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沖動的代價

沖動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爆發突然,缺乏理智而帶有盲目性,對后果缺乏清醒認識的行為缺陷。沖動靠激情推動,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其行為缺乏意識能動調節作用,因而常表現為感情用事、魯莽行事,既不對行為的目的做清醒的思考,也不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更不會對行為的消極和不良后果做理性的評估和認識,而是一廂情愿、忘乎所以,結果往往后悔莫及,甚至鑄成大錯,遺憾終身。我們每個人要想盡快成長就必須擁有克制沖動的能力,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沖動你克制住了,你就在成長的路上邁出了一步。

⊙⊙⊙

咬耳朵的故事

1997年,拳王泰森曾制造了體壇史上最大的鬧劇之一——咬耳朵。堂堂拳王為什么要在比賽中采用這種極端的手段報復對手呢?

在此之前,泰森為了奪得某拳擊組織的金腰帶,大戰老將霍利菲爾德。結果霍利菲爾德憑借豐富的經驗,使用各種被泰森稱為“下三爛”的手段,如摟抱、頭撞等,避免與泰森的正面沖殺,結果讓泰森有力使不出,輸掉了這場比賽。憋了一肚子氣的泰森第二年再次挑戰霍利菲爾德,沒想到這次對手故技重施,這讓泰森惱羞成怒,沖動之下,咬傷了老霍的一只耳朵。結果泰森不僅輸了比賽,而且還丟了尊嚴。

在后來的一次采訪中,泰森對當年的這一舉動表示了道歉:“其實我是好人,但我當時太沖動了,完全瘋掉了。”

無獨有偶,2010年8月,河南省也出現了一起“咬耳朵”事件。大致原委是:李某帶著幼子在小區門口的商店玩耍,店主也不時逗著孩子。結果店主不小心動作重了一些,把孩子推倒在地。李某見狀火冒三丈,不由分說就和店主打了起來。打斗中,占下風的李某沖動之下咬掉了店主的一塊耳朵。

事后,李某因故意傷人罪獲刑。他表示,自己當時確實太沖動了,后悔也來不及,只能乞求對方的原諒。

兩個“咬耳朵”事件,背后都是同一種情緒在作怪,那就是沖動。人們常說“沖動是魔鬼”,在沖動情緒的控制下,人們的行為完全是怨氣的宣泄,是欲望的爆發,幾乎毫無理性可言,所以在這種狀態下,人們的言行大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很難做到公平。更為嚴重的是,沖動時人的腎上腺素大量分泌,直接導致行為的破壞性大大上升。所以,沖動的代價往往是十分慘重的。

和憤怒、恐懼一樣,沖動也是一種消極作用很大的負面情緒。但是與其他負面情緒不同,沖動一般是由其他極端的情緒所引起的,因此它的成因很復雜。要想戰勝沖動,首先要了解導致沖動的不同原因,進而對癥下藥。

三種沖動

沖動一般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恐懼衍生的沖動。

藥家鑫是陜西省西安音樂學院的學生。誰承想,這位曾經受社會尊重的大學生卻在沖動的支配下變成了殺人惡魔。

2010年10月,藥家鑫在深夜駕著私家車去看望女友,結果在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個騎著電動車的女服務員。藥家鑫急忙下車查看受害者的傷勢,結果發現受害者正在用手機記錄自己的車牌號。

“當時我嚇壞了,生怕對方跟自己糾纏不清,要是他們鬧到學校甚至鬧到法院,那我的名譽、前途會受到很壞的影響。”由于對前途和命運的恐懼,藥家鑫只覺熱血沖頂,沖動之下,他狂捅對方8刀,然后駕車逃逸。后來,年輕的女服務員因為失血過多而死。藥家鑫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的一時沖動,毀了兩個家庭。

在這個案例中,藥家鑫先是感到了對自己名譽、前途的恐懼,這種恐懼沒有正確地排遣,進而轉變成了瞬間的沖動。

很多人的沖動往往來源于恐懼,正如前文所說,當自己的重大利益受到威脅時,人們就會產生恐懼情緒。可悲的是,人們往往處理不好這種恐懼,總是用那些“可能發生”的可怕事情在自己的頭腦中描繪出一幅巨大的悲觀圖景。在這種悲觀情緒的籠罩之下,人們就會產生第一類沖動——恐懼衍生的沖動。

第二種沖動是憤怒衍生的沖動。

“憤怒的江河一旦沖決堤壩,就會變成沖動的洪水,造成極大的破壞。”

鄭州的一對夫婦因為憤怒沒有得到宣泄,演變成了沖動,打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2010年5月,3歲的幼女小荃在媽媽阿紅的陪同下認圖板上的字,很快就認全了。孩子的爸爸徐利回到家中后,阿紅興奮地跟丈夫說:“小荃把圖板上的字都認全了!”爸爸聽后也很高興,拿著圖板要考考女兒。結果認到“森林”的時候,年幼的小荃總是把這兩個字念反,教了好幾遍也記不住。爸爸頓時火冒三丈:“笨得像豬一樣!跟你媽一樣笨!”說著拿起拖鞋沖著小荃的胳膊和腿沒輕沒重地抽了過去。挨罵的阿紅也一時氣不過,拿著鞋刷子一起打小荃。

