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
- 狼道全集(社科精品書)
- 獵夫
- 4674字
- 2015-04-15 18:49:48
狼改變不了環境,就想盡一切辦法改變自己。在狼族中,往往有一只地位最低的狼,它是狼群中最為弱小的一個,在家族中的各個方面,它總是被置于最后的位置,但如果它能夠生存下來,往往能成為一只優秀的狼,它最終成為頭狼的概率也比較大。
因為這種頑強的生存能力使它經歷了更大的磨礪,使它積累了更為完善的生存技能。
1作主宰環境的強者
對于嚴峻的生存環境,狼有著驚人的適應能力。狼駕馭環境變化的能力是世界上各種動物中最出色的,這或許正是它們適應性強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眾多的動物中,狼是最能適應外界環境的,由于狼適應了外界環境的能力很強,使其不論在哪種環境中都能找到自己及種群生存方法,所以狼可以生存于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可以說狼是主宰環境的強者。只有主宰了環境,才能不被環境主宰,一旦被環境主宰,生存就會出現危機。
在北極,在嚴寒的冬季,在肆虐的暴風雪中,狼都能在露天里蜷縮成一團,用尾巴遮住面部安祥地睡覺。狼的嗅覺功能也著實令人驚嘆不已,在幾公里之外,它們就能準確地確定獵物的方向和位置。
一次,我們湊巧觀察到狼群圍捕黃羊的場面。當時,黃羊正悠閑地啃著牧草,慢慢地移動著,吃飽的黃羊有的趴在草地上,有的在附近湖邊飲水。這群黃羊還沒有察覺到危險的存在,不知不覺地陷入狼的包圍圈中。五六只狼形成的半圓形,正一步一步地縮小。突然,一只年長的雄黃羊似乎發現了什么,撒腿就跑,奮力沖出包圍圈。
對這一突如其來的情況,狼群好像早有準備,并不追趕,也沒有改變隊形。它們似乎知道湖邊還有更多的黃羊,不能因小失大。果然,當狼群逼近湖邊的時候,狼群的每個成員幾乎在同一時刻突然朝黃羊群猛撲過去。這就如戰爭時發起的沖鋒一樣,井然有序,且行動一致、迅速。
羊兒們這時不知發生了什么,驚得四處逃竄。一部分羊飛奔著向草原深處逃命,一部分則向湖心跑去,它們的命運可想而知,不是沉入湖底,就是落入狼口,非常悲慘。
隨著地球的演化,特別是人類對于動植物資源的過度索取和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極大地改變了狼生存環境和獵物對象。但不管是樹林中的狍子、草原上的黃羊,還是兇猛的野牛、龐大的駝鹿,狼都能耐心地去尋找它們的弱點,最終捕獲到所需的獵物。
在北美遼闊的針葉林里,我們曾動用所有現代工具和監測儀器,跟蹤一群狼捕捉駝鹿的經過。一頭狼嗅到駝鹿的氣味后,很快,其他的狼就聚攏過來,它們自動地形成單列隊形,在松軟的雪地上追趕駝鹿。
領頭的狼是開路先鋒,帶領后面的成員快速前進,累了就由其他成員接替它的位置。就這樣,狼群不斷地變幻著,快速追趕著獵物,不讓獵物有片刻喘息的機會。它們確定了目標后,很耐心,可以幾天不吃也不喝,緊緊跟隨目標,哪怕它們感到有點疲憊,但它們不會輕意放棄目標。
狼以頑強的精神追趕了幾天以后,駝鹿體力不支,終于筋疲力盡。這時狼群開始發起進攻。
第一只狼撲過去,咬住喉嚨,緊緊不放;第二只竄上去咬住大腿,接著是第三只、第四只……陸地上最大的鹿就這樣被比自己個頭小的狼結束了生命,成為狼的食物。
在草原上,狼之所以成為自然界真正的主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草原狼特別善于長途奔襲。在遼闊的大草原上,無論是獵者,還是被獵者,如果沒有超強的奔跑能力,要在草原上生存都是十分困難的事情。草原狼可能就是因為具備了這種能力,才大大提高了自己戰斗力,成為草原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甚至可以將虎、豹、熊等個體更大的猛獸逐出草原。
動物的生存法則與人類一樣,要想生存,就必須首先去順應生存環境。如果生存環境很惡劣,要想改變它,只有不斷地去適應、改變環境,才能在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得以繁衍。
