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中國美麗江西
- 王越
- 3141字
- 2019-01-01 16:20:35
蒼潤高逸匡廬山
傳說商朝時,有位叫匡俗的先生在此結廬隱居,得道后羽化成仙,他所居之廬幻化成山,因此這座山被稱為“廬山”或“匡廬山”。廬山自古便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巍峨挺拔的峰巒、泄玉噴雪的飛瀑、瞬息萬變的云海造就了“匡廬奇秀甲天下”。
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位于江西省北部,東經115°52′~116°8′、北緯29°26′~29°41′,北部瀕臨一望無際的長江,南部依傍碧波浩渺的鄱陽湖,形成江、湖、山為一體的格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廬山的地質地貌十分獨特,它也因此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我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廬山屬多成因復合地貌景觀,它由斷塊山構造地貌景觀、冰蝕地貌景觀和流水地貌景觀互相疊加而成。
廬山處在華南揚子地塊北端,侏羅紀至早第三紀,大陸地殼處于強烈的伸展狀態,大規模花崗巖侵入,廬山地區在這種水平與垂直力的作用下,呈現不斷上升的狀態,斷塊山體漸成雛形。直至上新世、更新世的喜馬拉雅運動晚期,才形成了雄偉峻峭的廬山斷塊山體。在廬山東西兩側,隨處可見大斷裂的山崖,這就是斷塊山體的地貌。同時,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的誕生地。1931年,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在對廬山進行地質考察時,首次發現了廬山及其附近存在著大量冰川沉積物及冰川以及地貌,隨后他又多次對廬山進行深入調查,于1933年發表論文,確定在我國大陸東部首次發現第四紀冰川。受第四紀侵蝕作用,廬山地區出現了大量冰蝕地貌景觀,如冰斗、冰窖、U形谷、冰坎、冰階、冰刃脊和角峰等。構造運動與冰蝕兩種作用的疊加使廬山更顯雄峻奇險。全新世以后,由于冰川消融,氣候變暖,廬山地區雨量充沛,水系發育,在流水的侵蝕作用下,廬山地區的斷塊山體和冰蝕地貌被改造,形成了獨特的流水地貌景觀,峽谷奇峰凸顯,大量的瀑布也開始形成。蘇軾的名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廬山復合地貌景觀的寫照。
奇峰秀水
廬山的奇峰享譽天下,而提到廬山的奇峰,不得不提五老峰。五老峰位于廬山東南,海拔1436米,山峰受巖層垂直作用的影響,形成了五座既相連又彼此分割的峰嶺,因五座山峰宛若并列的五位老翁而得名,自古便有“廬山峰奇數五老”的贊譽。五座山峰姿態不一,有的像吟誦佛典的大師,有的像“獨釣寒江雪”的孤傲漁翁,有的像盤坐的得道老僧……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險,千姿百態的山巖雄奇秀麗,蔚為大觀;第四峰最高,峰頂云松彎曲如虬。

位于廬山東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的含鄱亭是廬山觀日出的最佳地點。清晨,一輪紅日欲破云而出,金光和濃云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共同勾勒出一幅燦爛瑰麗的畫卷。
如果說奇峰怪石造就了廬山的峻峭,那么拋珠撒玉的廬山水則賦予了它別樣的靈秀。陡峭的山勢,豐富的降水,形成了馳名中外的“廬山瀑布”,更催生了詩仙“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絕唱。世人云:“匡廬瀑布,首推三疊”。三疊泉風景區位于廬山東南九疊谷,總面積為16.5平方千米,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和5A級景區。三疊泉風景區是廬山多成因復合地貌景觀的典型代表,其間有褶皺密布、斷層縱橫、嶺谷相間的山體,有經過第四紀冰川劇烈摩擦而形成的“冰階”崖面,有流水侵蝕形成的瀑布、峽谷等景觀。而其中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由大月山、五老峰山澗之水匯合,從大月山涌出,經過五老峰背,由北崖懸口跌在大盤石上,又飛瀉到二級大盤石上,再跳躍至三級盤石,折成三疊,落差155米,且每疊各具特色,上疊若飄雪拖練,中疊如碎石摧水,下疊如玉龍走潭,層疊而下,氣勢如虹。由于風景區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這里森林覆蓋率達89.9%,為多種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天然的環境。
融合世界風格的建筑群
廬山不僅有獨特的自然之美,其人文之美亦不凡,廬山也因完美地融合了人文與自然之美而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現代著名學者胡適曾在他的《廬山游記》中,對廬山文化的內涵和影響作了高度概括:“廬山有三處史跡代表三大趨勢:慧遠的東林寺代表中國佛教化與佛教中國化大趨勢;白鹿洞代表中國近代七百年的宋學大趨勢;牯嶺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如今牯嶺的別墅建筑群依然矗立在那里,向人們訴說著那段揮之不去的真實歷史。