挨打后的小荃第二天出現了身體不適,但是仍在氣頭上的父母沒有帶她去醫院看病,任憑孩子不吃飯也不聞不問。兩天后,小荃渾身烏青,眼球上翻,送到醫院后搶救無效死亡。

在幼兒園老師的眼中,小荃是個聰明乖巧的孩子,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親生父親竟對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下如此毒手呢?原來,徐利是個重男輕女的人,思想很愚昧。當阿紅為自己產下一女后,他感到很惱火,“一看到自己的女兒就氣兒不打一處來”。平時孩子只要一不聽話,徐利的火氣馬上就上來。這次孩子又沒有認出這么“簡單”的字,徐利平時的怒氣一時間爆發出來,演變為沖動,結果將孩子虐待致死。

這個悲劇背后反映出來的道理其實十分普遍,很多人的沖動源于日積月累的或者是一時爆發的憤怒。憤怒中人的言行都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如果得不到正確地宣泄,這種負面情緒很可能直接向他人爆發,這時人們就會產生第二類沖動——憤怒衍生的沖動。

第三種沖動是欲望衍生的沖動。

某著名心理學家曾如是說:“欲望應該是沖動的最本質屬性。”

20世紀90年代,一起犯罪事件曾震動美國。在一個清晨,一個窮困潦倒的男子無所事事地在公園的樹林里游蕩,長期的貧困使他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就在這時,他看到一個年輕的漂亮姑娘正沿著湖邊晨跑,緊身的運動服裝襯托出了她姣好的身材,而邊跑邊聽的高檔隨身聽同樣吸引著男子的眼球。“強行占有她,然后搶走她的隨身聽”是該男子的第一反應。當女孩兒跑第二圈的時候,男子突然從湖邊的樹林中躥了出來,實施了他的“計劃”。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女孩兒大聲呼救,怕事情敗露的他一怒之下將女孩兒打死,然后畏罪潛逃。由于當時的偵破條件有限,這個案子一直懸而未決。過了近十年,案情終于浮出水面,當年這個少女奸殺案的嫌疑人也最終落網。落網后,男子仍然對當時的所作所為后悔不迭:“當時我的生活無聊極了,對金錢和異性的饑渴讓我昏了頭腦,當時我真不該那么沖動,這十年潛逃的噩夢可能就是對當時的懲罰吧……”

大千世界,沖動的案例林林總總,有的人見錢眼開,有的人見利忘義。其實人都是有本能的,心靈深處最本質的需要讓我們對一些事物的欲望非常強烈,而且具有持久性,這些事物包括食物、金錢、異性等。一旦這些欲望得不到應有的控制,人就會為了欲望不顧一切,也就是產生了第三類沖動——欲望衍生的沖動。

別讓沖動毀了你的理智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這句古訓如同警鐘一般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應當理智地面對身邊的人與事,不要因為一時沖動而鑄成大錯,令自己終身悔恨。

根據調查研究表明,人在憤怒的時候,智商最低,特別容易做出沖動的傻事。在憤怒的關頭,人們往往會自以為是,做出非常武斷的決定,其沖動行為的危害性不可估量。

七百年前,在遙遠的北威爾士,有一位王子要出門打獵,他留下自己的愛犬在家看護嬰兒。等王子打完獵回到家,竟發現自己的孩子不見了,搖籃旁邊的地毯被鮮血染紅,而自己的愛犬卻伏在地上舔著嘴邊的血,高興地望著主人。王子頓時有種不祥的預感,一定是愛犬獸性發作吃了自己的嬰兒,想到這里,王子大怒,拔出身上的長劍刺入愛犬的肚子。隨著愛犬的一聲慘叫,驚醒了在地毯下熟睡的嬰兒,這時王子才發現門后的角落躺著一條渾身血跡的狼。

原來在王子外出的時候,這條狼想要偷吃嬰兒,愛犬拼命與狼奮力搏斗,咬死了狼保住了嬰兒的生命。王子號啕大哭,悔恨不已,就這樣因為自己的一時沖動而永遠失去了愛犬,可是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因為王子的內心被強烈的憤怒占據,喪失了理智,一時間走向了情緒的極端,忽略了對現實情況最基本的判斷與核實。王子如果能給自己三分鐘時間去平靜心緒,控制沖動,也許事實的真相就會及早被發現,那么可憐的愛犬也能幸免于難了。

在沖動的當下,人們會頭腦發熱,不顧一切地發泄憤怒與仇恨,將自己的生死禍福拋之腦后。沖動之人就如同魔鬼附身一般,被憤怒和怨恨蒙蔽了心智,為逞一時之快,為泄一時之憤,付出了慘痛代價。回顧一下生活中令我們后悔不已的事情,其中是否隱藏著沖動的影子?因為沖動,有人痛失愛人;因為沖動,有人誤殺好人;因為沖動,有人家破人亡;因為沖動,有人一無所有……家庭的矛盾、愛情的失敗、工作的挫折、人際交往的差強人意,諸如此類的種種問題接踵而來,讓我們措手不及、目不暇接,于是,我們生氣了,惱怒了,沖動了。在短短的時間內,沖動的惡魔讓我們一步步走向非理性的悲苦境地,引發了難以預計的惡果和災難。

