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時代發展呼喚心理健康

時代發展呼喚心理健康

社會變革影響心理健康

青年成長需要心理健康

人才培養離不開心理健康

“很幸運地選上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還是補退選時選上的。一是因為這門課負擔不太重,又可以學習一些知識;二是自己剛剛進大學,對這個陌生的環境有太多的不適應。在大一上學期時,我對宿舍生活很有排斥感,每天睡眠也不好,學習成績也不理想,弄得自己很郁悶。和同學交往有一些障礙,感覺諸事都不順心。空閑的時候,我靜靜地想了想,感覺不應該把原因都歸咎到身邊的人身上去,而是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所以在選課的時候,我就毅然選了這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我想,這總會對我有一些幫助吧!結果不僅是這樣的,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

“上了將近一個學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我發現我收益良多。說實話,在這之前我并沒有接觸過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我一直以為健康就是指人體各健康系統發育良好、功能正常,體質健壯、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通過學習這門課,我知道,這種認識把健康的概念僅僅局限在過分關注軀體的生物學變化,而忽視了人的心理活動及社會存在對健康的影響。實際上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與社會文化的迅猛變革,使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普遍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頻繁的應激、快速的生活節奏,這些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壓力使人們不堪重負,這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了重大影響。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有巨大的意義。第一,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實現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標的前提。第二,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第三,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培養健全人格的基礎。第四,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必備條件……我相信,當我開始會調整自己的心理,接下來的三年大學生活一定是充實而愉快的!”

每一位進入大學深造的青年學子都渴望成才。但是,怎樣才能成才?成才需要哪些基礎呢?像上面大一新生陳曉同學所談的自己選修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感受,我們看到很多、聽到很多。心理健康課是各地大學中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原因是它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需要,能夠直接回答青年成長中的疑惑,排解心理方面的困擾,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帶來全面發展的促進。近年來,青年的心理健康,青年的成長發展,已經成為政府、社會、媒體、學校、家長、學生共同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只有優異的成績,卻不懂得與人交往,是個寂寞的人;只有過人的智商,卻不懂得控制情緒,是個危險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卻不了解自己,是個迷惘的人。如果想成為一個有自知之明的、健康快樂的、擁有親情友情和愛情的人,那就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

世界已進入全球化時代,表現在交通、信息、科技、經濟、貿易、文化、社會問題全球化,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以空前巨大的威力、難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轟轟烈烈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人們的家庭結構、觀念和人際關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人的現代化主要反映在對社會的心理適應程度上。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應該對變化持積極的、靈活的態度,主動調整身心去迎接挑戰。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曾提出人的現代化應具備的品質和特征:(1)樂于接受新事物,包括新經驗、新觀念、新的行為方式;(2)準備接受社會的改革和變化;(3)思路廣闊,頭腦開放,尊重各方面不同的看法;(4)把握現在,展望未來,而不沉迷過去,守時惜時;(5)強烈的個人效能感,對個人和社會充滿信心,辦事講求效率;(6)重視有計劃的生活和工作;(7)尊重他人,尊重知識;(8)可依賴性和信任感;(9)重視專門技術,對科學技術有較大的信心。

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所有制多元化的格局。宏觀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的嬗變,是當今中國人心理激蕩和變化的深層次動因。市場經濟帶來變化劇烈的社會環境,帶來了很多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許多挑戰,使人們的心理活動較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復雜,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多。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快,東西文化的碰撞,價值觀念的沖突,貧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調整,造成了一些人的心理失衡。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和不安在增加,由此導致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的發生率也大大增加。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要求人才具有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勇于承擔責任,敢冒風險,有頑強的毅力,能夠承受挫折與失敗等。因此,重視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幸福的公式。當代的人們更加開放地生活,我們坦言幸福,我們追求幸福。幸福在哪里?當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幸福也是有指數的,總幸福指數是指你的較為穩定的幸福感,而不是暫時的快樂和幸福。看了一個喜劇電影,或者吃了一頓美食,這是暫時的快感;而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續的、穩定的幸福感覺,它包括你對你的現實生活的總體滿意度和你對自己的生命質量的評價,指你對自己生存狀態的全面肯定。這個總體幸福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一個人先天的遺傳素質,二是環境事件,三是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提出了一個幸福的公式:總幸福指數=先天的遺傳素質 后天的環境 你能主動控制的心理力量。其英文表達為:H=S C V。財富和成功不能永葆幸福,而樂天派的情緒才是穩定的。金錢竟然也買不來快樂!

