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居心叵測
- 三國之挾太后以令天子
- 挽風與云
- 2322字
- 2025-08-26 00:33:03
曹操似乎已有了三分醉意,眼神迷離,話也多了起來。
他拉著張遼,開始談天說地,聊起了人生。
“文遠,你此生志向為何?”
張遼猶豫片刻,沉聲答道:
“我出身邊塞,自幼習武,平生所愿,便是守護家鄉父老,免受外敵侵擾。”
曹操聞言,眼中精光一閃,拍案而起:
“好!我曹操,也是想鎮守邊疆!”
“效仿冠軍侯,橫掃大漠,為大漢開萬世太平,名垂青史!”
張遼聽得心頭一震,肅然起敬。
曹操的志向,顯然比他更為宏大。
然而,曹操話鋒一轉,臉上的豪情化作了無盡的失落:
“只可惜,如今漢室傾頹,奸臣當道,主上蒙塵...”
“我等空有一腔報國之志,怕是此生都難以實現了。”
張遼心中猛地一驚。
曹操這話已經說得極為露骨,就差沒把董卓的身份證號給念出來了。
他剛想開口勸其慎言,卻又猛然想起了董相國臨行前交給他的那封密令——
曹操天生反骨...
于是,到了嘴邊的話又被他咽了回去。
他只是沉默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一言不發。
曹操見張遼沒有反駁,只當是自己說到了對方的心坎里,戳中了對方的痛處。
他膽子更大了,身子前傾,壓低了聲音,眼中閃爍著一種危險的光芒:
“文遠,你看這河東之地,地廣人稠,物產豐饒。”
“若我等將其占據,再劃河自治,豈不美哉?”
張遼的指節捏得發白,面上卻依舊不動聲色,明知故問道:
“孟德此言,是為何意?”
曹操以為時機已到,湊到張遼耳邊,聲音細若蚊蠅,卻字字如雷:
“不瞞文遠,我已收到本初兄的書信。”
“他欲與我暗中結盟,不日將起兵,勤王清君側!”
......
“清君側?”
一個陰惻惻的聲音從門口傳來,帶著毫不掩飾的嘲諷。
“曹阿瞞,我倒想問問,你要清的是何人!”
話音未落,酒樓的木門被人一腳踹開,碎木四濺。
董璜領著冷峻的張繡,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臉上掛著貓捉老鼠般的戲謔。
曹操心頭一沉,臉上醉意瞬間消散。
他萬萬沒有料到,這董璜簡直陰魂不散,竟會在此刻出現!
事已至此,再無遮掩的必要。
曹操猛地掀翻酒桌,盤盞碎裂聲中,他已拔劍在手,劍尖直指董璜。
“董家小賊,休要多言!可敢與吾一戰!”
“呵,你不配!”
董璜嗤笑一聲,朝身旁的張繡偏了偏頭。
“佑維,拿下此獠,死活不論!”
“喏。”
張繡應聲而出,手中長槍如毒龍出洞,直刺曹操。
曹操橫劍格擋,只覺一股巨力從劍身傳來,震得他虎口發麻,連退數步。
他雖也習武,但與張繡這等沙場猛將相比,無異于螢火之光。
不到五合,張繡長槍一抖,槍桿重重抽在曹操的劍脊上。
“鐺”的一聲脆響,曹操手中長劍脫手飛出。
身體被巨大的力道撞得倒飛出去,狠狠砸在墻壁上。
他喉頭一甜,噴出一口血沫。
“佑維,送他上路!”
董璜的笑容愈發殘忍。
張繡面不改色,挺槍便刺,槍尖直取曹操咽喉。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道寒光閃過。
“鏗!”
金鐵交鳴之聲刺人耳膜,火星迸射。
一柄長劍精準地架住了張繡勢在必得的槍尖,使其再難寸進。
出手的,正是張遼。
“走!”
