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的誕生
19世紀時,人們還不能夠像今天這樣購買現成的照相膠片和化學藥品,必須經常自己制作需要的東西。所以每個攝影師同時也必須是一個化學家。
攝影中使用的材料之一是“膠棉”,它是一種“硝棉”溶液,亦即在酒精和醚中的硝酸鹽纖維素溶液。當時它被用于把光敏的化學藥品粘在玻璃上,來制作類似于今天照相膠片的東西。
在19世紀50年代,帕克斯查看了處理膠棉的不同方法。一天,他試著把膠棉與樟腦混合。使他驚奇的是,混合后產生了一種可彎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稱該物質為“帕克辛”,那便是最早的塑料。
1909年,美國的貝克蘭首次合成了酚醛塑料。20世紀30年代,尼龍又問世了,被稱為是“由煤炭、空氣和水合成,比蜘蛛絲細,比鋼鐵堅硬,優于絲綢的纖維”。它們的出現為此后各種塑料的發明和生產奠定了基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制造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
塑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難以收拾的后患,人們把塑料給環境帶來的災難稱為“白色污染”。
在城市、旅游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于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很多國家都采取焚燒或再加工制造的辦法處理廢棄塑料。這兩種辦法使廢棄塑料得到再生利用,達到了節約資源的目的。但由于廢棄塑料在焚燒或再加工時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污染環境,所以可以說廢棄塑料的處理至今仍是環保工作中令人頭疼的一大難題。
知識鏈接
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國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
塑料袋的發明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越來越多的人不懂得如何有效的環保使用,導致了塑料袋污染的全球化,呼吁大家盡量使用環保塑料袋,為我們的天空更藍做出自己的貢獻。
環保塑料袋與傳統塑料袋相比較擁有的優勢:
(1)水溶速度可設計選擇,完全溶解于水,無毒無污染。
(2)拉伸度強,張力好。
(3)透明度高,光澤好。
(4)柔軟度高,觸感好。
(5)耐油、耐溶劑性好,可熱封、可印刷。
(6)透氣系數低,阻氣性好。
(7)可加塑料子母扣或自粘膠袋。
(8)抗靜電性能優良,不吸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