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蘇聯給予了很重要的幫助
- 國家命運:中國“兩彈一星”的秘密歷程
- 陶純 陳懷國
- 3943字
- 2015-04-10 13:50:19
實事求是地說,在中國兩彈研制的前期,蘇聯給予了很重要的幫助,這是不能回避的。
在導彈方面,蘇聯顯得更大方一些,中方的一些條件,比如提供教學用的導彈實物樣品,幫助培養導彈方面的人才等等,基本上都滿足了;但在原子能領域,中方提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研制核武器,蘇方除了“一堆一器”之外,中方想再進一步,對方不是托辭拒絕,就是明確表示反對。
在如此敏感的領域,援助總是有限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中方也并沒有因此而責怪蘇聯方面。但從內心里,一直遭到美國核威懾、核訛詐的中國,希望早一天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其迫切之情也是明擺著的。
轉機悄悄來臨了。
1956年,赫魯曉夫做秘密報告,全盤否定斯大林,在社會主義陣營引發軒然大波,世界上隨之掀起一股反蘇浪潮。中國政府無法接受,提出對斯大林應當“三七開”。赫魯曉夫集團在國際上面臨與西方十分尖銳的矛盾,國內也有很大的反對力量,1957年蘇共政治局開會,11個常委投票,赫魯曉夫只獲得四票支持,有七票要他下臺。
為了換取中國政府的支持,在赫魯曉夫授意下,蘇聯方面對中國國防尖端技術的援助方面,出現了某種松動的跡象。1957年6月,赫魯曉夫玩弄政治手腕,把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趕下臺,占據上風之后,亟需得到各國共產黨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認可和支持,明顯地對中國熱情起來。中共中央針對形勢的發展,決定支持蘇共中央的決定。
一直為兩彈研制進展緩慢而焦急的聶榮臻,敏銳地感覺到,機會來了。
夏初的一天,周恩來剛從外地回京,聶榮臻就把電話打到他家里:“總理,蘇聯現在對我們表示友好,我們是不是再提一下國防新技術援助的事?”
周恩來說:“我同意。你可以先找阿爾希波夫談談,再作下一步打算。”
阿爾希波夫當時是蘇聯駐中國經濟技術總顧問,這個人對中國比較友好。6月18日傍晚,聶榮臻拉上對外貿易部副部長李強,來到東交民巷阿爾希波夫的住處。
李強俄文非常好,是個蘇聯通,又懂電子、機械,建國后中國對蘇聯的經濟、貿易、科技方面的談判,差不多他都參加了。聶榮臻和李強此番來訪,事前并沒有說明來意。略事寒暄,聶榮臻就對阿爾希波夫說:“為了更好地編制我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和遠景規劃,并考慮到在原子工業方面將來濃縮鈾工廠生產鈾235和原子堆生產钚239后的下一步生產,以及較合理地建立和發展我國的原子工業、生產原子彈、導彈及與此相聯系的飛機型號的確定等一系列問題的安排,能取得蘇聯政府必需的援助,我國政府想與貴國政府進行談判。”
聶榮臻請阿爾希波夫盡快向莫斯科反映。阿爾希波夫很認真地聽完,顯得很熱心,他說:“您提出的問題我本人同意,但要請示我國政府后才能答復。”
7月22日下午,阿爾希波夫前來拜訪聶榮臻。兩人一見面,聶榮臻就從阿爾希波夫笑容可掬的臉上預感到,今天會有一個不錯的結局。
果然,阿爾希波夫開門見山地說:“元帥閣下,您上次提出的國防新技術援助的問題,我國政府對中國政府的要求表示支持。我授權宣布:蘇聯政府同意在適當的時候,由中國派政府代表團去蘇聯談判。”
這讓聶榮臻欣喜不已,他向阿爾希波夫表示感謝。送走阿爾希波夫,聶榮臻馬上向周恩來并毛澤東、中共中央呈送書面報告。報告中說——
前次我們向經濟總顧問阿爾希波夫同志提出的有關原子能、導彈、航空在第二
個五年計劃內如何安排的愿望,請其向莫斯科反映。現已得到蘇方的答復。今日下
午阿爾希波夫同志來談稱:他受莫斯科委托,中國方面談判原子能工業(包括為國
防目的)的全權代表團,蘇聯政府可以隨時接待,并圓滿答復所提出的問題——如
