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書信卷】(3)
- 弘一法師全集之書信(02)
- 李叔同
- 5848字
- 2015-04-08 08:52:37
曇防疏正月廿一日
一九二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溫州,致組云居士
組云居士禪座:省書,歡慰無已。去春幻游溫嶺,掩室城寮,謝絕人事,久疏筆墨。雅意誠篤,未可固辭,愿試為之,以結善緣。舊友韓亮侯居士仍家居不?晤時幸為致念。此不委悉。
演音疏答正月二十九日
一九二二年二月初二日,致楊白民
白民居士慧覽:兩奉手片,具悉一一。扶桑之游,致可歡贊。賢英女士畫冊,為題字數行,附寫面字,一并郵奉。前托請經典,便中為之,稍遲未妨也。不具。
演音二月初二日寓溫州大南門外城下寮
一九二二年四月初六日,溫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慧覽:二十年來,音問疏絕。昨獲長簡,環誦數四,歡慰何如。任杭教職六年,兼任南京高師顧問者二年,及門數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紹家業者,指不勝屈,私心大慰。弘揚文藝之事,致此已可作一結束。戊午二月,發愿入山剃染,修習佛法,普利含識。以四閱月力料理公私諸事:凡油畫、美術、圖籍,寄贈北京美術學校(爾欲閱者可往探詢之),音樂書贈劉質平,一切雜書零物贈豐子愷(二子皆在上海專科師范,是校為吾門人輩創立)。布置既畢,乃于五月下旬入大慈山(學校夏季考試,提前為之),七月十三日剃發出家,九月在靈隱受戒,始終安順,未值障緣,誠佛菩薩之慈力加披也。出家既竟,學行未充,不能利物;因發愿掩關辦道,暫謝俗緣。(由戊午十二月致庚申六月,住玉泉清漣寺時較多。)庚申七月,致新城貝山(距富陽六十里)居月余,值障緣,乃決意他適。于是流浪于衢、嚴二州者半載。辛酉正月,返杭居清漣。三月如溫州,忽忽年余,諸事安適;倘無意外之阻障,將此札歷敘出家前后情況,致為詳盡,為研究弘一法師重要史料之一。不它往。當來道業有成,或來北地與家人相聚也。音拙于辯才,說法之事,非其所長,行將以著述之業終其身耳。比年以來,此土佛法昌盛,有一日千里之勢。各省相較,當以浙江為第一。附寫初學閱覽之佛書數種,可向臥佛寺佛經流通處請來,以備閱覽。拉雜寫復,不盡欲言。
釋演音疏答四月初六日
爾父處亦有復函,歸家時可索閱之。
一九二二年四月十二日,溫州,致周敬庵
敬庵居士:墓志銘寫就奉覽。比歲以來,不輕為人作書,志銘未開其例。
今不署出家名字,職是故也。尊書底稿,字體甚佳(其微妙處予不能及,用朱圈記,希審覽),但唯宜雅,俗士見之必大笑也。予亦喜學是體,今即以是書志銘。組云邃于金石之學,當必首肯。余紙一方,不復寄還。率陳,不悉。
演音四月十二日
一九二二年五月廿七日,溫州
恩師大人慈座:
前命寫之字帖,今已寫就,奉上。乞收入。前數日得天津俗家兄函,謂在家之妻室已于正月初旬謝世,屬弟子返津一次。但現在變亂未寧,弟子擬緩數月再定行期,一時未能動身也。再者吳璧華居士不久即返溫,弟子擬請彼授與神咒一種,或往生咒或他種的咒,便中乞恩師與彼言之。弟子現在雖禁語之時,不能多言;但為傳授佛法之事,亦擬變通與吳居士晤談一次,俾便面授也。順叩慈安!
