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太平天國運動:信仰的背叛(1863)(1)
- 李鴻章全傳 第三部:李鴻章一生與他的時代
- (英)阿奇博爾德·立德夫人
- 3334字
- 2015-04-09 10:23:53
我們現在將目光轉向蘇州,所有的外國人都從太平軍中逃走,投奔了清軍。戈登和馬格里占據著不同的統領位置,并且很明顯關系友好。確實,馬格里經常說起一些和戈登之間的種種友好往事。
戈登曾經有一次邀請馬格里和他一起泛舟湖面。他們差不多劃到了湖中心,由于船夫不懂他們的語言,這兩個英國人開始了自由的交談。戈登向馬格里表達了會把自己的職位讓給他的想法。這件事情應當是發生在太倉淪陷之后不久,那時候戈登希望辭去他的職位。馬格里這時候馬格里坦誠地說出了自己內心的苦楚,這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其實是很難得的:“聽著,戈登,我可以告訴你,之前有人稱我為你的對手,并且讓我密謀反對你,我從來不稀罕你的高官厚祿,我只是為了充實我的生活才去了軍隊工作。我的志向是像中世紀的基督會一樣去北京,并在那里做一個參贊。”戈登嘆了口氣,望著平靜的湖面,說:“我有我自己的部下,他們都渴望著我這個職位,但是他們不能獲得!不能!”
這是一個略顯奇怪的小事件,除了船夫以外,兩個人在湖心的船里獨處,一個人向另一個人提供了中國軍隊的指揮權,與此類似,有必要提一下另一場發生在深夜的靠近著名的五十三拱橋的營帳里的談話,那時候郁悶的白齊文建議戈登與他聯手進軍北京,然后統治全中國。
同樣,另一個毀譽參半的畫面是太平天國的三個王與戈登在邊遠的糾察隊談判關于移交蘇州的條款。據說預期有35個王和三萬人馬都將過來。這些訪客反復被提到,當時主動投入清軍中的程學啟將軍的部下戲劇性地認出了其中一個和他們曾在一起的王。他們曾經肩并肩戰斗,并按中國的方式結為了兄弟。這次談判最終同意的計劃是其余的王應當帶領慕王譚紹洸去城墻上,來看看外國人的布陣情況。他們將會在之后將他推出城墻,帶到事先準備好的船上,隨后將他交給清軍。需要指出的是,戈登贊同這一方案,但是他也希望不要再增添任何的殺戮。
按照計劃,12月4日,蘇州城里太平天國的一些王來找慕王,慕王給他們準備了一頓午宴。他們依次坐在殿內的高臺上,穿著行禮的冠服,直到納王郜云官覺得一切已經敗露,并脫下了身上的長袍。“你在干什么?”慕王驚訝的問道。納王起身迅速卷起袖子,回答慕王的是向慕王脖子和背部刺去的刀,隨即他倒在了桌子上死了。
這不是一個令人感到愉快的中國盛宴場景,但是這個過程非常具有戲劇性。在這兒我希望讀者能夠暫停一小會,這其實是反應了太平軍內部的各王之間的紛爭,沒有人想為被謀殺的統領復仇,最后發現原來這一罪行和密謀都是不必要的,因為慕王雖然說過他和他的隊伍將會死戰到底,但是他對于其他人放棄這座城已經有心理準備了。
拂曉之時,外國隊伍看到慕王的隊伍在城墻上與其他王的隊伍進行激戰。其他王的隊伍已經在晚上把他們前部的頭發全部剃光,看起來就像滿族人一樣,有著象征著奴役的豬尾辮,而不是起義軍的長發。富饒、奢華的蘇州城就此向清軍投降。
李鴻章總是熱衷于關心錢,他曾經寫信給戈登,說他可以給每個人額外兩個月的工資,如果戈登允許他的手下進入城市進行掠奪的話。在一次對這個城市訪問之后,戈登見識到了真正商業上的討價還價,李鴻章說這座城市沒有他預期的那么富饒,這樣他只愿意給軍隊額外一個月的工資。
清點戰利品的洋槍隊士兵覺得戰利品的價值遠高于他們每個月8.5美元的工資,對于李鴻章縮減錢的行為,一些士兵表示了強烈的憤慨。第二天,這些士兵在長官的縱容之下,他們向李鴻章的船進軍,毫無疑問是找他評理去了。但是當李鴻章看到他們來了,他跳進了一艘小船,向著小溪的另一邊劃去,這樣從他們之中逃離走了。從那以后,戈登在李鴻章的船上安置了守衛來保護他。
讓我們把話題轉向蘇州城內那些降王的命運問題上。戈登向這些王承諾,只要他們交出蘇州城,他們的生命是有保障的。戈登自己關于這個行動的解釋如下,刊登在12月12日的上海報紙上:
“直到5號的早晨,城市里(指蘇州城)再也沒了戰斗。那一天,納王的人和廣州人起了一些沖突,并將他們驅逐出了城,殺了他們當中的五六十人。程將軍的人前來,并且僅用很少的兵力就占領了婁門。我的人迅速集合,因為他們比清軍的紀律要嚴格得多。在12月4日的晚上,太平軍們都剃掉了他們的頭發。
