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先天免疫缺陷,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免疫力。但是,免疫力也需要小心呵護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如果孩子一感冒,我們就給他吃藥打針,便會使孩子失去鍛煉免疫系統功能的絕佳機會,雖然控制住了病情,但很容易導致孩子免疫力下降。當然,我們也可以主動給予免疫系統積極影響,如按時給孩子接種疫苗,依體質與年齡選擇呵護免疫力的重點舉措等,以此來從小為孩子的免疫系統打下堅實基礎。
人生不同階段,需要應對不一樣的“免疫危機”
之前我們已經講過,人體的免疫力在25歲左右的時候達到頂峰,這時候我們身體的抗病能力最強,身體也最健康。當然,這是相對而言的。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而免疫力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很大。有的人天生身體底子特別好,免疫功能強,相對就可能更少生病,免疫系統衰老得可能也更緩慢。而有的人先天身體底子差,他在免疫力最強的時候可能也趕不上一些老年人的免疫水平。
不管天生免疫力如何,我們都要注意外在因素的影響,否則會讓免疫功能受損。而且,在個體差異之外,我們的免疫系統功能也存在一些共同規律。其中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免疫力的水平是不一樣的,我們應區別對待,相應地采取一些措施來促進身體健康。
● 剛出生的嬰兒
對于半歲前的嬰兒,大家不用擔心他沒有免疫力,因為他們從媽媽那里獲得了天生的免疫力。從半歲~1歲半這段時間,寶寶天生的免疫力正逐漸耗盡。而1歲半~2歲,這時候的寶寶又在重新獲得免疫力,但成長的速度并不盡如人意;等到3歲,寶寶所獲得的抵抗細菌、病毒的免疫力已經達到成人的90%。所以,半歲~3歲是孩子免疫力最脆弱的階段,這一階段,我們一定要注意強化他們的免疫力。
首先我們最好用母乳喂養,這會為新生兒打下良好的免疫力基礎。假如實在沒有條件進行母乳喂養,那么最好選擇接近母乳的優質奶粉。其次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過去環境不衛生,寶寶容易因寄生蟲、細菌或病毒引起感染性疾病。現在環境過于干凈,寶寶在免疫系統發育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地接觸多樣性的外界抗原,所以等寶寶長大后,免疫系統很容易對外界的各種抗原產生過度反應,導致過敏性疾病。此外,環境中苯、甲醛、PM2.5超標等也會影響寶寶的免疫力,這一點也要注意。最后要按時接種疫苗,以預防多種疾病、提高免疫力,這一點我們隨后會講到。
● 少年兒童
4歲之后的小朋友開始上幼兒園了,會接觸更多細菌。但是,這時候他們的免疫力水平與成人的免疫力水平已經沒有太大的差距了,所以家長也不必過分擔心。到8歲的時候,他們的免疫系統已經非常健全。
孩子在這段時間,家長需要特別注意兩點。
第一是飲食。由于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所以家長唯恐孩子營養不夠,這是現代人的通病。于是,大部分孩子蔬菜等新鮮食物吃得太少,肉類和加工食品吃得過多,這些都會影響免疫力。有句古話說,“要想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這是有道理的。小孩子本身脾胃比較弱,消化能力弱,假如吃的全是高蛋白、高脂肪類食物,身體根本就消化不了。中醫有句話叫“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傷了腸胃,就更難吸收營養了,免疫力自然也強不到哪兒去。所以,小孩子吃飯一定要科學搭配、營養均衡。
第二是精神壓力及作息。開始上學的孩子會有競爭意識和功課的壓力,尤其是上了小學之后,孩子可能會因為課業而精神緊張,無法保證高質量的睡眠,從而影響激素分泌和免疫功能的正常運行。所以,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及時疏導他們的精神壓力,并通過提供良好的睡眠條件等,讓孩子睡得香,身體棒。
● 中年人
20~30歲的時候,我們的免疫功能非常健康,這一時期我們只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以了。但30歲以后,慢慢進入中年的我們就成了最危險的群體。免疫系統的日漸變弱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使得現在的中年人患癌癥的越來越多。對于中年人來說,為了保護免疫力,一方面要調整心態,盡量做到心情愉悅平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飲食,早上、中午吃得好一點,晚上盡量吃清淡些。
● 老年人
退休以后,我們終于有更多時間鍛煉身體、好好休息了。可是年歲不饒人,免疫功能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差。這個時期好好呵護免疫力很關鍵。老年人一定要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適量運動,少到人多的地方,以免被病原體盯上;有糖尿病等基礎病、長期臥床、體質差的人,可以考慮注射流感、肺炎等疫苗。至于飲食,一方面要保證營養,另一方面又要足夠清淡,一定要少一點、軟一點、溫一點、慢一點,這樣才能盡可能地保護脾胃,為免疫系統提供足夠的動力。