弟子演音頂禮五月廿七日
一九二二年舊六月十四,溫州,致劉質平
質平居士:頃獲尊函,并承惠施二十金,感謝無盡。朽人居甌飯食之資,悉周群錚居士布施,其他雜用等,每月約一、二元,多致三元。出家人費用無多。其善能儉約者,每年所用不過二元。若朽人者,比較尤為奢侈者也。今后惠書,仍寄大南門外慶福寺,因擬在此掩關,預定五年,暫不他往也。此復。
弘一疏答舊六月十四
一九二三年,溫州,致申甫居士
申甫居士惠鑒:尊邑救國會,前寄捐冊一本,已存在伏龍寺書架中。今彼會來函謂急欲結束。此捐冊一時不能取回。乞仁者擔保,即作為遺失。俟將來往伏龍寺時,即將此空捐冊焚化可也。又于彼會,擬以捐大洋一元,聊表微意。此款亦乞仁者代出惠施,即交彼會為感!謹懇,不宣。
弘一啟
一九二三年正月初九,溫州,致繇居士
繇居士:辱書省悉。近誦佛典,頗有入處,甚為歡慰。初學善本,略記數種如下,暇時可瀏覽焉。上海靜安寺三九醫學書局,《佛學撮要》一冊《南無阿彌陀佛解》一冊,上海有正書局(蘇州瑪瑙經房或有之)金陵版《竹窗三筆》三冊《龍舒凈土文》一冊北京版《經中經又經征義》一冊《彌陀疏鈔擷要》一冊各埠商務書館
《印光法師文鈔》(先閱書札類較易了解)新年偶寫佛號數幅,以結善緣。今檢一幅寄仁者,筆墨久荒,書不求工,聊可為紀念耳,不次。
演音正月初九
一九二三年三月三十日,上海,致楊白民
白民老居士:
比來滬,寓新閘陳家浜太平寺(玉佛寺北間壁)。有暇希過談,他人乞勿道及,以未能一一接見也。
演音三月三十日
一九二三年四月初八,杭州,致楊白民
楊白民居士:在滬諸承推愛護念,感謝無盡。比擬養疴招賢寺,暫緩他適。
率達,不具。
演音四月初八
一九二三年四月十八日,杭州,致楊白民
白民居士:昨奉尊片,敬悉一是,居此甚安,已于昨日始,方便掩關,養疴習靜。凡來訪者,暫不接見。婺源之行,或俟諸他年耳。舊友如有詢余近狀者,希以此意答之。弘傘師住持招賢,整理規畫,極為完善。西湖諸寺,當以是間首屈一指矣。率以奉達,不具一一。
演音四月十八日
一九二三年,杭州,致楊白民
楊白民先生:藕初之函,前已答復矣。
弟近多忙,尚須遲二月返滬,臨時再奉達。
演音
一九二三年九月初三,杭州,致楊白民
白民居士:前日德淵師往滬,曾托彼走訪尊右;嗣以事冗,未及訪問,致歉!朽人于夏季移居虎跑,恩師及弘祥師皆安隱如常。又本寺住持一席。于六月底請弘傘師兼任(每月來數次),并請恩師為都監,德淵師為知眾兼知客。其余當家等諸執事,一律更換,較從前整肅多矣。仁者及尊眷如來杭時,希便中過談。如到寺中,乞詢問德淵師或弘祥師,即可由彼等陪致朽人處。請勿專詢朽人之名也。率達不具。
演音九月初三
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衢州,致劉質平
質平居士慧覽:
比獲尊書。并承施三十金,感謝無已。此數已可足用。他日萬一有所需時,再當致函奉聞。我輩致好,決不客氣也。明春或赴溫州,臨時再奉達。前月來衙,曾寫佛號,廣結善緣。茲檢奉四幅,一付仁者,一贈海粟居士。其二即贈前來太平寺二同學(與仁者同來者)。率復不具。
弘一疏答十一月十九日
一九二四年正月廿日,衢州,致伯衡居士
伯衡居士丈室:曩承過談,歡忭靡已。蓮華寺主淵法師奉謁左右,乞仁書聯,莊嚴梵室。句為朽人舊撰者,未審可用不?別紙委寫,以奉慧覽。略致誠款,無復見縷。
曇防疏正月二十日
一九二四年二月二日,衢州,致丐因居士
丐因居士:前奉手書,具悉一一。孫居士精進修習,歡贊無量。承寄《十要》等五冊,今日已受收,晤時乞為致意。別郵《崔母傳贊錄》一冊,敬贈仁者。僅存此—冊,未能遍贈道俗為憾。常墾法師之文甚精,乞詳覽。
曇防疏二月二日朽人于夏秋之際,或往他方。《華嚴疏鈔》乞暫存尊齋,勿即寄還。俟將來住所安定后,再以奉聞。
一九二四年二月,溫州,致徐蔚如居士
徐蔚如居士:敬介紹俗家仲兄子李圣章參謁法座;希垂慈愍時賜教誨,致為感謝。
弘一沙門演音謹具
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一日,衢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丈室:惠書誦悉,感慰無已!今猶有余資,他日須者,當以奉聞。比移居三藏寺暫住,今后來信,希郵致衢州東鄉全旺鎮懋泰南貨號,轉交三藏寺內朽人手收。率復,不盡。