如今的草原,野生動物已經很少,在寒冷的俄羅斯和蒙古國草原,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很多動物都難以長久地生存,包括那些看似威猛、頑強的老虎、獅子、獵豹、狗熊。它們都曾經進入過這些草原,并試圖在草原上長久地生存,但都沒有成功。它們一方面是適應不了嚴酷的自然環境,另一方面是適應不了更為殘酷的生存戰爭。在食物資源稀少的草原中,它們最終因饑餓而滅絕。
在這樣的殘酷的環境中,一些大型的食肉動物,因為覓不到食物,最終被自然界無情的淘汰,剩下的都是生存能力非常頑強的物種,狼就是其中之一。狼之所以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這是因為狼本身具有的強大的生存能力,就是這樣的環境,同時也造就了狼——促進了狼群的改良,使它們在逆境中,磨煉了自己的智慧、技能,使其具有了更強大的適應能力。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
據說某國一家森林公園養殖了幾百只梅花鹿,盡管環境幽靜,水草豐美,又沒有天敵,但幾年之后,鹿群非但沒有發展,反而更加衰弱,數量也大為減少。后來公園的管理者買回幾只狼放到了公園里。梅花鹿面臨著狼的捕食,只能拼命地逃跑。跑得最慢的鹿就會被狼吃掉。這樣一來,經過狼群的淘汰和追逐,鹿的體質大為增強,數量也有一定的增長。
狼在自然界中并沒有天敵,即使有一些大型的食肉動物能夠捕殺它們,那種情況也會因為狼群的團結而很少發生。如果說狼有天敵,那個天敵就是人類——十分可怕的人類。“智慧”
的人類可以想出各種辦法來對付在他們看來十分“邪惡”的狼,而不是靠他們的雙手,這些手段和辦法是狼所不能抵御的,狼惟一的辦法就是小心謹慎地躲避。
正是狼不斷地與“智慧”的人類作斗爭,從中使自己進化更優秀,更能適應環境。所以狼和其他動物相比,也簡直是具有“天才一般的智商了”。正是這種“天才一般的智商”保證了狼群的生存,它們把從人類學到的智慧,運用在捕獵活動中去,使其生存危機減少到了最低限度,從而保證了狼群的良性生存環境。
讓我們再來看一幅馬爾科夫向我們講述人類與狼的驚心動魄的畫面。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馬爾科夫在打獵時,遇到了一條狼。這是一條銀灰色的狼,兩只眼睛炯炯有神,毛色很光滑,體長將近兩米,非常健壯。可惜馬爾科夫的獵槍沒有瞄準,只打到了狼的右后腿,但狼拖著受傷的腿,一瘸一拐地逃跑了,狼血斑斑。于是,馬爾科夫騎上馬去追趕這只受傷的狼。在追趕的過程中,馬爾科夫看見,前面逃跑的狼的速度不是很快,他距離受傷的狼越來越近。
造成這種狀況,那是因為狼受傷的腿成了其前進的障礙,狼拼命地向前躍了幾下,和馬爾科夫的距離稍微拉大了一些。狼利用這個機會,回過頭去撕咬自己受傷的右后腿,幾下就把那條腿咬斷了。馬爾科夫看到這一幕,他驚呆了,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種敬畏。狼的舉動縮短了他和狼之間的距離。他的馬也一動不動,靜靜地看著狼,看著這只僅剩下三條腿的狼逃跑。
狼為了生存,表現出這份讓人望塵莫及的堅強、舍小求大的精神,著實讓人敬畏。
北美水牛群消失了,它們向獵人手里的來福槍屈服了;大群的羚羊也幾乎消失殆盡,它們難以承受獵狗和子彈;鮭魚群數量也在急劇的減少。巴特蘭地區古老的居民在新的環境下像雪一樣地消失,但生活在這里的狼卻仍然沒有絕種。在平坦的小丘上,夜晚仍然能夠聽到它們的歌聲。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畫面:8只狼在追殺十多匹馬的時候,只見它們一路窮追猛打,緊緊咬住馬群,根本不給馬匹一絲喘息的機會,它們追了10多個小時。在漫長的追逐中,馬群中有一匹老馬速度開始慢了下來,慢慢地掉隊了,只見狼群一擁而上包圍了這匹馬,并咬死吃掉了它。
狼不僅能夠利用環境,順勢而為,它還能以積極的態度應對不利的環境。現在活下來繼續奔馳在草原上的狼,都是餓狼的后代。原來那些衣食無憂的“貴族”狼,后來都讓逃荒而來的餓狼打得落花流水。
正是這種環境使那些最強壯、最聰明、最能吃能打、吃飽的時候也能記住饑餓時的滋味的狼,活了下來,而那些弱狼,則被無情地淘汰。這是狼生存的辯證法則。
2絕境中求生存
