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遷都于殷
決意遷都
商王太甲死后,王室內部因爭權奪利而發生了愈演愈烈的斗爭。由于王位的繼承還沒有確定的規則,因此每一代君主死后,都會爆發一場激烈的王位爭奪戰。
盤庚的本名叫作旬,是商湯的第九代孫、商朝的第二十個王。他本是第十九代王陽甲的弟弟,哥哥去世后,他也是通過一番激烈爭斗才登上王位。盤庚很善于觀察形勢,因此深深地明白,應當趕緊想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來緩和各種矛盾沖突,挽救商朝的衰亡。
盤庚認為,扭轉國家形勢的最佳出路就是把都城遷到殷,因為殷這個地方西依太行山,地勢西高東低,而且前面有一大片土地肥沃的平原。洹水自西北向東南穿過,取用水方便,有利于農業生產。在此開墾荒地,不愁國力不富。另外,殷正處于簸箕口處,地勢險要。這對有效管理全國,以及出兵打仗,都比較方便。從政治上考慮,遷都以后,一切都得從頭做起,王室貴族就會受到抑制,階級矛盾就可以得到緩和;遷都還可以避開那些叛亂勢力的攻擊,保障都城的安全。而外部的干擾少了,統治就可以穩定很多。
侃侃而談,恩威并施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遷都這個決定。一些奴隸主貴族們極力反對遷都,他們害怕到了新的地方不能照舊享樂。盤庚于是把奴隸主貴族們召集起來,對他們公開說明遷都的理由。他在講話中時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時而用嚴刑峻法威脅他們,時而又用先公先王的神靈恐嚇他們。
《尚書·盤庚》記錄了盤庚的這些訓話。先是勸告,告訴大家搬家到殷的好處。他說:“我要遷都是繼承先王的基業,以平定四方……我要像先王關心臣民那樣關心你們,保佑你們,帶著你們去尋求安樂的地方。你們如果不與我同心,先王的在天之靈便要責罰你們,降下不祥。”“我之所以要遷都,正是為了使得你們的生活安定。”
然后是威脅,他用強硬的口氣,警告大家一定要老老實實地服從遷都的命令,否則就要采取嚴厲的制裁措施。他說:“我將要把你們殺戮了,絕滅了,不讓你們把任何一個惡劣的種子遺留在這個新邑之中。”最后他號召民眾說:“去吧!去尋求安樂的生活吧!現在我要把你們遷徙過去了,在那邊,永遠安定你們的家。”
遷都一舉,功在千秋
可是斗爭并沒有結束,老百姓到了一個新地方,生活不習慣,吵嚷著要回老家。奴隸主貴族們就乘機起哄,煽動大家搬回老家去。盤庚沉著應對,他告誡奴隸主貴族們不要貪圖享樂、聚斂財寶,而要謀生立功,施恩惠于人民,與人民同心,治理好國家。過了幾年,局面才安定下來。
盤庚遷殷擺脫了長期以來舊勢力的影響,加上殷都附近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特別是勞動大眾的辛勤勞作,終于在較短的時間里出現了“百姓由寧,殷道復興,諸侯來朝”的局面。殷都被建設成了一個十分繁榮的都市,衰落的商朝也由此出現了復興的局面。從此,商朝的都城就固定在殷城,再也沒有遷移過。
盤庚遷殷,在商代歷史上是意義重大的,這使得商代早期四處游移的都城有了定所,此后一直到商朝滅亡都以此為都。商朝從此政治穩定,經濟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商也因此有了“殷”的別稱。因此,史學界也一直將盤庚遷殷列為商代歷史上一個重大事件,有的學者甚至以盤庚遷殷為標志,把商代歷史分為了前期和后期兩段,盤庚對于商朝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也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