二五年,瓦沙大學首先創設了一個優行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Euthenics)專門研究這個學說和它的實用。凡是大學卒業生,無論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能做它的研究員。研究的科目,則有兒童心理,成人心理,心理的康健,營養問題,美的家庭等等。研究所中還附設了一個育兒院,和一個模范小學,俾一個人自呱呱墮地時,便可以得到種種應付環境——人的和天然的——的訓練。因為瓦沙是這種研究所的首創者,故一方面它便成為全國中這個試驗的領袖,一方面它又是最能努力把這個學說施諸實行的一個學校。

瓦沙學生的數目,向來是以一千人為限的。因為有這樣一個重質不重量的優勝情形,瓦沙的教育政策,向來便能以對于學生的個人注意,著聞于美國的教育界。但從前的注意是偏重在教室之內的,如今則因靠了這個優行學的鼓勵與合作,個人的注意便由腦力推廣到整個的人生了。舉一個例。從前管理學生的教員,是每舍一位的舍監,她們的職務乃是代表學校施放命令。現在舍監制已被淘汰了,雖然至今校中還有一位舍監,但她不過是秋風中的一片黃葉,孤零零的掛在樹上,作為一個過去制度的紀念而已。取而代之的,乃是所謂“寄宿師”的組織。她們的職務,是學生生活的監察與指導——即是優行學的實施——她們的方法,是與學生代表合作。她們須把她們對于學生人格的觀察,如才能,康健,習慣,行為等等都在內,不斷的向教授們報告,作為后者授課的依據。換句話說,即是把知識的訓練與人格的陶育,打成一大片,使它們變成一個整個的問題。在這樣情形之下,一個瓦沙學生在人生上的失敗,在學校及教授們的眼中看來,便覺得比她在功課上的不及格還要嚴重,覺得有受到更大的注意與糾正的需要了。在現代美國教育界中,學生自治的范圍是到處向著擴大的路走去的。但我以為,必須有這樣一個積極的學校指導與合作為背景,這個新獲得的巨量的自由與自治,方能向著一條康壯大道走去。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峰| 宜川县| 紫阳县| 乌兰县| 诏安县| 永州市| 荆门市| 鄢陵县| 广河县| 神木县| 台东市| 朝阳市| 宣化县| 湖口县| 克山县| 海晏县| 息烽县| 蕲春县| 岳西县| 澎湖县| 渝北区| 广德县| 启东市| 嘉峪关市| 永城市| 七台河市| 天峻县| 固镇县| 五指山市| 舒城县| 西丰县| 娄底市| 玉屏| 广水市| 博乐市| 开封县| 杂多县| 阿尔山市| 道孚县| 兴城市|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