果中國政府提出正式請求的話。
毛澤東、周恩來很快同意組織代表團赴蘇談判,并指定聶榮臻和總參謀長黃克誠兩人負責籌組代表團。
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去蘇聯談判的各項事宜商定好了。人員也確定下來了,聶榮臻擔任團長,宋任窮、陳賡任副團長,成員有錢學森、李強、劉杰等31人,算是一個龐大的代表團了。由于國防新技術的保密性質,代表團稱為“中國政府工業代表團”。
行前,代表團在一起開會,聶榮臻對陳賡說:“你去過幾次蘇聯,哈軍工又有蘇聯教官,和蘇聯同志打交道,你有什么經驗,說出來供大家借鑒嘛。”
陳賡說:“就一條,別和蘇聯同志拼酒量。”
眾人哄然大笑。
細心的聶榮臻交待說:“蘇聯同志性格豪放,不太注重細節,我的經驗是,和蘇聯同志談時,越詳細越好,不要籠統地講,你籠統地講,他就籠統的答復你,你什么都拿不到。比如要蘋果就提蘋果,要梨就說梨,不要籠統地說我要水果,那樣的話他可能順手就給你一串葡萄了。”
眾人紛紛點頭。
9月7日,代表團全體人員分乘兩架蘇制伊爾一18專機,從北京南苑機場起飛了。
9月9日,雙方開始談判。9日下午,聶榮臻拜會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米高揚時,米高揚表示:中國必須掌握原子武器和導彈武器,否則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大國。蘇聯將盡量給予中國幫助。
蘇聯代表團的團長是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別爾烏辛。整個國防新技術談判,分為若干部分,有軍事、導彈、原子能、飛機、電子5個組。宋任窮、劉杰等負責談原子彈方面的問題,陳賡、錢學森等談導彈方面的問題。別爾烏辛對中國是很友好的,他甚至在談判中認為,中方提出的有些產品型號性能太落后,他們可以提供更新的產品型號。
經過反復談判,導彈方面,蘇聯答應提供P一2導彈樣品和有關的技術資料。原子彈方面,起初是光給資料,不給樣品,聶榮臻僅就這個問題,就和別爾烏辛談了好幾次,后來蘇方經請示他們最高層同意,答應給樣品。
談判有了初步成果,聶榮臻派宋任窮回國匯報,中國駐蘇大使劉曉請宋任窮給毛澤東捎口信,說赫魯曉夫眼下正處于困難時期,希望得到中國共產黨的幫助,希望毛澤東親臨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紀念節活動并參加世界共產黨大會,使館方面傾向于接受赫魯曉夫的要求。宋任窮一下飛機,毛澤東把他叫到釣魚臺12號樓,周恩來、鄧小平、李富春等人都在。
宋任窮向毛澤東等人詳細匯報后,說:“總的看,蘇聯的態度友好、慷慨,但是一些關鍵項目上還是有所保留,比如原子彈,起初只同意給資料,不給樣品,聶帥就這個問題親自找他們談了好幾次,最后請示他們的最高層,我們估計是赫魯曉夫,才答應,并且寫進了協定。”
周恩來突然從草案上抬起頭道:“但給樣品的時間很模糊呀,57年至61年底,四年,這個時間概念有問題。”
宋任窮說:“總理說的是,聶帥也提出最好有個確切的時間,但對方始終沒有同意,理由是:一,我們翻譯、熟悉資料需要時間,二,原子彈樣品存放條件苛刻,要看我們建好的庫房是否符合要求再定。”
周恩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原子彈樣品,這個最核心的問題沒完全解決,這個后遺癥留不得呀。”
后來,問題也正是出在周恩來最擔心的地方。
宋任窮又說:“還有,P2導彈的資料、樣品都答應給,可是錢學森同志提出想去總裝廠看看,他們卻不同意。我走的時候,陳賡還在跟人家軟磨硬泡呢。”
鄧小平說:“陳賡那個脾氣,能拉下臉來跟人家說好話,不容易喲。談成的我看不能拖,先簽下來,力爭兌現,沒談成的邊搞邊談嘛。”
毛澤東滿意地點點頭:“我看能談成這個結果很不錯了。在一些項目上對方有所保留,這是預料之中的,也不難理解,誰也不能把家底子都倒給你嘛。總理呀,細節問題上你們再推敲推敲,我看可以定了。小平說的對,不能拖呀。”
周恩來說:“好的主席。”
宋任窮接著把劉曉大使的口信說了。毛澤東思考一下,問道:“你們看呢?”
