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浣溪沙[1](2)

詞是悼亡之作。賭書潑茶,用李清照之典,指往日閨中琴瑟相和、情趣相投之甜蜜。李清照《金石錄后序》云:“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杯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但這溫馨甜蜜,對性德而言已成云煙般的往事。他獨立殘陽,秋風漸緊而黃葉漫天飛舞,寒意襲來而無人關懷,自然思悠悠,恨悠悠,憶起往日情事而哽咽無言。曾經以為,生活中不經意發生的那些點點滴滴,只是尋常之事,毋須在意,失去之后,才恍然發現它們才最值得珍惜。

鳳髻[1]拋殘秋草生,高梧濕月冷無聲。當時七夕記深盟[2]。信得羽衣[3]傳鈿合[4],悔教羅襪[5][6]傾城。人間空唱《雨淋鈴》。

【注釋】

[1]鳳髻: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型,此處指楊貴妃。《新唐書?五行志》:“楊貴妃常以假髻為首飾,時人為之語曰:‘義髻拋河里,黃裙逐水流。’”

[2]記深盟:也作“有深盟”。

[3]羽衣:道士或神仙所穿的衣服。此處代指道士。

[4]合:同“盒”。

[5]羅襪:絲羅制的襪子。

[6]:也作“送”。

【賞析】

詞詠楊貴妃之事,借以感懷亡妻。上片說唐明皇自安史之亂后回長安,佳人早已長眠于馬嵬坡,大內之中秋草蔓生,落葉滿階,“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明皇記起當年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時之山盟海誓,不由長恨綿綿。下片說自從傾城一,明皇輾轉難忘,上下求索不得,而方士所傳“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之語,只是安慰之詞罷了。

大覺寺[1]

燕壘空梁畫壁[2]寒,諸天[3]花雨散幽關[4]。篆香清梵[5]有無間。

蛺蝶乍從簾影度,櫻桃半[6]是烏銜殘。此時相對一忘言[7]。

【注釋】

[1]大覺寺:所指難以確定,或以為在京郊,或認為在河北。

[2]畫壁:寺中畫有佛像之墻壁。

[3]諸天:佛家說欲界有六天,四禪十八天,其他還有諸多天神,總稱為諸天;后泛指天界、天空。

[4]幽關:指皈依佛法之門,入道之門,也叫玄關或法門。

[5]清梵:僧人清透的誦讀佛經的聲音。

[6]半:泛指多。

[7]忘言:心中明白其意,就沒必要用言語表達了。

【賞析】

詞人游覽大覺寺時,古剎內一片空寂,壁畫森嚴,清香飄拂空中,梵音若隱若現。寺院外蝴蝶翩翩起舞,鳥兒銜著櫻桃飛來飛去,一片忙碌。此時此刻,詞人若有所悟。

郊游聯句

出郭尋春春已闌[1](宜興陳維崧其年[2]),東風吹面不成寒(無錫秦松齡留仙[3])。青村幾曲到西山(無錫嚴繩孫蓀友[4])。并馬未須愁路遠(慈溪姜宸英西溟[5]),看花且莫放杯閑(彝尊[6])。人生別易會常難(成德)。

【注釋】

[1]闌:盡,晚。

[2]陳維崧(一六二五年至一六八二年):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人,明末舉人,清初詞人,駢文作家,詞風豪放,著有《湖海樓詞》等。

[3]秦松齡(一六三七至一七一四年):字漢石,號留仙,又號對巖,晚號蒼峴山人,江蘇無錫人,順治十二年進士,著有《微云詞》《蒼峴山人集》等。

[4]嚴繩孫(一六二三年至一七〇二年):字蓀友,號秋水,別號藕蕩漁人,江蘇無錫人,工詩詞畫,著有《秋水集》等。

[5]姜宸英(一六二八年至一六九九年):字西溟,號湛園,浙江慈溪人,明末清初書法家、史學家,著有《姜先生全集》《葦間詩集》等。

[6]彝尊:朱彝尊(一六二九年至一七〇九年),字錫鬯,號竹坨,別號金風亭長,晚號小長蘆釣魚師,浙江秀水人,參加編纂《明史》,著有《曝書亭集》等。

【賞析】

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春,諸多才子名士齊聚京城,應博學鴻儒試。張見陽曾宴客于其西山之別業,預宴諸人陳維崧、秦松齡、嚴繩孫、姜宸英、朱彝尊等有此聯句。

庚申除夜[1]

收取[2]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3]紅。誰家[4]刻燭[5]待春風?

