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人們十分費解。隨著“自動化”相機牢牢地占領了市場,“柯達”膠卷又后浪推前浪地席卷全球。這時,人們才慢慢悟出其中的道理:放棄相機的專利,目的就是拓展照相機市場,從而最終刺激膠卷的銷售。大公司的長遠目光由此可見一斑。
可以說,小與大這一對最簡單的矛盾里包含著最復雜的辯證法。有的人視小為大,有的人視大為小,而小與大之間又常可以互相轉化。一個人若能悟得小大之中的真味,也就能在商圈里打拼出一片天地了。
曾經,美國有一位叫哈利的大富翁,他是一個做生意的奇才。15歲時,他在一個馬戲團當童工,主要工作是叫賣檸檬冰水。令人不解的是,在馬戲開始前,他卻站在門口大聲叫喊:“來,來,頂好吃的花生米,看馬戲的人每人贈送一大包,不要錢。”聽到叫喊聲,觀眾被吸引了過去,高興地拿走不要錢的花生米,進入戲場看馬戲。可哈利在炒這些花生米時,特地多加了一些鹽,不但吃起來味道更好,而且越吃口越干。就在這時,哈利又出現了,他提著爽口的檸檬冰水挨座叫賣,幾乎所有拿過免費花生的觀眾都要買他的檸檬冰水。
先送花生再賣冰水,這種“雪中送炭”的營銷妙法一直被人津津樂道,多有沿用。
美國一油漆商為了推銷油漆,給500個顧客郵寄了油漆刷的木柄,請顧客到他的店中領刷子的另一半。可是,只有100多人前來領取,并未達到“吸”來大批顧客的最初目標。
于是,他變換了一種方式,給1000名準顧客郵寄油漆刷,并附上了一封信函:“朋友,您難道不愿油漆您的房子,讓貴宅換上新裝嗎?為此,我店特地贈您一把刷子。我店從今天起的3個月內是特別優惠期,凡是手執信函前來我店的顧客,買油漆一律8折優惠。請別失去機會。”
此舉讓很多人產生了好感,覺得有一把刷子不好好利用未免有些可惜。結果,1000人中有750人到商店來購買了油漆,并成了這家店的老主顧。
可見,釣魚僅有釣鉤是不行的,還要有誘餌。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一些人的目光只會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獨吞利益。恰好是一時賺得小利,而失去了長遠之大利,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要記住,只有準備好美味的誘餌,魚兒才會上鉤,只有肯舍小利,才能贏得大利。
沒有人喜歡批評,但你要感激別人對你的批評
在羅斯福任美國總統期間,當他去打獵的時候,他要去請教一位獵人,而不是去請教身邊的政治家;反之,當他討論政治問題的時候,他也絕不會去和獵人商議。
傳說有一次,他和一個牧場工頭外出打獵,他看見前面來了一群野鴨,便追過去,舉起槍來準備射擊。但這時那個工頭早已看見樹林中還躲著一頭獅子,忙舉手示意羅斯福不要動。羅斯福眼看野鴨快要到手,于是對他的示意沒有理睬。結果,獅子在樹林中聽到槍聲后跑了出來,躥到別處去了。等到羅斯福瞧見,再趕緊把槍口移向獅子時,已經來不及開槍,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它逃跑了。牧場工頭立刻瞪著眼睛,向他大發脾氣,罵他是個傻瓜、冒失鬼,最后竟還說:“當我舉手示意的時候,就是叫你不要動,你連這點規矩也不懂嗎?”
面對牧場工頭的責罵,羅斯福竟然一聲不吭,并且以后也毫不懷疑地處處對他服從,好像小學生對待老師一般。他深知,在打獵問題上,對方確實高他一籌,因此,對方的批評于他確是有益處的。所以,他感激別人對自己的批評。
接受別人的批評,不能在乎對方的身份高低,要對事不對人,只要是好的意見,我們都要虛心接受。不過,人都喜歡生活在鮮花和掌聲中,沒有人喜歡受到批評。面對指責,批評,會讓人感到不悅、難受,甚至抵觸。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更要感謝那些批評自己的人,是他們讓我們在迷惘中得到點撥,以他人之言,對照自身之行,從而修正自己,提高自己。所以,盡管我們不喜歡批評,但我們還是要懂得感激別人對我們的批評。
喬治曾經是維也納一名較有名氣的律師,可由于當時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他被迫逃到了瑞典,從此開始了一文不名的生活。
喬治深知,他必須要找到一份工作,否則無法維持生存。喬治的外語非常好,對好幾國語言都能說能寫,所以他希望在一家進出口公司擔任秘書的工作。然而,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回信告訴他,因為正在戰爭期間,他們不需要這樣的職位,不過他們會把他的名字存在檔案里,如果以后有需要會通知他……
對此,喬治只能抱以理解。可是有一家公司的回信卻令喬治十分氣憤,信中說道:“你對我生意的了解太少了,完全不理解這個工作的性質,就連用瑞典文寫的求職信也是錯洞百出,我們根本不需要任何秘書,即使需要,也不會請你。”
