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點絳唇
- 納蘭性德全集(全4冊)
- (清)納蘭性德
- 1493字
- 2015-04-08 16:08:19
黃花城[1]早望
五夜[2]光寒,照來積雪平于棧[3]。西風何限[4],自起披衣看。
對此茫茫[5],不覺成長嘆。何時旦[6]?曉星欲散,飛起平沙雁。
【注釋】
[1]黃花城:在今北京懷柔境內,風景秀美奇特。
[2]五夜:包括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即五更。
[3]棧:棧道。
[4]何限:無限,無邊。形容風勢強勁。
[5]茫茫:曠遠,形容水勢之大。
[6]旦:天亮。
【賞析】
夜來大雪紛紛,連柵欄都深埋其中。雪后更覺凄寒,月光之下,涼意更勝,何況一夜北風緊促。拂曉時分,詞人披衣眺望,但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空曠。詞寫雪后風景,或赴邊牧馬時所作。
又
一種[1]蛾眉[2],下弦[3]不似初弦[4]好。庾郎[5]未老,何事傷心早?
素壁[6]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注釋】
[1]一種:一樣。
[2]蛾眉:古時用來比喻女子美麗的眉毛,后代指美女。此處指弦月。
[3]下弦:即下弦月。
[4]初弦:即上弦月,比下弦月更圓。
[5]庾郎:即庾信(五一三年至五八四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初仕南朝,后仕北周。晚年作有《傷心賦》。
[6]素壁:白墻。
【賞析】
同樣是彎月,詞人認為下弦月不如上弦月好,因為下弦月是殘月,是團圓破裂之后的景象,而上弦月則是圓月前的雛形。詞人獨守空房,惟有下弦月相伴隨,以及疏窗上斑駁橫斜的竹影。到了拂曉時分,它們也離詞人遠去。詞人認為自己連庾信都比不上了,因為庾信“追悼前亡,惟覺傷心”是暮年,而他正處壯年,竟已遭此劫難。詞當是悼亡之作。
又
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蕭寺[1]憐君別緒應蕭索[2]。西風惡,夕陽吹角[3],一陣槐花落。
【注釋】
[1]蕭寺:佛寺。
[2]蕭索:凄涼,冷落。
[3]角:號角。
【賞析】
姜宸英曾館于德勝門北之千佛寺,離京南歸后,性德想起了他,寫下了這首詞,表達思念之情。詞人說在秋日蕭索之際,人單影只,獨酌相親,悵然無緒,不由揣測友人離開蕭寺之后,大概也是這樣的心緒吧。
又
詠風蘭[1]
別樣幽芬,更無濃艷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住。忒煞[2]蕭疏,爭奈[3]秋如許[4]。還留取[5],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
【注釋】
[1]風蘭:蘭花的一種,白色花。
[2]忒煞:太過分。
[3]爭奈:也作“怎耐”。
[4]秋如許:秋意如此之濃。
[5]留取:留著,留存。取,語助詞。
【賞析】
詞為題畫之作,一本副題作“題見陽畫蘭”。康熙十八年秋,張見陽在湖南江華任上,納蘭題詞相贈,后者有和詞《點絳唇?詠蘭和性德韻》:“弱影疏香,乍開猶帶湘江雨。隨風拂處。似共騷人語。九畹親移,倩作琴書侶。清如許,紉來幾縷,結佩相朝暮。”兩詞同詠鳳蘭時,均緊扣楚地風情,不無騷人雅旨。
又
寄南海梁藥亭[1]
一帽征塵,留君不住從君去。片帆何處,南浦[2]沉香雨。回首風流,紫竹村邊住。孤鴻[3]語,三生[4]定許,可是梁鴻侶[5]?
【注釋】
[1]梁藥亭:即梁佩蘭(一六二九年至一七〇五年),字芝五,號藥亭,廣東南海人,與屈大均、陳恭尹并稱為“嶺南三大家”。
[2]南浦:泛指南方的水濱,后也泛指水邊送別之地。
[3]孤鴻:孤單的鴻雁。此處比喻科場不順的梁藥亭。
[4]三生:佛語,即前生,今生,來生。
[5]梁鴻侶:指梁鴻與妻子孟光。兩人相敬相愛,為世所稱。
【賞析】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年),梁入京應試求舉不果,悵然而歸。性德賦此詞相送,表達了惋惜之意,并以梁鴻為喻,安慰與鼓勵對方。詞人說他千方百計挽留友人,還是沒有成功。友人失利于場屋,是因為他與梁鴻有緣,均是尚節不俗之士。友人的隱居,也不失為風雅高潔之事,只是一路風塵,遠去萬里之外的南海,從此兩人遠隔天涯,只能相見夢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