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玉中之王——和田玉(1)

  • 中國四大玉石
  • 金開誠
  • 4535字
  • 2015-03-23 17:14:38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近萬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獨特的玉石文化保持著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時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其影響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難以比擬的,其地位在中國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國玉器以其7000年的歷史,與中國的瓷器和絲綢一樣,成為我國古老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譽,堪稱東方藝術。

中國一向素有“玉石王國”的美譽,不但開采歷史悠久,儲量豐富,而且分布地域也比較廣。從古至今最為著名的就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遼寧岫玉和湖北綠松石,被譽為“中國四大玉石”。中國和田玉的開發與利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和田玉所制成的玉器,具有濃厚的中國味和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和田玉是中國古代玉器原料的重要來源,歷代皇室都愛用和田玉碾器,古代絲綢之路就是最早的玉石之路又向西延伸而成的。

(一)和田玉的歷史

和田玉在我國至少有7000年的歷史,是我國玉文化的主體,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和藝術瑰寶,中國是世界歷史上唯一將玉與人性化相融的國家。中國人對和田玉的應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和田玉因盛產于新疆南部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稱為“于闐”,藏語翻譯過來就是“產玉石的地方”。在古代,昆侖山是“萬山之祖”“群玉之山”,不但高大雄偉還盛產美玉,因此受到了極大崇拜。傳說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的都邑就在昆侖山上,山上不但有壯麗的宮闕、奇花異木和珍禽怪獸,還有長生不老的靈芝草和諸仙食用的玉。這一奇妙而美麗的神話世界,引發了后人極大的興趣與無限的崇敬之情。

中國的古代文獻中把昆侖山稱之為“群玉之山”或“萬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麗水,玉石昆侖”之說。早在3600年到3100年前的商代,和田玉已經從遙遠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陽。奴隸主貴族以用和田玉為榮,生前佩帶,死后同葬。用玉之多十分驚人。新疆的和田玉要經過甘肅、陜西或山西才能到達河南。很明顯,原始社會開拓的玉石之路,這時已經比較完善了。這個時候玉石之路更向西延伸到了中亞地區。據前蘇聯烏茲別克史的記載,早在公元前2000年時,就已經有新疆的碧玉在那里出現,可能就是從新疆的北麓遠運而去。大約4000年前的這條西去玉石之路,早于以后的絲綢之路1600年左右,是中國通往中亞的一條很古老的道路。

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新疆輸入的和田玉已經成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論是祭祀、朝見皇帝,還是進行各種禮儀,都必須用到玉,并且有著一套非常完整的規定。這時候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沉淀,中國的玉文化已經基本成型了。開采、雕琢、使用玉器在中國已經有萬余年的歷史,在上古國家成型的初期,玉器一直作為重要的祭器和瑞器出現,被我們的先民視做與神明祖先溝通的媒介,這種玉制禮器的傳統,在夏、商、周時期,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才會在長期的歷史中形成了全民愛玉、尊玉的民族心理。

在先秦古籍,如《尚書》《古本竹書紀年》《爾雅》《管子》《呂氏春秋》《九章》中,都記載了昆侖所產的美玉。戰國到兩漢是和田玉使用的第一個高潮期,不僅用量大增,用玉的階層也越來越廣泛。漢代中央政府統治西域,推動了和田玉的生產與輸往內地。《漢書·西域傳》稱鄯善出玉,于闐、子合出玉石,莎車出青玉。漢武帝時,漢朝的使者已親臨和田,并把采集的和田玉帶回內地。三國以前,由于戰亂的影響,玉器發展進入低潮。晉室南渡,中原與西域交通更加困難,也阻礙了和田玉的輸出。隋唐時期,和田玉的開采繼續見于史籍記載。不過,從文獻記載來看,和田玉以及和田玉的輸入在隋唐時期并不興旺。宋代使用和田玉的規模超過了唐代。先后統治中國北方的遼金兩朝,繼承并發展了用玉的傳統。元代初期,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和田玉的開采。元中期以后,察合臺汗國控制今新疆地區,和田玉或者通過商人販入內地,或者由西北宗王進貢。元朝的琢玉工匠亦多,僅大都南城就有百余戶聚居。明朝的勢力在西域僅及哈密,玉石產地和田、莎車先后屬于東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統治,和田玉輸往內地的首要渠道仍然是朝貢貿易。清代是中國玉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和田玉大規模輸出。

