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劉慈欣:《三體》爆火后
- 中國作家群像
- 夏夜飛行 翟晨旭主編
- 4221字
- 2025-08-29 10:59:18
張九七
2019年春節,《流浪地球》全球公映。上映第六天,影片票房破二十億,中國影史票房排名前三。電影監制兼原著作者劉慈欣興奮地表示:“《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大門。”
只是這扇大門,僅僅幾個月后就被《上海堡壘》“關上了”。進入21世紀20年代,行業迎來寒冬。資本撤資,經驗人才稀缺,IP改編遙遙無期,長篇科幻的創作增長乏力。
不少網友發出聲音:“劉慈欣拯救不了中國科幻。”
如今,劉慈欣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三體》開局即巔峰,科幻小說作為類型小說重歸小眾。這些似乎都正在印證這一說法。
01 工人血統
1963年夏,劉慈欣出生于首都北京。
劉慈欣的童年時代,父親被下調到山西地方煤礦,于是他便跟隨父母在山西陽泉長大。
大學畢業后,劉慈欣被分配到娘子關電廠擔任工程師,負責維護廠里的計算機系統,成了一名正兒八經的電力人。
經過二十多年,火電廠從地方小廠建設成一座能夠容納兩千多人的國營大廠,劉慈欣也從無名“小劉”成長為拿滿12級薪資的高級工程師。
電廠遠隔人煙,工作清閑,離家近,食宿醫娛樣樣俱全,劉慈欣對這些十分滿意。為排解無聊,劉慈欣與工友們時常聚在一起打牌。無奈“牌藝不佳”,在連續輸掉好幾次后,劉慈欣決定創作小說,希望用稿費彌補損失。
八十年代末,劉慈欣正式進軍科幻小說,寫下了第一版《超新星紀元》。不過,由于尚處于探索階段,劉慈欣對自己最初的創作并無信心,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他“隱姓埋名”,幾乎未對外公開發表過作品。
1999年,劉慈欣從以往的作品中挑選了五個短篇,寄往雜志《科幻世界》,希望選用其一。編輯看稿后當即回復:“決定全部錄用。”
在這批作品中,有為人熟知的《鯨歌》和頗具寓言色彩的《帶上她的眼睛》。同年,《帶上她的眼睛》獲得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一等獎,劉慈欣由此初露鋒芒。
十年沉淀,一夕綻放。
千禧年后,電工劉慈欣在一臺老舊的臺式電腦前,用宏大開闊的想象力開啟了屬于他的“科幻時代”。
02 摸魚寫作
貧瘠封閉的太行山,卻是想象力恣意生長的絕佳土壤。自2000年起,劉慈欣先后寫下了《流浪地球》《地火》《鄉村教師》《全頻帶阻塞干擾》等多部中短篇佳作。
此時,劉慈欣斬獲了國內多項科幻大獎。2003年,劉慈欣出版了《超新星紀元》和《球狀閃電》,這兩部長篇是他前期頗具標志性的作品。
體制內的生活規規矩矩。大多數時間,劉慈欣都在廠區度過,早晨出班,傍晚下了班接女兒,朝九晚五,周末和夫人一起做做家務,看起來與其他工人無異。
《球狀閃電》發表后,劉慈欣收到了三萬多塊的稿費。但由于寄送失誤,出版方直接將現金寄到了工作單位,這一度讓工友們心生誤會,以為劉慈欣吃了回扣。多年以后,面對媒體采訪,劉慈欣仍舊對此事耿耿于懷。
對于寫科幻小說的愛好,劉慈欣一直小心翼翼維護,然而因為稿費事件,同在工作室的同事們才恍然醒悟:原來一向安分寡言的老劉已經暗中寫作(摸魚)多年。