竹葉[6]樽空翻彩燕,九枝燈[7]炧[8]顫金蟲[9]。風流[10]端合[11]倚天公[12]!

【注釋】

[1]庚申除夜: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年)除夕夜。

[2]收取:也作“凈掃”,取是助詞。

[3]柘枝:即柘枝舞,南方少數民族之舞,舞者身著五色繡羅寬袍,頭戴角狀紅色物。節奏多變,舞姿矯健。

[4]誰家:此處指自家。

[5]刻燭:古人在蠟燭上刻度數,燃燒以計時。

[6]竹葉:竹葉青酒。

[7]九枝燈:古代九枝或多枝的燈,燈座覆盆形,中心立著燈柱。

[8]炧:同“灺”,常指燈燭燃燒過后的余燼,此處代指燈光。

[9]金蟲:古代婦女的一種發飾,由黃金制成,模仿蝴蝶等蟲形,鑲于釵上。

[10]風流:男女之間的情愛。

[11]端合:應當,應該。

[12]倚天公:由上天決定。倚,依賴,依靠。

【賞析】

詞寫于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年)除夕之夜。詞人手持著美酒,笑語盈盈,一邊欣賞著輕快的舞蹈,一邊等待著新春的到來。

姜女祠[1]

海色殘陽影斷霓[2],寒濤日夜女郎祠[3]。翠鈿[4]塵網上蛛絲。

澄海樓高空極目,望夫石[5]在且留題。六王[6]如夢祖龍[7]非。

【注釋】

[1]姜女祠:即孟姜女廟。

[2]斷霓:即斷虹。

[3]女郎祠:亦是指孟姜女祠。

[4]翠鈿:翠玉制成的頭飾。

[5]望夫石:古跡名,屬民間傳說,妻子佇立望夫日久而化為石。此處指姜女祠后殿之巨石。

[6]六王: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之王。

[7]祖龍:秦始皇。

【賞析】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性德扈駕東巡,來到山海關。在謁姜女廟,他見其衰敗破落,布滿灰塵蛛網,心有所感。當日秦始皇窮極國力,所建不世之功,如今都做了塵土,惟有孟姜女一祠矗立斜陽,在陣陣寒濤中默默無言。

小兀喇[1]

樺屋魚衣柳作城,蛟龍鱗動浪花腥。飛揚應逐海東青[2]。猶記當年軍壘跡,不知何處梵鐘[3]聲?莫將興廢話分明。

【注釋】

[1]小兀喇:地名,當指吉林烏拉,大約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畔,薩英額《吉林外記》載“吉林烏拉為滿洲虞獵之地”。

[2]海東青:雕的一種,學名矛隼,也叫海青,擅長捕食水禽小獸,分布極廣,代表勇敢、堅忍、進取之精神。

[3]梵鐘:寺院鐘樓里的鐘。梵,清靜之意。

【賞析】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五年)春,康熙北巡,祭祀祖墓,并至烏拉行獵。性德扈駕,有感而賦此詞。樺木為屋、魚皮為衣、植柳為城的小烏拉一帶,如今是獵鷹飛揚,漁浪翻滾,一派祥和氣象。當年大戰的痕跡早已不見,戰斗的吶喊也為悠揚的佛寺鐘聲所代替。

欲寄愁心朔雁[1]邊,西風濁酒慘離顏[2]。黃花[3]時節碧云天。

古戍烽煙迷斥堠[4],夕陽村落解鞍韉[5]。不知征戰幾人還?