鄧小平說:“別人家里的事情我們管不著,但我們總是希望蘇聯黨內不要亂,亂了對中蘇友好這個大局不利。赫魯曉夫是蘇共最高領導人,支持他,對蘇聯黨、國家的穩定團結有利,主席應該去。”
周恩來說:“赫魯曉夫希望主席去,還有一個用意,目前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各種聲音比較多,一些國家對蘇聯有看法,意見還比較大,我們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希望我們幫助他來穩住這個陣腳。從這個大局看,主席去一趟有好處。”
李富春說:“不管怎么說,赫魯曉夫這一次幫了我們大忙,他有困難,我們應該幫他。”
毛澤東突然對宋任窮道:“宋任窮,你剛從蘇聯回來,你的意見呢?”
宋任窮愣一下:“主席,這是國家大事,我說不好……不過主席,您去,對我們談判、簽字肯定有好處。”
毛澤東道:“好,只要對你們的談判、簽字有利,我去!”
經過長達35天的談判,1957年10月15日,聶榮臻代表中國政府與蘇聯簽訂了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關于生產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以及在中國建立綜合性原子能工業的協定》。這就是中蘇兩國歷史上有名的“國防新技術協定”。也叫“10月15日協定”。后來,西方歷史學家習慣于把這一時期稱為中蘇兩國的蜜月時期。
這個時候,蘇聯和美國都已爆炸了各自的氫彈,并研制成功了洲際導彈。就在這次談判期間,蘇聯于10月14日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轟動了全世界。這次談判,雖然蘇聯為中國提供的大都是屬于過時或即將過時的東西,雖然這些東西一樣得花錢,雖然這些承諾還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東西,雖然蘇聯拒絕代表團參觀核心工廠并拒絕提供核心技術,但對于幾乎是一窮二白的中國來說,已經知足了。
18天之后,毛澤東率中國代表團來到莫斯科,和彭德懷、宋慶齡、郭沫若等人一起參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慶典,然后,毛澤東和12個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一起簽署了《莫斯科宣言》。在克里姆林宮的小禮堂里,蘇聯專門給毛澤東和中共代表團安排的原子彈、氫彈爆炸的紀錄片,令觀看者深為震撼。看完電影,毛澤東說,這次到蘇聯,開了眼界哩,看來原子彈能嚇唬不少人,美國有了,蘇聯也有了,我們也可以搞一點嘛。
就在毛澤東這次訪蘇期間,蘇聯又一次成功發射一顆人造衛星。能夠搶在美國前面發射衛星,毛澤東由衷盛贊蘇聯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他對赫魯曉夫說:“美國人吹得神乎其神,天花亂墜,為什么連個山藥蛋都沒有拋上去呢?”
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刻,毛澤東萌發了中國也要搞人造地球衛星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