張遼頭也不回,口中只迸出一個字。
曹操何等人物,瞬間了然。
他顧不得渾身劇痛,一個翻滾,撞破窗紙,身影消失在沉沉夜色之中。
“張文遠!”
董璜的尖叫聲幾乎要掀翻屋頂,
“你這是何故?相國待你不薄,你也要反嗎!”
張遼緩緩收劍入鞘。
看也不看暴怒的董璜,只是低頭看著地上的狼藉。
“監軍誤會了。”
他的聲音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
“方才酒喝多了,手滑而已。”
“手滑?好一個手滑!”
董璜氣得連連點頭,指著張遼的鼻子,
“好好好!看你這番說辭,相國信不!”
“佑維,我們走!”
他憤然轉身,拂袖而去。
張繡收起長槍,復雜地看了張遼一眼。
終究什么也沒說,轉身跟上。
屋內恢復了死寂,只有冷風從破碎的窗戶倒灌進來。
張遼在原地站了許久,才緩緩走回那片狼藉之中。
他扶起傾倒的酒案,撿起一只尚還完好的酒杯,提起酒壺,為自己斟滿。
一杯飲盡,再斟一杯。
他一杯接著一杯。
仿佛要將這世間的煩愁,都隨這烈酒一并吞入腹中。
......
洛陽,相國府。
董卓斜倚在軟榻上。
一只手正不老實地探入,身側絲滑的衣袍內。
蔡文姬面色緋紅,呼吸微促,卻無絲毫抗拒。
就在此時,一陣急促而穩健的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這滿院春色。
“主公,河東大捷!”
李儒手持一卷竹簡,快步走進庭院,聲音中透著壓抑不住的興奮。
董卓收回了那只作惡的大手,臉上閃過一絲被打擾的不悅。
但聽到“大捷”二字,眉頭又舒展開來。
他慢悠悠地坐直身子,接過李儒遞上的戰報竹簡。
掂了掂,卻反手塞到了蔡文姬懷里。
“文姬,你來念吧。”
蔡文姬嬌軀一顫,先是錯愕,隨即心頭涌上一股暖流。
相國竟讓她接觸軍情戰報,這是何等的信任與恩寵?
她連忙斂衽正坐,小心翼翼地展開竹簡。
董卓面上一派從容,心中卻在瘋狂吐槽。
不是他不想看,實在是這東漢的字體寫得跟鬼畫符似的。
彎彎繞繞,看得人眼花繚亂。
作為一名穿越者,這識文斷字,還真是他的短板。
“河東一役...”
“張遼率部被伏,臨危不亂,親冒矢石,突襲敵陣,斬將奪旗......”
“張繡布陣接應,馳援張遼,擊退徐晃,破敵鋒銳,逐敵千里......”
“曹操焚毀輜重,致大軍糧絕,居心叵測......”
“白波帥旗覆倒,軍心大潰,分崩四散,殘部遁入白波谷據險而守......”
“......”
蔡文姬清泉般的聲音在廳中回蕩,將一場驚心動魄的逆轉之戰娓娓道來。
聽完戰報,董卓滿意地點點頭。
他端起案幾上的茶杯,遞到蔡文姬唇邊,示意她潤潤嗓子。
而后,他轉向一旁躬身肅立的李儒。
“文優,你記一下。”
“是。”
李儒立刻提起精神,鋪開另一卷空白竹簡。
“著華陰張濟部,即刻北上,接管河東防務。”
“命張遼部,交接之后,即刻班師回京。”
“另外,讓岳父大人代本相擬一道請功表。”
“寫得漂亮些,送進宮里讓太后和陛下也高興高興。”
“就這些,去辦吧。”
“喏。”李儒領命,躬身退下。
看著李儒遠去的背影,董卓心情大好。
轉過頭,目光重新落在了身側嬌艷動人的蔡文姬身上。
他嘿嘿一笑,那只剛剛安分了片刻的大手。
再次熟門熟路地探了過去。
衣袍摩擦的窸窣聲,伴隨著一聲壓抑的輕呼。
再次在庭院內響起。