正確接種疫苗,提升獲得性免疫力
之前我也跟大家提過,我們人體的免疫力根據獲得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而獲得性免疫中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母乳和疫苗。母乳給嬰兒帶來的抵抗力是任何其他替代品都不可能代替的。但是,母乳提供給孩子的免疫力畢竟是有限的、被動的,所以我們還需要給孩子接種疫苗,讓孩子的免疫系統自己產生防御性抗體。
簡單來說,疫苗是把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以及它們的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轉基因等方法制成的一種制劑。它的作用是訓練身體的免疫能力。
由于疫苗已經經過處理了,所以對身體的傷害力非常微弱,人體的防御體系針對病原能夠進行合理的反應,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比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同時又不至于使身體產生“歇斯底里”的過度免疫反應。當我們的免疫系統記住了這種細菌或者病毒之后,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免疫系統就會依循原有的記憶,制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主動接種疫苗。
很多親戚朋友在給孩子注射疫苗的時候都會問我:“Hib疫苗打不打?”我一般都會說:“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有選擇性地打。”他們往往會接著問:“會不會有副作用?”我說:“沒有人能保證沒有任何副作用,但一般都是沒問題的。”
什么是Hib疫苗呢?它是一種計劃外疫苗,用來預防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家里有孩子的應該不會陌生。一般來說,我們現在使用的疫苗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計劃內的,由政府免費提供,屬于強制性接種疫苗。目前我們國家的計劃內疫苗是卡介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小兒麻痹糖丸等。對于這些疫苗,孩子到年齡了直接去打就行。
另一類是計劃外的,屬于自費且為自愿接種。不少家長覺得計劃外疫苗接不接種無所謂,這是不對的。其實,計劃內疫苗與計劃外疫苗是相對的,在國家財政允許、疫苗可以足夠供應的情況下,計劃外的也將會變為計劃內的。比如,2008年的時候,我國就擴大了計劃內疫苗的范圍,增加了4種疫苗,分別是麻(疹)風(疹)腮(腺炎)聯合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流腦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所以,計劃外疫苗是計劃內疫苗的重要補充,許多計劃外疫苗針對的疾病發病率很高,危害很大,有條件的話我們還是應該接種的。比如,最好所有孩子都接種水痘和Hib疫苗,而體弱多病的寶寶可以選擇性地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
但是正如我那些親友擔心的一樣,很多家長也害怕有副作用,所以猶豫要不要給孩子接種計劃外疫苗。其實對此我們大可不必過于擔心,畢竟出現副作用的人還是少數。而且,有些副作用還是可以避免的,除非是過敏體質的孩子。另外,大家也不必擔心打疫苗會降低孩子自身的免疫力,疫苗對人們的自身免疫系統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有些孩子接種疫苗之后可能會出現發燒、食欲不振等現象,這并不是說疫苗有問題。事實上,疫苗本身就是外來入侵的“敵人”,它的作用就是要激發免疫功能起反應,因此,在接種后24小時之內發熱低于38.5℃,孩子精神好,沒有其他情況,一兩天后就退燒,是接種疫苗的正常反應,對機體只會造成一過性影響。類似的狀況還包括皮疹、嘔吐、四肢乏力、腹瀉以及接種部位紅腫、疼痛、硬結等,大多會在1~2天內自行恢復,通常不需要做任何處理。這時,孩子應適當休息,多喝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其他疾病。
但是假如孩子出現持續高熱、驚厥、嘔吐、皮疹、四肢軟弱無力難以消退的癥狀,這就是非正常現象了,最好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另外,我并不建議大家給寶寶接種所謂提升免疫力的疫苗,因為每個寶寶的體質不一樣,小寶寶的抵抗力是要靠平時來提高的。我們只要提供給孩子營養全面的食物,平時多帶他們到戶外活動,提高他們的睡眠質量,讓他們多吃一些能提高抵抗力的食物、多喝白開水,并定期帶他們檢查微量元素,基本上他們的免疫力都不會有什么大問題,沒有必要隨意給他們注射專門提升免疫力的疫苗。
