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眼睛白天看東西總是特別模胡,到了晚上就特別清楚,有時候會有眼脹的情況,這是怎么回事?要是檢查的話,具體做些什么項目的檢查?
專家錦囊
核心性白內障使眼睛在白天看不清而晚上看得清
在自然界中,很多動物都是在夜間活動,比如說貓頭鷹,它能夠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自由地飛行。對于人類而言,絕大多數人的眼睛在白天的自然光線下看東西最為清楚,而在昏暗的環境或夜晚光線差的地方看東西就會覺得模糊不清。然而,有一小部分人則可能出現像貓頭鷹眼睛那樣的情況,即眼睛在白天的自然光線下看東西不清楚,而在昏暗的環境或夜晚光線差的地方看東西反而會變得清楚。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眼球就像一個小型照相機。透明的角膜和晶狀體、玻璃體這些屈光介質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而眼底的視網膜則是相機中的底片。他們工作的原理是這樣的:當物體的影像經過瞳孔和晶狀體,落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在受到光刺激后,將光信號轉變成生物電信號,通過神經系統傳至大腦,再根據人的經驗、記憶、分析、判斷、識別等極為復雜的過程而構成視覺,在大腦中形成物體的形狀、顏色等概念,這樣就看到東西了。如果在角膜和晶狀體、玻璃體這些屈光介質的任意一個的正中央出現局限性的點狀渾濁,可遮擋進入眼睛直達黃斑區(視網膜后極部感光最敏銳的區域)的光線,而明顯影響視力,出現白天看東西模糊,到了晚上則能看清楚的癥狀。角膜中央點渾濁多見于角膜瘢痕,晶狀體渾濁影響視力就是白內障,玻璃體渾濁的在中軸部點狀固定渾濁很少見,一般多是像有漂浮物一樣飄動。究竟是什么部分的病變引起的,醫生用裂隙燈顯微鏡和眼底鏡檢查就能區分。一般以晶狀體核心部分渾濁,也就是醫學上常見的核心性白內障最為常見。
以下就以核心性白內障為例,談談為什么出現渾濁點后會出現這種情況。晶狀體核心部位出現了渾濁點,遮擋了視線勢必影響視力。同是一樣大小的渾濁點,在瞳孔大小不同的狀態下,對視力影響程度不同。一般是瞳孔越小,渾濁點對視力影響越大,而瞳孔在散大狀態時,光線可以從渾濁點的周圍代償性進入眼內而對視力影響不大,甚至沒有影響。因為正常人在白天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瞳孔的直徑大小是2毫米,而到昏暗環境或夜晚光線差的時候,瞳孔直徑增大到5~6毫米,這是正常瞳孔反射,目的是調節進入眼內光線的多少。這就是為什么這種眼睛白天看東西模糊,而到了晚上就清楚的原因了。因為有時看東西時而模糊,時而清楚,往往會出現視覺疲勞,而出現眼脹、干澀不適等癥狀。
引起核心性白內障的原因有哪些
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核心性白內障:如年齡老化、外傷、炎癥、藥物(包括中毒)、某些先天發育異常、放射線損害以及全身性代謝性或免疫性疾病都可以直接或間接破壞晶狀體的組織結構、干擾正常代謝而使晶狀體渾濁,引起白內障。大多數的病例和患者與年齡老化有關。此外白內障發生的危險因素也不可忽視,主要有日光照射、嚴重腹瀉、營養不良、糖尿病、吸煙、飲酒、受教育程度和遺傳因素。在我國經調查證實,高原地區以及陽光輻射較多的地區,白內障的發病率相對增高。這是因為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受到紫外線的照射,紫外線可影響晶狀體的氧化—還原過程,使晶狀體蛋白質發生變性、渾濁形成白內障。另外,臨床上常見半乳糖血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等也都可引起白內障。根據病因,白內障一般可以分為:先天性、老年性(年齡相關性)、并發性、代謝性、外傷性、后發性、藥物及中毒性等7大類。而根據不同的病因,可以采取一些相應的預防措施。
核心性白內障怎么治療和調養
癥狀不重的核心性白內障可嘗試使用白內停、麝珠明目液、卡林-U等藥物點眼睛治療,但療效有限。如果癥狀重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即白內障摘除并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手術。對于調養方面,一般認為,老年性白內障病人在生活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飲食起居要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鍛煉身體。
2.適當控制讀寫和看電視時間。持續閱讀、寫字和看電視時間應控制在1小時之內,每隔1小時應閉眼休息,或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到戶外活動幾分鐘。
3.保證睡眠充足,有失眠癥或神經衰弱者應用鎮靜安眠藥或中成藥調理。
4.心胸要開闊,遇到不順心的事或煩惱的家庭瑣事要注意控制情緒,正確對待,保持愉快的心情。
5.有屈光改變者,應到醫院檢查,配戴合適的眼鏡。
6.定期到醫院行裂隙燈顯微鏡檢查,觀察白內障發展情況。若出現眼睛疼痛、發紅、看燈光有彩色光環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7.在醫生指導下,按時點用治療白內障的眼藥或服用口服藥,待時機成熟時行手術治療。
溫馨提示
以上所述只是以核心性白內障來舉例說明,事實上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也不完全一樣,防治也不盡相同,建議您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需要有經驗的眼科醫生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