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穆罕默德也不能僅僅通過冥然兀坐實現雄圖大業,他的傳教之路充滿艱辛與磨難。突如其來的啟示,賦予先知穆罕默德以勸化世人皈信真理的神圣使命,這意味著伊斯蘭教的誕生。伊斯蘭(al-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意為信仰者應尊信安拉獨一至上,主宰萬物。信奉伊斯蘭教者通稱為“穆斯林”(Muslim),即順從者。然而,在當時的麥加,他并無顯赫的地位,人微言輕。因此,啟示的傳布在麥加時期經歷了十分艱難的歷程。最初,先知穆罕默德只是向他的家人講述啟示的內容。赫蒂徹對于他講述的啟示深信不疑,首先皈依伊斯蘭教。不久,先知穆罕默德的義子栽德·哈里薩和他所撫養的堂弟阿里也加入了伊斯蘭教皈依者的行列。在先知穆罕默德的家室之外,第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人是古萊西部落泰姆氏族的阿布·伯克爾。阿布·伯克爾是先知穆罕默德受命傳布啟示以前的摯友,兩人素來過從甚密。或許由于阿布·伯克爾的影響,古萊西部落菲赫爾氏族的阿布·歐拜德、祖赫拉氏族的賽耳德·阿比·瓦嘎斯和阿卜杜勒·拉赫曼·奧夫、阿薩德氏族的祖拜爾·阿沃姆、泰姆氏族的泰勒哈·歐拜杜拉、麥赫朱姆氏族的阿爾卡姆相繼皈依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經常與阿布·伯克爾等人在阿爾卡姆的家中秘密聚會,史稱“阿爾卡姆會”。后來的穆斯林將“阿爾卡姆會”尊稱為“伊斯蘭之家”。
先知穆罕默德在最初的3年中只是采取秘密的方式,在極其有限的范圍內傳布啟示,皈依伊斯蘭教者寥若晨星。大約在612年,先知穆罕默德頒布安拉的啟示:“你應當公開宣布你所奉的命令,而且避開以物配主者。”新的啟示標志著先知穆罕默德開始改變最初的秘密傳教方式,公開以安拉的名義要求世人放棄原有的信仰和皈依伊斯蘭教。此后,他曾經將哈希姆氏族的成員邀至家中,向他們講述安拉的啟示,希望哈希姆氏族率先皈依伊斯蘭教。雖經幾次努力,但是收效甚微。盡管如此,畢竟有一些人接受了先知穆罕默德傳布的啟示,加入伊斯蘭教皈依者的行列。
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時期傳布的啟示,最初的內容只是強調安拉的威嚴,并未提及獨尊安拉和末日審判的宗教思想。其實,阿拉伯人早已把安拉視作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崇拜安拉的宗教概念并非先知穆罕默德首次提出。在伊斯蘭教誕生前夕,麥加以及葉斯里卜和塔伊夫等地開始出現追求一神崇拜的宗教思想,哈尼夫的主張和行為已經被人們所熟知。因此,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傳布啟示的初期,顯然無需向人們解釋造物者安拉的存在,文獻資料也沒有提及對于崇拜安拉的抵制行為。在麥加,不信伊斯蘭教的古萊西人并沒有指責先知的言論。但是在后來的啟示中,先知穆罕默德明確指出崇拜偶像而不崇拜安拉是可惡的行為,并且說到他們的祖先因為不崇拜安拉而在地獄中遭受懲罰,于是古萊西人開始對先知穆罕默德采取敵視的態度。顯然,通過攻擊偶像崇拜而倡導獨尊安拉的宗教思想,是許多古萊西人抵制先知穆罕默德的首要原因。
古萊西人對靈魂復活和末日審判的內容非常反感,進而抵制先知穆罕默德。在當時的麥加以至阿拉伯半島的許多地區,尚未形成靈魂不朽和彼岸世界的宗教意識,阿拉伯人往往將人的軀體視作生命的本原,死亡意味著肉體與靈魂的同時消失。根據先知穆罕默德所傳布的啟示,死者的軀體在地下經過長久的腐爛而其靈魂卻在未來得以復活,這種觀念在大多數人看來是匪夷所思和無法接受的。因此,許多古萊西人否認和攻擊先知穆罕默德關于靈魂復活和末日審判的宗教宣傳。他們認為靈魂復活和末日審判的啟示純屬蠱惑人心的鬼話,聲稱這些啟示來自先知穆罕默德的幻覺。