進入21世紀,社會變化了,時代變化了,環境變化了,當然對人才的要求也變化了。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還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開拓進取的精神、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靈活應變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度的責任感和堅強的毅力、善于交往與合作的能力、自信心與表達能力、獨立的學習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承擔起歷史的重任。讓我們先看看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對人才的心理素質為什么有這些新的要求。

(一)高科技的社會需要終身學習的能力

21世紀是一個高科技的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新的產品、新的知識、新的理論不斷問世。這對人的知識技能提出了新要求,終身學習的新觀念也隨之產生。知識技能的掌握不能僅靠學校老師講授,更要靠每個人自己學習。會學習的人,不僅要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基本的職業技能,而且還要有獨立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所以,在21世紀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學會學習。“國際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來的21世紀的人才的要求的第一條就是要學會學習,要有獨立的獲取、理解、消化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加速發展的社會需要求新求變

21世紀是一個加速發展的世紀。在這樣一個加速發展的時代,人們面臨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成功的人才必須要有進取心,要有創新的意識,要有一種開放的態度,要有一種適應變化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有一本非常流行的小冊子——《誰動了我的奶酪》,里面所蘊含的道理確實是極其豐富的。

尋找奶酪的故事。有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奶酪”是個比喻,代表著我們生命中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愛情、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充滿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后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并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么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看了這本書之后,很多人受到啟發,不僅是那些腰纏萬貫的老板,也有正在創業的人和下崗的工人。不斷地埋怨,埋怨世界對自己不公平,埋怨生不逢時,沒有什么用,等待你的還是失望;如果選擇改變,也許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人要有應變的能力,這種應變的能力則產生于我們面對變化的一種積極心態。

(三)競爭激烈的社會需要承受挫折的能力

21世紀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成功還是失敗不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努力。因為決定成功與否的因素非常多,你個人努力,只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還有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說,你正在努力創業的時候,突然金融風暴來了,這誰能估計得到?你正在紐約世貿大廈里談一筆大有賺頭的生意,突然飛機撞了這個大樓,整個樓都垮塌了,你可能也受傷了,這誰能預想得到?在拼搏的過程中,面對這樣的不可控事件,人要有一種承受挫折的能力。用喜悅去迎接成功,同樣要用一種平靜的、坦然的心態去面對失敗。一個人只能迎接成功,不能面對失敗,那么這個人成功的機會就很少。在競爭激烈的環境當中,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但這談起來容易,做起來并非那么容易。作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成功的體驗可能很豐富,如何承受挫折、面對失敗,這是一個需要學習的課題。

(四)交往頻繁的社會需要溝通合作

21世紀是一個交往頻繁的世紀。科技、通訊、交通的發展,使人和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方便和頻繁。出現了“國際人”、“地球村”這樣一些新的概念,也說明了在現代社會人們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在這樣一個社會當中,要想成功,合作意識,團結意識,與人溝通、與人共處的能力就顯得極為重要。21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在講到21世紀人才成功的標準時,就談到學會共處,和別人相處。西方大公司到中國來招聘人才,更重視的是應聘人員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一些企業開展了針對新員工的溝通訓練,這對他們盡快地認同團體并在合作和訓練當中培養團隊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與人相處的能力對于個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即便他在大學階段的成績并不那么優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若尔盖县| 南川市| 苗栗县| 青龙| 阿克陶县| 大方县| 玉山县| 信丰县| 新干县| 内江市| 南漳县| 壶关县| 于田县| 鄯善县| 页游| 大姚县| 云安县| 韩城市| 内黄县| 壶关县| 京山县| 新田县| 洞头县| 晋宁县| 长海县| 苏州市| 安岳县| 伊吾县| 新乐市| 寿宁县| 曲靖市| 阿合奇县| 靖宇县| 茂名市| 台湾省| 太白县| 栾川县| 海宁市| 垫江县| 岳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