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赤眉綠林起義興起

  • 赤眉綠林起義
  • 金開誠
  • 1359字
  • 2015-03-21 16:11:14

由于外戚王莽篡權上臺后實行的一系列不成功的改革,導致了西漢末年社會的動蕩不安,終于引起了累積已久的社會矛盾的全面爆發。而在當時外交關系的處理上,王莽也表現出了濃郁的書呆子氣。公元九年,新莽政權同匈奴等多個少數民族爆發沖突,而起因恰恰就是王莽強行規定將這些原本地位相當于“諸侯王”的各少數民族部落首領降級為“侯”。公元10年,王莽愈加突發奇想,變本加厲,想要將匈奴單于改名為“降奴服于”,這樣一來,不但在口頭上占盡對方便宜,還要變本加厲發兵三十幾萬征討匈奴。而在東北地區,新莽政權還誘降并殺害了高句麗侯,并將其國名改為“下句麗”。一時之間,王莽新朝便在東西南北四面開火,這樣的狀況持續了近十年之久后,使得新莽政權下的社會經濟由于王莽的屯兵四境,再加上連年的征戰不休而處于瀕臨崩潰的狀態。明清之際大思想家王夫之曾對這一階段有過如此評價,“莽之招亂,自伐匈奴始,欺天罔人,而疲敝中國,禍必于此而發。”而這樣的局面又同當時秦朝末年岌岌可危的局勢如出一轍,社會矛盾一觸即發,形勢異常危急。

公元14年,“沿邊大饑,人相食”。當災荒和疾疫迅速由邊境向中原內地蔓延時,王莽還在傾盡全力醉心于其源自《周禮》大同世界的建設之中,這確實不能不令人感到既好笑又可氣,國家已經處于危亡的警戒線,君主竟然毫無察覺,還在為老祖宗歌功頌德,修建極其華美壯麗的九廟。當然王莽也并非完全無視災民的慘狀,他還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想要救助災民。但令人費解的是他用的居然是“煮草木為酪”這樣荒唐的方法來為災民排憂解難。饑民當然不能拿草木充饑,于是民眾互吃的慘絕人寰之事頻頻發生,令后人毛骨悚然,不可想象。翻開當時的歷史,人吃人的例子俯拾皆是。各地民不聊生,“盜賊”蜂起。而短暫的新莽政權如此觀之,也快走到了盡頭。

公元14年,瑯玡郡海曲縣爆發了由呂母領導的農民起義。呂母之子原本是個安分守己的小縣吏,只因一點小罪便被縣宰所殺。呂家家產豐饒,資產數百萬,其母為替子報仇遂破家財結交亡命之徒,首先攻破海曲縣城,殺死縣宰,游擊于瑯玡附近海上,眾至數萬人。

公元17年,王匡、王鳳、馬武、成丹、王常等人也在綠林山起事,迅速發展到七八千人,號稱“綠林軍”。綠林山在今湖北省江陵和河南省南陽之間,后世所稱的“綠林好漢”就是源于此農民起義軍。公元21年,綠林軍與新朝荊州牧的兩萬軍隊交戰于云社,大敗新莽軍,殺敵數千人。隨即乘勝克竟陵,轉掠云社、安陸等地,大概是為了解決部隊官兵的個人問題,綠林軍還刻意劫持了大批婦女,又回到綠林山中過起山大王的日子來。綠林中很快又聚集起五萬多人,然而好景不長,公元22年,綠林山上瘟疫流行,死者近半,綠林諸頭領不得已,只好率領部隊分頭轉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號稱“下江兵”;王匡、王鳳、馬武等人北上南陽,號稱“新市兵”。新市兵攻打隨地,平林人陳牧、廖湛聚千余人起事響應,號稱“平林兵”。舂陵人劉兄弟也聚眾起事,號稱“舂陵兵”。

公元18年,瑯玡人樊崇在城陽國莒縣舉兵,有百余人響應,轉戰泰山一帶,自號“三老”。當時青、徐兩州鬧饑荒,寇賊蜂起,群盜以樊崇勇猛,紛紛歸附,一年內聚集萬余人。樊崇的同鄉逄安,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等,各聚眾起義,合兵數萬人,聽命于樊崇。

至此,亂世的農民義軍首領都已粉墨登場,令人期待的扭轉歷史的精彩好戲至此也就拉開帷幕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汝阳县| 沈阳市| 抚顺市| 将乐县| 荥阳市| 延津县| 舟山市| 辽阳县| 平遥县| 长子县| 夏河县| 文安县| 集贤县| 那曲县| 临泽县| 安多县| 仁布县| 庆云县| 凤城市| 苍梧县| 南丹县| 南靖县| 临潭县| 泊头市| 江川县| 曲周县| 荣成市| 鄂温| 广平县| 微山县| 五峰| 合山市| 神池县| 十堰市| 曲阳县| 东平县| 禹州市| 丹寨县| 交口县|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