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張掖丹霞 我國北方干旱區的地質奇觀

張掖的肅南和臨澤深藏著一處震驚世界的絕色美景,她無需半點裝飾,卻美不勝收,如同一位“養在深閨人不知”的絕色佳人。走進去,滿目絢爛似丹霞,奇特的山體仿佛覆蓋在一片褶皺四起的布鍛,色彩絢爛,紋理綿延,盡顯壯闊蒼涼之風,散發著攝人心魄的磅礴之美。這就是我國六處最美奇異地貌之一的丹霞地貌。

五彩丹霞天工造

發育于甘肅省張掖市境內祁連山山麓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是一處極為罕見的地質奇觀。位于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白銀鄉和康樂鄉及臨澤縣倪家營鄉交界處,東西長40余千米,南北寬10余千米,總面積529平方千米。該丹霞地貌有窗欞狀、宮殿狀、柱廊狀、泥乳狀、疊板狀、陡斜狀和蜂窩狀七大類型。其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渾;與之相映成趣的彩色丘陵色彩斑斕、絢麗多姿、氣勢宏大。這兩種奇特的地貌景觀相互襯托,成為國內獨特的地質遺跡,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重要的科研價值。2012年,經國土資源部批準正式設立為國家地質公園。

據《甘肅張掖丹霞地貌暨彩色丘陵省級地質公園綜合考察報告》,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發育的地層為白堊系中下統碎屑巖地層。白堊紀早期,這里是大陸性很強的干旱或半干旱氣候,伴隨著地殼運動盆地下降并擴大,沉積了紅色碎屑巖,其中下部以粗碎屑巖為主,整體上呈環狀分布,顆粒具水平分帶現象,交錯層理發育,表現為山麓堆積,相當于區內的下溝組;白堊紀中期,這里處于干燥、濕熱相互交替的還原環境中,盆地的長期緩慢下降,使沉積條件轉變為湖泊沉積,分布于環狀的內部,沉積了紅、紫紅、黃綠、灰綠、灰黑等雜色砂質泥巖、泥巖細顆粒地層。由于當時沉積環境的不同,沉積物中的鐵離子不斷進行氧化還原的交替,因而形成了這色彩不同、巖性各異的層狀地層,并大面積分布,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從構造上講,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分布區位于祁連造山帶山前斷裂帶附近。經歷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地層不同程度的抬升,并產生了大量的斷裂及褶皺等構造。伴隨構造活動,在白堊系中下統的厚層狀紫紅色砂巖、礫巖夾砂礫巖堅硬地層中,也形成了極度發育的斷裂及節理。流水侵蝕、風化剝落和崩塌等外動力作用往往沿這些斷裂和節理進行,對丹霞地貌的發育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時,區內新構造運動活躍,其活動特點以區域不均勻升降運動為主,并且具有繼承性,主要表現為山區長期上升,山前與河谷地帶震蕩性上升,盆地沉降。

七彩丹霞地貌

張掖丹霞地貌分布于侵蝕—構造作用形成的中低山區,其南部為侵蝕—構造中高山區,北部為山前沖洪積平原,期間有侵蝕—堆積成因的梨園河河谷自西而東穿過。這里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253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且多以集中的大雨及暴雨形式出現。在這種山麓地帶大強度的降水產生的水蝕作用和河西走廊強勁的風蝕作用以及崩塌共同為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外動力條件。

萬象綿延極壯闊

張掖丹霞地貌,主要由三部分不同的景觀群和彩色丘陵組成。

窗欞狀宮殿式丹霞是張掖最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它是在水平及緩傾斜紅色巖層的陡壁上,水力沿節理下蝕,又在軟巖夾層中受包括風力的側蝕,共同作用形成的樓體狀、格子狀式的丹霞地貌。其主要分布在蘆葦溝—敖河及冰溝一帶的溝谷內懸壁上,其規模宏大,景致特別,紅色薄層砂巖構成樓體頂、底板,厚層泥巖中的泥柱似窗欞樓柱,清晰可辨,閣閣相扣,層層疊疊,且頂部綠草叢生,氣勢雄偉,形象逼真,猶如世界建筑大師巧奪天工之作。典型的景點有“神仙宮”、“萬佛峽”和“古城堡”等。神仙宮如巨船、如古堡、如摩天大廈、如歐式建筑群,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久遠而神秘的盧浮魅影;在神仙宮,每層間的閣前沖刷堆積形成的大小不等的泥幕、泥掛扇體群猶如閣前扇簾,緊緊相連,錯落有致,閣體大小不同,高低有別,似有大小神仙排定座次之感,令人嘆為觀止。在萬佛峽,數以萬計的小佛匯聚于此,情態逼真,有持卷頌經的,有雙手祈福的…他們中有東方的得道高僧,也有西方的天竺圣佛,還有天界的觀音佛祖,他們在萬佛峽濟濟一堂,仿佛有佛音在谷中回蕩,給人一種神圣,一種肅穆和一種心靈上的靜謐。

