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Bohr 模型

  • 宇宙能量論
  • 一夢解千愁
  • 1341字
  • 2025-08-29 22:19:06

假設一:定態軌道假設

電子不能在任意軌道上繞核運動,而只能在一些特定的、滿足一定量子化條件的軌道上運動。在這些軌道上時,電子雖然做加速運動,但不會輻射能量。這些狀態被稱為定態。

量子化條件:電子軌道角動量 LL必須是 h/2π的整數倍。

L=mvr=nh/2π=n?(n=1,2,3,...)

me:電子質量

v:電子速度

r:軌道半徑

n:主量子數,決定軌道大小和能量。

h:普朗克常數

?:約化普朗克常數(?=h/2π)

假設二:頻率條件(躍遷假設)

只有當電子從一個能量為 Ei的定態軌道躍遷到另一個能量為 Ef的定態軌道時,才會發射或吸收電磁輻射。

輻射的頻率ν由兩個能級的能量差決定:

ν=∣Ei?Ef∣/h

當 Ei>Ef,電子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發射一個頻率為ν的光子。

當 Ei小于Ef,電子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吸收一個頻率為ν的光子

這個公式直接解釋了原子光譜為何是分立的線狀光譜。

假設三:對應原理

在原子范疇內的現象,必須在量子數 nn很大的極限情況下,與經典物理所預期的結果相一致。

這個假設確保了新理論不會完全脫離舊理論,在宏觀尺度上能平滑地過渡回經典世界。

三、從假設推導出的重要結論

基于這些假設,玻爾成功計算出了氫原子的軌道半徑和能量。

1.軌道半徑量子化

結合庫侖力提供向心力 1*e[2]/{4π?0r[2]}=mv[2]/r和角動量量子化條件 mvr=n?,可以消去 v,得到:

r={4π?0?[2]}/{m*e[2]}*n2=a0n[2](n=1,2,3,...)

a0:玻爾半徑,是電子的最小軌道半徑(n=1),其值約為 0.529?(即 0.529×10[?10]米)。這是一個原子大小的自然單位。

能量量子化

電子在某定態下的總能量 E等于其動能 1/2*m*v[2]和電勢能?1*e[2]/{4π?0r}之和。

利用上面的關系式,可以推導出:

En=?13.6/n[2] eV(n=1,2,3,...)

n=1時,E1=?13.6 eV,這是氫原子的基態能量,也是電子被束縛得最緊的狀態。

n→∞時,E∞=0 eV,這意味著電子完全脫離原子核的束縛,即電離。

負號表示電子處于束縛態。

四、玻爾模型的成功與局限性

成功之處:

完美解釋氫原子光譜:由能級公式推導出的里德伯公式與實驗觀測高度吻合,成功預言了氫原子光譜各線系(萊曼系、巴耳末系等)的波長。

提出了量子化的概念:首次將量子化條件引入原子結構,指出了經典物理在微觀世界的失效。

給出了原子大小的物理圖像:通過玻爾半徑 a0a0,給出了原子尺度的估計。

局限性:

只能解釋氫原子和類氫離子:對于哪怕只有一個電子的氦離子(He?),其光譜的計算結果也存在較大誤差。對于更復雜的多電子原子,玻爾理論完全失敗。

無法解釋光譜線的強度、精細結構和偏振:玻爾模型只能計算譜線的位置(頻率),無法解釋為什么有些譜線強,有些譜線弱,也無法解釋一條譜線實際上是由幾條靠得很近的譜線組成的(精細結構)。

邏輯上的不自洽:它是一個半經典半量子的混合模型。它一方面假設電子有確定的經典軌道(違反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另一方面又強行加入量子化條件,在理論框架上存在內在矛盾。

未能觸及本質:它沒有回答“為什么角動量要量子化?”這個根本問題。

五、歷史意義

盡管有局限性,玻爾模型的歷史意義是劃時代的。它是一座連接經典物理和量子力學的橋梁,打破了經典理論的束縛,直接啟發了后來德布羅意、海森堡、薛定諤等人建立更完備的量子力學(波動力學、矩陣力學)。

總結來說,玻爾模型是一個偉大的、過渡性的理論。它雖然被更先進的量子力學所取代,但其核心思想——能級、量子躍遷和頻率條件——至今仍然是描述原子結構最直觀、最有效的物理圖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峰县| 天峨县| 罗田县| 克东县| 临湘市| 平泉县| 肥乡县| 密山市| 衢州市| 宁晋县| 贡觉县| 芒康县| 徐闻县| 遂平县| 合江县| 张家界市| 昌邑市| 定远县| 长岛县| 手游| 内江市| 博罗县| 达尔| 河南省| 留坝县| 海阳市| 青龙| 砚山县| 珠海市| 隆尧县| 固镇县| 和田县| 罗江县| 麻阳| 涟源市| 留坝县| 新宾| 扎赉特旗| 淅川县| 贵阳市|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