2006年,《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連載,一直到當年年底。小說發表后,贏得了王晉康、何夕、韓松等一眾圈內大佬的盛贊。此后連續幾年,劉慈欣憑借《三體》系列包攬了中國科幻大獎的各類獎項。2010年前后,《三體》逐步開始在全世界內發行。
據說,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看完《三體》的第一部后,被書中人物和宏大的敘事所吸引,于是致電美國出版商,催促對方趕緊發行剩余幾部作品,要求在翻譯完成后第一時間將小說送至總統家中。
十余年間,在娘子關電廠計算機辦公室內,劉慈欣利用工作間隙寫出了日后令其聲名大噪的作品,前后累計十余部,超二百五十萬字。
有網友調侃稱,“劉慈欣是摸魚屆的榜樣,一直摸到雨果獎”。
03 “雨果”封神
2015年8月,美國宇航員謝爾·林德格倫(Kjell Lindgren)在距離地球三百五十公里外的太空艙實時宣布:“本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得主——《三體》,劉慈欣。”消息傳到神州大地,舉國歡騰。
由此,劉慈欣從陽泉走向世界。遺憾的是,劉慈欣沒有到現場領獎。
幾個月前,《三體》入圍世界科幻大獎“星云獎”,劉慈欣興致勃勃地赴美參加頒獎典禮,結果一無所獲。之后,《三體》獲雨果獎提名,劉慈欣認為獲獎機會不大,索性不去。因為在近半個世紀的獲獎名單中,還沒有任何亞洲作家的名字。
毫無疑問,偏居一隅的劉慈欣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獲獎當天,《三體》系列銷量暴漲,銷售榜排名從四十多位沖至各大平臺榜首。
同為科幻作家的韓松評價說:“他的想象很奇特,汪洋恣肆,漫無邊際,像莊子。”他還認為,劉慈欣將中文科幻往前推了很大一步,“他建立了自己的話語體系,并且擁有獨特的技術表現”。
雷軍早在作品獲獎前,就向員工和同行極力推薦,稱贊《三體》“不僅是最好的科幻故事,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哲學之書”。扎克伯格看完《三體》后驚嘆:“它根本不屬于人類。”他不相信書中故事是人類所寫。
資深書迷潘石屹在一次會面中激動地對劉慈欣說:“《三體》三部我看了三遍!”不料劉慈欣當即勸道:“它就是本科幻小說,看看就行,沒必要翻那么多遍的。”
04 續寫三體
2009年,世界氣候大會在哥本哈根召開,中國向全世界承諾節能減排世紀目標。一大批污染大氣的火電廠倒下,以煤炭作為發電原料的娘子關電廠也未能幸免于難。
電廠的倒閉,給劉慈欣的生活留下了陰影,共事多年的工友一時間都下崗了,這也給他的創作抹上了一層冷峻的悲觀色彩。
《三體Ⅱ》的結尾,劉慈欣干脆把羅輯和章北海寫死了。他后來解釋道:“首部的銷量并不可觀,當時就沒再打算續寫第三部。如果知道要寫《三體Ⅲ》,絕不可能讓主角死。”
在第三部作品中,劉慈欣把博士生程心設定為故事主角,作為人類文明的幸存者。
《三體Ⅱ》完稿后,猜疑鏈、技術爆炸、面壁者計劃、宇宙社會學等一系列設定令編輯驚喜不已。業內均認為,這是一部與其他科幻作品風格迥異的長篇佳作,集故事性與文學性為一體,宏偉瑰麗。
《三體Ⅲ》送稿后,仍然讓科幻世界副主編姚海軍感到驚詫:“作品的呈現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想,沒想到他能爆發成這樣,在點子上做到了極致!”
