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廣東省潮陽縣一伙農民來到深圳打工,他們本打算攢夠兩萬元就回家蓋房娶媳婦。幾年后,這伙打工仔實現了自己的“最高理想”,紛紛回家蓋起了新房,而其中最小的一位打工仔,卻改變初衷留在了深圳。19年后的今天,這個當年年紀最小的打工仔已經成為中國著名的億萬富翁。
一個地攤小販,是如何成為億萬富翁的?他又有著怎樣的社會經歷和賺錢竅門呢?
窮則思變
剛到深圳,不了解市場行情的張慶杰開始賣香蕉。因為一直賠錢,不久他便放棄了這一行,開始擺地攤,賣一些市場上常見的商品。擺地攤干了半年后,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張慶杰想,還得另找一條生財之路。就在這個時候,他看中了人民橋小商品市場大廳里的攤位。可是,當時人民橋小商品市場是深圳唯一有規模的市場,生意非常好,沒有哪個商戶想出兌攤位。
機靈的張慶杰不甘心就這么放棄自己的想法,他借著給客戶送小商品的機會,挨個詢問是否出兌攤位,誰知得到的都是一樣的回答:“出兌?開玩笑吧。”
遇到挫折的張慶杰并沒有灰心,他仍然執著地相信:這里一定有機會。有一天,張慶杰發現商場里一個賣鈕扣的攤位,攤主不是坐在柜臺里面,而是與柜臺并排坐在前面。張慶杰想,這不是浪費了一個鋪面么?為了與攤主拉上話,張慶杰特意收購了一些臺灣的金屬鈕扣,賠錢把鈕扣批發給了攤主。攤主很高興,便和張慶杰說起話來。攤主叫邱吉良,當張慶杰問他為什么要坐在前面的時候,邱吉良告訴他,他坐的椅子比較寬,放在柜臺里面伸不開腿。張慶杰便小心翼翼地問:“你坐的這塊地方能不能出租給我?”邱吉良笑了起來:“這塊地方不到半平米,你租了能干啥?”張慶杰說:“我賣服裝,絕不跟你搶生意。”邱吉良搖搖頭說:“我不想出租,我還想把柜臺加長呢。”
張慶杰沒有放棄。他隨即來到家具市場,訂做了一把與邱吉良坐的同樣的椅子,但比原來那把窄了不少,還專門鋪了一個竹編墊子。他扛著這把椅子來到邱吉良的攤位,把椅子放在柜臺里面。張慶杰說:“椅子送你,不過想求你把這塊小地方租給我。我絕不欠你租金。”邱吉良被張慶杰的誠意打動了,以每月400元的價格把這塊“巴掌大”的攤位租給了張慶杰。
張慶杰在只有0.35平方米大的地方擺放一只鴨梨箱子,上面放了兩疊“雙龍牌”牛仔褲,開始了他的服裝生意。他的牛仔褲非常好賣,連賣帶批發平均一天能出貨400多條。不久后,張慶杰又發現款式時髦的西褲在市場上走貨最快,便改賣西褲。因為西褲的利潤比牛仔褲高多了,僅僅三個月之后,他就賺了4萬多元錢。10年后,當張慶杰一擲千金買下多處商鋪的時候,邱吉良仍然是人民橋商場里賣鈕扣的小攤主。
跟著市場變化,才會一帆風順
一個由擺地攤起步的小販,從到處靠打游擊戰賣東西到擁有多處商鋪是多么的不易。當深圳東門商場有新鋪位出租時,張慶杰積壓在心底里那種對商鋪的渴望終于爆發了:他拿出全部資金,一口氣租下了十個鋪位。接下來他雇了營業員站柜臺,自己專門來往于廣州、石獅、義烏、汕頭等地進貨,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服裝經銷商。
隨著服裝行業的經銷商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帶來的后果就是利潤越來越低。張慶杰及時改弦更張,于1997年把主要業務轉向了珠寶和相機。
1997年的春天,鹽田區政府所在地門前的幾家店鋪要進行拍賣。張慶杰看好那里的發展前景,認為一個區政府門前,永遠都不會變成受人冷落的不毛之地。于是,在拍賣會上,他頻頻舉牌,以每方米5000元的高價將7間店鋪全部收歸己有。幾年后,這幾家店鋪的價格已經攀升至每平方米2.8萬元,單是房產增值一項,張慶杰就凈賺了600余萬元。
2002年,兩棟位于龍崗坂田的爛尾樓公開拍賣,街頭小巷到處議論紛紛,很多人持觀望態度。恰恰是這兩棟別人眼中的爛尾樓,引起了張慶杰的注意。張慶杰喜歡變化,對于事物的看法,他也喜歡從變化的角度去觀察:既然這么“爛”,那一定很不值錢,可是,“不值錢”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成本低”。拍賣會上,這兩棟樓叫到320元每平方米的時候就沒人舉牌了,此時一直沉默的張慶杰穩穩地說了一聲:“380!”于是,這兩棟面積10000平方米的“爛尾樓”就劃歸到張慶杰名下。
2006年4月,“萬科城”在那兩棟“爛尾樓”旁邊拔地而起,地價一路高歌猛進,兩棟“爛尾樓”成了金光燦燦的聚寶盆。張慶杰以每平方米7000元的高價,一次出手,凈賺了一大筆錢。
點評:零售店,巧選址多賺錢
選址是關鍵
很多人在開店時都會因為如何選址而頭疼,不知道該選一個什么樣的地址,是不是一定要是黃金地段的黃金商鋪才是最理想的?其實,開店選址不是一個特別難的問題,也不是好的貴的地段就一定是最好的。每個行業都有與眾不同的特點與要求,因此,店主一定不能盲目行動,要根據自己的店有針對性地選址,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在進行零售店選址時,并非是鬧市、商業區就好,而是應該遵循“合適就好”的原則。
對于開業的場所是否必須具備一個固定的目標,很多人的看法也都不一樣,一些人心里想著要開服裝店、開餐廳。他們偶爾看見“任何生產皆宜”、“店面廉價出租”、“從速聯絡,以免錯失良機”諸如此類的報紙廣告,就會不禁心動,做出并不明智的決定。如果當時他們冷靜思考,分析利弊,就會發現并不是任何一個地段都適宜開設零售店。所以,經營者在考慮如何選擇店址時,務必要多加思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一個優秀的店址應當具備以下六個特征,若是六個特征不能全都具備,至少也要擁有兩個,若是全部擁有就可謂黃金寶地了。
