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彩虹之后
- 紅海雄心:科勒小鎮啟示錄
- 龍灣三大爺
- 3950字
- 2025-08-24 23:10:04
科納克里的天空在暴雨洗禮后顯得格外清澈,陽光穿透云層,在泥濘的紅土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科勒文化小鎮工地上,工人們正在清理積水,修復被雨水沖刷的臨時設施,一切井然有序。
許爾凱站在剛剛封頂的1號樓樓頂,俯瞰整個項目現場。三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如今,十幾棟建筑已經拔地而起,道路管網初具雛形。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許總,西非置地的拉米雷斯先生來了,在會議室等您。”對講機里傳來前臺接待員的聲音。
許爾凱微微皺眉。自上次通話后,西班牙人已經兩次提出會面請求,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推脫了。這次直接上門,看來是躲不掉了。
“告訴他我十分鐘后到。”
會議室內,拉米雷斯正站在沙盤前仔細研究科勒項目的規劃。與雷諾阿的傲慢不同,他顯得謙遜而專業,一身合體的西裝,舉止得體。
“許先生,感謝您抽時間見面。”拉米雷斯主動伸出手,普通話帶著口音但相當流利,“我在馬德里大學讀過兩年中文,很喜歡中國文化。”
許爾凱有些意外,與對方握手:“拉米雷斯先生的中文很好。不知今天來訪有何指教?”
“直截了當,很好。”拉米雷斯微笑,“我代表西非置地,真誠地希望與貴公司建立新型合作關系。雷諾阿的行為令人遺憾,但請相信那不代表我們公司的價值觀。”
許爾凱示意對方坐下:“我們敞開說吧。經歷了這么多不愉快,建立信任需要時間。”
“完全理解。”拉米雷斯點頭,“為此,我帶來了一個具體的合作建議。”
他打開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我們注意到科勒項目在本地化設計和社區關系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而西非置地在國際采購和高端客戶資源方面有優勢。為什么不優勢互補呢?”
許爾凱瀏覽著合作方案,心中暗暗驚訝。方案相當有誠意,包括聯合采購以降低成本、共享高端客戶資源、甚至共同開發科納克里新城區的規劃項目。
“很吸引人的提議。”許爾凱謹慎回應,“但我們需要時間研究細節。”
“當然。”拉米雷斯起身,“我不期待立即答復。本周五我們舉辦一個小型行業論壇,邀請了幾內亞建設部和規劃局的官員,希望您也能參加。這或許是一個增進了解的好機會。”
送走拉米雷斯后,許爾凱立即召集團隊討論。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許順發第一個反對,“法國人怎么可能真心合作?肯定是緩兵之計。”
許智明則有不同看法:“拉米雷斯看起來比雷諾阿專業得多。西非置地在國際采購和高端營銷方面確實有優勢,合作對我們有利。”
王文宇擔憂地說:“即使對方真誠,我們的系統能否與西非置地對接也是問題。數據安全風險很大。”
馬馬杜提供了重要信息:“我打聽過了,拉米雷斯在業內口碑不錯,是總部派來收拾爛攤子的。西非置地因為雷諾阿的事情股價大跌,急需挽回聲譽。”
許爾凱沉思良久,最終決定:“智明和我參加周五的論壇,看看情況再說。其他人按原計劃推進工作,不要受干擾。”
周五的論壇在西非置地開發的濱海酒店舉行。許爾凱和許智明到達時,發現與會者大多是歐洲開發商和當地官員,中國面孔寥寥無幾。
論壇開始后,拉米雷斯做了主題演講,強調“負責任開發”和“可持續發展”,多次以科勒項目與卡巴拉社區的合作為正面案例,讓許爾凱頗感意外。
茶歇時,幾位當地官員圍住許爾凱,對科勒項目的本地化策略很感興趣。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許先生,沒想到在這里見到您。”
許爾凱轉身,驚訝地發現竟是土地局那位“清廉”的副局長班吉拉。
“副局長先生,您好。”許爾凱與對方握手,“感謝您之前的公正處理。”
班吉拉微笑:“我只是做了分內之事。事實上,您的項目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幾內亞需要更多這樣負責任的投資。”
更令人驚訝的是,班吉拉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政府正在制定新的城市規劃,科勒項目所在的區域被劃為“新城示范區”,將享受稅收減免和政策支持。
“下周會有正式公布。”班吉拉壓低聲音,“我個人認為,科勒項目很有希望成為示范區首批重點項目。”
這個消息讓許爾凱振奮不已。如果屬實,項目價值將大幅提升。
論壇結束后,拉米雷斯再次找到許爾凱:“許先生,不知您對我們的合作提議考慮得如何?”
許爾凱這次態度緩和許多:“原則上我們愿意探索合作可能,但需要從具體項目開始,比如聯合采購。”
拉米雷斯欣然同意:“太好了!我們正好有一批鋼材要從中國進口,如果聯合采購,可以節省大量成本。具體細節可以讓團隊對接。”
回工地的路上,許智明分析:“拉米雷斯似乎確實想改變西非置地的形象。與他們合作有利有弊,但總體利大于弊。”
許爾凱點頭:“但要謹慎推進,特別是數據安全和商業機密保護。”
然而,就在項目迎來轉機之時,新的挑戰不期而至。
第二天一早,馬馬杜急匆匆地找到許爾凱:“不好了!政府宣布對建筑業外籍員工配額做出重大調整,要求外籍員工比例從30%降至15%!”
許爾凱心里一沉。科勒項目目前的外籍員工比例約25%,大部分是關鍵崗位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如果強制執行新規,項目將面臨嚴重的人力資源危機。
更糟糕的是,新規要求兩周內提交合規計劃,一個月內調整到位。
“這明顯是針對中國企業的!”許順發憤憤不平,“歐洲公司外籍員工比例更高,但他們大多拿的是‘顧問’或‘專家’簽證,不受此限制!”