我去找了李鴻章,并告訴他我的人沒事可干,李鴻章建議讓我進軍無錫,我說如果他可以給他們支付兩個月的軍餉作為補償的話,出兵無錫絕對沒問題,因為自從我當上統領之后,他們還沒有得到任何獎賞。他拒絕了,然后我又告訴他如果他能夠保證這些降王很快被妥善安置的話,那么我依然可以很樂意去執行他的命令,他依然拒絕了我,隨即我告訴他,我應該離開他的支援,自己去。”
從這里我們可以發現戈登第二次威脅說要脫離李鴻章的雇傭。這些重復的威脅一定讓李鴻章覺得他是一個不太能指望得上的人。
“清軍有一些人在附近游蕩,但是不是很多。我徑直走到納王的住處,看到了他和其他所有的王。我問他一切是否已經妥當。他說他對所有的事情都很滿意,看起來安全交接事宜很有保障。那時候他還沒有看到程學啟。我去了慕王的宮殿,尸體還在他倒下的地方……然后我根據撫臺(李鴻章)的命令準備進軍昆山。程學啟告訴我說李鴻章已經給北京方面寫了信,告訴朝廷說他已經赦免了這些王和這些投降的士兵們。第二天早上,在部隊離開之后,我出發前往昆山。
我走向了婁門,在那兒聽說了納王和其他的王們正要出來并打算中午12點見撫臺大人,這時太平軍已經準備將蘇州城完全交給清軍。我想最好在出發之前見一下納王,所以我去了他的宮殿,在他的宮殿見到他之后,我問他是否將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并說他是否需要我做一些事情。他說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我告訴他我將去昆山,他問:‘為什么不等等,我把手頭的事處理完了還要親自去拜見您。’我說我目前身上有很重要的差事,除非他特別希望或者覺得這個很有必要,否則我是不能耽擱的。他說:‘那好吧!’隨后我離開了。他之后去撫臺大人那兒的路上和我擦肩而過,我去了慕王的宮殿,隨后又去了東邊,或者說婁門去消磨時間,直到輪船靠岸。”
戈登和馬格里爵士并肩站在城墻之上,他們目睹了蘇州城的交接過程,他們看到了清軍陣營里的狂歡。即使是許多年過去了,當聽到馬格里說起當時的情景來時還是覺得令人印象深刻。他激動于清軍的這一偉大的成就。
戈登繼續說:“我以為這是移交儀式。數分鐘之后,大約在中午12點30左右,一隊清軍士兵的巨大身影出現了,他們通過了城門,歡呼著沖進了城市。我沒有考慮太多,也沒有對他們中一些人的行為表示非議。他們潮水般涌進蘇州城,肆意地在空中鳴槍,并大聲呼喊。程學啟后來也來了,他臉色看起來相當蒼白。我問他撫臺(李鴻章)大人和太平天國的那些王們的談話是否已經結束,是否就投降的善后事宜達成一致。他說納王壓根就沒來撫臺大人這兒。我說我親眼看見他們來了。他說沒有,但是他也不是很確定現在那些降王們的下落,他認為他們很可能已經逃離了。
我說我想不出他們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因為我剛剛見了納王,納王說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了。我問程學啟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煩了。他說納王要2000人,并且要一半的蘇州城,以墻為隔要與朝廷隔墻而治。撫臺拒絕了這一要求,撫臺大人最后只允許一些忠王的人進城。后面的一部分我知道是假的,但是很奇怪我相信了前半部分。我問他納王可能去了哪個地方。他說他應該不會返回到太平軍中去,他可能去了某個村莊,并定居在那里。我覺得這件事是如此的奇怪,于是我讓在我身邊的馬格里帶人去納王的家,見到他后告訴他不要害怕。
程學啟告訴我馬格里可以去,但是不能有任何搶劫行為,據我所知,馬格里讓他手下的人保持了良好的紀律,所以我一點都不擔心馬格里及其手下有什么不合理行為。馬格里走后我陪程學啟將軍騎著馬繞著城墻走了一圈。他不停地向空中放槍,這是我非常厭惡的,但是又找不出反對的理由。他說這僅僅是為了防止在他們取得這個城市的所有權的時候,那些廣西人對他的手下做出點什么事情,,換句話說他這么做是為了給那些太平軍一些威懾。
我對納王的事情感到不安,在南門我離開了程將軍,騎馬去了納王的宮殿。我到那兒的時候已經天黑了,發現納王的宮殿已經被燒毀了。納王的叔叔接見了我,他讓我去他的住處。我當時只帶了自己的翻譯,我沒有讓人發送消息給程將軍或者是我的部隊,但是他的態度是如此的誠懇,我同意了,因此我去了納王叔叔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