1.商業活動頻繁的地區。
比如鬧市區,商業活動極為頻繁,把店鋪設在這樣的地區,營業額必然會很高,這樣的店址就是“寸土寸金”之地。相反,如果在客流量較小的地方設店,營業額一般很難提高。
2.人口密集的地區。
例如居民聚居、人口集中的地方。在人口集中的地方,人們有著各種各樣對商品的需要。如果店鋪設在這樣的地方,致力于滿足人們的需要,那必定會生意興隆,這種店鋪的收入通常比較穩定。
3.交通便利的地區。
比如在旅客上車、下車較多的車站,或者在車站的附近,或在顧客多的街道設店。
4.客流量多的街道。
店鋪處在客流量多的街道上,可使多數人購物方便。
5.人們聚集的場所。
例如公園、電影院、游樂場、舞廳等娛樂場所,或者機關、工廠的附近。
6.同類商店聚集的街區。
大量事實證明,對于那些經營耐用品、選購品的商店來說,若能集中在某一個街區或地段,更能招攬顧客。從顧客的角度來看,店面眾多表示貨品齊全,選擇也比較多,是集中購物的最佳選擇。所以,創業者不能害怕競爭,同行愈多,人氣愈旺,業績就愈好,因此店面也就會愈來愈多。例如許多城市已開成了各種專業街,如廣州,買電器要去海印、買服裝要去北京路等,許多顧客為了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往往不惜跑遠也要到專業街購物。
注意問題
選址時還應注意一些問題,有些地方看起來客流量很大,成本低廉,但是不一定適宜開店。店主在選址的時候要考慮周全,不能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
1.高速公路周邊。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高速公路日漸增多。由于快速車道的要求,高速公路大多有隔離設施,無法穿越。公路兩邊很少有停車設施。因此,盡管公路旁有流動的顧客群與固定單位,也不宜作為新開店選址的區域。因為人們往往不會為一項消費而在高速公路旁違章停車。
2.周圍居民少但商業網點已基本配齊的區域。
這種地區不宜作為店鋪的選址,這是因為在缺乏流動人口的條件下,有限的固定消費總量不會隨店鋪的增多而增加。
3.樓房或辦公樓高層。
這種地方不宜開設店鋪,不僅因為層高開店,不便顧客購買,也因為層高開店廣告效果差,商品補給和提貨都不方便。
4.在拆遷范圍內的城區。
新店局面剛剛打開,就遭遇拆遷,會造成很大的投資損失。
正是有著靈活的頭腦,選對了開店的地址,才成就了在鴨梨箱上賣褲子的張慶杰。如今的他已經成為全國著名的家居連鎖店“樂安居”的總裁,張慶杰做啥啥賺錢,朋友們都稱他“百戰百勝將軍”。一個極其簡單的生活常識,被張慶杰演繹成極其深刻的哲理:在動態的世界里,只有具有靈活的頭腦,有著好的眼光,并且能隨時改變自己,財富才會滾滾而來。
誰抓住機會了,誰就能成功
機遇只會青睞有準備的人。生活中,人們總是埋怨自己運氣不好,機會難遇到,不易成功。人的一生之中會遇到很多很多的機遇,關鍵是看怎樣去把握。機遇是個人發展成才的外因,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一個人的內因才是決定他是否成功的關鍵。所以,有了機遇,而自己沒有準備也是不能成功的。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又過了一會,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飛機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后的機會了!”神父還是意志堅定的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于被淹死了……神父到了天堂,見到上帝后很生氣的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兢兢業業的侍奉您,為什么您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三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飛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神父聽了啞口無言。
機會無處不在,平庸者讓機會一次次從手中滑落,不知珍惜。而開拓進取者卻一次次創造機會,迎接時代的挑戰,勇敢進行搏擊,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金光大道。機會只會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只有努力奮起、善于抓住機會、借力攀登的人,才能收獲意外之喜,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張慶杰,一個善變的商人,在變化多端的市場里,他懂得及時抓住來之不易的機會所以才會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