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黑潮之謎

黑潮是世界海洋中第二大暖流。只因海水看似藍若靛青,所以被稱為黑潮。其實,它的本色清白如常。由于海的深沉,水分子對折光的散射,藻類等水生物的作用等,外觀上好似披上黛色的衣裳。

黑潮由北赤道發(fā)源,經(jīng)菲律賓,緊貼中國臺灣東部進入東海,然后經(jīng)琉球群島,沿日本列島的南部流去,于東經(jīng)142度、北緯35度附近海域結(jié)束行程。其中在琉球群島附近,黑潮分出一支來到中國的黃海和渤海灣。渤海灣的秦皇島港冬季不封凍,就是受這股暖流的影響。它的主支向東,一直可追蹤到東經(jīng)160度;還有一支先向東北,與親潮匯合后轉(zhuǎn)而向東。黑潮的總行程有6000千米。

黑潮是一支強大的海流。在臺灣省東部,流寬280千米,厚500米,流速1825~2735千米/小時;入東海后,雖然流寬減少至150千米,速度卻加快到45625千米/小時,厚度也增加到600米。黑潮流得最快的地方是在日本潮呷外海,一般流速可達到73千米/小時,不亞于人的步行速度,最大流速可達1095~12775千米/小時,比普通機帆船還快。整個黑潮的徑流量等于1000條長江。

黑潮與氣候關(guān)系密切。日本氣候溫暖濕潤,就受惠于黑潮環(huán)繞。中國青島與日本的東京、上海與日本九州,緯度相近,而氣候卻差異不少。當青島人棉衣上身時。東京人還穿著秋裝;當上海已是“昨夜西風凋碧樹”時,九州的亞熱帶植物依然綠葉扶疏。日本有句農(nóng)諺:“問荒年熟年,看海洋變遷。”說的就是黑潮對氣候的影響。在中國,有人把黑潮比喻為“旱澇預(yù)報員”。因為黑潮流動位置的偏移,對中國沿海地區(qū)天氣旱澇有明顯的影響。

1953年,黑潮偏離了常年的軌道,大約向南移動了170千米,就在第二年中國江淮流域出現(xiàn)了百年未見的大水。

1957年,它又一次偏離了常軌,平均位置向北移動,長江流域發(fā)生了嚴重的干旱。

1958年,它再次北偏,結(jié)果,長江流域再次發(fā)生干旱,同時,華北有澇情。

類似的情況還發(fā)生了好幾次。經(jīng)過中國氣象工作者的研究,找到了其中的規(guī)律性。

原來,海洋水溫對大氣有直接影響。據(jù)科學家計算:1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l℃釋放出的熱量,可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氣溫度升高。而海水又是透明的,太陽輻射能傳至較深的地方,使相當厚的水層貯存著熱量。假若全球100米厚的海水降低l℃,其放出的熱能可使全球大氣增加60℃。可見,海洋長期積蓄著的大量熱能,成為一個巨大的“熱站”,通過能量的傳遞,不斷地影響著天氣與氣候的變化。

另外,高溫的黑潮與北方相對低溫的海水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溫度差,形成了一條很強的海洋鋒區(qū),通過海洋與大氣間的相互作用,就會使氣候發(fā)生變化。大氣鋒區(qū)正是冷暖空氣交界的地方,從而也是降雨的區(qū)域。所以,當1953年黑潮位置南移后,海洋鋒區(qū)也南移,使大氣鋒區(qū)和雨帶也相應(yīng)偏南。第二年,江淮流域雨水增多,出現(xiàn)水災(zāi)。1957年和1958年,黑潮北移后,大氣鋒區(qū)和雨帶也相應(yīng)偏北,造成了長江流域梅雨空缺,出現(xiàn)了旱情。

大洋中的暖流所蘊藏的巨大熱能和對氣候的影響,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

1911年,美國國會展開了一場激烈辯論。辯論的內(nèi)容不是軍備預(yù)算,也不是總統(tǒng)候選人名單,而是一件關(guān)于搶奪海流的提案。

議員們?yōu)槭裁匆獡寠Z海流呢?他們要搶奪的不是一股普通的海流,而是世界上第一大海洋暖流——灣流。

對于灣流的存在,人們早已知曉。1513年,西班牙海軍上將蓬薩·德·列奧涅率領(lǐng)一支艦隊遠航來到北美洲,準備在佛羅里達岸邊下錨碇泊。正當海員們忙碌不已時,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艦隊中一艘船獨自向北漂去。人們叫著,喊著,但毫無用處。列奧涅海軍上將下令該船水兵迅速歸隊,但海洋中的一股神秘的力量卻在繼續(xù)驅(qū)趕著漂船。那艘船上的水兵經(jīng)過一番拼搏,好不容易才把船開了回來。