喬治當即回信準備反駁并痛斥那個發信人一頓。可是信寫了一半,他就停了下來,心想:“也許這個人說的也不無道理。我學過瑞典文,可是這并不是我家鄉的語言,也許我確實犯了許多我并不知道的錯誤。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我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須再努力學習。雖然他用這種難聽的話來表達意見,但對我來說卻是一種幫助。我應該做的,不是回信謾罵,而是要感謝他。”
于是,喬治又重新開始寫感謝信:“您在百忙之中能給我回信,并且指出了我的很多錯誤和不足之處,這對我來說真的很有用。對于我把貴公司的業務弄錯的事,我覺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寫信給您,是因為我聽說您是這一行的領導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錯誤,我覺得很慚愧,也很難過。我現在打算更努力地學習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錯誤,希望有一天能用正確無誤的瑞典文再一次寫求職信給您。”
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幾天后,喬治再一次收到了回信,他請喬治去他們公司一趟。喬治應約前往,并最終得到了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
對于那些批評和指責你的人,你的態度會是怎樣呢?是憤怒、不屑,還是反駁?請不要這樣做,因為能夠指出你錯誤的人恰恰是最值得感謝的人,因為他給你提供了一次可以改掉缺點、完善自我的寶貴機會。喬治因此而得到了一個理想的工作,如果你能做到,也許收益還不止如此。
要感謝別人的批評,即使自己并沒有做錯什么。別人因為誤會對我們作出批評,我們也應該表示感謝,因為批評是如此可貴。在這一點上,一位好萊塢的明星給我們作了一個示范:
有一次,他走向攝影棚,在一部影片中扮演一個流浪漢。他邊走邊思考劇情。忽然,他的頭腦中冒出一個靈感:如果將紐扣上下扣反,不是可以強化流浪漢潦倒的形象嗎?
于是,他將紐扣上下扣反,并問隨行的同事效果如何,同事們都說效果很好。
這時,一個年輕人注意到影星的紐扣,馬上跑過去提醒說:“先生,您的紐扣扣反了。”
影星低頭看看紐扣,好像他剛注意到這件事一樣,連聲向年輕人道謝:“的確如此,謝謝你的提醒,謝謝!”邊說邊將紐扣扣好。
年輕人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這時,同事問他:“你為什么不告訴這個自作聰明的小伙子,你這樣做是出于工作需要?”
影星說:“如果他知道自己指點錯了,那么下次看到我的不足時,就會感到猶豫,懷疑是他看錯了而我是對的。這樣的話,我將失去聽到批評和好建議的機會。”
可見,聰明的人絕不把別人的批評想象成敵意。在他們看來,別人的批評和建議是一種智力產品,供自己免費挑選,這簡直是天底下最便宜的事情。即使別人的批評和建議是錯的,也是能讓自己聽到一些不同的想法的,對自己來說也是有益的。所以,他們會以感激之情接受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感謝那些批評自己的人吧,這是一種良好的處世心態。對正確的批評,我們笑納,體現海納百川的氣度;對不正確的批評,我們寬容,反思,進一步驗證自身的正確。
感謝那些批評自己的人吧,相同的意見或被別人表揚,充其量只能讓自己獲得虛幻的快樂,心里高興一下,無益于其他。而不同的意見,嚴厲的批評,決絕的反對,才能讓自己檢視自身,取得進步。
不管多好多壞,自己知道就夠了
我們今天所處的是一個張揚開放的時代,有些人不管做任何事,都喜歡用各種手段讓世人皆知。誠然,在當今這樣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時代,平面的、電子的,現實的、虛擬的……各種媒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供人們展示自我。但中國文化一直是崇尚內斂的,過分的張揚很容易招人反感,讓人忌妒。
有人比喻說,谷穗經過風吹雨打,得以顆粒飽滿,卻將頭垂得很低;蛹蛻變成蟬,要經歷漫長的黑暗與寂寞,才能吸汁吮露;花粉成蜜,蜜蜂要付出一個季節的辛勤醞釀,才有甘甜純美可品嘗;噴薄而出的巖漿,形成美麗的奇觀,是經受了千萬年的擠壓與撞擊。
所以,人生需要內斂,需要等待時機。過早地張揚,只能使未綻的花蕾迅速凋謝。鋒芒畢露的人就好似一把尖刀,傷害著身邊的人。而一個懂得韜光養晦的人會在適當的時候適時地表現出才能,使領導賞識,卻又不露聲色。
安華畢業于上海某大學金融專業,畢業之后到一家國營大型企業擔任銷售助理一職,試用期為6個月。
安華畢業以后和這家國營企業簽訂了試用期合同,銷售助理這個職位讓他覺得能夠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在業務方面,安華完成得十分出色。一次業務談判,連老總都對他刮目相看。但令人意外的是,6個月試用期結束時,公司的人事部門卻委婉地告訴他:“‘五一’長假結束后,你不用來公司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