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盧戰爭
時間
公元前1世紀
人物
愷撒
阿里奧維斯圖斯
維爾琴蓋托里克斯
到了公元前1世紀,高盧全境可分為三大部分和族群,即中部的高盧人、北部的比爾其人和西南部的阿基坦尼人,其中占地面積最為廣闊、人口最多的是高盧人。高盧人是體質上較純粹的凱爾特人,比爾其人是凱爾特人與日耳曼人的混合體,阿基坦尼人是凱爾特人與當地的伊比利人通婚混融形成的族群。各部族的人體質特征略有差異,但是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和宗教。
征服高盧

凱爾特人制造的銅圓盤
高盧與相鄰的羅馬帝國時有爭端,高盧人時常入侵羅馬的邊境,曾經挫敗過羅馬人。或許只是作為借口,或許真的是為了洗雪恥辱,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羅馬人以“雪恥”為口號,野心勃勃地試圖侵占高盧。經過幾十年時斷時續的戰爭,羅馬于公元前1世紀左右占領法國地中海沿岸,控制了高盧部分地區。
公元前58年,愷撒出任高盧總督。作為平民派領袖的愷撒深知如果要與其他兩位巨頭抗衡,必須獲取更大的聲望。于是,他將目光投向了高盧,希望通過擴展版圖來贏取政治資本。愷撒一上任便開始積極備戰,高盧人恰好在此時給了他一個絕佳的出兵名義。當時在萊茵河一帶(今瑞士境內)居住著高盧人的一個部落——海爾維人。在遷徙的過程中,海爾維人觸犯了另一部落埃督伊人的利益,埃督伊人于是向愷撒求助,愷撒自然樂于出兵。公元前58年,在比布拉克特戰役中,羅馬軍團大敗海爾維人,把他們趕回了老家。經此一役,遷徙時原有36萬人的海爾維人只剩下了11萬人,可見當時的戰斗之慘烈。
埃督伊人的敵對部落塞夸尼人與海爾維人保持著比較友好的關系。他們向日耳曼一個部落的首領阿里奧維斯圖斯乞援。阿里奧維斯圖斯派出了陣容齊整的部落軍協助塞夸尼人作戰。戰爭伊始,高大威猛的日耳曼人曾經使羅馬人戰戰兢兢,取得了初步勝利,但是他們最終還是慘敗于軍事天才愷撒的手下。
兩戰皆告捷,愷撒借此在占領區駐軍,將勢力范圍擴展到高盧其他地區,這引起了高盧人的普遍不滿,尤其是北部的比爾其人。次年,比爾其人首先行動,各部落相互聯合,組成了反羅馬人同盟,浩浩蕩蕩向羅馬軍隊進攻,試圖把羅馬人趕過阿爾卑斯山去。兩軍交戰激烈,勝負難分。酣戰之時,愷撒率領的羅馬軍團突然后撤。比爾其人大喜過望,急忙追擊。當他們追至安特河口準備渡河時,預先埋伏在河畔的愷撒精銳部隊突然殺出,將比爾其人的大軍攔腰截斷。比爾其人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隨后,愷撒揮軍直入比爾其人腹地,整個比爾其人部落毀滅殆盡。
此后,愷撒又用武力、討好承諾、離間等手段征服籠絡了其他高盧部落。到了公元前56年,高盧基本上已經落入了羅馬的掌控之中。愷撒在各軍事重鎮和交通要沖駐軍,采取嚴密的措施牢牢地監控防范高盧人。
奮起反抗
高盧人不甘忍受羅馬人的掠奪和統治,各地區陸續爆發起義。公元前52年,高盧爆發了一場幾乎席卷全境的反對羅馬占領者的起義,領頭者是高盧部落之一阿爾維恩人的首領維爾琴蓋托里克斯。在維爾琴蓋托里克斯的領導下,高盧人頻頻向羅馬進攻,多次重創了羅馬軍團。
高盧人的起義遭到了羅馬人的瘋狂鎮壓。經過一番作戰對壘之后,起義者被羅馬人圍困在阿萊西亞堡壘。十幾萬羅馬大軍團團包圍了阿萊西亞,并構筑了大批工事壁壘。防御工事延綿數十千米,被圍困的5萬高盧人已經沒有逃生的希望了。
最后,起義軍幾乎全被羅馬軍殲滅,首領維爾琴蓋托里克斯被俘。將維爾琴蓋托里克斯囚禁了6年后,趾高氣揚的羅馬人把他帶回了羅馬。在凱旋儀式上,他像動物一樣被游行示眾,最終被絞死。
阿萊西亞戰役的失敗宣告了高盧人輝煌歷史的終結。之后,高盧雖然陸續有零星的起義,但是都被輕而易舉地鎮壓了。公元前51年,羅馬在高盧建立行省,正式確立對高盧全境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