蕭伯納笑對挑釁者的故事為人稱道。在他的劇作《機器與人》首次公演結束謝幕時,有觀眾無禮羞辱他的劇本爛透了,蕭伯納并沒有因為憤怒而沖動,而是向這位觀眾鞠躬用寬容的幽默化解了尷尬的場面。蕭伯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那句名言:“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面對沖動的惡魔,蕭伯納唯一的武器就是自我控制,用理性和冷靜去戰勝感情用事,摒棄失控沖動,讓無事生非、尋釁滋事者自討沒趣。

沖動易怒本就是一件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不僅會影響人際關系,還會傷人傷己。很多人因為一時沖動說出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事后捶胸頓足懊悔不已。

古往今來,仁人志士都用“三思而后行”的警語來自我勉勵。面對世事無常,我們要學會忍耐,通過忍耐來鍛煉毅力、陶冶性情,做一個善于容忍、不計得失的寬大之人。一切沖動都是可以避免的,世上沒有后悔藥,但是卻有治療沖動的良藥。沖動還是理智,完全取決于你自己。

在生氣憤怒的時刻,要學會與自己對話,三思而后行。試著用自我控制和忍耐武裝自己的內心,在沖動時刻,不再是束手就擒的弱者,而是理智的強者。只有戰勝沖動的魔鬼,才能收獲平安健康的幸福人生。

戰勝沖動的普遍方法

引起沖動的原因十分復雜,但是要想戰勝沖動,還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

首先是保證睡眠。一般情況下,人在睡眠不足時會出現“腦子短路”,如果睡眠嚴重不足會頓生厭煩、焦慮之情,這會讓一個人自我克制的能力大大降低,人就好像變成了一個干燥的炸藥包,遇到一點兒火星就會瞬時爆發。所以,容易沖動的人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勞累過度得不到正常休息,如果是的話,要及時調整休假了。

一個企業的老總,平時大事小事都應對自如,談判桌上更是談笑風生,遇到多大的困難、多么難纏的對手都能應對自如,這樣的風范讓競爭對手都好奇地向他詢問是否有什么奇招。老總的回答很簡單:“當我感到自己要克制不住自己的時候,就停止加班,補充睡眠。”可見,睡眠恰似春風細雨,能夠撫慰人們躁動的心靈。

其次是加大閱讀量。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似乎“愛沖動”和“沒涵養”有著某種聯系,事實確實如此。很多人沒有足夠的閱歷,做事只憑自己的感覺,從不考慮后果,經常沖動。如果愛沖動的人有這個特點的話,建議多讀一些書。“書如人生”,讀一本書的過程,就是了解不同人生的過程,也是重新審視自己人生的過程。書讀得多了,一個人的涵養和氣度都會有所提升。

三國時期吳國的大將呂蒙,沒有受過什么教育,做事總是憑著一腔熱情,不考慮后果,結果往往在沖動之中把事情搞砸。后來他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刻苦讀書,結果以后做事考慮周全多了,沖動的概率大大下降,因此有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佳話。

對癥下藥

如上文所說,很多人的沖動源于過度的恐懼,而這種恐懼常常來自我們悲觀的想象。如果發現這種現象出現在自己身上時,要盡快擺脫這種悲觀想象,試著描繪一幅美好的生活畫面。電視連續劇《武林外傳》中,郭芙蓉有一句名言:“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這句話很搞笑,實際上正是“描繪快樂圖景”這一方法的生動體現。

就拿藥家鑫的例子來說吧,如果他撞人之后產生的是另外一種聯想——“我主動地停車,請求對方原諒。如果對方傷勢較重,我會把她送到醫院,并及時跟雙方家人溝通,這樣對方肯定不會糾纏不清的”——恐怕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許多人的沖動源于憤怒,當自己感到怒不可遏,馬上就要爆發的時候,試著倒數十個數。

某著名籃球教練曾經這樣說:“我承認自己很愛沖動,但是我正在試著克服這個缺點。看到我的球員發揮不好時,我總是想大喊大叫,不過在大叫之前我會默數十個數,想想他們是不是差到我必須發脾氣,是不是沒有盡全力,是不是沒有上進心,結果答案往往都是否定的。這樣,我沖動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桦甸市| 大名县| 行唐县| 洛阳市| 江川县| 南涧| 东光县| 将乐县| 靖江市| 湘乡市| 洛宁县| 贵溪市| 普陀区| 平泉县| 太白县| 攀枝花市| 石屏县| 崇明县| 合肥市| 鹿泉市| 新田县| 新干县| 大同市| 抚顺县| 康保县| 广安市| 通山县| 扎兰屯市| 龙井市| 楚雄市| 白城市| 麻栗坡县| 东辽县| 阜南县| 大邑县| 辽阳县| 琼海市| 肇州县| 香河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