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本好書將讓孩子受益無窮
- 怎樣幫助孩子愛上閱讀
- 王凱編著
- 1828字
- 2015-04-15 17:18:21
我們對所看的書必須做認真選擇,因為書,就如埃及國王在他的圖書館上所題的那樣,是“靈魂之藥”。
——奧利佛·文德爾·荷默斯
在所有無生命的物體中,在人類創造出來的一切事物中,書離我們最近,因為它包含了我們的真實思想、我們的志向、我們的憤怒、我們的幻想、我們對真理的忠誠。
——英國康拉德
文學是溝通人類心靈的橋梁,閱讀是一條極佳的路徑。書籍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尤其對精神世界的構建作用不容忽視。
只有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開始接觸我們民族以及全人類最美好的精神食糧,我們的孩子才能在一個人文素養豐厚的平臺上成長,也才能夠有真正輝煌的未來。
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認同這樣一個觀念:孩子們從小就應該多讀書、讀好書、讀最適合他們的好書。
孩子來到世上,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渴望,他們渴望快快長大,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嘗試許多不知道的感覺,渴望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生活中他們有太多的期待也有無數的疑問。書中描述的世界豐富多彩。書籍給孩子打開了解世界的窗口,蘊涵著的美好情感也給他們帶來了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使他們能緩釋現實世界里的壓力,獲得心理上的慰藉。大量閱讀書籍還可以柔軟孩子日漸堅硬的心靈,尋找到一種情感的參照和寄托。事實上,在孩子非常純真的年代,我們給孩子什么,將來就會收獲什么。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占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后,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一箱子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忘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么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俄國的羅蒙諾索夫小的時候,最希望得到的就是書,他是漁民的兒子。白天,他跟父親出海打魚,晚上,躲在板棚里看書。有一天,羅蒙諾索夫和父親在海上打魚,忽然,一陣狂風,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被吹落了,情況十分緊急。他不顧一切,沿著搖晃的桅桿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扎結實了,漁船恢復了平穩。狂風過去后,父親把他拉到身邊,笑瞇瞇地說:“孩子,我要獎賞你的勇敢,給你買件鹿皮大衣,好嗎?”羅蒙諾索夫搖搖頭。
“那你要什么呢?”
“我要買一本書,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
“難道一件鹿皮上衣還比不上一本書?”
“爸爸,我想要一本好書,什么知識都有的書。比方,天上的星星為什么會掉下來,為什么過去就是黎明……”
父親和水手們聽了,都驚奇得睜圓了眼睛。長大后,羅蒙諾索夫成了俄國著名的科學家、詩人、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他的科學研究范圍很廣,涉及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在科學研究的同時,他又進行文學創造和語言學家和歷史學研究,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作品。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是一句至理名言。讀一本好書,可以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文明行為、禮儀規范;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和好書交朋友,一個知心的好朋友,只要你肯積極地向它學習,積極地和它做朋友,它一定會把一切都毫無保留的全都傳授給你。書籍里的知識是無窮的,書籍里的樂趣和歡樂更是無窮無盡的,只要你善于動腦,善于去發現,你就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是來源于一本本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