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走近高血壓,認清這個隱形殺手的真面目(3)
- 如果醫生得了高血壓
- 王勇 宋雷 鄒玉寶
- 3419字
- 2015-04-01 17:39:44
早在 1969 年,日本京都大學的岡本教授就開始了高血壓白鼠交配實驗,他已經成功培育一種“遺傳性自發高血壓”老鼠。這種老鼠會把高血壓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它們的子孫 100% 會發生高血壓。這個實驗,非常有力地證明了高血壓與遺傳有密切關系。
我有一位患者才 29 歲,血壓居高不下已經兩三年了,他就是遺傳性高血壓。和同齡的青年人相比,他在飲食、作息上并沒有什么特別不好的習慣,但是其他人這么做都沒事,單單他就高血壓。對于這種情況,他不止一次跟我抱怨過,憑什么上天這么不公平。其實沒什么好抱怨的,事實就是這樣。之前我們也提過,假如家族有高血壓病史,那么你肯定就屬于容易出現高血壓的人群。
各種臨床調查資料都表明,高血壓是多基因遺傳的,在同一家族里,高血壓患者會集中出現,不是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有遺傳因素存在。通過高血壓患者家系調查,我們發現:高血壓病人的成人兄弟姐妹中65% 可能患高血壓,其中同卵雙胞胎比其他親屬高血壓相關性更高。如果父母都是高血壓,那么子女今后患高血壓的概率高達 46% ;假如父母一方是高血壓,那么子女患高血壓的概率是 28% ;而雙親血壓正常者,他們的子女患高血壓的概率僅為 3%。顯而易見,父母血壓高,孩子確實容易得高血壓。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可能讓高血壓不再“命中注定”
俄羅斯醫學科學院生理學研究所的專家們還做了一項實驗,當然是拿小白鼠做的。他們將患有遺傳性高血壓的老鼠生下的幼鼠,一部分讓健康母鼠哺育,一部分讓它們有高血壓的鼠媽媽哺育。結果發現,接受健康母鼠哺育的老鼠,血壓比另一組老鼠低得多,甚至非常接近正常值。由此他們得出結論,高血壓女性患者的乳汁,有可能是一種遺傳媒介。因此,假如在哺乳期注意嬰兒的飲食,就有可能降低他們患高血壓的概率。
所以,假如你問我:“高血壓遺傳嗎?”我肯定會告訴你:“它的確會遺傳。”但假如你認為高血壓一定會遺傳,我也會告訴你:“不是這樣的。”
高血壓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作為多基因遺傳病癥,它不像那些單基因遺傳病癥一樣清晰。我只能說,高血壓與遺傳密切相關,但并非一定會遺傳。
剛剛我們說了,“如果父母都是高血壓,那么子女今后患高血壓的概率高達 46%”,這意味著還有 54% 的人沒有出現高血壓。也就是說,即便你的父母都是高血壓,你也只有不到一半的可能出現高血壓。
我有一位打交道比較多的患者,他們兩口子都是高血壓,已經六十多歲了,兒子也已經三四十歲了。從剛剛開始跟我接觸他們就跟我表達了自己的擔心:“大夫,聽說這高血壓是會遺傳的,我們家兒子這眼看歲數也越來越大,會不會也得高血壓啊?他姐姐比他大兩歲,已經確定是高血壓了。可是他每次量血壓,都不高,您說說這正常嗎?”
我就一直勸他們:“很正常啊。你們都有高血壓,他也不一定有,這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您看,根據你們的介紹,您兒子是教師,每天生活都有規律,每年都有寒、暑假,工作壓力不大,平時性格開朗,堅持每天運動,不吃垃圾食品,體重數十年保持恒定,這都是非常好的生活習慣。正因為有這樣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他可以非常‘幸運’地遠離高血壓。”
的確是這樣的,高血壓雖然有遺傳因素在里面,但遺傳因素只占一部分。簡單來說,可以把高血壓的形成原因概括為兩大因素——基因和環境。
也就是說,高血壓是一種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雖然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但絕對不是“命中注定”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預防高血壓的。
所以,父母患高血壓,子女并不一定會患高血壓,通過控制高血壓的其他誘因,如吸煙、嗜酒、過度疲勞、情緒不穩定等,高血壓是完全有可能避免的。
血壓過高后患無窮,降壓刻不容緩
如今高血壓非常普遍,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高血壓患者,他們都活得好好的,似乎生活也沒有受到什么影響。但大家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高血壓的危害其實是所有疾病中危害最普遍也最嚴重的。
高血壓:“無聲的殺手”是最可怕的殺手
作為“文明病”之一,高血壓是當代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美國等曾進行過大規模的人群調查,成人確診高血壓患病率為 8%~ 18%。據不完全統計,真正血壓得到控制的約不足 10%,在科學發達的美國也僅為 25%,其余 75%都沒有得到控制。
在我國,2009 年 10 月,在全國高血壓日來臨之前,北京市疾控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北京市 40 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達到 50%。與此同時,杭州市疾控中心發布了他們的最新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最近 3 年來,在杭州,接受調查的 42998 位 15 歲以上社區居民中,高血壓患病率達 22.49%。
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高血壓儼然已經成為威脅我們健康的隱形殺手。可是,一種原本嚴格來說只是癥狀的病癥,是怎樣嚴重威脅我們的健康,而且還被稱為“無聲的殺手”的呢?