由于先知穆罕默德并不具有高貴的出身,也沒有顯赫的地位,他忽然自稱是安拉的使者,許多古萊西人對此不以為然。有些古萊西人認為,先知穆罕默德只是一個偽先知,他所傳布的啟示并不是出自安拉的語言,而是假借安拉的名義編造的謊話。在他們看來,先知穆罕默德并不具備接受啟示和引領世人的資格,他只不過是一個身世貧寒而微不足道的平常人。
抵制伊斯蘭教的古萊西人大都是麥加社會上層的富商巨賈和權貴人物,在當時的麥加頗為顯赫的麥赫朱姆氏族和舍姆斯氏族是抵制伊斯蘭教的主要社會勢力,對先知穆罕默德更是冷嘲熱諷,惡語相加。麥赫朱姆氏族的首領韋立德·穆吉拉、阿布·賈赫勒和舍姆斯氏族的首領阿布·蘇福彥是抵制伊斯蘭教的核心人物,他們處處與先知穆罕默德作對,因為先知穆罕默德傳布啟示的行為危及到了他們的利益。不過,古萊西人抵制伊斯蘭教的方式,大都局限于比較溫和的、非暴力的攻擊行為。其中,言辭的攻擊是抵制伊斯蘭教的首要方式。古萊西人阿布·賈赫勒、阿布·蘇福彥、阿慕爾·阿綏等經常嘲諷和誹謗先知穆罕默德,指責他是冒充圣賢的騙子、占卜的巫師、精靈附體的詩人、被惡魔迷惑的瘋子,聲稱他傳布的啟示不過是古代神話傳說的翻版,并且煽動其他人辱罵和恐嚇先知穆罕默德及其追隨者。
先知穆罕默德的執著為他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一些權貴不得不采用收買和利誘的方式抵制伊斯蘭教。古萊西人韋立德·穆吉拉等曾經多次與先知穆罕默德私下協商,向他許諾頗為可觀的財富和相應的社會地位,勸說他在傳布啟示的時候取消攻擊偶像崇拜的內容,乞求他在獨尊安拉的信條方面做出讓步,均遭先知穆罕默德的拒絕。古萊西的上層人士見收買不成,不惜采取暴力攻擊的手段試圖迫使先知穆罕默德就范。不過,暴力大都用來迫害與古萊西部落沒有血緣聯系的伊斯蘭教皈依者。奴隸出身的比拉勒和阿米爾曾經由于追隨先知穆罕默德而備受主人的殘酷折磨,哈帕爾部落成員阿布·澤爾也曾由于皈依伊斯蘭教而在麥加遭到古萊西人的襲擊。然而,身為古萊西部落各個氏族成員的伊斯蘭教皈依者,很少受到暴力攻擊的威脅。血親復仇的傳統習俗,限制著氏族之間的暴力行為。古萊西人阿布·蘇福彥等曾經要求哈希姆氏族的首領阿布·塔里布將先知穆罕默德交給他們處置。阿布·塔里布盡管并不信奉伊斯蘭教,但是卻將保護本族成員的安全視為己任,因而拒絕了阿布·蘇福彥等人的無理要求。先知穆罕默德又逃過一劫。
盡管如此,畢竟古萊西人抵制日甚一日,先知穆罕默德及其追隨者在麥加孤立無援,處境相當艱難。有十多名伊斯蘭教皈依者不堪忍受折磨而棄家出走,西渡紅海前往埃塞俄比亞,尋求那里的基督徒的庇護。之后,陸續有更多的伊斯蘭教皈依者移居埃塞俄比亞。622年先知穆罕默德遷往麥地那之后,這些逃亡的皈依者才回到他的身邊。
反對伊斯蘭教者自然不肯善罷甘休。616年,抵制伊斯蘭教的古萊西人組成聯盟,共同制裁哈希姆氏族,企圖迫使以阿布·塔里布為首領的哈希姆氏族放棄對先知穆罕默德的保護。因此,他們斷絕與哈希姆氏族成員之間的通婚和貿易交往。古萊西部落其他氏族對哈希姆氏族的制裁持續了3年之久。在此期間,哈希姆氏族被迫避于麥加一隅,處于極度窘困的境地。然而,哈希姆氏族頂住了制裁的壓力,阿布·塔里布始終沒有放棄對先知穆罕默德的保護。619年,制裁哈希姆氏族的聯盟解體,抵制伊斯蘭教的古萊西人策劃的陰謀未能得逞。
620年,是先知穆罕默德難以忘懷的一年。在這一年內,他失去了兩位最重要的親人:他的妻子赫蒂徹撒手人寰;隨后,一直保護他的伯父阿布·塔里布也不幸歸西。先知穆罕默德感到更加孤獨無助。哈希姆氏族的新首領阿布·拉哈布雖然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卻與抵制伊斯蘭教的古萊西人交往甚密,對先知穆罕默德素懷敵意,屢屢惡語中傷穆罕默德。《古蘭經》“麥加篇”曾將阿布·拉哈布稱作“焰父”,詛咒他和他的妻子難逃火獄的懲罰。阿布·拉哈布拒絕保護先知穆罕默德,迫使先知穆罕默德一度出走塔伊夫,而后不得不求助于古萊西部落諾法勒氏族的暫時庇護。形勢的驟變,使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加幾乎身陷絕境,初興的伊斯蘭教面臨夭折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