柱狀式丹霞是獨立分布的單體擬人擬物景觀,其由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進一步發展而來。水蝕作用使得垂直裂隙及節理加寬、圍巖坍塌、陡崖坡不斷后退且面積越來越小,整個巖體退縮成為“堡狀殘峰”或孤立的“石柱”,并再次經過水力和風力的侵蝕使之圓潤,形成了如柱、如瓶、如鹿、如駝、如龜、如鷹、如靈芝、如情侶、如壽星等千奇百態的擬人擬物景觀群落。該地發育的景觀主要有:“仙駝迎客”、“雙龜聚首”、“盼郎歸”等。或人或物生動形象,惟妙惟肖,每一處景都會使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一些美麗的傳說。

巷谷式丹霞地貌,是水流沿原始構造層面或垂直裂隙及節理下切侵蝕而成的“巷谷”和“一線天”狀的景觀。這種景觀在該地主要發育在神鷹大峽谷。陡峭的赤壁平靜而威嚴,曲徑通幽,如夢如幻,走進其中,猶如江南雨巷。其實,這種景觀是丹霞地貌發育的最初階段,是丹霞地貌的少年期。

彩色丘陵景觀嚴格受白堊系中下統中溝組地層的控制,在紅山灣、南臺子、敖河一帶呈環狀分布。因其風化外貌似丘陵狀大面積分布,故以“彩色丘陵”命名。薄層狀泥巖、砂質泥巖及頁巖互層,紫紅色、灰綠色、黃綠色、灰黑色等雜色疏密相生,組合有序,極富有韻律感和層次感;后期的構造運動使其表現為單斜山和單斜群峰,再加上該地層極易風化,形成了圓渾丘陵狀的地貌景觀。地形扭曲了色彩,色彩幻化了地形,形成了這五彩斑斕的丘陵。其形似東方霓裳,如曉露芙蓉。彩色的條紋如絲如帶,隨著山勢的起伏,隨著山坡的陡緩揮灑自如,綿延展布,恰似一道錦緞鋪就的彩色長廊。置身其中,你會被這些山石的華美,被它的大氣魄所震撼。

A色彩繽紛的丹霞地貌

B張掖丹霞地貌區石刻“丹霞觀止”

C冰溝丹霞地貌

奇險靈秀美如畫

張掖丹霞地貌、彩色丘陵作為一種特殊的山岳風光資源,有著與眾不同的風格,順梨園河沿路觀賞,移步換景,綿延數千米,處處引人入勝,美不勝收。

這里的美首先體現在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的奇特。怪石崢嶸是一景,形象逼真,千姿百態的似人、似禽、似獸造型又是一景,雄偉壯觀又雕琢精巧的窗欞狀宮殿群落是一景,氣勢宏偉、絢麗無比的彩色丘陵鏈還是一景……。置身其中,猶如游覽山石園林,猶如欣賞風景名畫,這些出自于自然之手的作品,使人深深地體會到一種自然的空靈感和神秘感,給人一種心曠神怡、榮辱皆忘、超越世俗的境界。不同角度的觀賞有不同的景象變化,帶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這些山石妙趣橫生,日出月落不同,陰晴明晦相異,來時是一景,去時又一景,確有美不勝收、留戀往返之感;清澈的梨園河水流湍急,兩岸的綠洲景色宜人,給張掖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又增添了生機和活力,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感嘆這山的奇特、水的淳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津县| 大新县| 加查县| 河间市| 长葛市| 泰来县| 龙井市| 沂源县| 新绛县| 长沙市| 新巴尔虎左旗| 永安市| 保山市| 三都| 宁夏| 邢台县| 张北县| 酒泉市| 南阳市| 固阳县| 河北区| 基隆市| 河西区| 盘山县| 图们市| 来宾市| 曲阜市| 大名县| 曲麻莱县| 桐乡市| 齐河县| 温泉县| 酒泉市| 太湖县| 灵川县| 和政县| 东乡| 上虞市| 嘉荫县| 乡宁县|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