我們稱高血壓是殺手完全不過分,它是引起冠心病、腎功能衰竭的最危險因素,導致冠心病、腦卒中,并造成死亡的病例確實是最多的,“殺手”的比喻是很形象的。
只是,為什么叫“無聲的殺手”呢?因為它不像有些病,讓人先感到痛苦,反而警覺了,這種沒有癥狀的病特別危險。很多高血壓患者常常沒有什么自覺癥狀,它是隱蔽發展的,有的人不頭疼、不頭暈、不難受,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發展,在以后的某天突然暴發、死亡。大約有 50% 以上的病人到發生致死性合并癥(如腦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時才意識到高血壓的嚴重危害性,但為時已晚。
在我接診過的患者中,就有不少這樣沉痛的例子。有一位有 20 年高血壓史的老太太,大年三十這天她忙著準備年夜飯,忘了服降壓藥,突然暈倒,家人立即送她到醫院搶救,CT 證實為腦干出血,我們盡全力搶救,她還是在大年初一那天去世了,從發病到死亡,只有短短的 16 個小時。
還有一位 40 來歲的中年男士,有一次應酬完了之后突然感到心臟處隱痛,他還以為是自己的老胃病犯了,叫“120”急救車送往我們醫院,在急診室做心電圖檢查時,突然呼吸停止,搶救無效死亡。從發病到死亡,僅僅只有 5 個小時!后來我們看到心電圖,證實他是急性心肌梗死。
雖然這兩位患者的具體死亡原因不同,但是很明顯都跟血壓升高而導致心臟、血管、腦和腎等器官損害引起的猝死有相關性。我相信,他們和自己的家人都絕對不會預料到會出現這樣嚴重的后果。
很多高血壓患者,尤其是一期高血壓的患者往往認為,反正只是血壓高,身體又絲毫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看起來高血壓也沒那么可怕嘛。真的是這樣嗎?越是悄無聲息的殺手,越可怕。因為它讓你一點點降低警惕,在你猝不及防的時候突然給你重重一擊,讓你根本就防不勝防,這時候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所以,我們一定不可以對高血壓這個“無聲的殺手”掉以輕心。
任由高血壓發展,全身多臟器都會受損害
美國學者進行過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得了高血壓,不經治療、不吃藥,讓它自然發展,結果 3 ~ 5 年中已出現了部分心、腦、腎的損害。這組病人平均患病年齡為 32 歲,平均死亡年齡為 51 歲。也就是說他們發現高血壓后不吃藥、不經任何治療,平均才活了 19 年就去世了。顯然,51歲這個平均死亡年齡遠遠低于人類平均年齡。
得了高血壓,直接受影響的是血管壁。因為它承受著最大的壓力。不過幸好動脈壁較厚、有彈性,當血液通過的時候,它可以適當放松。相對地,靜脈壁較薄,不能承受高壓的傷害,僅僅能承受很小的范圍內的壓力。不管是動脈還是靜脈,在血壓高的時候都很危險。
正常情況下,血液流動的壓力不會對血管產生傷害,但過高的壓力,卻會破壞血管的內膜,這是相當危險的事情。因為血管的內膜細胞作用重大,它們擔負著幫助控制血壓、血液的粘滯性,血管壁的生長和一些其他的對心血管至關重要的功能。而且,對血管內膜的損害還會加重動脈硬化。
如果血壓過高,而且長期居高不下,會進一步加快血管硬化,導致腦血栓、腦動脈血管破裂等危險性疾病。
高血壓對人健康的傷害,主要表現在對腦、心、腎等重要器官造成損害上。具體來說,它的危害是這樣的:
心臟:由于血壓長期維持 在 較 高 的 水 平 上,會加重心臟負荷,隨著病情發展,有可能心力衰竭及嚴重心律失常。長期血壓升高,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尤其是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發展。
腦:可能出現腦血管意外。長期的血壓升高,使小動脈硬化容易 破 裂 出 血 或 痙 攣,導致腦血栓的形成。
腎臟:由 于 腎 臟 入球和出球小動脈痙攣、 硬 化、 退 變,可 以 導 致 腎 臟 缺血、缺氧,腎實質纖維化,所以高血壓晚期多伴有進行性腎功能減退。
視網膜:血壓長期升高,會讓視網膜動脈發生玻璃樣變,于是導致患者視力下降,并有可能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