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談吐為你掃清障礙
談話,和作文一樣,有主題,有腹稿,有層次,有頭尾,不可語無倫次。
——梁實秋
一滴蜜糖比一斤苦汁更能吸引更多的螞蟻,良好的談吐,令人心花怒放,滿面春風。
一個人的能力要獲得別人的認可,必須通過一定的途徑進行展示。一個表達能力不足的人在展示自己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困難。就算是他擁有著卓越的想法,并且付出了十足的努力,可是沒有了語言的相助,這些才華和努力也不能被別人所了解。良好的語言能力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展示自己,更能夠為我們辯護,從而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成功機會,更快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美國前總統里根在訪問加拿大的時候,曾經遭遇過一次突如其來的混亂。當時,里根正在臺上演講,忽然看到下面一陣騷動,有人還舉出了反美的標語。這種行為很快就被維持秩序的警察制止了。但是作為主人的加拿大總理皮埃爾·特魯多還是感到非常尷尬。
看到皮埃爾·特魯多臉上掛著不安的笑容,里根總統在講臺上笑著說:“這樣的情況在美國是時常發生的,我的演講總是可以遇到這些老朋友。我想今天的這些人或許是特意從美國趕來,為我的演講助興的。”
這一番幽默的自嘲讓現場本來緊張的氣氛頓時變得輕松起來,皮埃爾·特魯多的尷尬也立刻被化解。在大家雷鳴般的掌聲中,里根的演講得以繼續下去。
可見,擁有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夠幫助我們跳出困境,輕松化解難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遭遇類似的尷尬,卻不能做到這般游刃有余。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期期艾艾和欲言又止。如何讓自己的語言表達變得雋永動聽,讓每一名聽眾都可以愉悅地接受,并有效地幫助我們取得成功,這就是語言藝術的奧秘所在。
周總理是一個非常精通外交辭令的人,他總是能用輕松的語言化解難言的尷尬,達到舉重若輕的效果。在國際外交界中,至今還流傳著一個他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之間的對話。
在聯合國的一次會晤中,基辛格對周總理說:“為什么中國人走路總是喜歡低著頭,而美國人走路卻總是昂著頭?”
這句話猛一聽好像是一種隨意的調侃,并不帶有任何意味,或許它帶著一絲不友善,卻沒有明顯的惡意,因此也讓聽者無法找出基辛格的失誤。如果針鋒相對地回答,則會顯得有失風度;而如果閉口不言,又會讓自己白白令人嘲笑。
周總理聽基辛格說完,便也笑著用調侃的語氣說:“因為中國人在走上坡路,自然要低著頭走;而美國人在走下坡路,所以昂著頭也不奇怪。”聽了總理這一番巧妙的回答,連基辛格在內的各國代表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個回答之中不僅有敏捷的思維,更有恰當的分寸,雖然帶著開玩笑的成分,仔細回味卻也能體會到反唇相譏的意味。整個談話的氣氛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但周總理已經很好地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要想在談話中有得體的表現,就必須要對自己所說的話有提前的認知和考慮。針對自己的談話對象以及要講的內容,每一個談話者都應該在說話前打好腹稿,在腦海中構想好自己要怎么講,同時觀察周圍的環境,掌握對自己的談話有所影響的各種因素,這正是所謂的“凡事預則立”。
在我們的身邊,隨處都可以看到因為不得體的談話而帶來的不良影響,不管是個人生活還是事業都會因為未經思考的談話而陷入窘境。就算是父子、夫妻這樣親密的關系,都會因為不恰當的話而讓感情受到傷害;就算是大型企業,也會因為不得體的發言而失去支持。小說家亞諾·本奈曾經說過:“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沖突都起因于惱人的聲音、語調以及不良的談吐習慣。”一個小小的語言習慣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這么大的影響,我們又怎么能不對它加以更多的重視呢!
宰相劉羅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本名劉墉,生活在乾隆時期,出任乾隆帝的宰相,深得他的信任,乾隆帝不管大事小情都非常樂于與他商議。閑來無事,乾隆帝還喜歡和劉墉聊天,只因劉墉才思敏捷,對答得體,總是能說出讓乾隆帝會心一笑的話。
有一回,在議完政事之后,乾隆帝又和劉墉閑聊起來。他感慨地說:“我們轉眼之間都要變成老人家了!”
看到乾隆帝一臉的傷感,情緒低落,劉墉便笑著說:“皇上,您還很年輕呢,正是做大事的時候。”乾隆帝聽他這么安慰自己,只是搖搖頭說:“我屬馬,已經五十了,怎么還年輕呢?你既然這么說,你今年多大了?”劉墉畢恭畢敬地回答說:“皇上,我今年也五十,是屬驢的!”
聽到這個奇怪的答案,乾隆帝立刻來了興趣,問他:“你我都是五十,我屬馬,你怎么屬驢呢?”
劉墉看到乾隆帝一臉疑惑,便笑著說:“皇上是天子,您屬了馬,微臣怎么還敢屬馬呢?所以就只好屬驢了。”
這一番對答不僅出乎意料,而且還表達出劉墉對乾隆帝的恭敬,不禁讓乾隆帝笑逐顏開,剛才傷感的情緒早就一掃而光了。
能夠獲得乾隆帝的認同,劉墉憑借的不僅是自己的才智,更發揮了語言的無窮魅力。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要想在談話中獲得別人的認同,就要學會使用對方熟悉的語言,談論對方關心的話題,還要根據談話的環境進行靈活的變通,只有這樣才能契合對方的心情,從而達成目的。
在今天的社會,雖然沒有了生殺予奪的皇帝,但在工作和生活中靈活地運用語言藝術,以自己良好的談吐來贏得別人的認可,依舊是獲得成功的方法之一。
智慧箴言
話總是說給別人聽的,至于說得好不好、是否說到別人心坎上,不僅要看話語是否適當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要看別人能不能理解并且樂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