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討賊檄文,改元天盛!
- 大明:讓你就藩,你海上日不落?
- 叛逆雞爪
- 2143字
- 2025-08-26 03:20:34
【自漢晉后,歷朝歷代都在限制藩王的權力。】
【單就削藩而言,建文偽帝沒有做錯。】
【錯就錯在,削藩的手段太過粗糙、嚴酷。】
【先廢周王,貶為庶人,遷往云南蒙化,再削齊、湘、代三王。】
【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圈禁在其封地大同,湘王朱柏...不愿受辱于傖徒,闔宮自焚,以死明志。】
【削岷王,徙漳州。】
【諸藩皆太祖皇帝血裔,是建文偽帝的血親,如今卻落得這般下場。】
【此舉可謂親者痛,仇者快。】
“該死!該死!!”
感受著來自朱元璋以及諸藩目光中的寒意,朱允炆心中又怒又恨。
“咱要是沒記錯,你兒時是老十二帶大的吧?”
皇帝平靜的語氣中藏著無盡的怒火。
“削藩,咱能理解。”
“但你為何要逼死老十二?他可是你的親叔叔!!”
漢石白玉臺階上,身著蟒袍英氣勃發的朱柏看著朱允炆的背影,目光復雜。
“殘害血親,矯詔篡位,這樣的人豈能當我大明的國本?”
信國公湯和挺身而出,沉聲道:“請陛下再從宗室中另擇人選立為儲君!”
朱元璋瞥了眼這位老兄弟,揮袖道:“此事稍后再議,且聽天幕后續。”
看似沒有答應,實則已經宣告了儲君即將換人,吏部尚書詹徽、刑部尚書楊靖等文官盡皆面色凝重。
有心想要出言為朱允炆辯解,可瞧著周圍虎視眈眈,手掌輕握繡春刀刀柄的錦衣衛。
洪武朝的錦衣衛,可不是后世被東廠、西廠等宦官指使的走狗。
此時,他們是監察百官,先斬后奏,皇權特許的天子手下惡犬。
朝中沒有哪個官員不懼怕,武將勛貴還好,文官對其可謂是聞之色變。
權力雖好,生命更重要。
皇太孫被廢就被廢吧,只要皇帝還需要文官來治理天下,機會就多的是。
【同為太祖皇帝血裔,建文偽帝的削藩手段太過殘暴,兔死狐悲,剩余諸藩自是對其心生怨恨。】
【隨后,建文偽帝又將太祖皇帝四子燕王朱棣以及我們的老祖宗作為目標。】
【據史料記載,老祖宗和建文偽帝的關系很不好。】
【本來建文偽帝是打算將老祖宗當作第一個削藩對象,考慮到老祖宗的封地遙遠,明面上的實力較弱,這才落到后邊。】
【也正因為如此,建文偽帝把重心偏移到燕王朱棣的身上。】
【燕王朱棣,太祖皇帝與孝慈高皇后嫡四子,就藩北平。】
【節制北平都司、行都司、遼東都司及遼府護衛兵馬,總率諸王防備邊患。】
【隨著朱標、朱樉、朱棡的先后離世,燕王朱棣是當時太祖皇帝子嗣中最年長的存在。】
【王妃又是中山王徐達的嫡長女,與大明開國淮西武將勛貴關系緊密。】
【可以說是建文偽帝的最大威脅,心腹大患。】
【建文偽帝先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
【隨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并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
【軍、政權力皆被奪走,燕王朱棣只得一邊裝瘋賣傻,一邊暗中積蓄力量。】
【偽帝元年秋七月初四。】
【張昺、謝貴得到建文偽帝密詔后,七月初四帶兵包圍了燕王府。】
【但不知是不是這兩位文官沒有讀過史書,還是智力低下。】
【王府被包圍后,燕王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請二人進府查驗。】
【結果這二人竟毫無防備的進了王府,直接被燕王死士當場擒拿處決。】
【北平城遂再次回到燕王朱棣的掌控中。】
噗呲——
不知是誰突然笑出聲,就像是信號。
隨即,諸藩和一眾武將勛貴全都憋不住了,奉天殿廣場上笑聲不斷。
“老四,干得好!”
“四哥你這運氣也太好了吧。”
身邊兄弟們的贊揚并沒有讓燕王朱棣感到高興。
因為天幕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大明朝千古一帝的老祖宗另有其人,也就意味著他朱棣沒能當上皇帝。
【解決完北平城中的內患,燕王朱棣準備根據皇明祖訓,以清君側之名,奉天靖難。】
【其實就是造反,只是為了師出有名。】
【可惜,他慢了一步。】
【偽帝元年六月二十九。】
【受建文偽帝詔命,時任兵部尚書,參軍國事齊泰攜千名官兵前往老祖宗封地。】
【欲強行將老祖宗押往南京城,接受建文偽帝的審判。】
【然而,他們低估了老祖宗的實力。】
【在許多人看來,老祖宗是太祖皇帝所有子嗣中最弱的藩王。】
【封地偏僻,常有土民叛亂,倭寇入侵。】
【當齊泰攜千名官兵乘船于海上,與噴吐著滾滾黑煙,發出陣陣龍吼的鋼鐵巨艦相遇。】
【當后膛步槍發出雷鳴。】
【前一秒還自恃天子使者,高高在上的齊泰,下一刻變成了階下囚。】
【老祖宗得知消息后,決定即刻發兵南京。】
【與燕王朱棣準備打著清君側,奉天靖難的口號不同。】
【老祖宗發布討賊檄文,直言建文矯詔篡位,謀害親族,今當肅本正源。】
【鋼鐵巨艦航行至長江口,逆流而上。】
【偽帝元年七月初五。】
【威武大將軍炮化作晨鐘,讓建文偽帝自美夢中驚醒。】
【八百。】
【這是個神奇的數字。】
【唐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以八百重騎兵破十萬大軍。】
【大明太宗文皇帝則以八百步槍兵破開了南京城的大門。】
【帝攜神兵天降,京師萬民恭迎,百官喜迎天子,建逆驚于帝天人之資,惶恐請罪,欲自絕于宗廟。】
【嗯,以上是某位文官的說法。】
【實際上,在入南京后,文官集團極力反抗,建文偽帝號召全城百姓奮起抗賊,命武官攜軍隊駐守紫禁城。】
【然后,老祖宗沒有遭遇到任何抵抗。】
【提六部尚書官階至正一品,恢復薦舉制,奪取五軍都督府兵權。】
【種種舉措為建文偽帝贏得了文官集團的贊賞,也換來了武將勛貴的失望。】
【以曹國公李景隆、長興侯耿炳文為首,武將勛貴門全在家閉門不出。】
【建文偽帝見大勢已去,縱火焚燒紫禁城,大火熄滅后,其人已不知所蹤。】
【后,在百官勸諫下,老祖宗登基稱帝,成為大明官方記載的第二位皇帝。】
【改元天盛,是為天盛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