玉文化作為中國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著無法估量的深遠影響。中國和田玉歷史悠久,蜚聲中外,和田玉制品閃耀著“東方藝術”的光輝。中國歷代琳瑯滿目的和田玉精品,既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藝術史上的輝煌成就。是全中國人民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國之國石。

(二)和田玉的開采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和田玉的開采方法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方法發展為多種方法。最初,人們在河邊拾起美麗的和田玉,后來又在河流中撈取那卵圓形的籽玉,從而早期河流沖積物中的美玉就在河谷的階地沙礫中挖出,后再沿河追溯發現了生長在巖石里的原生玉礦。因此,古代開采和田玉有揀玉和撈玉、挖玉、攻玉等多種方法,以分別開采產于不同地方的玉石。

揀玉和撈玉是古代開采的主要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在河流淺灘和淺水河道中揀玉石、撈玉石。采玉是有季節性的,其主要時節就是秋季與春季。巍巍昆侖山中有許多河流,河水主要依靠山上冰雪融化進行補給。盛夏氣溫升高,冰雪消融,河水暴漲,流水湍急,此時山上的原生玉礦已經風化,玉石碎塊由洪水攜帶奔流而下,到了低山或山前地帶因流速驟減,玉石就堆積在河灘和河床中。秋季氣溫下降,河水漸落,玉石顯露,人們易于發現,此時的氣溫也比較適宜入水,所以秋季成為人們揀玉和撈玉的主要季節。冬日天氣寒冷,河水凍冰,玉石不易被發現,也難以拾撈,因此,冬季一般不采玉。轉入春季,冰雪融化,玉石復露出,又成為揀玉和撈玉的好季節。

挖玉指的是離開河床在河谷階地,乾灘、古河道和山前沖積洪積扇上的礫石層中挖尋和田玉礫。這些地方的玉也是由流水帶來的,卻早已脫離河道。礫石層之上早已有或多或少的沙土覆蓋,礫石層中有的已被石膏和泥沙所膠結或半膠結。由于挖玉長時間局限在小范圍內,獲取率又不高,所付出的艱苦勞動不如揀玉效果明顯,因此從事挖玉的人員并不多,只有當某地已有出玉的可靠消息,而且大有希望的時候才會吸引人們去挖玉。

古代攻玉的含義有兩種,一種是指加工琢磨玉,而另一種是指開采玉,即開采原生玉礦。開采山玉比采子玉難,玉石在昆侖雪山之巔,交通險阻,高寒缺氧,即使如此,古代人們依舊冒著生命危險,在昆侖山和阿爾金山采玉取寶。

(三)和田玉的分類

按照和田玉產出和地點分類,自古以來就分為山產和水產兩種。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玉有山產、水產兩種,各地之玉多產在山上,于闐之玉則在河邊。”將水產的叫籽玉,山產的叫寶蓋玉,當地采玉者則根據和田玉產出的不同情況,將其分為山料山流水籽玉戈壁玉四種:

山料,又稱山玉、碴子玉或叫寶蓋玉,指產于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開采下來的玉石塊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狀,良莠不齊,質量常常不如籽玉。有不同玉石品種的山料,如白玉山料、青白玉山料等等。

山流水,名稱是由采玉和琢玉的藝人命名,即指原生礦石經風化崩落,并且由河水搬運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山流水的特點是塊度較大,距原生礦較近,棱角稍微有磨圓,表面比較光滑。

籽玉,又稱子玉,子兒料。是指原生礦剝蝕被流水搬運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漫蔓和洪水運動過的洪積層中,玉石裸露于地表或埋于地下。籽玉的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形,表面光滑,因為長期搬運、沖刷、分選,所以籽玉一般質量較好。籽玉有各種顏色,白玉籽玉叫白籽玉,青白玉籽玉叫青白玉籽,青玉籽玉叫青玉籽。

戈壁玉,又稱戈壁料、鳳棱玉。是指在戈壁、沙漠中揀到的風蝕形玉料。玉石經地質風化、剝蝕以及經流水分選沉淀下來的優質部分。籽料呈卵狀,小塊較多。

依據質地顏色的基本色相來分類,可分為白玉、青玉、墨玉、黃玉四類:

白玉。它的顏色由白到青白,多種多樣,即使是同一條礦脈,也不盡相同,叫法上也是名目繁多,有魚肚白、梨花白、季花白、石蠟白、月白等。白玉是和田玉中特有的高檔玉石,塊度一般不大。白玉籽在白玉中的算得上是上等材料,顏色越白越好。光滑如卵的純白玉籽叫“光白籽”,質量特別好。有的白玉籽經氧化表面帶有了一定顏色,秋梨色叫“秋梨籽”,虎皮色叫“虎皮籽”,棗色叫“棗皮籽”,都是和田玉名貴品種。白玉按顏色還可分為羊脂玉和青白玉。羊脂玉因色似羊脂,質地細膩,因此得名。“白如截脂”的感覺給人特別滋蘊光潤,是白玉籽玉中最好的品種,目前世界上僅新疆有此品種,產出十分稀少,極其名貴。青白玉以白色為基調,在白玉中隱隱閃綠、閃青、閃灰等,常見有蔥白、粉青、灰白等,屬于白玉與青玉的過渡品種,這個在和田玉中是較為常見的。

青玉。它的顏色由淡青色到深青色,有時呈現綠帶灰色。顏色的種類很多,古籍記載有蝦子青、鼻涕青、蟹殼青、竹葉青等等。現代以顏色深淺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田玉中青玉最多,常見大塊者。

墨玉。它的顏色是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為斑點、云霧狀條帶狀等。工藝名稱繁多,有烏云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須、純漆黑等。在整塊玉料中,墨的程度強弱不同,深淡分布不均,多見于與青玉、白玉過渡。一般有全墨、聚墨、點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純漆”者,乃是上品,十分少見;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較聚集,可用作俏色;點墨則分散成點,會影響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塊的,其黑色皆因含較多的細微石墨鱗片所致。

黃玉。它的顏色由淡黃到深黃色,黃色是因含氧化鐵所致,有黃花黃、雞蛋黃、栗黃、秋葵黃、虎皮黃等顏色。古人以“黃如蒸梨”者為最好。黃玉十分罕見,在幾千年探玉史上,僅偶爾見到,質優者價值不次于羊脂玉。

(四)和田玉的產地

和田玉的產地主要在中國新疆和青海。

中國是和田玉的著名產出國之一,而中國和田玉又主要產于新疆,新疆的和田玉主要產于昆侖山、天山和阿爾金山三大地區。和田地區是新疆產和田玉的主要地區,東起且末,西至塔什庫爾干,在長達1200公里的昆侖山脈和有關的河流河床中,已發現和田玉礦點二十多處,構成了中國和田玉的重要礦帶。這里產出的和田玉供應全國各地玉器廠,特別是該地的羊脂玉供不應求。天山地區的和田玉為碧玉,因其產在瑪納斯縣境內,故稱“瑪納斯碧玉”。碧玉產于北天山超基性巖帶上,碧玉呈綠色,塊狀,質地非常堅韌細膩,組成礦物屬透閃石——陽起石系列。阿爾金山地區產出的和田玉,現在稱“金山玉”。這個區除了產出少量的青玉外,主要是碧玉,碧玉性質與瑪納斯碧玉十分相似。礦體產于超基性巖體中,主要由含鐵的透閃石礦物組成。

青海和田玉礦位于格爾木市,地處昆侖山的南麓,昆侖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內有3000多公里長,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與新疆和田玉同處于一個成礦帶上,昆侖山之東為青海玉,山之北為和田玉,兩者相距直線距離不過300公里,所以昆侖玉與和田玉在物質組合、產狀、結構構造特征上大體都相同。

和田玉礦由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軟玉礦,是典型的接觸交代成礦作用的產物,礦體呈透鏡狀、腸狀以及塊狀。和田玉有綠花玉、綠斑玉、青白玉,因為其結構微細,呈致密塊狀,顯得其油脂光澤。青海的白玉和青白玉成為現在玉器市場的重要原料。

(五)和田玉的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平市| 广河县| 塔河县| 蚌埠市| 太原市| 凌云县| 聂拉木县| 如东县| 黄龙县| 翼城县| 项城市| 游戏| 普格县| 个旧市| 明溪县| 建水县| 千阳县| 隆德县| 英德市| 陕西省| 广饶县| 沂南县| 桐柏县| 鲁山县| 那坡县| 伊吾县| 镇赉县| 宣恩县| 开封县| 济宁市| 马尔康县| 静乐县| 大兴区| 常德市| 马关县| 华安县| 湛江市| 延寿县| 布拖县| 正安县|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