【注釋】

[1]朔雁:北方南飛的雁,又名“朔鴻”。

[2]離顏:也作“離筵”,離別的筵席。

[3]黃花:指菊花。

[4]斥堠:探望敵情的土堡。

[5]鞍韉:馬鞍和托馬鞍的墊子。

【賞析】

詞作于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秋,時性德正赴梭龍勘察。任務緊急,詞人一路奔波,至夕陽西下時才得以休息。古來出塞征戰,埋骨荒原者眾多,如今他身懷重任,不免也有些忐忑。濁酒一杯,離家已萬里。西風漸緊,大雁正南飛,希望能帶去對親人的惦念。

身向云山那畔[1]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2]。一抹晚煙荒戍壘[3],半竿斜日[4]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注釋】

[1]那畔:那邊。

[2]若為情:何以為情。

[3]荒戍壘:荒涼蕭條的營壘。

[4]半竿斜日:日落時分,視線內的日光只剩大概半竿竹子那么高。

【賞析】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八月,納蘭與副都統郎談等覘察梭龍,十二月還京,是詞作于途中。呼嘯的北風聲中,夾雜著馬嘶人語。遠赴窮漠,本有一種悲愴之懷,途徑邊關,見西風殘照,荒壘靜穆,不知歷經多少變遷,頓生滄桑之感。

敗葉填溪水已冰,夕陽猶照短長亭[1]。何年[2]廢寺失題名?倚馬[3]客臨碑上字,斗雞人撥佛前燈。凈消塵土禮金經[4]。

【注釋】

[1]短長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供旅人歇息的驛站,通常五里設短亭,十里設長亭,也指送別之處。

[2]何年:也作“行來”。

[3]倚馬:也作“駐馬”。

[4]凈消塵土禮金經:也作“勞勞塵世幾時醒”。金經,即《金剛經》。

【賞析】

詞人奔波于旅途之中,偶見荒敗之野寺,所感而賦是詞。性德于斜陽殘照中,見得無數長短亭,不免為勞碌奔波而心碎無奈。殘枝敗葉之外,他偶然瞥見古剎一座,前去辨認碑上模糊的字跡,不由想起當年唐時斗雞人賈昌,一度富貴榮耀之極,使人感嘆“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最終卻棲宿于古寺,蔬食粗飯。詞人對自己的忙碌意義也產生了懷疑。

萬里陰山[1]萬里沙,誰將綠鬢[2]斗霜華。年來強半[3]在天涯。

魂夢不離金屈戍,畫圖親展[4]玉鴉叉[5]。生[6]憐瘦減一分花。

【注釋】

[1]陰山: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山脈,位于黃河河套以北,大漠以南。此處泛指我國北方地區之邊遠大山。

[2]綠鬢:也作“綠發”。烏黑亮麗的秀發。

[3]強半:大半,過半。

[4]親展:也作“重展”。

[5]鴉叉:即丫叉,上面分叉,懸挑畫障的叉竿。

[6]生:甚,極。

【賞析】

詞中有言“畫圖親展”,《瑤華集》有副題“塞外”,則詞為題畫之作,所題亦為《楞伽山人出塞圖》,大約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冬,性德自梭龍返京不久。此次出塞,對性德影響甚大,詞人亦借此緬懷當日萬里奔波之苦。

已慣天涯莫浪愁[1],寒云衰草漸成秋。漫[2]因睡起又登樓。伴我蕭蕭惟代馬[3],笑人寂寂有牽牛[4]。勞人[5]只合一生休。

【注釋】

[1]浪愁:無謂地發愁。

[2]漫:姑且,暫且。

[3]代馬:北方所產的駿馬。

[4]牽牛:即牽牛星。

[5]勞人:勞苦之人。

【賞析】

康熙十九年(一六八〇年)前后,性德由司傳宣改經營內廄馬匹,常至昌平、延慶、懷柔、古北口等地督牧,是年七夕之夜作有此詞。詞寫他長期奔波于牧場,與家人久久分離,滿眼秋色,不勝勞苦,似乎連牽牛郎都比不上。因為即使是牽牛郎,也能在七夕和織女相會。