這種現(xiàn)象引起列奧涅的注意,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佛羅里達半島附近洋面上有一條海中“河流”在浩浩蕩蕩地奔流。這就是聞名世界的墨西哥灣流。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灣流雖然有一部分來自墨西哥灣,但它的絕大部分來自加勒比海。當南、北赤道流在大西洋西部匯合之后,便進入加勒比海,通過尤卡坦海峽,其中的一小部分進墨西哥灣,再沿墨西哥灣海岸流動,灣流的絕大部分是急轉(zhuǎn)向東流去,從美國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大西洋。這支進入大西洋的灣流起先向北,然后很快又向東北方向流去,橫跨大西洋,流向西北歐的外海,一直流進寒冷的北冰洋水域。它的厚度200~500米,流速123米/秒,輸送的水量比黑潮大15倍。

灣流蘊含著巨大的熱量,它所散發(fā)的熱量,恐怕比全世界一年所用燃煤產(chǎn)生的熱量還要多。由于它的到來,英吉利海峽兩岸每1米長的土地享受著相當每年燃燒6萬噸煤所發(fā)出的溫暖。如果拿同緯度的加拿大東岸加以對照,差別更為明顯: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東部地區(qū),年平均氣溫可低到-10℃,而同緯度的西北歐地區(qū)可高到10℃。

正當北歐人民享受灣流帶來的溫暖時,貪婪成性、損人利己的美國議員們,對這股暖流垂涎三尺,想筑一道海上堤壩,把灣流擋住,強迫它改變流徑,沿美國東海岸北上,從而把巨大廉價的天然“暖氣管”接到自家門口享用。

議案一提出,有人拍案叫好,有人提出異議,理由是:“一旦暖流被迫改道,沿美國東海岸北上后,冬季寒冷的大陸與溫暖的海洋之間會產(chǎn)生一個明顯的氣壓差:陸地冷,氣壓升高;海面暖,氣壓降低。結(jié)果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美國大陸仍然享受不到這份溫暖。”

于是,這個奇特的提案沒能通過。80多年過去了,灣流仍然按照原來的路線歡快地流著。

也許是受美國搶奪暖流提案的啟發(fā),利用暖流改造地球氣候的設(shè)想,后來接二連三地出現(xiàn)。

前蘇聯(lián)工程師舒米林和波里索夫曾精心設(shè)計了一個調(diào)動兩洋海水的龐大工程,建議造一條長74000米、高50~60米的巨型堤壩,將白令海峽截斷,然后在壩體內(nèi)安裝幾千臺抽水機,把太平洋的海水送入北冰洋,從而造一股強大的暖流,通過北極地區(qū)流入大西洋。這樣,暖流便使沿途的西伯利亞和北美洲的寒冷氣候變暖。相反,也可以把北冰洋的海水抽入太平洋,從而使大西洋的灣流經(jīng)過北冰洋,流入太平洋。這股暖流就會融化北冰洋的浮冰,使北緯度廣大寒冷地區(qū)變暖。

他們?yōu)檫@一工程的前景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北冰洋的冰雪消融了,成為長年通航無阻的國際航線,前蘇聯(lián)4800多千米的北冰洋海岸線全部解凍,熱帶向北延伸。溫暖的北冰洋將為人類提供極其豐富的魚蝦和礦產(chǎn)……

美國科學家蓋爾哈撒韋則另有灼見,他設(shè)想從格陵蘭到挪威建筑一條長約1700千米的海上大壩,把北冰洋和大西洋攔腰截斷,阻止大西洋暖流進入北冰洋。他認為,如果大西洋溫暖的海水把北冰洋巨大的浮冰融化,便會造成悲劇的冰河時代。

日本科學家地崎字三郎也富有想象力地提出建議:填平深20千米、寬10千米的韃靼海峽,以阻擋來自鄂霍次克海的寒流南下,提高日本海域的海水溫度,使日本北海道和東北地區(qū)氣候轉(zhuǎn)暖。

改造海洋暖流使氣候變暖至今仍是“紙上談兵”,能否可行并付諸實施,還得看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人類駕馭自然的能力的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英吉沙县| 长岭县| 河曲县| 峨边| 马尔康县| 宣汉县| 防城港市| 桐城市| 三河市| 陆丰市| 星子县| 开化县| 开化县| 蓬溪县| 葫芦岛市| 贵阳市| 姚安县| 肃北| 黄平县| 淅川县| 牟定县| 永寿县| 米易县| 新绛县| 钟祥市| 深州市| 邵阳县| 无锡市| 贡嘎县| 建平县| 兴国县| 博罗县| 广丰县| 隆安县| 遵义市| 化州市| 宣汉县| 晋中市| 乌什县|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