水滴、智子、二向箔、死線、曲率飛船等引發書迷爭相討論的設定,無疑是劉慈欣筆下最具想象力的點子。2010年秋,《三體Ⅲ:死神永生》正式發行,開啟了中國科幻史上一個嶄新的紀元。
《三體》系列發表后,引起了科幻界和文藝界的廣泛關注,囊括了“星云獎”“銀河獎”“軌跡獎”“類型文學雙年獎”等一系列獎項。作品出圈后,很快吸引了美國科幻界的注意。
2014年,美國著名科幻出版社托爾圖書正式引進《三體》系列,并預付了一百二十五萬美金的版權費用。當年10月,《三體Ⅰ:地球往事》英文版發行。第二年,劉慈欣憑此榮獲世界科幻小說最高獎——雨果獎。十年間,《三體》系列全球銷量累計突破千萬冊,成為華語科幻領域的一大里程碑。
韓松看完作品后感嘆:“我們以前寫的那些東西——至少絕大多數,在《三體》面前,簡直不值一提!”他說,《三體》最根本的來源,是仰望星空時所感到的恐懼,“劉慈欣總是在悲天憫人,像佛陀,他的作品有一種宗教上的意味,大悲大憫”。
對宇宙浩渺的敬畏和對人類脆弱的悲憫情懷,構成了劉慈欣系列作品暗藏的底色。
批評家嚴鋒不吝盛贊:“他憑一己之力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不過,對于一部作品來說,既然有溢滿屏幕的贊美,也少不了意料之內的批評。有網友認為,“劉慈欣生長于特殊年代,作品難免帶有傷痕文學的印記。撇去科幻的外衣,作品書寫的無非是另一種版本的《活著》”。也有讀者挑刺,“劉慈欣作品中存在不少‘硬傷’,其作品的藝術價值不如故事本身”。
大劉本人也承認,《三體Ⅱ》密集的故事敘述其實是以犧牲文學性為代價的,但這不妨礙它作為一部優秀的科幻巨作存世。
05 問道未來
《三體Ⅱ》發表后,劉慈欣參加了一次酒局。
飯桌上,劉慈欣認識了導演張番番。張番番夫婦想一口氣買下《三體》的影視版權,報價十萬。劉慈欣當場就答應了這筆交易。六年后,張番番夫婦反手將版權賣給了游族網絡,作價1.2億,轉身離場。
時至今日,《三體》電影多次傳出拍攝消息,但結果依舊杳無音信。影視公司內訌和同行之間無休止的攻訐,導致IP版權幾經易手,加之現有條件的不成熟,劇情完成度引人擔憂,這些都令書迷們難掩失望。
昔日鼓吹的銀幕巨獻、史詩大片,聽起來更像是擊鼓傳花的資本游戲。不少網友發出嘆息之音:“劉慈欣拯救不了中國科幻。”作家本人不能,浩瀚的銀河故事也不能。
甚至有讀者認為,《三體》之后,大劉再無長篇佳作,其巔峰生涯早已結束。
在一次劉慈欣參加活動的過程中,現場主持人突然發難:“最近幾年您都沒有新作品面世,很多人說您江郎才盡了,您怎么看待?”
劉慈欣穩重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已經在《三體》里回答過了,‘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在中國,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怦然墜地’‘我需要為了生計、金錢、名譽奔波,這是我自己都選擇不了的’。”
在《三體》中,劉慈欣也借托馬斯·維德之口回答道:“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對于渺小又脆弱的人類來說,生存才是永恒的要義。劉慈欣也不例外。
作家精彩名句與段落摘錄
名句
1.“我有一個夢,也許有一天,燦爛的陽光能照進黑暗森林。”(《三體2·黑暗森林》)
2.遠山對于我已成為一種象征,像我們生活中那些清晰可見但永遠無法得到的東西,那是凝固在遠方的夢。(《流浪地球》)
3.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過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現在這個冷酷的宇宙中也到處如此。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人類有了一種幻覺,認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就是你們失敗的根本原因。(《三體3·死神永生》)
4.給歲月以文明,給時光以生命。(《三體2·黑暗森林》)
5.死亡是唯一一座永遠亮著的燈塔,不管你向哪里航行,最終都得轉向它指引的方向。一切都會逝去,只有死神永生。(《三體3·死神永生》)
段落
1.我們基本上被自己所知道的歷史騙了: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并非全是英雄,他們中也有卑鄙的騙子和陰謀家,他們用權勢為自己樹碑立傳且成功了。而那些為正義和真理獻身的人,有很多默默地慘死在歷史的塵埃中,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也有很多在強有力的誣陷下遺臭萬年,就像現在宋誠的命運;他們中只有極少數的人得到了歷史正確的記憶,其比例連冰山的一角都不到。(《流浪地球》)
2.有時下夜班,仰望夜空,覺得群星就像發光的沙漠,我自己就是一個被丟棄在沙漠上的可憐孩子……我有那種感覺: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宇宙是個空蕩蕩的大宮殿,人類是這宮殿中唯一的一只小螞蟻。這想法讓我的后半輩子有一種很矛盾的心態:有時覺得生命真珍貴,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時又覺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反正日子就在這種奇怪的感覺中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人就老了……(《三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