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性眼病。很多人以為沙眼和風沙有關,實際上它是由微生物——沙眼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性結膜、角膜炎,只是因其使瞼結膜表面變得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所以叫沙眼,因此,避免風沙入眼與防治沙眼沒有關系。
沙眼的傳播和人們的不良衛(wèi)生習慣關系密切,比如共用洗臉的毛巾、用接觸過病人的手揉眼等等,都可能患上沙眼。人剛得沙眼的時候通常眼睛沒有多少不舒服的感覺,或者只是略微感到眼睛發(fā)癢、有異物刺激、眼屎比平時多,可能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明顯變化。翻開患者的上眼皮,會發(fā)現(xiàn)瞼結膜(上眼皮的最內層)充血發(fā)紅、粗糙不平。如果用眼科醫(yī)生的裂隙燈顯微鏡觀察你會看到,原來這粗糙不平的表面上布滿了細小的顆粒和小泡,形如沙子,沙眼就是因此而得名。嚴重的沙眼不但破壞結膜,形成瘢痕導致干眼癥、眼瞼內翻、睫毛倒生、上眼瞼下垂和慢性淚囊炎,而且還會使角膜(黑眼球)長出新生血管(角膜血管翳)而變得渾濁,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力甚至造成失明。
專家錦囊
沙眼如何診斷
1979年中華醫(yī)學會提出的沙眼診斷標準:
○上穹隆和上眼瞼結膜血管模糊充血,乳頭增生或濾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用放大鏡或裂隙燈可見角膜血管翳
○上穹隆和上眼瞼結膜出現(xiàn)瘢痕
○結膜刮片有沙眼衣原體
符合第一項+后三項任意一項,即可診斷為沙眼。
沙眼如何分期
沙眼的分期方法很多。這里我們介紹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會提出的我國現(xiàn)行的沙眼分期方法:
第一期(進行期),上瞼結膜和上穹隆部有活動病變,血管模糊、充血,乳頭增生,濾泡形成。
第二期(退行期),有活動病變的同時出現(xiàn)瘢痕。
第三期(瘢痕期),只有瘢痕,沒有活動性病變。
患了沙眼該如何治療
一旦得了沙眼要及時、徹底地治療。治療方法以點眼藥為主。白天點滴眼液,常用的滴眼液有0.1%利福平滴眼液、10%磺胺醋酰鈉滴眼液(又叫斑馬眼液)、0.25%氯霉素滴眼液等。晚上睡覺前涂紅霉素或者四環(huán)素眼膏。治療的關鍵在于堅持規(guī)律用藥,至少需要用藥3周。對于嚴重的沙眼可以配合手術治療,濾泡擠壓術比較常用,還可以用摩擦術或者冷凍術。沙眼造成的眼瞼內翻、睫毛倒生、淚囊炎、角膜血管化等并發(fā)癥可以相應地采取內翻矯正術、電解倒睫、淚囊鼻腔吻合術以及角膜移植等手術來治療。
溫馨提示
沙眼是一種傳染病,但并不可怕。只要措施得當,是完全可以預防的。首先要注重個人衛(wèi)生,洗漱用具要各人分開,勤洗手,不隨便用手揉眼,親友中有沙眼患者的人更要注意。對現(xiàn)有的沙眼患者要徹底治愈,消滅傳染源。各級衛(wèi)生部門尤其是眼科機構要搞好衛(wèi)生宣傳,提高人們防治沙眼的健康意識。這些都是預防沙眼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