在地球上,狼族已經生存了一百多萬年的時間,它們歷經了人類的獵捕、毒殺、陷阱,人類甚至用威力強大的武器從飛機上射殺它們。人類也毀滅了很多狼族的棲息地,很多狼族賴以維生的生物族群——例如美洲野牛、麋鹿和美洲馴鹿,也都遭受到人類無情的毀滅。狼就是在這種“絕境中求生存”。它們敢與天斗、與人斗,就是它們的這種斗爭精神,才使其能在絕境中生存。
狼的一生是充滿艱辛的。在野外,一只狼可以存活約13年,但大部分狼只有約9年左右的壽命。然而,為人類所捕獲并飼養的狼,其壽命通常都會超過15年。顯而易見,狼群在野外的生活萬分艱辛,并且處處隱含著兇險。
生活在野外,狼不但要與人類及其他動物進行殊死的搏斗,以求生存。同時,狼還必須經常與自己的同類爭奪食物和領地,因為狼群只能在自己的領地進行生活、捕獵,領地的大小根據他們捕食對象的多少而有很大的變化。這種情況取決于這個地區的獵物數量。在獵物分布較密集的地方,狼就不必奔襲很遠便可獲得美餐。而在較荒涼的、獵物比較少的棲息地,狼有時則需要跑很遠,才能獵到食物。
在狼的世界里,“適者生存”就是他們最重要的生存法則,如同最虛弱的美洲駝鹿為狼所捕獲一樣,最虛弱的狼也會消失。狼的生存主要是依托在戰勝對手、吃掉對手的方式上,否則會被餓死。而捕獵是危險的,狼在捕獲獵物的時候,常常會遇到獵物的拼死抵抗,一些大型獵物有時還會傷及狼的生命。研究表明,狼捕獵的成功率只有7%~10%。
一旦捕獵成功,狼還必須警惕其他想不勞而獲的動物的襲擊。這些動物還經常襲擊、捕殺狼的幼崽。最后,狼還必須與人類抗爭,人類無疑是狼安全生存的最大威脅。
正是在這種險惡環境中,狼才得以戰勝對手,成為陸地上食物鏈的最高單位之一。困境一般是產生強者的土壤,正是這種環境,使狼成了強者。
狼群中還有嚴格等級制度。有地位較高的頭狼,還有在狼群中地位最低的歐米佳狼,它是族群中塊頭最小的家伙。這個可憐的小不點兒,常常會受到族群中其他成員的虐待與排擠,在所有活動方面,它都被置于最后的位置。特別是在吃東西的時候,它往往是排在最后一個,只有其他狼吃飽了,剩下的食物,才有它的一份,因此它時常挨餓。
但是,這個小不點兒卻有扭轉乾坤的神奇力量。在這種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磨礪,當自己有一定的生存能力之后,它就會離開狼群,變成眾所周知的“孤獨之狼”。
這些“孤獨之狼”最后會參與其他族群,或者找到伴侶,開始經營屬于它們自己的族群,對生命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它經歷了更大的礪煉,積累了更為完善的技能,它們的智慧也是其他狼所無法相提并論的,這使其往往能成為一只非常優秀的頭狼。
絕境中生存下來的狼,才是真正勇敢、智慧的狼。它們意志更堅強,經驗更豐富,智慧更能發揮出來,技能也更嫻熟。它們之所以往往成為頭狼,成為一個組織的領導者,就是因為這種“絕境”鍛煉了它們。
狼的消化吸收能力相當強大,在對動物界所有動物的研究中,還沒有發現有如此強大消化能力的食肉動物。良好而強大的消化能力,是確保狼生命長存,并健康而長久地存在自然界中的因素之一。
吉姆·古德溫教授是著名的狼學專家,現任哈佛大學教授,也是《動物世界》雜志的重要撰稿人。他曾經在歐亞大草原上生活了3年,他曾多次近距離地對狼進行觀察和研究,在他的著作中既有能為一般讀者接受的關于狼的普及性的知識,也有深奧的理論知識,他的很多著作被許多大學作為研究生的教學教材。
在他的著作《狼蹤》中,用了很長的篇幅對狼的糞便進行了介紹。從狼糞中,我們可以看出狼的消化吸收能力是多么的大。下面,就讓我引用其中最精彩的一段,以便你對狼的消化吸收能力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要在歐亞大草原上找到狼的糞便并不太容易。由于長久以來,牧民們對狼進行追殺,狼群已經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它們并不隨處排泄,只有在它們認為最安全的地方。然而這種地方一定十分隱蔽,很難被人發現。我從開始對狼糞產生興趣到后來親自找到新鮮的狼糞,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經過牧民的指點,我獨自一人走向草原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