古北口[1]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2]。客中誰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3],一春幽夢逐游絲[4]。信回剛道[5]別多時。

【注釋】

[1]古北口:也叫虎北口,長城重要關口之一,在今北京市密云縣之東北。

[2]舊南飛:也作“向南飛”。

[3]落照:夕陽的余暉。

[4]游絲:飄動在空中的蜘蛛等蟲類所吐的絲。

[5]剛道:偏說。

【賞析】

古北口為長城重要隘口,顧炎武《昌平山水記》載:“唐莊宗取幽州,遼太祖取山南,金之破遼兵、敗宋取燕京,皆由古北口。”性德來到這里,接到家中書信,思鄉之情更濃。他念及春天已來,楊柳飄拂,舊雁南飛,而自己獨處關口,一春幽夢,何以寄托。

十里湖光載酒游,青簾低映白蘋洲[1]。西風聽徹[2]采菱謳。沙岸有時雙袖擁,畫船何處一竿收。歸來無語晚妝樓。

【注釋】

[1]白蘋洲:長滿白色蘋花的沙洲,在今浙江吳興。

[2]徹:遍。

【賞析】

詞寫于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十月,其時性德扈駕南巡。此首詞中所描繪之湖光山色,既有作者所親見目睹,也不乏虛擬想象之辭。采菱、畫船等,未必是詞人所親見,卻是江南所實有。性德所謂“十里湖光載酒游”,亦取杜牧“江湖載酒行”之意,表達他欲沉湎青山秀水以獲得心靈自由的夢想。“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歸去來”(羅隱《曲江春感》),這樣的生活,他無限向往,不過也只是向往而已。

紅橋[1]懷古,和王阮亭[2]韻

無恙年年汴水[3]流,一聲《水調》短亭秋。舊時明月照揚州。

曾是長堤牽錦纜[4],綠楊清瘦至今[5]愁。玉鉤斜路近迷樓[6]。

【注釋】

[1]紅橋:即虹橋,舊時揚州城鎮淮門西北風景宜人之地。

[2]王阮亭:即王士稹(一六三四年至一七一一年),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順治年間進士,山東新城人,工古文,詩詞。

[3]汴水:古水名,即汴渠,連接黃淮。

[4]曾是長堤牽錦纜:也作“惆悵絳河何處去”。

[5]至今:也作“綰離”。

[6]玉鉤斜路近迷樓:也作“至今鼓吹竹西樓”。玉鉤斜,隋朝埋宮女的墓地,在今徐州銅山之南。迷樓,隋煬帝所建之游樂場所,在今揚州之西北。

【賞析】

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時任揚州府推官的王士禎(號阮亭),與袁于令、陳維崧等游紅橋,作《紅橋倡和》詩,賦《浣溪沙》三首。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性德扈駕至揚州,用王士禎《浣溪沙》第一首之韻而作此詞,憑吊遺跡,感懷隋煬帝舊事。王士禎原詞為:“北郭青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紅橋為揚州名勝,王士禎有《紅橋游記》云:“出鎮淮門,循小秦淮而北,破岸起伏多態,竹木蓊郁,清流映帶。人家多因水為園,亭榭溪塘,幽窈而明瑟,頗盡四時之美。拏小舟,循河西北行,林木盡處,有橋,宛然如垂虹下飲于澗,又如麗人靚妝袨服流照明鏡中,所謂紅橋也。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陸,徑必出紅橋。下橋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間,菡萏作花,香聞數里,青簾白舫,絡繹如織,良謂勝游矣。”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1]弄冰弦[2]。多情情寄阿誰邊?紫玉釵[3]斜燈影背,紅綿[4]粉冷枕函[5]偏[6]。相看好處卻無言。