縣防疏三月十一日
一九二四年三月十二日,衢州,致真如居士
真如居士丈室:損書,并惠道影,欣若良覿。《釋名》率寫以奉慧覽。某君之說,似少牽強。近以衰疾,將易地療養,希暫勿復答。此未委宣。
曇防疏三月十二日
附:《釋名》名依相立,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則名相雙遣。此大乘勝義,唯一真心,無有差別。言真如者,依義立名,是言說之極,因言遣言。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理之致名之極也。故佛法雖廣,總攝其義,要在斷除爾炎而契真如。解行俱兼,吾愧未能,以名遣名,所以自證,因自名真如,字日心三者,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也。
真如居士,昔以是文,就正于法雨光法師。師頗贊許,謂其文義允愜。又謂文字性空,循名行義,旨甚正確。比者居士請寫是文,以志記念,并錄光法師語,附其后焉。歲陽閼逢。
曇防書于信安
三月
一九二四年四月十七日,衢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慧覽:居衙已來,忽忽半載。溫州諸人士屢來函,敦促朽人返彼繼續掩室,情誼殷摯,未可固辭。不久即擬肩程,行旅之費,已向蓮花寺住持借用三十元。尊處如便,希為代償,由郵局匯兌此數,以匯券裝入函內,雙掛號寄交衢州蓮花村蓮花寺德淵大和尚手收為禱。溫州通訊之處為大南門外慶福寺,是舊游之地也。此次赴溫,由衢經松陽、青田,較繞道杭滬稍近,約七日可達。率達,不具。
曇防疏四月十七日
一九二四年四月三十日,杭州,致劉質平
質平居士:惠書,誦悉。前帶各物,悉收到。桂圓餅干,皆存貯甚多,數月內無須再購。丁居士所交來各物,乞暫存寧波,俟秋涼往溫州時,攜以轉贈寺中也(筍干宜貯于洋鐵箱內,不然則潮而失昧。丁居士前函所言也)。佛經宜熟讀,自能漸漸了解。昔周佚生居士學經論時,即依此法也。
演音疏四月三十日
一九二四年五月廿日,杭州,致申甫居士
申甫居士慧鑒:前奉一片,計達記室。朽人擬于秋間返溫州,惟舟車之資猶未籌措,未審仁者能有資助否?惠函乞寄杭州城內延定巷六號馬一浮居士轉交朽人,致妥。此頌檀福!
勝髻疏五月廿日
一九二四年六月一日,杭州,致申父居士
申父居士丈室:馬居士來,賚授尊簡,并惠施三十金,敬受,感謝無盡!擬以是中十金供瑣細之需,其余二十金存貯,以為行旅舟車等用。佛號當絡續寄上,本月中旬約可先寄奉二十葉內外。謹復,順頌檀德!
勝臂疏六月一日
一九二四年六月廿一日,溫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丈室:昨承來旨,委悉一一。荷施資致返蓮華,感謝尤盡。四月初,衢州建普利道場,朽人入城隨喜。以居室不潔,感受潮穢之氣,因發寒熱(非是瘧疾),纏綿末已;延致五月初七八日乃愈。又其時并患咳嗽痰滯,迄今已將三月,雖頗輕減,仍未止息,想已轉成慢性疴疾。然決無大礙,希為釋懷。朽人于四月十九日自衢州起行,廿五日達溫。比擬繼續掩室,一以從事修養,一以假此謝客養疴。朽人近年已來,神經衰弱致劇,肺胃心臟,并有微恙,故須節其勞瘁,息心靜養也。居此費用,周居士仍繼續布施(前居溫二年亦受其施),情不可卻。前承仁者允施者,今可不須;俟他日有別種須用時,再以奉聞。謹致謝意,不盡欲言。
曇疇疏答六月廿一日掩室已后,仁者及其他致友數處,仍可通信,惟希仁者勿向他人道及。以此次返溫,知之者希,欲免其酬應之勞也。
一九二四年七月十五日,溫州,致楊白民
白民老居士丈室:頃由衢州轉到尊函,誦悉一一。蘇民居士謝世,致可悲嘆。朽人于初夏返溫州,諸凡安適。孟由常常晤談。率復,不盡一一。
曇防疏答七月十五日
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七日,溫州,致楊雪玖
雪玖賢女哀覽:頃奉手書,且謂為尊翁手筆;乃披閱首端,歷述家父病狀。昔知白民無父久矣,何緣說此?頗致驚詫。后續閱第二紙,突見署名者為賢女,乃悉尊翁病歿矣。繞屋長吁,悲痛不已。二十年來老友,當以尊翁最為親厚。今晨覽雁蕩山圖,喜其雄奇崒拔,頗擬寫其形勢,郵奉尊翁,約往同游。不意是日,竟獲哀耗,痛哉!