許爾凱冷靜下來:“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我們需要立即制定應對方案。”
團隊迅速行動:王文宇統計所有外籍員工簽證類型和工作崗位;許智明聯系移民律師研究政策漏洞;馬馬杜打探政策出臺背景和執法力度;許順發評估哪些崗位可以本地化。
調查結果令人擔憂:新規確實主要針對中國公司,背后有歐洲開發商的游說身影。執法將會很嚴格,違規者可能面臨高額罰款甚至項目暫停。
“我們必須在一個月內將外籍員工比例從25%降至15%,意味著要減少約40名中國員工。”王文宇匯報。
許順發反對:“很多關鍵技術崗位本地員工無法勝任,培訓需要時間!”
許爾凱沉思良久,做出一個大膽決定:“不減少中國員工,而是增加本地員工。”
眾人愕然。
“但項目預算...”許智明提醒。
“聽我說完。”許爾凱解釋,“我們可以擴大培訓學校規模,加速本地員工培養;同時,與西非置地談判,共享一些外籍‘專家’資源;最重要的是...”
他頓了頓,目光堅定:“我們可以申請將部分核心技術崗位認定為‘特殊人才’,不受配額限制。班吉拉副局長說過,新城示范區有政策靈活性。”
這個方案風險很大,但團隊沒有更好選擇,只能全力執行。
許爾凱親自帶隊,三管齊下:一方面擴大培訓學校,緊急培訓本地員工;另一方面與拉米雷斯談判專家共享計劃;同時準備材料申請特殊人才認定。
過程困難重重。培訓需要時間,本地員工技能提升緩慢;西非置地雖然同意共享專家,但要價高昂;特殊人才認定申請被多個部門推諉。
雪上加霜的是,媒體開始炒作“中國公司違反勞工政策”的新聞,引發勞工組織抗議,在項目門口舉牌示威。
壓力最大的時候,許爾凱幾乎整夜失眠。一天深夜,他獨自在辦公室查看培訓進度報告,突然接到許安昌的越洋電話。
“爾凱,我聽說你們那邊遇到了麻煩。”許安昌的聲音平靜卻有力,“記住,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困難,而是在困難面前不屈服。”
許安昌分享了自己早年創業時的一段經歷:“1998年金融危機,我的建筑公司差點破產。當時很多人勸我裁員減負,我反而逆勢擴招,培訓員工,提升競爭力。危機過后,這些員工成為公司最寶貴的財富。”
“會長,您的意思是...”
“有時候,看似成本最高的選擇,反而是最長遠的投資。”許安昌意味深長地說,“在非洲,人才本地化不是成本,是投資未來。”
這番話讓許爾凱豁然開朗。第二天,他宣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決定:不僅不減少本地招聘,反而增加招聘名額;擴大培訓學校規模,邀請中國技師來幾內亞培訓本地員工;提高本地員工待遇,提供晉升通道。
這個決定遭到團隊內部強烈反對,特別是財務部門:“許總,這會讓項目成本增加20%以上!我們承受不起!”
許爾凱力排眾議:“短期看是成本增加,長期看是競爭力提升。我們要做的是百年企業,不是一錘子買賣。”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極具遠見。大幅提升的本地招聘和培訓計劃,贏得了政府和社區的廣泛好評。勞工組織撤銷抗議,轉為支持;媒體正面報道增多;甚至政府也表示可以考慮放寬執行期限。
最令人驚喜的是,培訓學校的效果超出預期。許多本地員工學習能力強,進步迅速,部分人已經能夠勝任技術崗位。
一個月期限到時,科勒項目不僅達到了外籍員工比例要求,還因“積極推進人才本地化”受到政府表彰。
慶功宴上,馬馬杜感慨地說:“許總,您知道嗎?現在卡巴拉社區的年輕人都以能進入科勒培訓學校為榮。您改變的不僅是項目命運,更是許多年輕人的未來。”
許爾凱舉杯:“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要感謝我們的培訓教師和所有努力學習的本地員工。”
宴會結束后,許爾凱收到拉米雷斯的短信:“許先生,人才本地化策略非常精彩!西非置地董事會對此很感興趣,希望深化合作。下周我將前往巴黎匯報,希望能帶去更具體的合作方案。”
許爾凱回復:“期待您的歸來。合作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聯合培訓計劃。”
放下手機,許爾凱走出辦公室,來到工地旁的培訓學校。夜晚的教室里,依然有本地員工在加班學習,中國技師耐心地指導著。
看著這一幕,許爾凱想起了許安昌的話:“在非洲,人才本地化不是成本,是投資未來。”
他意識到,中國企業走向海外,最大的挑戰不是資金、不是技術,而是文化融合和人才培育。只有真正扎根當地,與社區共同成長,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遠處,科勒文化小鎮的燈光在非洲夜空中閃爍,如同希望的燈塔。許爾凱知道,前路依然漫長,但只要方向正確,每一步都是進步。
他拿出手機,拍下夜校的照片,發給許安昌,附言:“會長,您說得對。我們在非洲播種的不僅是樓房,更是希望。爾凱謹記教誨,必不負所托。”
很快,許安昌回復了八個字:“扎根沃土,終成大樹。”
許爾凱凝視著這八個字,久久不語。夜空中的繁星閃爍,仿佛在訴說著非洲大陸無限的可能與希望。
在遙遠的東方,一輪明月正緩緩升起,將清澈的光輝灑向這片紅土地,也灑向每一個為夢想奮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