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五谷為養,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篇中有此一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它給我們提供了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全面的飲食指南:既要吃得雜而全面,又要吃得有主次之分。在中國營養學會推出的膳食配比中,第一強調的也是要多吃五谷雜糧。然而,《黃帝內經》里的飲食之道遠不止此,它還蘊含著更多的飲食要義、飲食文化需要我們去挖掘和學習。

飲食要合理均衡

《黃帝內經》倡導“谷肉果蔬,食養盡之”,就是指人們的膳食要均衡,不可偏頗。谷肉果菜都是飲食營養的基本物質,而且有各自不同的性味功能,最好是均衡搭配食用,以保證營養全面,培補人體的精氣。可是現在有的孩子吃的都是精心加工出來的精細食品;有的人怕患高血壓、心臟病不敢吃葷;也有不少人為了保持好的體形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結果得不償失,出現了各種病癥。吃“精品”的孩子脾胃越來越弱,“不敢吃葷”的人氣血漸漸不足,“只吃水果餐、蔬菜沙拉”的人面色一天天向“菜色”靠近。吃得雜一點,谷肉果蔬都接受。即使吃糧食,也要細糧、粗糧相結合,谷物豆類相宜。古人說得好:“烹龍炮鳳何足貴,勸君雜食頤天年。”

中國傳統飲食的特點是既提倡雜食,又強調主次,以素食為主而又均衡合理,是一種全方位吸取“營養”的飲食模式。與西方國家以動物性食物為主而很少谷物的膳食結構相比,它大大減少了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癥及結腸癌等眾多疾病患發的概率,對于提高我們民族的整體健康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飲食要節制適時

《素問·上古天真論》里說“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把“飲食有節”作為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主張“謹和五味”、“飲食有節”的飲食方式,反對“以酒為漿,以妄為常”的不良生活習慣。過節或聚會時,人們常常會失去節制,暴飲暴食,結果吃出了肥胖病,吃出了高血壓,吃出了肝硬化。要健康,無論何時都應該做到“已饑方食,未飽先止”。“已饑方食”,吃起來味香爽口,雖吃的是粗茶淡飯,卻勝于美味佳肴;“未飽先止”,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要吃得過飽過撐,“每餐七八分飽,健康長壽活到老”,“七分飽”最養生。

但“飲食有節”不僅僅是不暴飲暴食,還有按照節令、按照大自然的節律來安排飲食的意思。如春季陰消陽長,就要適當多吃一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夏季天氣炎熱,流汗較多,就應該多吃一些清涼養心的食物;秋季干燥傷肺,去燥止咳、滋陰潤肺的食物就成了上選;冬季天寒地凍,萬物潛藏,高熱量的溫陽食物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大自然的節律也不是死的,有的年份,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不熱,這時候,飲食又該有所變化了。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靈活變化也是“飲食有節”的體現。

飲食要寒溫適中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于六腑。”食物本身有寒、涼、平、溫、熱之性,寒性食物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通便、清熱燥濕的作用;熱性食物具有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益氣補中、補腎壯陽的作用。食用時需注意保持寒熱平衡,不要偏寒或偏熱。只有平衡組合,寒溫適中,真氣才能內守,邪氣才無法進入人體內致病。我國百姓夏天喜喝涼性的綠豆湯、菊花茶,以西瓜為餐后水果;冬天則喜食溫熱的涮羊肉,或羊肉火鍋等。這種食物的選擇及菜肴的搭配,正是基于對食性平衡的了解。

生冷食物進食過多會損傷脾、胃和肺氣,輕者咳嗽氣喘,重者腹瀉便溏。體虛胃寒的人尤其要少吃生冷食物,特別是在陽氣升發的夏天更應注意。反過來,飲食也不可以太熱,否則容易燙傷胃脘、咽喉。現在流行的麻辣燙,人們越吃越辣,越吃越燙,覺得這樣才過癮,然而過癮的背后隱藏的卻是病患。

因此,《靈樞經·師傳》告誡人們:“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臟腑經不起折騰,不少人老毛病經常復發,或者突然就感覺胃不舒服,在很大程度上都緣于冷熱無度的飲食。

飲食要五味不過

“五味”指咸、苦、辛、酸、甘,“過”就是味太重,即超過了人們所能承受限度的意思。好的東西吃得太多,吃的味太重都會生病。在《素問·奇病論》中有一個典型的例子:“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這里所說的“消渴”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糖尿病,致病的原因就在于過多地進食了肥美甘甜的食物,所以現代人又叫它“富貴病”。糖尿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還會并發骨折、腎衰竭等癥,原因也在于過食甘味,“甘傷腎”。至于過食五味中的每一味會引發哪些病癥,《黃帝內經》在《素問·五藏生成》中有更為精細的說明:吃的太咸,會抑制血脈的生發,因為血脈凝聚使人看上去面無血色;吃的太苦,會因為肺氣得不到宣發而皮膚枯槁,毛發脫落;吃的太辛,手爪會因為筋肉失去彈性而顯得干枯;吃的太酸,會因為肝氣盛而脾土衰,使肌肉角質變厚而嘴唇外翻;吃的太甜,會因為腎的收斂之功受到影響,造成頭發的脫落。

俗話說“病從口入”,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我們吃了不潔凈的東西而生病,好的東西吃得太多,吃的味太重都會生病。

“飲食者,人之命脈也。”數千年來我國傳統的飲食習慣是在素食的基礎上,力求葷素搭配,全面膳食,在飲食內容上做到多樣化的同時,并做到食而不偏,量不可過,冷熱適中,五味相宜。現代醫學和營養學也一再提倡要均衡飲食,只有均衡地攝入各種營養物質,身體達到陰陽平衡,才能健康不生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德市| 临沭县| 大连市| 晋宁县| 晋中市| 鹰潭市| 台山市| 潞西市| 安西县| 闻喜县| 洛宁县| 昭苏县| 壶关县| 会同县| 昌黎县| 新民市| 乌兰浩特市| 高安市| 黑山县| 徐州市| 宝应县| 长岛县| 邓州市| 麦盖提县| 阜宁县| 巨鹿县| 逊克县| 河津市| 瓮安县| 澄迈县| 昌邑市| 扎鲁特旗| 高阳县| 霞浦县| 启东市| 天镇县| 江口县| 富平县| 修水县| 涞水县|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