廬山如琴湖

廬山三疊泉
牯嶺位于廬山風景區海拔1167米的山巔,包括東谷和西谷兩部分。說到牯嶺不得不提英國的傳教士李德立。1885年,李德立來到廬山,想在此找一處清涼之地修建別墅區。而牯嶺地勢平坦,山谷間山泉、溪水眾多,植被茂密,氣候涼爽,環境幽雅,正是修建別墅區的首選之地。于是他以低廉的價格租下長沖谷,請來了設計師建造了第一批廬山別墅群,從此牯嶺開始了眾多別墅的修建。李德立曾在《牯嶺開辟紀》中談及:“山巔原為一片荒郊,豹虎野獸所出沒的地方,間有一二燒野山者,寄居其間。古廟遺跡,隱約可見。在這寂寞荒涼之中,只有古剎一所,傲然獨立。孤廖景象更添上一點隱遁之風”。多年以后,廬山牯嶺變成一座云中之城,一幢幢西式建筑在牯嶺建起。據說當年鼎盛的時期,牯嶺有別墅近千幢,別墅風格各異,英國券廊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筑等都在這里匯聚。如今牯嶺上有別墅636幢,其中有中式259幢、美式185幢、英式125幢、德式17幢、瑞典式12幢、日式11幢、法式7幢、芬蘭式3幢、挪威式3幢,還有丹麥、加拿大、俄羅斯、葡萄牙、澳大利亞、瑞士等國的別墅建筑,盡顯世界各國不同風格的建筑藝術,堪稱“世界別墅建筑藝術博物館”。

美廬別墅

位于廬山牯嶺東谷蘆林湖畔、九奇峰下的蘆林別墅又稱蘆林一號別墅。別墅于1961年興建,單層平頂,中有內院,總面積為2700平方米,毛澤東在廬山期間曾住過此地,1984年改成廬山博物館。圖為廬山博物館內毛澤東居所陳列。
牯嶺別墅群中有兩幢十分有名。一幢是美廬別墅,另一幢是中四路310號別墅。美廬別墅位于牯嶺東谷河西路180號,后倚大月山,前臨長沖河,周邊綠樹成蔭,溪水潺潺。別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國蘭諾茲勛爵建造,后轉讓給巴莉女士。巴莉女士和宋美齡私交甚篤,1933年8月,這幢別墅迎來了入住的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1934年,這幢別墅由宋美齡購買,從此宋美齡成了這幢別墅的主人。蔣介石夫婦喜愛這里的恬靜秀美,宋美齡的名字中又有“美”字,于是他們將這幢別墅起名為“美廬”。整幢別墅庭院占地近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996平方米,為2層英國券廊式別墅,設計匠心獨運,將異國情調的西式建筑、中西方文化融匯的庭院布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色彩搭配給人和諧、愉悅的美感。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毛澤東曾三次登上廬山,均在美廬別墅居住。1996年美廬別墅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四路310號別墅位于牯嶺東谷中四路310號,是美南長老會著名傳教士賽兆祥和他的女兒——著名美國作家、普利策小說獎和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賽珍珠的故居。1897年1月14日,賽兆祥在牯嶺買下了一片面積為1727平方米的土地,他在這片土地上建造了一幢小型的石頭別墅,該別墅為平房,面積為140平方米,坐東朝西,紅色屋頂,帶敞開式的外廊和傳統式的老虎窗。每年夏天,賽兆祥一家人都在這幢別墅里避暑。賽珍珠在這幢別墅里寫下了許多重要作品,如《東風西風》、《大地》,并因此獲得普利策小說獎和諾貝爾文學獎。
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
在廬山的建筑群中,有一幢獨具歷史意義的建筑——廬山會議舊址。廬山會議舊址位于廬山牯嶺東谷長沖河畔,原名廬山大禮堂,是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樓高2層,建筑風格中西合璧,正面設計中加入了藍色琉璃瓦披檐等中國古典建筑的元素,1949年后更名為“廬山人民劇院”。
毛澤東曾在此主持過多次重要會議,包括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中國共產黨八屆八中全會(廬山會議)、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以及1970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使其成為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20世紀80年代這幢建筑被辟為廬山會議紀念館,保留了1970年會場的布置;1996年,廬山會議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