提升孩子免疫力的方法要得當,過于干凈沒有必要過于干凈的環境對提升孩子的免疫力無益
為了保護免疫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證日常生活的清潔衛生,但是有一類人有點例外,那就是小孩子。小孩子不需要過于干凈的環境,因為這樣免疫系統能對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機體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如果你家太干凈,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
也就是說,假如小孩子稍微接觸一點病毒或者細菌,身體就會獲得對這種病毒或者細菌的免疫力,長大了他們就不會生同樣的病了。這就是為什么說“不干不凈,吃了沒病”那句俗語并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人是在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的伴隨下長大的,病原體會讓人生病,同時也有助于人體自然防御系統的健康發展。
假如小孩子生活的環境太干凈了,那么一旦長大后到一個不太干凈的環境,他們就容易生病,反而是那些生活在衛生條件不是很好的環境中的人更健康。比如有人穿的衣服是抗細菌、病毒的,家里也到處用消毒劑,這就是過于干凈了,是沒有必要的。
所以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好好的,但一上幼兒園,不是患濕疹就是感冒腹瀉、咳嗽等,回了家就沒事。這就是典型的自身免疫力低下。我就遇到過這樣一位小患者,他上幼兒園第一天身上就出現大量紅疙瘩,這是過敏性濕疹。他媽媽趕緊把他接回家,濕疹很快緩解,幾天后便消失。看他病好了,媽媽又把他送進幼兒園,結果他不僅全身瘙癢,還長出膿包瘡,不得不回家休養。后來他們家人發現,只要孩子一進幼兒園,準生病,所以他也成了醫院常客。
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出在他媽媽身上。這位小孩子的媽媽有潔癖,總是擔心孩子因接觸不干凈東西而生病,還給家人定下多條規定,除了孩子親人外不準任何人觸摸孩子,嚴禁孩子接觸泥土等臟東西。就這樣,由于生活的環境太干凈,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十分低下。結果孩子到了幼兒園,接觸到很多細菌,所以就特別容易生病。
因此,家里有小孩子的媽媽們都要引以為鑒。別以為你近乎潔癖的行為是在為孩子好,其實這是在扼殺孩子的免疫力。
我們沒有必要在家里整天用消毒劑。消毒劑是醫院需要用的,因為醫院里有各種各樣的病原體,去看病的人免疫力又比較低,可能造成交叉感染,需要消毒。而家里通常沒有那么多病原體,任何物品都要消毒的做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經強調,抗菌清潔用品會使微生物抗藥性問題更嚴重。而美國醫學會也呼吁大眾避免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清潔用品,因這些產品可能是產生抗藥性微生物的因素,人們只要使用一般的肥皂和水就可達到清潔的效果。
大家也不要以為孩子因為太小,所以免疫力低下。事實上小孩子的免疫力并不比大人差,只是他們和大人的免疫反應組合不同,小孩子的免疫系統尚未強固,所以幼兒園里一個小孩子感冒,其他人可能跟著感冒。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免疫機能逐漸成熟,3歲以上孩子的體內免疫血清的抗體濃度即接近成人。8歲后,孩子整個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當,我們沒有必要給他們過度保護。
的確,有些細菌需要避免,比如病人攜帶的病原體對孩子健康不利,要盡量避免讓他們直接接觸;易患過敏的孩子,要避免接觸致敏物質,如動物毛發等。但是,家里的衛生沒必要依賴有殺菌功效的清潔產品。只要遵循基本的衛生習慣,保持房間干凈,飯前便后、玩耍之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啃玩具等,孩子就不會輕易生病。至于玩泥巴、在草地上打滾、堆城堡、挖洞穴等一些家長認為“臟兮兮”的游戲,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玩,孩子不但不會因此而得病,反而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八種做法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假如你真的想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免疫力,那么正確的做法有以下幾種:要定時打開門窗換氣。每天至少2次,選擇上午9~11點、下午3~5點等空氣污染低的時間段,每次不得少于20分鐘,保證孩子房間空氣流通。
多帶孩子到空氣清新的公園、綠地等處做戶外運動,以增強體質,提高他們的免疫力。
每星期室內消毒一次,如用食醋熏蒸法,以減少病原體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