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總是既辛苦薪水又少。如果你看到這些,不妨看看下面這些人的第一份工作——
杰克·韋爾奇,通用電氣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第一份工作是鞋店售貨員。
查克·諾里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節目明星,第一份工作是包裝工。
奧普拉·溫弗瑞,著名脫口秀主持人,第一份工作是雜貨鋪做工。
盛大網絡CEO陳天橋,第一份工作是在放映上海陸家嘴集團的放映工。
我一個在電視臺工作的朋友,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月薪不足300元的某國企上班。
我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筑工地上打雜。
……
這些人,他們的第一份工作都不理想。可是,他們后來都過得很理想。
現在,我們來看看“多數人的第一份工作都不會很理想”這個問題。很少有一個成功的人士,他最初的時候就是成功的。也很少有一個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就能找到一個讓他如愿的工作。所以,我用了一個“不理想”的詞匯來加以概括。當然,不理想并不意味著一直都不理想,這只是一開始的狀態而已。這跟“壞的開始并不意味著壞的結果”是一樣的道理。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總是薪水又少,還十分的辛苦。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該怎么辦呢?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我們必須建立起對自己、對工作的認同感。這一點很關鍵。如果你能建立起這樣的認同感,你就能擁有做事情的興趣。有了興趣之后,你才能有信心。有了信心之后,你才有動力。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這種認同感呢?這就需要我們要做到正確的認識自己,做人既不能自卑,也不能好高騖遠。看清自己或者說過于自負,就會使原本還處于“安穩狀態”下的事情走向極端,都不是通往成功,都不是為以后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的正確態度。對此,我們不妨來看下面兩種人的心理模式——
正確認識自己者
我就是最真實的自我,我能感到美好
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者
我如果不是我,而是另外一個人,那該有多好啊
正確認識自己者的本質
真實、有興趣、自信,能準確看清楚自己的價值
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者的本質
虛妄、無興趣、自卑,不能正確看清楚自己的價值,對他人的眼光、成就過于敏感。
上述兩種不同的心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今后的走向。換句話說,能否正確認識自己將左右著一個人如何立足于當下,著眼于未來。因此,作為剛出入社會的你,不妨記住這樣一條定律:除非經過你自己的允許,否則,沒有任何人能夠使你覺得低下。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只青蛙對自己用四條腿用力,一蹦一跳的走路方式極為不滿。總想著要是能像人一樣兩條腿走路那該有多好。于是,這只青蛙就不停的到河邊的寺廟中像佛祖許愿,祈求自己能像人一樣兩條腿走路。
祈求的日子是年復一年,終于有一天,這只青蛙如他所愿,可以像人那樣兩條腿走路了。它為此覺得很了不起,但問題也緊接著出來了,青蛙的眼睛只能看得到后面。也就是說,腿往前面走,眼卻往后看。就這樣,它離河邊越來越遠,再也無法捕捉到食物了。沒過多久,青蛙就饑餓而死。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呢?過于對目前狀況的不滿,就會漸漸的迷失自己;過于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成就,會導致自己走向死胡同。我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如此,盡管不能讓你滿意,盡管你會時常抱怨,發牢騷,甚至是提不起興趣,得過且過,甚至是好高騖遠。最后只能是進入死循環,找不到出路。
如果一個人總想著不切實際卻又讓自己心潮澎湃的工作,最終的結果只能讓你什么都做不成。更可怕的是,你的能力,你的潛能都會因此而倒退。因為,一個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人,他將看不清楚自己。
在這里,之所以要上述那么多,只是想告訴你:如果你剛進入社會,不要奢望自己馬上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有很多好的工作往往都不是能夠等來的,你必須要有這第一份工作,哪怕是不滿意的,十分討厭的,也一定要經過這份工作的歷練。
當然,其過程是痛苦的,無奈的,它會考驗著你的毅力,你的勇氣,你正視自己的態度等等一切與你今后發展密切相關的東西。
如果你熬過來了,如果你因此而變得堅忍不拔了。那么,在你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有這樣的苦難作為基礎,你就會無所畏懼了,你就會在自己不斷的進步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