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陳氏姻親的地域分布

陳氏原定居杭州府海寧縣,明末之際一部分族人遷往嘉興府海鹽等縣,其后遷徙路線往北至蘇、松及揚州等地,甚至達北京一帶。然而這些遷徙人數畢竟有限,定居海寧者仍占多數。陳氏在1500-1860年間出生的男子數大約6500人,其中有功名的男子約1068人,其余5400人都無功名。就他們選擇婚姻對象的機會而言,無功名者只能與海寧附近的家族通婚,如查、朱、許、張、葛姓等;至于有功名的士紳,其選擇姻親必然考慮政治權力、社會聲望及經濟條件,所以姻親分布范圍很廣,北至奉天,南抵云南,西至四川,東達臺灣海隅。形成上述之廣闊地域分布的原因可能有幾點:(一)陳氏任職京官者,與京師士族通婚,或者和官位相當的江南士族通婚。(二)任職地方行政長官時,與當地士族通婚。(三)與浙西地區的士族通婚。(四)基于經濟目的,和新安等地鹽商通婚。由以上四點看來,士紳之婚姻首要目標是拓展其政治勢力。因此從陳氏族譜所記載的婚姻對象中,找出其姻親籍貫在海寧縣以外者共有1580人,他們是與1500-1860年間出生的陳氏男子或女子結婚。將此1580人放在時間序列來觀察,可明顯看出陳氏姻親的地域分布與政治勢力的消長有相當的關聯。

地域分布隨著時間先后有所消長,大致可分成幾期:第一期是陳氏之第二代至第五代(約1372-1553年間),他們都以海寧縣人為婚姻對象。第二期在陳氏第六代至第八代(約1486-1675年間),他們已成為地方士紳(local gentry),通婚范圍超越海寧縣,但仍以浙江省為限。第三期是陳家的第九代至第十二代(約1560-1750年間),此時陳氏子弟陸續登仕籍,任官九品以上達百人以上,基于政治結黨之目的,自然形成士族之間互攀姻婭,所以陳氏不但與江南仕宦結親,甚至擴及直隸、山東等地,成為一個全國性士紳(national gentry)家族。第四期是在1750年以后,訖1860年,受到政治勢力衰頹的影響,陳氏選擇婚姻對象的范圍也逐漸縮小,不過有些移徙外地,和當地望族結親則另當別論。既然陳氏結親著重于政治目的,故于下節討論這些姻親與中央政權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上饶县| 邵阳县| 开化县| 当雄县| 镶黄旗| 安龙县| 大埔区| 黄大仙区| 鄯善县| 安龙县| 贵溪市| 永安市| 郑州市| 济阳县| 平遥县| 磴口县| 麟游县| 龙州县| 日土县| 马尔康县| 姚安县| 新平| 错那县| 沅陵县| 越西县| 根河市| 钟山县| 本溪市| 玛多县| 钟祥市| 屏东市| 苏尼特左旗| 台北县| 五原县| 林甸县| 桃源县| 九龙坡区| 邳州市| 宜章县|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