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形容人膽怯多疑,對什么事都怕,不敢放手去做,既不敢進,又不敢退,結果什么事都做不成。
此典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春秋時,晉、楚兩國相互爭奪諸侯之長。有一次,晉靈公在扈地(故址在今河南省原武縣西)會合諸侯,但不見鄭穆公(鄭國介于晉、楚之間,當時是附屬于晉國的),便以為鄭君對晉圖謀不軌。鄭公子歸生于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的執(zhí)政者...
上QQ閱讀APP看后續(xù)精彩內(nèi)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畏首畏尾”形容人膽怯多疑,對什么事都怕,不敢放手去做,既不敢進,又不敢退,結果什么事都做不成。
此典出自《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幾?’”
春秋時,晉、楚兩國相互爭奪諸侯之長。有一次,晉靈公在扈地(故址在今河南省原武縣西)會合諸侯,但不見鄭穆公(鄭國介于晉、楚之間,當時是附屬于晉國的),便以為鄭君對晉圖謀不軌。鄭公子歸生于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的執(zhí)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