【注釋】

[1]吹花嚼蕊:指彈奏、演唱。

[2]弄冰弦:彈琴的意思。冰弦,唐朝的冰蠶弦,泛指琴弦。

[3]紫玉釵:泛指頭釵。

[4]紅綿:紅色的棉粉撲。

[5]枕函:古代中間可以藏物品的木制或瓷制枕頭。

[6]偏:也作“邊”。

【賞析】

詞寫新婚之喜悅。十八年來吹花嚼蕊,一片冰心,如今合巹,滿懷衷情終有所托付。吉日之夜,不勝恍惚。燈下倩影,枕旁玉人,有無數的欣喜卻無從說起。李商隱《曼倩辭》有云:“十八年來墮世間,瑤池歸夢碧桃間。”詞人亦以為對方似天仙蒞臨人間,來與自己相會,故喜不自勝。

脂粉塘[1]空遍綠苔,掠泥營壘[2]燕相催。妬他飛去卻飛回。一騎近從梅里[3]過,片帆遙自藕溪[4]來。博山香燼[5]未全灰。

【注釋】

[1]脂粉塘:傳說是西施沐浴的地方。

[2]掠泥營壘:指燕子銜泥筑巢。

[3]梅里:地名,在今無錫東南。

[4]藕溪:地名,在今無錫西北三十里。

[5]燼:也作“爐”。

【賞析】

性德有《病中過無錫》詩二首,可見他曾因病滯留無錫,此首詞亦寫于其間。脂粉塘相傳為西施沐浴之溪,梅里為吳太伯所居。

這些遺跡與江南風光,曾讓詞人無限向往。如今身處無錫,卻困守房中,不得一探究竟,只有呆望爐煙裊裊,所以對飛來飛去的燕子不無妒意。一騎過梅里,片帆度藕溪,是他的暢想與期待。

欲問江梅[1]瘦幾分,只看愁損翠羅裙。麝篝[2]衾冷惜余熏。可耐[3]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枇杷花底[4]較書人[5]。

【注釋】

[1]江梅:一種野生梅花,又稱“野梅”。

[2]麝篝:燃麝香之薰籠。

[3]可耐:也作“可奈”。無可奈何之意。

[4]花底:也作“花下”。

[5]較書人:較,也作“校”。此處代指沈宛。

【賞析】

詞為沈宛而作,唐人胡曾贈薛濤詩曰:“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樹下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知。”女校書不僅烘托出了沈氏的才華,也暗示出她的身份。詞作于沈氏歸性德之前,人比梅花瘦,雖不離相思,如程垓《攤破浣溪沙》“一夜無眠連曉角,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下文也明言“愁損羅裙”,衣帶漸寬,但只是概言而已,意在渲染其瘦削之風韻,一如日暮天寒倚修竹,有林下風致,如絕代佳人,幽獨空谷。所謂“春好不開門”,亦是夸獎對方耐得住寂寞,有出塵之態。

五月江南麥已稀,黃梅時節雨霏微。閑看燕子教雛飛。一水濃陰如罨畫[1],數峰無恙又晴暉。濺裙誰獨上漁磯[2]。

【注釋】

[1]罨畫:色彩鮮艷的彩畫。

[2]漁磯:供人垂釣的水邊巖石。

【賞析】

詞寫江南五月風景。黃梅時節,細雨霏微,近處燕子來回穿梭,遠處數峰沐浴夕陽。景致如畫,畫中人獨上小漁磯,似有所待。顧貞觀《畫堂春》云:“湔裙獨上小漁磯,襪羅微濺春泥。一篙生綠畫橋低,昨夜前溪。回首楝花風急,催歸暮雨霏霏。撲天香絮擁凄迷,南北東西。”則此篇或是題畫之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州市| 福建省| 灵川县| 博白县| 芦山县| 河东区| 颍上县| 崇明县| 涿州市| 拜城县| 东乡县| 宜兰县| 体育| 贺兰县| 盐池县| 通榆县| 灵璧县| 伊川县| 江川县| 丽水市| 宝丰县| 厦门市| 女性| 襄汾县| 呼玛县| 文化| 平乡县| 敦煌市| 大竹县| 赣州市| 庆元县| 沙河市| 锦屏县| 防城港市| 建瓯市| 什邡市| 当雄县| 平度市| 比如县| 于田县|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