余于七日病濕熱并胃疾,幾瀕于危。中秋后乃漸愈。自明日始,當力疾為尊翁誦經念佛;惟冀老友宿障消滅,往生人道天中,發菩提心,修持凈行。當來往生極樂,早證菩提。尊翁故后,校事如何?甚以為念。
演音疏答八月十七日
尊翁既逝,賢女宜日誦《地藏菩薩本愿經》及《阿彌陀經》,并持阿粥陀佛名號,以報深恩。早晚誦發愿文三遍。其文擬定如下:以此誦經持名功德,回向亡父楊白民居士。惟愿亡父業障消除,生人天上。覺心普發,凈業勤修,往生西方,早成佛道。
此文與前文義同,而文稍異,希參觀之。
演音
一九二四年八月廿五日,溫州,致丐因居士
丐因居士丈室:頃誦惠書,欣悉一一。拙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今已石印流布。是書都百余大頁,費五年之力編輯,并自書寫細楷。是屬出家比丘之戒律,在家人不宜閱覽。但亦擬贈仁者及李居士各一冊,以志紀念。開卷之時,不須研味其文義,唯賞玩其書法,則無過矣。又拙書《地藏菩薩本愿經見聞利益品》,書法較《回向品》為遜,今亦付石印以結善緣。尊宗禹澤居士,未審今居杭何處?希示知。擬以《四分律表記》二冊及《華嚴疏鈔》四冊,送存彼處,俾便他日面奉仁者。(《表記》冊太大,不便郵寄。若《地藏經》早日印就,亦并交去,否則他日另寄。)尊印《回向品》共若干冊,并乞示知。《四分律表記》共印千冊。(由穆居士以七百金左右獨力印成。)以五百冊存上海功德林佛經流通處,以三百二十冊存天津佛經流通處,皆系贈送。如有僧眾愿研求比丘律者,若居士等愿將此以為紀念者,皆可托人向上海功德林就近領取。《地藏經》共印多少,如何分法,今尚未悉。朽人不久將往他方,今移居杭州城內銀洞巷六號虎跑下院暫住,料理未了諸事。惠復乞寄上海江灣鎮立達學園豐子愷居士轉交,恐朽人不久或去杭也。承詢所需,俟后有需,當以奉聞。敬謝厚意。此未宣具。
勝臂疏答八月廿五日
一九二四年九月廿六日,溫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歲在顓頊之虛,九月廿六日,制印以付。
未審仁者仍在京寓不?故先奉詢,希復,即以郵奉。
曇防疏
一九二四年十月廿一日,杭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
省書,承悉一一。浙地信佛法者眾,此次變亂,故能轉危為安,致可慶忭。宿疾當不為患。爾來編校,頗勞心力,為困憊耳。撰述律學四種,明歲刊印訖,當以奉覽。印石并呈,此不宣具。
曇防答白十月廿一日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二日,溫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慧覽:頃誦三日所發手書,具悉一一。小印前已掛號付郵寄上,如未收到者,希以示知,再為鐫刻寄奉也。掛號證已遺失,不能稽查。時事未寧,郵物往往不達。前月匯金致南京請經,金與函悉遺落,未可追究,無如之何也。率復。
曇防答十一月十二日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廿日,溫州,致申父居士
申父居士:
惠書,欣悉一一。馬居士久無消息。令書佛號二頁,小橫幅十八頁,并佛書二冊,別掛號郵奉,乞受收。天寒手僵,草草不工,聊為紀念可耳。不久將云游遠方,乞暫勿惠復。明歲或致杭州,再當晤談。承詢所需,致用感謝。現在旅資已具,可以無慮。謹答,不悉宣。
演音疏十一月廿日數年前將出家時,曾以《陰騭文圖》二冊(其書名已忘記,系費小樓畫,刻板甚精),奉贈仁者。倘此書現在仍存尊處,乞暫假一冊,寄上海狄思威路永興里底第一號李圓凈居士收,能掛號尤妥。因上海諸居士愿石印此書,廣為流布也。附白。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廿一日,溫州,致李圣章
圣章居士丈室:
愛逮五日來啟,用慰馳結,去十七日(阿彌陀佛誕)寫佛號四十八頁,分付是間道侶,今檢一葉,別奉仁者。附赍《印光法師文鈔》一部(是為第四次新版,卷首有余題詞,附載《印造經像文》亦余所撰述),《了凡四訓》四冊,希于清暇,披尋其趣,愿珍德還白。不次。
論月疏十一月廿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