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半夏

【別名】半下、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尖葉半夏、羊眼半夏、地珠半夏、京半夏、水玉、地文、和姑、守田、示姑、地雷公、狗芋頭等。

【來源】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產地溯源】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產于四川、山東、河南、湖北、江蘇、安徽等地。

【現代研究】半夏主要含有揮發油、氨基酸、皂苷、多糖、脂肪、直鏈淀粉等。藥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止嘔、抗腫瘤、抗心律失常和室性早搏、抑制胃液分泌、預防和治療胃潰瘍、防中毒、抗早孕等作用。

【選購保存】半夏的選購以色白、質堅實、粉性足者為佳。因半夏含有毒成分,應盛于專門容器或專柜保管,并注上明顯標記。置于陰涼、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蟲蛀。

效用特點

半夏因藥性偏溫,最善于溫化寒痰,被稱為燥濕化痰、溫化寒痰的要藥。最擅長治療痰濕壅滯所致的咳嗽,痰液白色、質地清稀,如急慢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半夏的常規用法是水煎服,用量3~10克,外用適量。生半夏有毒,對口腔、喉頭和消化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性,可引起失音、嘔吐、水瀉等副作用,嚴重的喉頭水腫可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但這種刺激作用可通過炮制、煎煮而減輕或消除,所以半夏內服一定要炮制后才能使用,必須煎熟,以避免中毒。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長于降逆止嘔;法半夏長于燥濕且溫性較弱;清半夏則有化痰消食之功;竹瀝半夏能清化熱痰,主治熱痰、風痰之證。誤服生半夏發生中毒時,可服姜汁、稀醋、濃茶等,如用生姜30克、防風60克、甘草15克,煎湯,先含漱一半,再內服一半,或以醋30~60毫升加姜汁少許,漱口或內服;必要時給氧或作氣管切開。

半夏雖然功效良好,但也不可以隨便服用。首先,中藥“十八反”理論記載半夏反烏頭,不能與之同用;其次,其性溫燥,陰虛燥咳、血證、熱痰、燥痰者應慎用。

治病驗方

二陳湯:半夏、陳皮各15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生姜7片,烏梅1個,水煎服。燥濕化痰,理氣和中。治療濕痰證,癥見咳嗽痰多,色白易咳,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經性嘔吐等見上述證候者可選用。

半夏僵蠶全蝎粉:半夏、白僵蠶各15克,全蝎1個,上同為細末,以綠豆粉調貼于太陽穴上,干即易之。治頭痛。

半夏紅棗飲:半夏、黃芩各9克,干姜、人參、炙甘草各6克,黃連3克,紅棗12枚,水煎服。治心下痞,結胸,梅核氣。

半夏劑:半夏9克、黨參6克,水煎煮,對蜜30克,每日1劑,分2次服。治療反胃嘔逆。

備用成藥

二陳丸:燥濕化痰,理氣和胃,用于痰濕壅滯所致的咳嗽,癥見咳嗽痰多,胸脘脹悶,惡心嘔吐。

半夏止咳糖漿:止咳祛痰,用于風寒咳嗽,痰多氣逆。

法半夏枇杷膏:潤肺止咳,理氣化痰,用于咳嗽痰多,咳痰不爽,咽喉干燥。

清氣化痰丸:清肺化痰,用于痰熱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黃稠黏,胸腹滿悶。

川貝半夏液:潤肺止咳。用于陰虛,燥咳等證。

經典藥膳

二陳湯粥:半夏9克、茯苓9~12克、陳皮6克、大米50~100克、白糖適量。將上述藥物煎取藥汁,去渣,加入大米煮粥;或將陳皮曬干,研成細粉,每次3~5克,放入已經煮沸的粥中。每日2次,空腹食用。順氣健脾,化痰止咳,用于痰濕咳嗽、胸膈滿悶;還可用于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宁津县| 开原市| 新和县| 淮阳县| 区。| 兴和县| 栖霞市| 沙河市| 项城市| 旌德县| 会理县| 姚安县| 彭州市| 开封市| 元江| 嘉定区| 阜宁县| 灯塔市| 小金县| 三明市| 英吉沙县| 巴中市| 阳谷县| 昌吉市| 台南市| 太和县| 博白县| 阳西县| 诸城市| 高尔夫| 涞源县| 门源| 伊川县| 长乐市| 吉林省| 东乡族自治县| 朝阳县| 奉贤区| 南木林县| 苏尼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